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机制与培育路径 : :《课程。教材。教法》,李松林,2018年第3期 学科核心素养正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向纵深推进的顶层 理念和指导方向。那么,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 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基本路径又是什么?这是当前学科课程教 : 学改革必须努力探讨的两个基本问题。从整体上说,学生学科核心 : 素养的发生机制是“体验——反思”,形成机制是“交互——整合”,: 完善机制是“扩展——变构”。根据学科核心素养的这一发展机制, 再结合大量的课堂实践经验,我们可以归纳出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路径:学用合一,问题解决教学 整体生成,核心统整教学:深度 建构,高阶思维教学;融合创生, 综合实践教学。通过这四条路径,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 城区中小学开展课后服务工作要多管齐下 : 苗建成在《教学与管理》2018年第3期撰文指出,城区中小学 课后服务应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后服 :: 务的内容和形式,保障学生课后服务安全,同时相关部门要进一步 : 强化担当,统筹规划各类资源和需求,调动备方面的积极性,努力 大数据时代教育 决策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 2018 g-第2期撰文指出,大数 据时代教育决策主体的多元化主要体现在教育决策多元共治,即制为决策程序内核,以大数据资形成课后服务工作合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一是统一思想,充 : 分认识开展课后服务的意义和作用。二是完善机制,进一步提升课 四是关注个体,切实保障亟需课后服务群体的立意。五是多措并举, : 构建覆盖校内外的课后服务体系。 : 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学校与社区“教育一体化”的探索 蔡剑桥在《教育科学研究》: 后服务的质量。三是整合资金,加大对课后服务工作的投资力度。 指教育组织或个体以民主决策机: 从“文化孤岛”走向“文化共同体” 源为依托,从而提升教育决策参与主体的多元性、决策规划的科学性。通过教育大数据分析,可以打破各决策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对所有教育数据信息资源进: : 《上海教育科研》,顾霁昀,2018年第4期 学校是社区的一个子系统,其余社区内部各类社会组织有机地 : 结合在一起,彼此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组成社区体系。 : 学校与社区“教育一体化”是现代学校教育公共性的必然诉求,也 : 是当前我国社区建设与教育改革成功的需要。然而,我国学校与社 行有效整合,做到资源共享,同时也并不影响各决策部门的独立又能随时共享并整合教育资源的结构布局,做到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有效提升应对教育问题时的灵活性,为教育多元共治创造: 区的合作还处于摸索起步阶段,存在诸多问题:第一,合作的组织 : 保障不健全;第二,合作的整合资源不充分;第三,合作的愿景认 : 在行政力量及有关部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学校与社区组织开展活 动,集中相应的合作行为,并使目标导向和合作内涵持续发展;其 :: 次,加大对资源的整合力度,突出资源的公益性质,提高开放合作 : 的广度和深度;再次,秉持相互认同、相互理解、合作双赢的理念, 性,形成一种多中心、分散化,: 识不到位。为了推进相应的行动策略及实践探索,应做到:首先, 条件 意识到学校作为社区一员的责任,发挥自身在社区教育方面的优势。: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