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备战2019年中考复习:沪教版(上海)九年级化学上册_第三章_走进溶液世界_3.2_溶液_同步测试题(有答案)

备战2019年中考复习:沪教版(上海)九年级化学上册_第三章_走进溶液世界_3.2_溶液_同步测试题(有答案)

来源:爱go旅游网


3.2 溶液 同步测试题

一、 选择题 (本题共计 14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42分 , )

1. 用固体氯化钠配制50𝑔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选择的玻璃仪器有烧杯、50𝑚𝐿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试剂瓶 B.将氯化钠直接放在托盘天平左盘上称量为3.0𝑔 C.用内壁附有水珠的烧杯配制溶液

D.转移已配制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溶液溅出会使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减小

2. 𝑡∘𝐶时,测得某物质(不含结晶水)在不同质量的水中溶解,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该物质的质量,绘制成如图中斜线.下列说法正确是( )

A.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𝑡∘𝐶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40

C.𝑀点表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5%

D.图中4点表示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𝑁<𝑀<𝑃=𝑄

3. 把200𝑔质量分数为20%的食盐水稀释成质量分数为𝑙𝑂%的溶液,需加水( ) A.50 𝑔 B.100 𝑔 C.200 𝑔 D.400 𝑔

4.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溶液中可以含有多种溶质 C.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渍是乳化作用的结果 B.溶液是无色、透明、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D.析出晶体后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5. 如图为氯化铵和硫酸钠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30∘𝐶时,氯化铵、硫酸钠的溶解度相同

B.将50∘𝐶时硫酸钠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始终有晶体析出 C.氯化铵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将60∘𝐶时硫酸钠的饱和溶液降温至40∘𝐶.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6. 如图是𝐴、𝐵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𝐴的溶解度都大于𝐵的溶解度

B.𝑡1∘𝐶时,用等量水分别制成的𝐴、𝐵饱和溶液中,𝐴的质量比𝐵大 C.𝑡2∘𝐶时,𝐴、𝐵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𝐴、𝐵两种饱和溶液都从𝑡3∘𝐶降温到𝑡2∘𝐶,析出的晶体一定等质量

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是无色的,且溶剂一定是水 B.浓溶液就是饱和溶液

试卷第1页,总5页

C.氢氧化钠溶解于水时,出现放热现象

D.“海水晒盐”中,析出晶体后的母液是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

8. 一般密封的啤酒瓶内的压强是2个大气压左右,打开啤酒瓶盖后,有大量气泡逸出,对此,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打开啤酒瓶盖,有大量气泡逸出,溶液中二氧化碳的质量减少,溶液变不饱和 B.打开啤酒瓶盖后,气体溶解度变小,多余的二氧化碳逸出,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C.打开啤酒瓶盖后,溶质质量变少,但二氧化碳的溶解度不变

D.打开啤酒瓶盖后,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变小,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9. 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100𝑔稀盐酸中,溶质是( ) A.10𝑔 B.1𝑔 C.2𝑔 D.0.4𝑔

10. 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常温下饱和的澄清石灰水不是浓溶液 B.碘酒的溶质是酒精

C.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混合物

D.𝑡∘𝐶时某物质的溶解度为𝑚克,表示该温度下100克饱和溶液中含有该物质𝑚克

11. 2017年4月22日,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升入太空和“天宫二号”完成第一次交会对接.高氯酸钾(𝐾𝐶𝑙𝑂4)可用作火箭推进剂,如表是高氯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0 40 60 80 温度/∘𝐶 1.68 3.73 7.3 13.4 溶解度/𝑔 A.20∘𝐶时高氯酸钾的溶解度为1.68 B.40∘𝐶时,将4𝑔高氯酸钾溶于100𝑔水可得到104𝑔溶液 C.80∘𝐶的高氯酸钾饱和溶液冷却至40∘𝐶有结晶现象 D.高氯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12. 把60∘𝐶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到20∘𝐶时,不发生改变的是( ) A.溶液的质量 B.溶质的质量分数 C.溶剂的质量 D.溶质的溶解度

