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过程装备与检测Microsoft Word 文档

过程装备与检测Microsoft Word 文档

来源:爱go旅游网
1.机械零件的加工质量:一般用加工精度和加工表面质量两方面的指标来表示。 机械加工精度:是指零件在机械加工后的几何参数(尺寸、几何形状及相互位置)与零件理想几何参数的符合程度。

加工表面质量:零件的表面几何特性和物理力学性能两方面。 零件的表面几何特性:包括表面长长的和表面波度。表面粗糙度是指加工表面上具有的较小距离的峰谷所组成的表面微观几何形状特性。表面波度是指介于宏观几何形状误差与微观几何形状误差之间的一种周期性几何形状误差。 2.尺寸精度及获得方法:试切法,定尺寸刀具法,调整法,自动获得尺寸法.

3.形位精度及获得方法:轨迹法,成形法,展成法(保证形状精度的条件,保证成形运动的本身精度,保证相互关系的准确性).

位置精度及其获得方法:一次安装获得法,多次安装获得法(直接安装法、找正安装法、夹具安装法)。

尺寸精度限制形状精度在一定范围内,一般情况下,图纸不必单独标出形状公差,位置公差必须单独标出。

4、工艺体系的几何误差:机床误差,导轨误差. 刀尖在加工表面的相对位移产生若在加工表面法线方向对加工精度有直接影响,在切线方向可忽略不计.

5、工件的定位误差:工件在机床上装夹定位时,由于工件的位置不准确引起的误差,以及由于定位基准及设计基准不重合定位元件与定位基准本本身的误差所引起的加工误差。

5.工艺系统的力效应误差:1)受力点位置的变化使工件产生形状误差。2)由于毛坯的加工余量和材料强度的变化引起的加工精度。 6.表面层物理机械性能的变化:1)、切削加工中用于金属塑性变形引起的零件表面的冷作硬化深度和冷硬程度。2、表面层晶相组织的变化。3、表面层残余应力性质和大小。

理论上的粗糙度:刀具相对工件做切削运动时在加工表面的残留面积高度。 7.工序:在一个工作地点,由一个工人(或几个),以加工一个(或同时几个)零件起,直到转换加工同一批零件的另一个(或几个)零件为止,所连续完成的工艺过程的一部分。

8、工序的基本特征:1)完成工序的工作地点不变。2)操作工人固定不变。3)加工的零件不变,4)工序完成的连续性。

9、定位:对零件进行机械加工时,必须先将其放在机床上,使其占有一个正确的位置。夹紧:工件在机床上定位以后,将其夹住或压紧,在加工过程不致因为切削力或其他外力作用而破坏工作原理占有的正确位置。

10、装夹方法:1)直接找装夹,2)按划线找正装夹,3)利用道具装夹。 11、六点定位原则在机床或夹具上用6个作用点x→、y→、z→、x↗、y↗、z↗来限制零件的6个自由度 xoy平面上设置三个点1、2、3,则限制工件z→、x↗、y↗,支承面(找工件最大面) yoz平面上设置两个点4、5,则限制工件x→、z↗,导向面(窄长面) xoz平面上设置一个点6,则限制工件y → 承挡面(又窄又小面)

12、在分析与确定零件的定位方法时应该注意的问题:1)为保证零件的准确定位,只要对影响的本工序的加工精度的自由度加以约束,不是任何零,在任何工序中都要约束6个自由度.2)“欠定位”不能保证加工精度,必须限制的自由度未被限制的情况,不能出现。“过定位”超过6个自由度,会发生定位干涉。3)在分析工件定位时,要将“定位”与“夹紧”严格区分开来。

13、基准:零件上用于确定点、线、面的位置时所依据的点、线、面。基本精准:若将装配基准作为定位基准。辅助精基准:不以装配基准为定位基准的一切精基准。

14、基准重合原则:尽量选用零件上的设计基准,装配基准作为精基准,可以避免由于基准不重合而引起的定位误差。

15、定位误差:在机械加工中,由于选择的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而产生的误差,以及由于定位元件和定位几面本身的制造误差和配合间隙所引起的误差统称为定位误差。 定位误差分析计算的几何作图法:根据所选择的定位方法和定位基准,绘出工件的两个极限位置,然后用几何关系求解。 分析定位误差的几何作图法:根据所选择的定位方法和定位基准,绘出工件的两个极限位置,然后用几何关系求解。

16、尺寸换算:根据零件上各个相关联尺寸之间关系,进行工序间加工尺寸及公差的计算。 尺寸链:零件在加工或机器装配过程中,彼此连接并形成封闭形式的一组尺寸。 封闭环:零件在加工或机器装配过程中,加工或装备结果后得到的尺寸链的环。 增环:当其余组成环不变时,该换增大使得封闭环随之增大,彼此组成环。 减环:当其余组成环不变时,改环增大使得封闭环减小,由此组成的环。

