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张家港市一中初二物理第一次教学质量调研

张家港市一中初二物理第一次教学质量调研

来源:爱go旅游网
市一中第一次课堂教学调研

初二物理试卷

卷一 出卷人徐玉贤 审核人高惠芳

(选择题答案做在卷二的表格中,卷一不收,自己保管好)

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2分×15=30分) 1.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C.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D.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 m/s 2.决定声音传播速度的是 ( )

A.发声体振动的幅度 B.发声体振动的频率 C.传播声音的介质 D.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 3.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了9.0级强烈地震并引发巨大“海啸”,造成了数万人员伤亡,被

称为“世纪之灾”.但令人感到惊讶的是,“海啸”过后,人们没有发现野生动物大规模死亡的情况.如果从物理知识的角度分析,其中的原因可能是 ( ) A.动物反应灵敏 B.有些动物能听到超声波 C.有些动物能听到次声波 D.动物能观察到地面的变化 4.下列日常用语中所讲的“高”指的是音调的是 ( ) A.“喂,我听不到,你的声音再高一些” B.“你的声音很高,我听得很清楚” C.“请勿高声喧哗” D.“这音太高,我唱不上去” 5.下列图中,主要描述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的是 ( )

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物体不振动也可能会发出声音 B.声音在空气和水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C.减少噪声的唯一方法是不让物体发出噪声 D.“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在公共场所说话时音调放低些

7.为了减少教室周围环境的噪声对上课学生的干扰,在下列措施中,有效、合理并可行的是

( )

A.老师讲话的声音大一些

B.学校为每个学生免费佩戴一个防噪声的耳罩 C.在教室的周围植树或建隔声板 D.在教室里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8.张乾同学做了一个实验:将碾碎的卫生球粉末和小树枝放入封闭的烧瓶中,然后在酒精灯上微

微加热烧瓶,发现卫生球的粉末越来越少,停止加热后,一会儿烧瓶内的树枝上出现了洁白、玲珑剔透的人造“雪景”,对于以上实验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雪景”是卫生球升华而成的 B.“雪景”是卫生球凝华而成的

1

C.“雪景”的形成经历了汽化和液化两个物态变化过程 D.“雪景”的形成经历了升华和凝华两个物态变化过程

9.云是这样形成的:空气中的大量水蒸气遇到冷空气液化成极小的水珠或凝华成极小的冰晶,大量的小水珠和小冰晶浮在高空中,就形成了云.对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或凝华成小冰晶的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前者吸热后者放热 B.前者放热后者吸热 C.两者均吸热 D.两者均放热

10.哈尔滨的冬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对冬天里可能出现的下列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

A.冰雪大世界的冰雕随时间的推移会逐渐变小

B.戴眼镜的人从室内走到室外,眼镜片上会出现“白雾” C.水蒸气在树枝上升华成冰晶,形成“雾凇”

D.屋顶的积雪会液化成水,流到屋檐下凝固成冰锥

11.如图所示是小明绘制的某种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图线中间的水平线段表示这段时间内物体不吸热 B.图线可能是冰的熔化过程 C.图线可能是蜡的熔化过程 D.图线表示晶体的熔化过程

12.下列物理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 ( )

13.冬天,在暖和的教室的玻璃窗上会“出汗”或结“冰花”。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玻璃窗上的“汗”是水蒸气液化生成的 B.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生成的 C.“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D.“汗”出在玻璃窗的外表面

14.当室内温度为20℃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图中哪幅图基本反映了温度计的读数随时间的变化 ( )

15.在文艺演出时,常常要制造出弥漫的白雾,演员在其中若隐若现,增添如神话般的效果.这种白雾实际上是 ( )

A.向舞台喷射的真实烟雾 B.干冰升华后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 C.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而成 D.利用干冰升华放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吸热液化而成

2

市一中第一次课堂教学调研

初二物理试卷

班级 姓名 考试号 学号- -------------------------------------------------------------------------------------------------- 卷二 出卷人徐玉贤 审核人高惠芳

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2分×15=30分) 题号 1 答案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二、填空题(1分×33=33分)

1、声音是由物体__ __产生的;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_____m/s,许多电视台经常播出模仿秀节目,其中声音模仿秀模仿的是声音的____;他的声音是通过_____传播到现场观众耳朵中的。 2、声音是以 的形式传播的;演奏弦乐时,手指在弦上的位置不断变化,这是为了改变琴声的

3、电影《2012》中有这样一段场景:太阳异常活跃,不断向外喷射火焰,如图所示。同时我们可以听到它不停发出的爆破声。上述加点语句中有违背科学的地方,原因是 ...........

4、悬挂在世博会德国馆内的金属球设有声控装置,一旦参观者齐声高喊,金属球就会应声摆动,呼喊声越大,金属球摆动的幅度越大。这表明声音不仅能传递信息,还可以传递__________。物理学上常用声音的_________(选填“音调”或“响度”)来表示呼喊声的“大小”。

5、温度计是实验室常用的工具,它是根据液测温体的 原理制成的。我国地域辽阔,同一天南北不同地方温度差别很大。如图(A)、(B)是十二月某一天同一时刻在三亚和北京观测到的温度计的示意图。由图可知,三亚此时温度为__ __℃,读作______ _____;北京此时温度为____ __℃,应读作_______ __________。 6、请将下列现象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1)洒在地板上的水变干 ; (2)放在衣柜里的卫生球消失 .

(3)清晨,花草、树叶上常持有露球___ __ ,在阳光照射下它们会慢慢消失 (4)把一些冰块放在杯中,过一段时间后,冰变成了水,这是_________现象,杯外壁出现一层水珠,这是_________现象.