13. 𝑎、𝑏、𝑐 三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将 50∘𝐶时 𝑎 和 𝑏 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20∘𝐶,析出 𝑎 一定比 𝑏 多 B.20∘𝐶时,𝑎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是 10𝑔

C.20∘𝐶时,将 10𝑔 𝑏 放在 100𝑔 水中得 110𝑔 不饱和溶液 D.𝑐 物质属于易溶性物质

14. 为了救治病人,需要配制生理盐水(质量分数为0.9%)1000𝑔,下列配制过程正确的是( ) A.只需要托盘天平和量筒两种仪器 C.配制生理盐水可以用粗盐 B.用托盘天平称取9𝑔氯化钠 D.用量筒量取100𝑚𝐿水 二、 多选题 (本题共计 3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9分 , ) 15. 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

试卷第2页,总5页

B.面粉与水混合可形成溶液 C.搅拌可以加速食盐的溶解

D.硝酸铵溶解在水中,溶液温度会降低

16. 在饱和的石灰水中加下列哪些物质会出现浑浊________ A.水 B.生石灰 C.熟石灰 D.苛性钠 E.硝酸铵 F.氯化钠.

17. 下列有关溶液及其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溶液和浊液特征的不同主要与物质分散在液体中的颗粒大小有关 C.一定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随水的量的变化而变化 D.溶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在溶剂中

18. 𝐴图表示硝酸钾和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𝐵图中甲、乙试管分别盛有硝酸钾、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向烧杯中加入一种物质后,甲试管中固体减少,乙试管中的固体增加,则加入的物质不可能是( )

A.浓硫酸 B.硝酸铵 C.氧化钙

三、 填空题 (本题共计 3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9分 , ) 18. 洗洁精能清除油污,这是利用它的________作用. 19. 如图是𝑀、𝑁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D.氯化钠

(1)由图可以看出,𝑀、𝑁两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是________. (2)𝑀、𝑁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时的温度是________∘𝐶.

(3)𝑡2∘𝐶时,在两只各盛有100𝑔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𝑀、𝑁各20𝑔,充分搅拌,该温度时能得到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

20. 已知20∘𝐶时𝐾𝑁𝑂3的溶解度为31.6𝑔.向100𝑔水中不断加入𝐾𝑁𝑂3,或改变温度,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④: 20

𝐶时100𝑔水

加入𝐾𝑁𝑂3

25𝑔

再加入𝐾𝑁𝑂3

6.6𝑔

再加入𝐾𝑁𝑂3

20𝑔

加热,𝐾𝑁𝑂3全部溶解

→④

(1)溶液①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

(2)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填序号).

四、 解答题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10分 , )

21.(10分) 要配制50∘𝐶时氯化钾饱和溶液(50∘𝐶时氯化钾的溶解度是42.6𝑔),回答下列问题:

试卷第3页,总5页

(1)25𝑔氯化钾应溶解在多少克水里? (2)在25𝑔水里能溶解多少克氯化钾?

(3)配制71.3𝑔的饱和溶液,需氯化钾和水各多少克?

五、 实验探究题 (本题共计 2 小题 ,每题 15 分 ,共计30分 , )

22. 今年化学实验考查内容是“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如现在需要配制50𝑔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氯化钠溶液,请回忆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𝐼.配制溶液:

(1)计算:配制50𝑔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________𝑔,水________𝑚𝐿. (2)称量量取: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时,发现天平的指针偏向左盘,应________. A.增加适量氯化钠固体 B.减少适量氯化钠固体 C.调节平衡螺母

(3)溶解:将氯化钠和水依次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其目的是________. (4)装瓶并贴上标签.

