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第l2期(总第178期) 提高初一学生自 我控制能力的实验研究 李培红 (广西河池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广西河池546300) [摘要]自我控制是指学生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自我控制冲动,忍受挫折,抵制诱惑,遵守道德规则,学 习时不分心,表现在认知、情感、行为及人际交往等方面。本研究选择了浙江省一所中学的初一学生作为被试,对 低自我控制者进行系统的干预,切实从认知、情感和行为上提高初中生自我控制的能力。研究表明:实验组和对照 组后测总体结果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与实验前相比,实验组被试的自我控制能力有了极其显著的提高,而对照 组却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实验组前测和后测的总体结果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实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自我控 制能力。 [关键词]初中生;自我控制能力;实验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1477(2008)12—0053—03 一、引 言 非常少。本研究将尝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 自我控制(self—contro1)是自我意识的重要 社会学习理论和Shapiro&Astin的自主改变控制 组成部分,是意志品质的重要特点,它是个体由幼 模式理论为基础,设计一套适合初一年级学生的 稚走向成熟、由依赖走向独立的重要标志;是个体 自我控制课程,切实从认知、情感和行为上提高初 完成各种任务、协调与他人关系、成功地适应社会 一年级学生自我控制的能力,并探索促进初一学 的必要条件;是个体自我发展、自我实现以至日臻 生自我控制能力提高的适宜的干预方式。 完善的基本前提和根本保证。国外学者June 二、研究方法 等[1]人研究发现自我控制能有效预测个体良好 1.被试 的调节能力、较高的成绩、和谐的人际交流能力和 本干预实验选取了浙江省台州市某中学的初 更少的病理表现。Sethi等【2j人研究发现儿童期 一学生,并将其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实验组,一 自我控制能力强的个体,成人以后更能抵制诱惑, 组为对照组。其中实验组29人,对照组28人。 有较强的抵抗挫折能力,并且能更为成熟地应对 年龄为12~14岁。 人生的各种危机。 2.测量工具 初中阶段是人一生中非常关键的时期,这时 采用华东师范大学刘金花等人编制的(JL童 的学生处在自觉性与依赖性、主动性和被动性并 自我控制学生自陈量表》,该量表从学习行为、行 存的年龄,他们缺少一种情感意志上的自主调控 为习惯、社会交往和自控品质四个方面来考察学 能力,较多地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和支配,表现出情 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共38个题目。该量表符合心 感和意志的相对脆弱性,自我控制的稳定性和持 理测量学的要求,有很好的信度和效度。 久性不够理想。[3]在查阅了有关文献之后,我们 3.实验设计 发现国内就初中生自我控制和学习关系的研究偏 本实验采用实验组和对照组前后测的实验设 多,而对提高初中生自我控制能力的实验研究还 计。其基本模式如下: 【作者简介】李培(1977一),女,浙江台州人,硕士,讲师。 一 鹋 敬寅一 ・53・ 2008年第12期(总第178期) 表1实验设计的基本模式 间60分钟。具体安排如下: 自控训练小组见面会、行为习惯的自我控制 训练、学习行为的自我控制训练、愤怒的管理、挫 折的应对、诱惑的拒绝、延迟满足、社会交往的自 4.买验过程 我控制训练、自我控制课程的回顾及其自控训练 (1)实验步骤 小组的结束。 第一阶段:前测验。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 (3)课程结构 均参加前测验,测验内容为儿童自我控制学生自 本课程的结构包括以下几个单元: 陈量表。 A.热身活动,与主题相关的小游戏或者故事 第二阶段:自我控制的实验干预课程。实验 引出主题。 组按照课程设计的内容来进行干预,实验为期3 B.小知识,由试验者提供基本信息。 个月,每周一次,另外利用课余时间对部分学生进 C.心理游戏,通过角色扮演等展开主题,提 行心理辅导。对照组不进行任何训练,他们按照 供参与和互动。 原有课程正常教学。 D.小组讨论,小组学生谈感受,分享经验。 第三阶段:后测验。测验内容同前测验。 E.总结,实验者做归纳。 (2)实验课程 三、结果分析 实验的课程一共为10次,每周一次,每次时 1.实验组和对照组前测的对比研究 表2实验组和对照组前测的对照表(M±SD) 首先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进行前测的比 数的差异性检验来看,并不显著(P>0.05),因此, 较。表2显示,在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自我 这两组被试基本上是同质的。 控制量表的各个维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 2.