(5)冬天的早晨,草上出现霜,这是

现象。

7、用水壶烧开水,水烧开时,在离壶嘴一定高度处冒出大量“白气”,而在壶嘴处却没有“白气”冒出。这是由于这一高度处空气的温度与壶嘴处的温度相比,明显 (填“高于”或“低于”)水蒸气的温度,这样,来自壶内的水蒸气遇冷就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成小水珠,

3

就是我们所看到的“白气”。

8、如图(a)所示,小明同学用示波器、钢锯条和台钳研究声音的响度.他将钢锯条的下端夹紧在台钳上,上端用手扳动一下,使钢锯条振动发声,实验中,他进行了两次实验,第一次锯条发出的声音响,第二次锯条发出的声音轻,他同时观察到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幅度分别如图(b)、(c)所示,则他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图(d)、(e)是他研究获得的两种声音的波形,由图形可知,图_______是噪声的波形.

9、炖汤”因味道好而深受人们喜爱。“炖汤”就是把汤料和水置于炖盅内,

而炖盅则浸在大煲的水中,并用蒸架把盅与煲底隔离,如图1所示。在大煲内的水沸腾过程中,煲盖与煲的缝隙间冒出大量的“白气”,这是 现象(填物态变化),若汤的沸点与水的沸点相同,则盅内的汤 (填“会”或“不会”)沸腾。

10、右图是某物质的熔化图象。由图可知它的熔点是______℃,熔化过程经历了______min,这一过程是_______热过程(填“吸”或“放”)。

11、图甲所示,是探究冰和蜡的熔化过程的实验装置。器材有:冰、蜡、热水瓶、试管、烧杯、铁架台(带铁夹)、搅棒、秒表、温度计、水。

(1)图乙是 (选填“冰”或“蜡”)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图丙所示温度计显示的是蜡某时刻的温度,它的示数是 ℃。

(2)在冰和蜡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来,冰和蜡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后,冰和蜡又继续熔化。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三、实验探究(37分)

1、如图所示,当敲响音叉后用悬吊着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叉股时,乒乓球会被__ _____这个实验说明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 ___.该装置还能探究声音的 _和___ __的关系。

2、小凡同学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探究,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水的表面积和水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1)通过A、B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 有关。

(2)通过 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

(3) 通过 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有关有关。

4

A B C D

(4)小凡同学猜想水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水的质量有关,于是继续进行了如下探究:在相同环境下的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上一滴和两滴水(如右图).结果发现甲图中水先蒸发完,于是他得出结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质量有关,水的质量越小蒸发越快.从实验设计环节看,他没有控......制水的 (选填“质量”或“表面积”)相同;从得出结论环节看, “根据谁先蒸发完,......判断谁蒸发快”是否正确? _____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所示,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当水温升到88℃时,每隔lmin读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3min后停止读数,数据记录如下表: 时间/min 温度/℃ 0 88 1 90 2 3 94 4 96 5 98 6 98 7 98 8 98

(1)沸腾时,杯口附近出现大量“白气”,“白气”是________遇冷___ 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2)某次数据没有记录,当时温度计示数如图甲所示,请将漏填的数据填在表格内; (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乙的小方格纸上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甲 乙

(4)从图像中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________℃,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________(“升高”、“不变”或“降低”); (5)由水的沸点判断,当时的大气压________(“大于”、“等于”或“小于”)标准大气压。 4、聂利同学在一个养蜂场看到许多蜜蜂聚集在蜂箱上,双翅没有振动,仍嗡嗡地叫个不停。她对《十万个为什么》中“蜜蜂发声是不断振动双翅产生的”这一结论产生怀疑。蜜蜂的发声部位到底在哪里?下面是聂利同学的主要探索过程:

①把多只蜜蜂的双翅用胶水粘在木板上,蜜蜂仍然发声。 ②剪去多只蜜蜂的双翅,蜜蜂仍然发声。

③在蜜蜂的翅根旁发现两粒小“黑点”,蜜蜂发声时,黑点上下鼓动。 ④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蜜蜂不发声。

请回答:(1)聂利同学在实验时,采用多只蜜蜂的目的是 (2)从实验①和②可得出的结论是 。

5

(3)“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基于的假设是 。

5、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可利用的器材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_______;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他设想了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_______. 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

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实验现象如表格所示,则待测材料隔声性能由好到差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

6、小海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后,又进一步观察了水的自然冷却过程,他根据实验数据绘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1)水的沸点是_______℃,这说明当时水面上方的气压_______标准大气压. (2)做上述实验时的环境温度(即室温)应在_______℃左右.(3)沸腾前水温随时间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7、如图所示是某种晶体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加热在1标准大气压下进行,每分钟供热不变)。根据图像可知:这种晶体的名称是________,其熔点是_______℃,液态名称是______。加热2 min物体处于_________状态;加热6 min时,物体处于________状态。加热8 min时的温度是_________℃,这种晶体熔化经历了__________min。

8、对于小提琴、吉他、二胡等这些弦乐器来说,即使在弦的张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发声的音调高低还会与弦的粗细、长短及弦的材料有关。小华想通过实验进行具体的探究,实验时可选用的琴弦有如下表中所列的几种规格。

(1)探究音调与琴弦粗细的关系,应该选用编号为_________的琴弦; (2)探究音调与琴弦材料的关系,应该选用编号为_________的琴弦; (3)探究音调与琴弦长度的关系,应该选用编号为_________ 的琴弦。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