小明同学所贴标签有不妥之处,如图所示,请在右侧的空白标签上填写正确内容;

(5)若配制所得的氯化钠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小,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A.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B.烧杯用蒸馏水润洗后未等晾干就配制溶液 C.天平指针偏右就开始称量

D.转移已配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溶液溅出 E.所用氯化钠晶体未充分干燥

F.转移已称好的氯化钠固体时,部分洒落在烧杯外

(6)在实验中,老师观察到了同学们使用量筒的下列操作,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𝐼𝐼.已知20∘𝐶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𝑔,将该50𝑔溶液转化为20________.(列式计算说明)

𝐼𝐼𝐼.电解饱和食盐水可以得到多种化工产品,主要过程如下:

𝐶的氯化钠饱和溶液,最简单的方法是

①气体𝐴是密度最小的气体,该气体的名称为________,写出一个由酸𝐷转化为气体𝐴 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试卷第4页,总5页

②电解后生成的碱𝐵的化学式为________,你猜想的依据是________.

23. 实验内容:与同学合作配制50𝑔 16%的食盐溶液.

实验仪器和药品: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足量的蒸馏水和食盐固体. 请你设计:

(1)计算:食盐固体需________𝑔;蒸馏水需________𝑔,换算成体积需________𝑚𝐿.

(2)称量:用________称量所需的食盐,倒入烧杯中;用________ 量取所需的水,倒入烧杯中.(温馨小贴士:注意称量固体物质和量取液体的正确方法.)

(3)溶解:用________搅拌使食盐完全溶解.(温馨小贴士:注意搅拌的正确方法.)

(4)装瓶存放:把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贴上标签(注明药品名称和溶质的质量分数). 24. 如图为𝐴、𝐵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据图填空: (1)在𝑡1∘𝐶时,𝐴、𝐵两种物质的溶解度________.

(2)𝑡2∘𝐶时,分别将恰好饱和的𝐴、𝐵两种物质的溶液降温至𝑡1∘𝐶,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的是________.

(3)𝑡2∘𝐶时,把100克𝐴物质的饱和溶液蒸发恒温10克水,可析出𝐴物质________克,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25. 利用氯化钠制备碳酸钠的同时可以得到氯化铵,如表为氯化铵的溶解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温度/∘𝐶 29.4 33.3 37.2 41.4 45.8 50.4 55.2 60.2 65.6 溶解度/𝑔 (1)向100𝑔水中不断加入氯化铵固体或改变温度,得到如图相应的溶液𝐴∼𝐸.溶液𝐶是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溶液𝐸中析出晶体________𝑔,将此时盛有溶液𝐸的小烧杯放入盛有水的大烧杯中,向大烧杯内加入𝑁𝑎𝑂𝐻固体,小烧杯内的固体溶解,原因是________.

试卷第5页,总5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备战2019年中考复习:沪教版(上海)九年级化学上册_第三章_走进溶液世界 3.2

溶液 同步测试题

一、 选择题 (本题共计 14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42分 ) 1.

【答案】 A

【考点】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

𝐴、实验室配制50𝑔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步骤分别是:计算、称量、溶解,根据各操作所需要使用的仪器,判断所列仪器是否需要.

𝐵、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𝐶、用内壁附有水珠的烧杯,会造成所取水的体积偏大,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𝐷、根据溶液具有均一性,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𝐴、配制50𝑔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在这些操作中需要的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和玻璃棒、试剂瓶,其中属于玻璃仪器的是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50𝑚𝐿量筒、试剂瓶,故选项说法正确. 𝐵、将氯化钠放在托盘天平左盘上的纸上称量为3.0𝑔,故选项说法错误.

𝐶、用内壁附有水珠的烧杯,会造成所取水的体积偏大,造成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选项说法错误. 𝐷、溶液具有均一性,转移已配制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溶液溅出,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𝐴. 2.

【答案】 D

【考点】

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析】

根据已有的溶解度的意义结合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𝐴、在同一温度下,测得的数值以及绘制的曲线,不能看出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特点,错误; 𝐵、𝑡∘𝐶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40𝑔,错误;

𝐶、𝑀点表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20𝑔+80𝑔×100%=20%,错误;

𝐷、𝑃和𝑄点是饱和溶液,在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𝑁点和𝑀点都是不饱和溶液,故溶质质量分数小于𝑃和𝑄,而𝑀和𝑁点时的溶质质量相等,𝑁点中的水多,故𝑁点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小,故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𝑁<𝑀<𝑃=𝑄,正确; 故选𝐷. 3.

