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研究
摘要: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大班教学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大班幼儿教师要从幼儿长期发展的角度出发,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使大班幼儿在未来的小学阶段得到更好的教育。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幼儿园教育的总体水平不断提高,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小学教育和学前教育的不同,使许多幼儿产生了不适应心理,加强幼小衔接的教学,可以极大地促进幼儿后期的学习。本文对幼小衔接工作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了相关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园 大班教学 幼小衔接
前言:大班的孩子们在步入小学之后,由于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的变化,许多刚上小学的孩子都会感到不适应。针对大班幼儿的发展需要,开展有效的教学工作,是保证大班幼儿尽早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节奏的重要措施。在幼儿园大班的幼小衔接教学中,要加强对大班幼儿的心理准备教育,同时要积极地推动大班幼儿为升入小学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
幼小衔接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幼儿园的大班教学,其目的是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适应即将到来的小学学习生活。但是在幼儿园大班提前教授小学一年级部分课程内容、复制小学作息制度、照搬小学的教学方式等,都有悖于幼儿教育的基本规律,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是不利的。同时,如何改变不恰当、不连贯的评估方法也成为幼儿教师面对的一个新课题。幼儿园的教学大多采用游戏方式,老师采用较为宽松的教学方式来传授简单的知识,可是一旦上进入小学教育阶段,就必须严格遵守校规校纪,在教学环境上也没有幼儿园自由。在这样的环境变化下,许多刚刚升入小学的儿童都感到学习的压力,甚至一些儿童开始产生厌学情绪。当前,我国幼儿园的教育状况大多是一种“单向性”的教学方式,即老师在教育幼
儿侧重于知识讲授等方面,但是对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学习习惯的养成重视程度较低。这与《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中关于幼儿教育的规定相违背,忽视了幼儿的学习能力提升,不利于幼儿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幼儿园大班幼小衔接教学的重要性分析
大班幼儿进入小学以后,是实现“早期发育”到“童年时期”过渡的一个重要时期。但是,在小学阶段,许多新入学的大班幼儿因为不适应小学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在学习、心理、人际关系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为使大班幼儿更早地适应新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有必要在幼儿园大班积极推行幼小衔接教育。幼儿拥有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在升入小学后更好适应新的生活,只有幼儿对小学生活认识充分,才能确保心态良好。
自信心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非常关键,特别是新入学的小学生,由于自信心不足,学习成绩不佳,从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在幼小衔接的教学中,教师运用恰当的教育方法,使幼儿在学习中树立起自信心,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并通过快乐的情绪逐步建立起自己的精神根基,通过鼓励幼儿积极努力,为升入小学学习奠定基础。同时也可以为幼儿未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因此,幼小衔接在大班中的教育意义重大,值得广大的教育工作者重视。
三、幼儿园大班教学抓好幼小衔接工作策略 (一)重视教师培训
幼儿园的教学工作主要是通过有趣的教学手段,使幼儿掌握基本的语言技能、简单的词汇积累、简单的绘画技巧、基本的音乐乐感等技能。幼儿园大班教师是幼儿教育的一线工作者,在幼小衔接中起到了很大的指导作用,因此,针对当前幼儿幼小衔接问题,需要对幼儿教师进行培训,根据《幼儿园教师指导用书》,完善大班幼儿教师的教学安排,在教学中重视幼小衔接问题,为幼儿升入小学打下基础。同时为幼儿园大班教师提供参观小学一年级的机会,可以有效地提升幼儿园教师对小学教育的认识,为幼小衔接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幼儿教师还应与小学教师进行深入的沟通,以了解孩子进入小学后的生活及学业问题,从而改进
大班教学。同时鼓励大班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分析本班幼儿教学中的幼升小问题,总结出问题的共同点与异点,并根据问题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
(二)开展心理疏导
幼儿时期的孩子心理还处于发育阶段,经历的事情较为单一,看问题的角度也不全面,心理疏导尤为重要。3-6岁的孩子在心理上的适应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还很弱,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而产生消极的情绪。在大班教学中,幼儿园教师可以逐步将小学教育的改变引入到孩子的教育中,使幼儿有一些心理上的防范。比如,当孩子们在学习中遇到了问题,或者是有困难的时候,教师可以指导幼儿们去主动寻求帮助,而不是为了一点小事就大喊大叫。幼儿园教师可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利用团体活动来培养幼儿的人际关系,特别是在幼儿产生冲突的时候,要及时地进行引导和教育,从而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心理承受力。幼儿园大班教师可以适当安排一些日常的日常活动,通过日常活动提升幼儿的动手能力与独立生活水平。比如,可以指导幼儿们在课堂上收拾椅子,整理书籍。但是在这类活动中,一定主要合适的工作强度和工作难度,确保幼儿的人身安全是进行教学活动的基础。
(三)开展特色活动
大班幼儿的独立思考、交际能力等能力还较低,在复杂环境冲击下很容易丧失学习积极性,产生自卑、偏激等不良心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采取更加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以促进幼儿之间的友好交往,提高幼儿的语言交际能力,从而为幼儿的学习和生活创造有利的环境。首先,通过开展幼儿自我介绍等活动,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融入集体,感受到自身的存在价值。其次,要鼓励幼儿之间的互动与学习,通过游戏的合作获得更多学习的机会,让幼儿在活动中建立深厚的友情,勇敢地表达自己。运用“我是小记者”等教学方法,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幼儿在老师制定的活动中,积极理解他人的想法,培养幼儿的交流技能,使幼儿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四)合理规划幼儿的生活与学习
教师的教育不仅仅是教授幼儿基本知识,教师需要从幼儿自我管理、自律、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等方面入手,促使幼儿建立起自己的人生目标。教师要根据有关幼儿心理的理论思想,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制定出一套合理的时间表,对幼儿的学习和生活时间进行规范。其次,教师要注重幼儿的主动性,与幼儿共同探讨生活和学习的内容,引导幼儿积极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提升幼儿与人沟通能力,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促进幼儿生活和学习质量的提高。最后,要在幼儿们心中灌输责任心、上进心等观念,培养他们高尚的理想,带领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文化,积极参与幼儿园组织的各种活动,提高幼儿的思想素质,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结束语:幼小衔接不是一劳永逸的工作,要想达到幼儿的良好衔接,必须对幼儿进行细致、耐心地教育,以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从而提高幼儿的整体素质。幼儿在进入小学后,由于自身对环境的不适应,会造成一定的心理落差。幼儿园大班教师要逐步从课程优化、心理疏导、日常生活等方面逐步实现幼小阶段的良好过渡,为幼儿的良好发展培养一定的能力基础,从而使幼儿能够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最终实现全面进步。
参考文献:
[1]常宏,李一凡,孙璐,苏婧.“双减”背景下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现状、问题与对策建议[J].学前教育,2022(09):4-7.
[2]赵婷婷.幼儿园大班幼小衔接教学中的策略探究[J].新课程,2021(27):195.
[3]蒋萍.刍议如何做好幼儿园大班幼儿幼小衔接工作[J].考试周刊,2020(66):161-162.
[4]王丽娜.多方协作做好幼小衔接工作[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17(Z5):69-7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