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苏武传知识点

苏武传知识点

来源:爱go旅游网
高考复习系列 《苏武传》知识点 九中高三语文组

(2011-10-09 21:35:37) 转载

标签: 转载

原文地址:高考复习系列 《苏武传》知识点 九中高三语文组作者:经天纬地 【复习目标】

1、熟知《苏武传》课文内容,能准确说出重点实词和虚词的意义,正确辨析特殊句式。 2、拓展延伸,能准确完整的说出以下几个多义词的常用意义及用法。 【复习重点】

熟知《苏武传》课文内容,能准确说出重点实词和虚词的意义,正确辨析特殊句式。 【复习难点】

拓展延伸,能准确完整的说出以下几个多义词的常用意义及用法。 【课时安排】2课时 【复习过程】

一、文言文基础知识回顾 (一)古今异义

(1)汉亦留之以相当 (当,抵押。)。 (2)皆为陛下所成就 (成就,提拔。) (3)我丈人行也。 (丈人,老人,长辈) (4)独有女弟二人 (女弟,妹妹。) (5)且陛下春秋高 (春秋,年纪。) (6)武等实在 (实在,确实存在。) (7)稍迁至栘中厩监 (稍,逐渐) (8) 置币遗单于 (币,礼品) (9)以货物与常 (货物,一般财物) (二)指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词义。 (1)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畔:通“叛”,背叛。 (2)与旃毛并咽之 旃:通“毡”,毛织品。

(3)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去:通“弆(jǔ)”,收藏。 (4)空自苦亡人之地 亡:通“无”,没有。 (5)信义安所见乎 见:通“现”,显现。 (6)法令亡常 亡:通“无”,没有。

(7)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亡:通“无”,没有。 (8)武父子亡功德 亡:通“无”,没有。

(9)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通“沾” 衿:通“襟”,衣襟。决:通“诀”,诀别。 (10)前以降及物故 以:通“已”,已经。

(三)指出下面句中活用的词语,并解释活用类型及意义 1、名词活用

(1)天雨雪 雨:名词做动词,下。 (2)羝乳乃得归 乳:名词做动词,生子。 (3)杖汉节牧羊 杖:名词做动词,拄着。

(4)武能网纺缴,檠弓弩 网、檠 :名词做动词,结网、用檠矫正弓弩。 (5)惠等哭,舆归营 舆:名词做状语,抬。

(6)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上:名词做状语,向上。 (7)其一人夜亡 夜,名词做状语,在夜里 2、使动用法

(1)空以身膏草野 膏:名词使动,使……肥沃。(2)欲因此时降武 降:动词使动,使……投降。

(3)反欲斗两主 斗:动词使动,使……争斗。(4)单于愈益欲降之 降:动词使动,使……投降。

(5)王必欲降武 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3、意动用法

单于壮其节 壮:形容词意动,以……为壮。 诚甘乐之 乐:形容词意动,以……为乐。 二、指出下面句子的句式特征

(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定语后置句 (2)为降虏于蛮夷。状语后置句 (3)何以汝为见。宾语前置句 (4)子卿尚复谁为乎。宾语前置句 (5)何以复加。宾语前置 (6)虞常生得 被动句 (7)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 被动句 三、一词多义

1、通

(1)不得通其道 (实现) (2)通古今之变 (通晓) (3)通邑大都(畅通) (4)以通其狂惑 (抒发) 2、当

(1)有大石当中流 (对着,向着) (2)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相匹敌) (3)汉亦留之以相当 (抵偿) (4)木兰当户织 (对着、面对) (5)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占着、把着)

(6)当高罪死《史记。蒙恬列传》(判罪,判赵高死罪) 3、辞

(1)莫辞更坐弹一曲(拒绝,推辞) (2)我从去年辞帝京 (辞别) (3)召武受辞(询问) (4)何辞为 (辞别、告辞)

(5)听其狱讼,察其辞 (口供) (6)固辞不受 (推辞,不接受) 四、翻译下面的句子

1、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汉武帝赞许他这种合乎情理的做法,于是派遣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出使(匈奴),持旄节护送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趁机送给单于丰厚的礼物,以答谢他的好意。 2、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