【答案】 C

试卷第6页,总5页

20𝑔

【考点】

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 【解析】

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设要加水的质量为𝑥,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则200𝑔×20%=(200𝑔+𝑥)×10% 𝑥=200𝑔. 故选:𝐶. 4.

【答案】 A

【考点】

溶液的相关概念、组成及其特点 溶液的形成过程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解析】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故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是多种;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据此逐项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𝐴、由溶液的概念可知,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是多种,故𝐴正确; 𝐵、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例如硫酸铜溶液为蓝色,故𝐵错误;

𝐶、汽油去油渍是因为油渍能溶解在汽油中,形成的是溶液,故𝐶错误;

𝐷、当晶体从饱和溶液中析出后,说明该温度该溶液中不能继续溶解该溶质,此时是饱和溶液,故𝐷错误; 故选𝐴. 5.

【答案】 B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

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的大小关系.也可知,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的大小关系.溶解度曲线的相交点表示在此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解答】

解:𝐴、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30∘𝐶时氯化铵、硫酸钠的溶解度相同.

𝐵、将50∘𝐶时降温至40∘𝐶时,硫酸钠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没有晶体析出.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𝐶、氯化铵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𝐷、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温而增大,因此将60∘𝐶时硫酸钠的饱和溶液降温至40∘𝐶,硫酸钠的饱和溶液会变成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故选𝐵. 6.

【答案】 C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解析】

根据已有的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进行分析解答,交点表示在该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计

试卷第7页,总5页

算方法解答即可. 【解答】

解:𝐴、比较溶解度的大小需要在同一温度下比较,错误;

𝐵、𝑡1∘𝐶时,𝐵的溶解度大于𝐴,用等量水分别制成的𝐴、𝐵饱和溶液中,溶解的𝐵多,𝐴的质量比𝐵小,错误; 𝐶、𝑡2∘𝐶时,𝐴𝐵的溶解度相等,𝐴、𝐵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正确;

𝐷、𝐴、𝐵两种饱和溶液都从𝑡3∘𝐶降温到𝑡2∘𝐶,析出的晶体不一定等质量,因为不知道溶液的质量,错误; 故选𝐶. 7.

【答案】 C

【考点】

溶液的相关概念、组成及其特点 常见的溶剂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浓溶液、稀溶液跟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 【解析】

𝐴、有些溶液是无色的,有些溶液是有颜色的,溶剂不一定是水; 𝐵、溶液的浓稀和溶液是否饱和没有必然的联系; 𝐶、据溶解时的热量变化进行分析;

𝐷、根据饱和溶液的概念分析即可:析出溶质说明该溶液不会再溶解这种溶质. 【解答】

解:𝐴、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故选项错误.

𝐵、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如氢氧化钙溶液达到饱和时也是稀溶液;故选项错误.

𝐶、物质溶于水时会发生热量的变化,如氢氧化钠溶解于水时,出现放热现象,故选项正确.

𝐷、当晶体从饱和溶液中析出后,说明该温度该溶液中不能继续溶解该溶质,此时该溶液是饱和溶液.故选项错误. 故选𝐶. 8.

【答案】 B

【考点】

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

利用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大,结合事实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𝐴、打开啤酒瓶盖,气压减小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减小,有大量气泡逸出,溶液中二氧化碳的质量减少,溶液仍是饱和溶液,𝐴不正确;

𝐵、打开啤酒瓶盖后,气压减小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减小,气体溶解度变小,多余的二氧化碳逸出,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𝐵正确;

𝐶、打开啤酒瓶盖后,气压减小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减小,气体溶解度变小,𝐶不正确. 𝐷、打开啤酒瓶盖后,气压减小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减小,溶液仍然饱和,𝐷不正确. 故答案选:𝐵. 9.

