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文化生活》单元测试题:第二单元 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新!)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文化生活》单元测试题:第二单元 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新!)

来源:爱go旅游网
▁▂▃▄▅▆▇█▉▊▋▌精诚凝聚 =^_^= 成就梦想 ▁▂▃▄▅▆▇█▉▊▋▌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 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

1.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文化多样性”、“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内在联系是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文化多样性统一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 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不能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④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文化传播有多种途径,其中具有全球同时、受众主动、双向互动特点的文化传播途径的是 ( ) A.商贸活动 B.人口迁徙 C.互联网 D.教育活动 3.2008年6月14日是我国第三个“文化遗产日”,其主题为“人人保护,人人关心,全民共享”。我国设立“文化遗产日 ( ) A.是为了发扬中华民族之名 B.是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C.有助于保护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D.能够展示世界文化的魅力

4.2008年1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等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温家宝总理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在大会上讲话。党和国家领导人重视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发展,重视科技人才,这说明 ( ) A科学技术是促进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B科学技术只有在应用中才能转化为生产力 C.教育在文化传承中产生重大影响 D.我们要以科技发展为工作的中心 5.传统服装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但只能说是传统文化的“皮层”,而那些浩瀚典籍,诸子百家的思想,伦理道理观念,那些血肉骨髓,才是传统文化真正的“内核”,如果一味专注于羽扇纶巾、津津乐道于峨冠博带,或者只是套上一件“汉服”,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舍本逐末的文化“复兴”。上述观点 ( ) A.否定了传统文化的继承性 B.肯定了现代文化的优越性 C.属于民族虚无主义的表现 D.抓住了文化传承的根本 6.一位中学生在谈到自己对传统文化漠视的“理由”时振振有词:“现在竞争太激烈了,学生们都在忙着学习高科技,无暇顾及传统文化。”这是发生在“佛山文化传统知多少”论坛上的真实情景。为此,有识之士强烈呼吁,要强化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教育,这是因为 ①继承是为了发展,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③传统文化中有许多有益的东西 ④传统文化钳制着我们的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7.有人认为传统文化是包袱,应该抛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这种观点是正确的,因为传统文化已不再适合时代的发展 B.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应全部吸收 C.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传统文化有精华和糟粕,应批判继承 D.这种观点是正确的,传统文化会钳制我们的思维方式,是一种保守因素 8.《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把文化创新作为“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的重点。国家之所以重视文化创新,是因为 ( ) 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②文化创新可以取代传统文化

③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文化的繁荣 ④文化创新是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 ▄ ▅ ▆ ▇ █ █ ■ ▓点亮心灯 ~~~///(^v^)\\\\\\~~~ 照亮人生 ▃ ▄ ▅ ▆ ▇ █ █ ■ ▓

▁▂▃▄▅▆▇█▉▊▋▌精诚凝聚 =^_^= 成就梦想 ▁▂▃▄▅▆▇█▉▊▋▌

9.俗语说:“沧海不遗点滴,始能成其大;泰岱不弃拳石,始能成其高。”中国文化绵延不绝,究其原因,是因为中华文化具有

A.竞争性 B.包容性 C.封闭性 D.灵活性

10.健康、有益、新颖的网络文化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这启示我们发展网络文化,必须

①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②努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③抵制一切外来文化的侵蚀 ④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1.在中国民间,最重要的节日莫过于“年”,最深厚文化莫过于“年文化”。“年文化” ①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②是维系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③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 ④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2.近年来,发源于农村、服务于农民的各种“草根文化”在全国呈燎原之势。“草根文化” 贴近农村生活实际,深受农民欢迎,这表明

A.农民是“草根文化”创造的主体 B.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C.必须发展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 D.必须加强对文化的管理和引导 13.自2008年1月1日开始,中秋.清明.端午等中国传统节日被确定为国家法定假日.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样做有利于 ( )

①继承传统文化,复兴优秀传统民俗 ②给现代社会的人们带来新的乐趣③加强国民的民族认同感,表达中华民族的民族情感 ④使人们深切感受到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4.温总理以白居易的诗句“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告诫官员,要时时惦记百姓疾苦。温总理“以诗言志”表明( )

A、传统文化是现代思想的主要源头 B、传统文化仍有现实意义 C、传统文化是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 D、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的基础

15.北京奥运会将通过各种方式展现世界不同民族、不同区域文化的独特魅力,体现奥林匹克文化的包容精神。这是因为①尊重文化差异是繁荣世界文化的前提 ②文化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③各国都遵循各种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④文化交流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6.“过年回家团圆”是亿万中华儿女排遣不散的情结,即使“雪上加霜”依然“归心似箭”。这是因为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永恒不变的 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③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④传统习俗对人们物质文化生活具有持久的影响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7.文艺工作者必须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优秀文化作品。这是因为 ( )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④文化创作的灵感最终来自于实践和创作者的聪明才智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③④

18.由于不少地方的文化没有受到重视,基本上处于一种“自生自灭”状态,剪纸、木偶皮影等几近“濒危”。文化部实施“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这是因为

①.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火炬 ②.传统文化始终对社会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 ▄ ▅ ▆ ▇ █ █ ■ ▓点亮心灯 ~~~///(^v^)\\\\\\~~~ 照亮人生 ▃ ▄ ▅ ▆ ▇ █ █ ■ ▓

▁▂▃▄▅▆▇█▉▊▋▌精诚凝聚 =^_^= 成就梦想 ▁▂▃▄▅▆▇█▉▊▋▌

③.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④.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9. 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 就应该