实验组前测和后测的对比研究 虽然从得分上来说高出对照组两分多,但从平均 表3实验组前测和后测的对照表(M±SD) 从表3可以看出,实验组后测结果总体发生 著的变化( <0.001);学习行为的自我控制和自 了极其显著的变化(P<0.001)。其中行为习惯 控品质则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 的自我控制和社会交往的自我控制发生了极其显 3.对照组前测和后测的对比研究 表4对照组前测和后测的对照表(M±SD) ・54 ・ 一 鹊 数寅一 2008年第12期(总第178期) 经过实验组前测和后测的比较,可以看出实 验组被试的自我控制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为了 区别这是实验的效果还是被试自然成长所致,本 研究还对对照组的前后测进行了比较(如表4所 个维度上都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说明正常教学 活动和个体的自然成长过程没有对学生的自我控 制能力发生显著的影响。 4.实验组和对照组后测的对比研究 示)。对照组的学生无论在总体得分上,还是在四 表5实验组和对照组后测的对照表(M±SD) 为了进一步说明实验对提高学生自我控制能力 的效果,本研究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后测进行了比 这都为实验提供了根基和源泉。再次,在实验的 策略和方法上,采取了松弛训练、自我暗示、角色 榜样学习、游戏等多种形式和途径,对低自 较。从表5可以看出,实验组被试的自我控制总体 扮演、我控制学生进行反复的训练,达到纠正其不适当 得分发生了极其显著的变化(P<0.001)。 四、讨论 自我控制是心理能动性的重要表现,它是多 维度的心理活动系统。在有限的时间内,对它进 行实验干预并非易事。本研究表明,在接受实验 干预后,实验组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有了显著的 的行为方式,同时辅之为个别学生提供个别的辅 导,这都为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捉高提供了切实 可行的渠道和途径。正是基于以上的原因,学生 的自我控制能力与实验前相比才有了极其显著的 变化,而对照组只是参加日常正常的教学活动而 提高,说明通过实验提高低自我控制学生的控制 能力是可行的。 没有发生变化。这也说明了通过实验提高低自我 控制学生的控制能力是有效的、可行的。 五、结论 实验组前测和后测总体发生了极其显著的变 化(P<0.001),而对照组前后却没有存在统计学 上的差异。对实验组而言,行为习惯自我控制与 社会交往自我控制与实验前相比,发生了极其显 著的变化(P<0.001);学习行为自我控制和自控 品质与前测相比也有了非常显著的提高(P< 研究结果表明:(1)实验组和对照组后测总体 结果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与实验前相比,实验 组被试的自我控制能力有了极其显著的提高,而 对照组却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2)实验组前测和 后测的总体结果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实验有效 地提高了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 [参考文献】 [1]June T.P.Roy B.F,Luzio B.A.High self—control predicts good adjustment,less pathology,better grades,and interper— 0.01)。本次实验之所以能提高学生的自我控制 能力,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从实验的氛围营造 来看,始终贯彻民主性原则、活动性原则、差异性 原则、保密性的原则,激发了被试参与的积极性, 使得被试在新的实验团体中可以得到一种归属 感,敢于表达自我,同时在支持性的环境中有勇气 适度暴露、为实验有效进行做了很好的铺垫;其 次,在自我控制小组训练的活动内容及其课程结 构来看,本实验紧紧围绕自我控制的四个方面,即 认知、情感、行为及其人际交往四个方面展开,每 sonal succe ̄[J].Journal of personality,2004,72(2):271 —324. [2]Sethi,Anita,Mischel,Walter,Aber I ̄awrence J,et aI_The olre of strategic attention deployment in development of self —regulation:Prediciton preschoolers’delay of gratification from mother—toddle interaction[J].Developmental Psy. chology,2000,36(6):767—777. 节课都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精心设计了与 其生活实际相关的主题活动。如针对学生日常的 一[3]黄煜峰,雷雳.初巾牛心理 :L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 社,1998:82—83. 学习情况、行为习惯方面等,帮助其掌握有效的应 对策略,并通过哲理故事和名人的轶事加以引导, 一 [责任编辑:江桂珍] 戡寅一 ・ 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