【答案】 A

【考点】

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解析】

试卷第8页,总5页

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进行分析. 【解答】

解: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100𝑔稀盐酸中,溶质是100𝑔×10%=10𝑔, 故选:𝐴. 10.

【答案】 A

【考点】

浓溶液、稀溶液跟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 溶液的相关概念、组成及其特点 溶液、溶质和溶剂的相互关系与判断 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解析】

𝐴、根据常温下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小于0.01𝑔分析.

𝐵、根据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分析. 𝐶、根据硫酸铜溶液是蓝色透明的混合物分析.

𝐷、根据溶解度是指一定温度下100𝑔溶剂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分析. 【解答】

解:𝐴、常温下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小于0.01𝑔,常温下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即饱和的澄清石灰水是稀溶液不是浓溶液,𝐴说法正确.

𝐵、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𝐵说法不正确. 𝐶、硫酸铜溶液是蓝色透明的混合物,𝐶说法不正确.

𝐷、溶解度是指一定温度下100𝑔溶剂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这种溶质的质量,不是100𝑔溶液中含有该物质的质量,𝐷说法不正确. 故答案选𝐴. 11.

【答案】 C

【考点】

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解析】

𝐴、根据溶解度的单位是克,进行分析判断.

𝐵、根据40∘𝐶时,高氯酸钾的溶解度为3.73𝑔,进行分析判断.

𝐶、根据高氯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高氯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进行分析判断. 𝐷、根据高氯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𝐴、溶解度的单位是克,20∘𝐶时高氯酸钾的溶解度为1.68𝑔,故选项说法错误.

𝐵、40∘𝐶时,高氯酸钾的溶解度为3.73𝑔,40∘𝐶时,将4𝑔高氯酸钾溶于100𝑔水,最多只能溶解3.73𝑔,不能得到104𝑔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𝐶、高氯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高氯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80∘𝐶的高氯酸钾饱和溶液冷却至40∘𝐶,有晶体析出,有结晶现象,故选项说法正确.

𝐷、由高氯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高氯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𝐶. 12.

【答案】 C

【考点】

试卷第9页,总5页

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溶液、溶质和溶剂的相互关系与判断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解析】

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在一定的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饱和溶液. 【解答】

解:将60∘𝐶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到20∘𝐶时,由于温度的降低,所以硝酸钾溶液的溶解度也会随着减小.因此会有溶质析出,而溶剂的质量不变,溶液的质量减小.溶质的质量分数也会随着减小. 所以𝐴、𝐵、𝐷项也会发生变化.故选:𝐶. 13.

【答案】 A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物质的溶解性及影响溶解性的因素 【解析】

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𝑎、𝑏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𝑐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将 50∘𝐶时 𝑎 和 𝑏 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20∘𝐶,析出 𝑎 一定比 𝑏 多错误,因为没有指明是等质量;20∘𝐶时,𝑎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是10𝑔正确;20∘𝐶时,将 10𝑔 𝑏 放在 100𝑔 水中得 110𝑔 不饱和溶液正确,因为在该温度下,𝑏的溶解度大于10𝑔;𝑐 物质属于易溶性物质正确,因为𝑐物质在20∘𝐶时,溶解度大于10𝑔. 【解答】

解:𝐴、将 50∘𝐶时 𝑎 和 𝑏 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20∘𝐶,析出 𝑎 一定比 𝑏 多错误,因为没有指明是等质量,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𝐵、由溶解度曲线可知:20∘𝐶时,𝑎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是10𝑔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𝐶、20∘𝐶时,将 10𝑔 𝑏 放在 100𝑔 水中得 110𝑔 不饱和溶液正确,因为在该温度下,𝑏的溶解度大于10𝑔,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𝐷、𝑐 物质属于易溶性物质正确,因为𝑐物质在20∘𝐶时,溶解度大于10𝑔,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故选𝐴 14.