A. 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B. 把本民族的文化传播到其他民族中去 C. 积极倡导本民族文化的个性 D. 把本民族的文化融入世界文化之中

20.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全面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上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要求说明 ①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②传统文化的具体内容要因时而变,要坚持批判的继承 ③文化继承不是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而是要适应时代的要求,有所扬弃 ④对待传统文化要坚持推陈出新和革故鼎新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1.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制作总监路健康表示,开幕式要上“中国菜”,而且是外国人概念里的“中国菜”。就象请客吃饭,客人想吃什么你炒什么。客人吃完了特满意,主人就非常高兴。这说明

①文化具有多样性 ②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③文化发展开始趋同 ④不同民族文化能够和睦相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2.到韩国参加第二十二届世界哲学大会的与会代表都得到了由组委会赠送的两张光盘,一张是《民歌,阿里郎》,收录了在韩国各地流行的不同时期的十三首民歌阿里郎;另一张是《世界歌曲,阿里郎》,收录了十三首世界各国改编的歌曲阿里郎。这启示我们 ①要善于抓住一切机会展示自己民族的文化 ②要重视对自己民族文化的系统整理

③应允许和提倡文化的多样化发展 ④要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的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3.相声是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但近年来一直不景气,难出好作品,观众不欢迎。要改变这一状况,相声创作必须

A.遵循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原则 B.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C.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D.努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

24.广东文化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不仅已成为当代中国最具影响的地域文化,更是在多个领域引导着时代新潮流。广东文化要保持这一优势,就必须

①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坚持文化创新 ②继承传统,保持地方特色

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④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当前工作的首要任务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5.在“中医现代化”的口号下,有人把摘除中医传统、简单模仿西医当成中医现代化的方向。可是,失去了传统文化依托的中医,就会如同离开了土壤的大树,只有枯萎和死亡。这表明发展中医

A、需要中西文化之间的交流、融合 B、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C、需要体现时代精神 D、要接受新文化和外来文化 二、非选择题:

26.怎样理解“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 ▄ ▅ ▆ ▇ █ █ ■ ▓点亮心灯 ~~~///(^v^)\\\\\\~~~ 照亮人生 ▃ ▄ ▅ ▆ ▇ █ █ ■ ▓

▁▂▃▄▅▆▇█▉▊▋▌精诚凝聚 =^_^= 成就梦想 ▁▂▃▄▅▆▇█▉▊▋▌

27.看漫画,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2008年7月6日,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召开,随着福建土楼、江西三清山的申遗成功,中国世界遗产数量已达37处。但正如下图所示,中国对世界遗产的保护仍然任重而道远。

《世界遗产的价值》

根据漫画,结合所学的《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 (1)分析漫画中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

(2)这样做有何危害?对此我们应采取怎样的态度?

28.近年来,许多地方纷纷掀起传统文化发掘、开发的新热潮。一时间,补天女娲,遍地“开花”;诸葛孔明“四海为家”。但凡与本地扯上一丝半缕的古人、仿古建筑都粉墨登场,平庸的创意和空洞的内容,将文化价值淹没在喧嚣奢华的商业气息之中,文化挖掘缺乏品位。结合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如何正确对传统文化进行挖掘?

(2)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文化挖掘缺乏品位的原因以及文化挖掘重视品位的意义。

29.中欧关系源远流长,双方都曾为人类的文明与进步做出过卓越贡献。近几年,中欧关系是国际关系中的一大亮点。温家宝总理访问了欧洲,他在回答“中欧是同在一条船上还是同在一座桥上”的问题时,温总理回答说,中欧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我们共同利益广泛,又有合作的需要,在这一点上,我们是同在一条船上。但由于中欧历史、社会、文化传统不同,因此在某些问题上有分歧。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又同在一座桥上,一座沟通友谊、加强磋商、解决分歧的桥上。

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如何看待中欧文化传统的不同?

▃ ▄ ▅ ▆ ▇ █ █ ■ ▓点亮心灯 ~~~///(^v^)\\\\\\~~~ 照亮人生 ▃ ▄ ▅ ▆ ▇ █ █ ■ ▓

▁▂▃▄▅▆▇█▉▊▋▌精诚凝聚 =^_^= 成就梦想 ▁▂▃▄▅▆▇█▉▊▋▌

第二单元 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单元检测题

参考答案

1C 2C 3C 4A 5D 6A 7C 8B 9B 10D 11B 12C 13C 14B 15D 16B 17B 18C 19A 20D 21A 22A 23D 24D 25B

26(1)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

(2)由于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没有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各具特色的文化,就不会有世界文化百花园争妍斗艳、五彩缤纷的景象。所以,文化是民族的。 (3)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因此,文化又是世界的。

27(1)原因:①一定的经济决定一定的文化,文化对经济有反作用。当今世界,经济和文化相互交融。②但一些地方政府把世界遗产当作“摇钱树”,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片面追求商业利润,忽略了保护文化的重要性。

(2)危害:影响我国文化的继承、发扬、传播,不利于我国文化影响力的提升。

态度:①既要发展。世界遗产的申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文化的传播。发展文化产业是经济和文化现代化的需要,是维护国家民族文化的需要。②更要保护。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的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在发展文化产业的同时,要有民族责任心,生财有道,高度自律,不做有损文化的事情,积极保护好文化遗产。

28(1)立足社会实践,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要不断发展创新。着眼于继承,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着眼于发展,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体现时代精神。(2)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盲目性,经济利益的驱动。有利于经济结构优化,改善消费结构,满足人民文化生活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29(1)世界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

(2)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

(3)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4)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取长补短”的过程,是在文化借鉴和文化交流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

▃ ▄ ▅ ▆ ▇ █ █ ■ ▓点亮心灯 ~~~///(^v^)\\\\\\~~~ 照亮人生 ▃ ▄ ▅ ▆ ▇ █ █ ■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