17、封闭环的基本尺寸等于增环的基本尺寸之和减去减环的基本尺寸之和。 封闭环的上偏差等于封闭环的最大极限尺寸与基本尺寸之差。即等于增环的上偏差之和减去减环的下偏差之和。 封闭环的下偏差等于封闭环的最小极限尺寸与基本尺寸之差。即等于增环的下偏差之和减去减环的上偏差之和。

18、装配精度:指设计者根据机器的使用要求,同时又考虑了制造的可能性,所提出的机器装备最终必须达到的技术要求和技术条件。 相对位置精度是保证相对运动精度的前提。

配合质量:两个配合表面应达到的配合间隙和过盈要求。接触质量:两个接触表面应达到的接触面积大小和接触点分布情况。

19、装配尺寸链的建立和解算:1)建立装配尺寸链,2)选定达到装配精度的工艺方法。3)通过计算来确定相关零件的公差和偏差。 尺寸链的简化:当某组成环相对其它组成环数值很小时,可以忽略不计。装配尺寸链的最短路线原则:在保证装配精度原则的前提下,装配尺寸链组成环越少越好。 20、完全互换装配法:等公差法,等精法。

调整:1)当组成环是标准件,按相当的轴承环或弹性挡圈的公差选取。2)当某组成环同为为两个或以上公共组成环,其公差值满足连个尺寸链精度要求,按严格的精度要求。3)公差大小按各组成环的加工难易程度调整。 公差带的分布按入体原则:当组成环相当孔的包容尺寸时,公差带的分布在零线上方,当组成环相当于轴的被包容尺寸时,公差带分布在零线下方,孔心距按零线对称分布。 预选一个环作为协调环,除协调环,其他按入体原则,协调环按公式计算。

21、选择装配法:直接选配法,分组选配法,复合选配法。 组织分配:配合件的公差度相等,公差方法的方向一致,分布组数等于公差放大的倍数,选择相同组的零件装配后次啊能得到相同的配合性质和装配精度。 选修配环:使修配环具有足够而尽可能小的修配余量,车床前后顶尖不等高装配尺寸链。 22、氧气切割条件:1)、金属在氧气中的燃点必须低于其本身的熔点。2)、金属氧化物的熔点要必须低于金属本身的熔点。3)、金属燃烧时放出的热量足以维持切割过程连续进行。

低碳钢、中碳钢、普通低合金高强度钢合适。

25低合金高强度钢焊接材料的选择原则:和母材的机械性能相等。 珠光体耐热钢的焊接原则:和母材化学成分相当。 26、焊接:通过适当的物理化学过程,使两个相互分离的固态物体产生原子货分子间的结合力而链接成一体的方法。 焊接电弧的静特性:A区,负特性、B区 平特性,C区 正特性。 焊接电源:1)应该使焊接的规范稳定,电源陡降的外特性。2)焊接电源应该有可调的外特性。

27、氮对焊缝的影响:1.气孔2.降低焊缝性能3.氮是促使“时效”的元素。对熔池加强保护,防止氮产生影响。

28、氢对焊缝金属的影响:1.氢脆2.白点3.硬度升高4.形成气孔5.组织变化6.产生冷裂纹

29、控氢的措施:1.限制焊接材料中的含氢量2.通过冶金处理降低气象中氢的分压,以减少氢在液态金属中的溶解度3.对易产生冷裂纹的焊件进行焊后氢处理。

30、氧对焊缝金属的影响:1.烧损合金元素2.阻碍焊接过程的顺利进行3.产生气孔、夹杂物4.降低焊缝性能。

31、焊接热循环:焊接中某点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反映热循环参数:1.加热速度2.加热最高温度3.高温停留时间4.冷却速度 散热速度和温差成正比和线能量成反比

32、低碳钢和不易淬火钢的热影响区:融合区、过热区、正火区、部分相变区、再结晶区、兰脆区。

24、冷裂纹产生的原因:1)淬硬倾向(倾向越大,越易产生裂纹)。2)氢的作用。3)焊接应力的影响。 防止措施:采用低氢的焊条、焊条严格烘干、严格清理焊接的油污。 工艺:预热、降低焊缝冷却速度、焊后及时脱氢处理 33、材料的可焊接性:材料在一定的焊接工艺条件下,能否获得优质焊接接头的难易程度和该焊接接头的难易程度和该焊接接头能否在使用条件下可靠运行。材料的焊接性可分为工艺焊接性和使用焊接性。工艺焊接性是指在一定焊接工艺条件下,能否获得组织、性能均匀一致,无缺陷的焊接接头的能力。使用焊接性是指焊接接头或整体结构满足技术条件所规定的各种使用性能的程度。

34、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易产生热裂纹的原因:1.奥氏体物理性质2.容易形成 方向性强的标状晶3.合金元素成分繁杂 措施:控制S、P含量、减小焊接电流 37、容易产生晶间腐蚀原因:含铬大于12% 防止措施:1)通过焊接材料和母材调整焊缝的活血成分。 2)工艺措施:加热到800度以上保温1-2小时进入一次稳定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