【答案】 B

【考点】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

使用固体氯化钠配制溶质质量分数是10%的氯化钠溶液100克,配制过程为计算-称量-溶解;根据配制过程中的正确做法与要求,判断所列配制过程中的正误. 【解答】

解:𝐴、称量过程中需要使用的主要仪器为托盘天平和量筒,但溶解过程还需要烧杯和玻璃棒,只需要托盘天平和量筒两种仪器不能完成配制过程;故𝐴不正确;

𝐵、溶质质量分数是0.9%的氯化钠溶液1000𝑔,所含溶质氯化钠的质量=1000𝑔×0.9%=9𝑔,故𝐵正确;

𝐶、使用粗盐配制氯化钠溶液含有杂质,所得溶液不是纯净的氯化钠溶液且质量分数也不能达到0.9%,绝不可用于救治病人;故𝐶不正确;

𝐷、配制该溶液需要水的质量为991𝑔合991𝑚𝐿,不需要量取1000毫升水;故𝐷不正确; 故选𝐵.

二、 多选题 (本题共计 3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9分 ) 15.

试卷第10页,总5页

【答案】 C,D

【考点】

溶液的相关概念、组成及其特点 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解析】

𝐴、溶液不一定无色;

𝐵、面粉不溶于水进行考虑; 𝐶、搅拌可以加速溶解;

𝐷、根据硝酸铵溶于水吸热考虑. 【解答】

解:𝐴、溶液不一定无色,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故𝐴错;

𝐵、面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的是悬浊液,不均一、不稳定,故𝐵错;

𝐶、在物质溶于水时温度、溶剂、溶质等因素不变时,要利用搅拌以加速物质溶解,故𝐶正确; 𝐷、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会降低,故𝐷正确. 故选:𝐶𝐷. 16.

【答案】 BCD

【考点】

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解析】

根据饱和的石灰水是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据此结合常见物质溶于水或与水反应时的吸热与放热现象、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解: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有氢氧化钙析出,会出现浑浊;故在饱和的石灰水加入的物质应溶于水或与水反应放出热量.

𝐴、加入水后,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不会出现浑浊,故选项错误. 𝐵、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大量的热,符合要求,故选项正确.

𝐶、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中加入熟石灰后,熟石灰不溶解,溶液变浑浊,故选项正确.

𝐷、苛性钠溶于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有氢氧化钙析出,会出现浑浊,故选项正确. 𝐸、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增大,不会出现浑浊,故选项错误. 𝐹、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变化不大,不会出现浑浊,故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𝐵𝐶𝐷. 17.

【答案】 A,C

【考点】

浓溶液、稀溶液跟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 溶液的相关概念、组成及其特点

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

𝐴、根据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进行解答; 𝐵、根据溶液和浊液的区别进行解答;

𝐶、根据物质的溶解度不会随水的量的变化而变化进行解答;

试卷第11页,总5页

𝐷、根据溶质分散形式进行解答. 【解答】

解:𝐴、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例如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就是稀溶液,故𝐴错误; 𝐵、溶液和浊液特征的不同主要与物质分散在液体中的颗粒大小不同,故𝐵正确; 𝐶、一定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不会随水的量的变化而变化,故𝐶错误; 𝐷、溶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在溶剂中,故𝐷正确. 故选:𝐴𝐶. 18.

【答案】 B,D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解析】

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向烧杯中加入一种物质后,甲试管中固体减少,乙试管中的固体增加,说明加入物质后,液体温度升高. 【解答】

解:𝐴、加入浓硫酸后,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液体温度升高,会导致甲试管中固体减少,乙试管中的固体增加,因此加入的物质可能是浓硫酸;

𝐵、加入硝酸铵后,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液体温度降低,会导致甲试管中固体增多,乙试管中的固体减少,因此加入的物质不可能是硝酸铵;

𝐶、加入氧化钙后,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同时放出大量的热,液体温度升高,会导致甲试管中固体减少,乙试管中的固体增加,因此加入的物质可能是氧化钙;

𝐷、加入氯化钠后,氯化钠溶于水,温度无明变化,因此试管中的固体无明显变化,因此加入的物质不可能是氯化钠.