被(匈奴)侮辱后才去死,更加对不起国家!” 想要自杀。张胜、常惠一起制止了他。 3、 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假使是谋杀单于,又用什么更严的刑法呢?应当都使他们投降。 4、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

苏武的伤口渐渐痊愈,单于牌使者通知苏武,会同判定虞常的罪,想趁此时使苏武投降。 5、 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

单于召集苏武的随属官员,(除去)以前已经投降和死去的人,跟随苏武回去的一共有九人。

每当学完一个章节,或者一本书的时候,我们往往对自己所学的东西很混乱,

那么就需要大家时常去总结一下,鉴于此,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这篇2013高中语文苏武传文言知识点总结,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知识点概述

《汉书·李广苏建传》里“苏武牧羊”的故事令古今各代的中国人感动,苏武不平的英雄形象也起着对后来许多封建王朝对待“北狄”蛮族的垂范作用——对单于和酋长们“以礼谕之”、“以节斥之”,这样的大汉使者们尽管纷歧定能够完结交际任务,但在“声名”上总会有加分,至少能够到达“立言”的作用。 知识点总结 一、古今异义

(1)汉亦留之以相当 古义:抵押。今义:正在(某时某地)。 (2)皆为陛下所成就 古义:提拔。今义:业绩。 (3)我丈人行也。古义:老人,长辈。今义:岳父。 (4)欲因此时降武。古义:趁这时。今义:相当于所以。 (5)独有女弟二人 古义:妹妹。今义:姐姐(妹妹)和弟弟。

(6)且陛下春秋高 古义:年纪。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7)武等实在 古义:确实存在。今义:诚实、老实。 (8)稍迁至栘中厩监 古义:渐渐

(9)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古义:临时充任

(10)皆为陛下所成就 古义:提拔。 今义:业绩。 (11)兄弟亲近 古义:亲近的侍臣。 今义:动词,靠近。 (12)欲因此时降武。 古义:趁这时。 今义:相当于所以。 (13)会论虞常 古义:判罪 今义:分析说明事理

(14)太夫人已不幸 古义:去世 今义:使人失望、伤心、痛苦 (15)明年 古义:第二年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二、词类活用 1、意动用法

单于壮其节 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 诚甘乐之 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2、使动用法

(1)欲因此时降武 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2)空以身膏草野 膏:使动用法,使……肥沃。 (3)反欲斗两主 斗:使动用法,使……争斗。 (4)单于愈益欲降之 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5)何久自苦如此 苦:使动用法,使……受苦。 (6)王必欲降武 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3、名词活用

(1)天雨雪 雨:名词做动词,下。

(2)羝乳乃得归 乳:名词做动词,生子。 (3)杖汉节牧羊 杖:名词做动词,拄着。

(4)武能网纺缴,檠弓弩 网、檠 :名词做动词,结网、用檠矫正弓弩。 (5)惠等哭,舆归营 舆:名词做动词,抬。

(6)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上:名词做状语,向上。 三、通假字

(1)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畔:通“叛”,背叛。 (2)与旃毛并咽之 旃:通“毡”,毛织品。

(3)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去:通“弆(jǔ)”,收藏。 (4)空自苦亡人之地 亡:通“无”,没有。 (5)信义安所见乎 见:通“现”,显现。 (6)法令亡常 亡:通“无”,没有。

(7)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亡:通“无”,没有。 (8)武父子亡功德 亡:通“无”,没有。

(9)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衿:通“襟”,衣襟。决:通“诀”,诀别。 (10)前以降及物故 以:通“已”,已经。

(11)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 女:通“汝”,你。 (12)与武决去 决:通“诀”,诀别 四、特殊句式 1、倒装句

(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送留在者汉匈奴使”。 (2)为降虏于蛮夷。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于蛮夷为降虏”。

(3)何以女为见。宾语前置句和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见女为” (4)子卿尚复谁为乎。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子卿尚复为谁乎”。 (5)何以复加。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复加”。 2、判断句

(1)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2)非汉所望也。

(3)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3、被动句

(1)见犯乃死,重负国

(2)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3)皆为陛下所成就

(4)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5)劾大不敬

看了这篇2013高中语文苏武传文言知识点总结的文章,大家对这门课的知识点是不是很清楚呀?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也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