故选:𝐵𝐷.

三、 填空题 (本题共计 3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9分 ) 18.

【答案】 乳化 【考点】

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 【解析】

根据洗洁精的乳化作用分析 【解答】

解: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珠分散成无数细小的小液滴,因此可用来清除油污; 故答案为:乳化 19.

【答案】 𝑀;

(2)据图可以看出,𝑀、𝑁两种物质在𝑡1∘𝐶时溶解度相交于一点,故该温度下二者的溶解度相等,故填:𝑡1; (3)𝑡2∘𝐶时,𝑁的溶解度等于20𝑔,𝑀的溶解度大于20𝑔,在两只各盛有100𝑔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𝑀、𝑁各20𝑔,充分搅拌,则𝑁恰好全部溶解,形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而𝑀由于溶解度大于20𝑔,故温度时不能得到饱和溶液,故填:𝑁.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试卷第12页,总5页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解析】

根据已有的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进行分析解答即可,交点表示在该温度下二者的溶解度相等,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据此解答. 【解答】 解:(1)据图可以看出,𝑀、𝑁两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是𝑀,

(2)据图可以看出,𝑀、𝑁两种物质在𝑡1∘𝐶时溶解度相交于一点,故该温度下二者的溶解度相等,

(3)𝑡2∘𝐶时,𝑁的溶解度等于20𝑔,𝑀的溶解度大于20𝑔,在两只各盛有100𝑔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𝑀、𝑁各20𝑔,充分搅拌,则𝑁恰好全部溶解,形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而𝑀由于溶解度大于20𝑔,故温度时不能得到饱和溶液, 20.

【答案】 (1)20%; (2)②③. 【考点】

溶质的质量分数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解析】

根据硝酸钾的溶解度考虑加入的溶质是否全部溶解,全部溶解后溶质质量分数就用溶质质量除以溶液质量乘以百分之百即可,有不溶解的,不溶解的溶质不能算溶液中的溶质,不能再溶解溶质的溶液,才属于该温度下该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解答】 解:(1)20∘𝐶时𝐾𝑁𝑂3的溶解度为31.6𝑔.即100𝑔水中最多溶解31.6𝑔硝酸钾,因为加入了25𝑔,所以不饱和,溶质质量分数:100𝑔+25𝑔×100%=20%;

(2)再加入6.6𝑔后溶质变为25𝑔+6.6𝑔=31.6𝑔,所以溶液②刚好饱和;再加入硝酸钾20𝑔,溶液仍然饱和,且20𝑔没有溶解;加热后硝酸钾溶解度增大,固体全部溶解,有两种情况,可能刚好饱和,也可能不饱和.

四、 解答题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10分 )

21.

【答案】 解:

在50∘𝐶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42.6𝑔,即为100克水中溶解42.6克氯化钾,那么在50钾所需水的质量为𝑥 42.6𝑔25𝑔

=

100𝑔𝑥𝑥≈58.7𝑔

(2)25𝑔水中最多可以溶解氯化钾的质量为𝑦 42.6𝑔𝑦

= 100𝑔25𝑔𝑦=10.65𝑔

(3)配制71.3𝑔的饱和溶液,需氯化钾为𝑧 𝑧42.6𝑔

= 71.3𝑔142.6𝑔𝑥≈21.1𝑔

需水的质量为71.3𝑔−21.2𝑔=50.1𝑔 答案:

(1)25𝑔氯化钾应溶解在58.7𝑔水里

试卷第13页,总5页

25𝑔

𝐶时(1)设溶解25𝑔氯化

(2)在25𝑔水里能溶解10.65𝑔氯化钾

(3)配制71.3𝑔的饱和溶液,需氯化钾21.1𝑔,水50.1𝑔 【考点】

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解析】

根据在50∘𝐶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42.6𝑔,那么在50∘𝐶时,可求溶解25𝑔氯化钾所需水的质量;25𝑔水中最多可以溶解氯化钾的质量,配制71.3𝑔的饱和溶液,需氯化钾和水的质量. 【解答】 解:

在50∘𝐶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42.6𝑔,即为100克水中溶解42.6克氯化钾,那么在50∘𝐶时(1)设溶解25𝑔氯化钾所需水的质量为𝑥 42.6𝑔25𝑔

=

100𝑔𝑥𝑥≈58.7𝑔

(2)25𝑔水中最多可以溶解氯化钾的质量为𝑦 42.6𝑔𝑦

= 100𝑔25𝑔𝑦=10.65𝑔

(3)配制71.3𝑔的饱和溶液,需氯化钾为𝑧 𝑧42.6𝑔

= 71.3𝑔142.6𝑔

𝑥≈21.1𝑔

需水的质量为71.3𝑔−21.2𝑔=50.1𝑔 答案:

(1)25𝑔氯化钾应溶解在58.7𝑔水里 (2)在25𝑔水里能溶解10.65𝑔氯化钾

(3)配制71.3𝑔的饱和溶液,需氯化钾21.1𝑔,水50.1𝑔

五、 实验探究题 (本题共计 2 小题 ,每题 15 分 ,共计30分 )

22.

【答案】 4,46 B

加速氯化钠溶解

(4)溶液试剂瓶标签应出示什么溶液和浓度大小; BEF

𝐴𝐶,加入12.56𝑔氯化钠固体,搅拌使其溶解,氢气,𝑍𝑛+2𝐻𝐶𝑙=𝑍𝑛𝐶𝑙2+𝐻2↑,𝑁𝑎𝑂𝐻,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考点】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

𝐼.(1)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利用𝑣=𝜌,计算体积即可; (2)根据天平的使用注意事项解答; (3)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解答;

(4)根据溶液试剂瓶标签应出示什么溶液和浓度大小解答; (5)根据配制溶液时造成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小的原因解答;

试卷第14页,总5页

𝑚

(6)根据量筒的使用注意事项解答;

𝐼𝐼.根据20∘𝐶是氯化钠的溶解度,结合溶液中含有的氯化钠质量分析使其转化为20∘𝐶时的饱和溶液的方法. 𝐼𝐼𝐼.①根据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氯气和氢气点燃时生成氯化氢气体,溶于水生成盐酸,并放出热量,结合置换反应的定义进行分析;

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进行分析. 【解答】

解:𝐼.(1)配制50𝑔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50𝑔×8%=4𝑔;需水:1𝑔/𝑚𝑙=46𝑚𝑙; (2)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时,发现天平的指针偏向左盘,说明氯化钠超量应减少适量氯化钠固体; (3)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加速氯化钠溶解;

(4)溶液试剂瓶标签应出示什么溶液和浓度大小;

(5)若配制所得的氯化钠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小,可能的原因是氯化钠少了或水多了;𝐵.烧杯用蒸馏水润洗后未等晾干就配制溶液

,会造成水多了;𝐸.所用氯化钠晶体未充分干燥,说明氯化钠少了; 𝐹.转移已称好的氯化钠固体时,部分洒落在烧杯外,氯化钠少了,都有可能.

(6)量筒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和水平;故𝐵错误;不能在量筒内配制溶液,故𝐷错误;正确的是𝐴𝐶;

𝐼𝐼.由于该溶液在20∘𝐶时不饱和所以可采用加溶质的简便办法使其转化成饱和溶液, 设,加入溶质质量为𝑥, 50𝑔×8%+𝑥36𝑔

=

50𝑔+𝑥100𝑔+36𝑔𝑥=12.56𝑔 𝐼𝐼𝐼.:①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氯气和氢气点燃时生成氯化氢气体,溶于水生成盐酸,并放出热量,锌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

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知碱𝐵的化学式为𝑁𝑎𝑂𝐻. 答案:𝐼.(1)4𝑔 46𝑚𝑙 (2)𝐵 (3)加速氯化钠溶解 (4)

(5)𝐵𝐸𝐹 (6)𝐴

𝐼𝐼.加入12.56𝑔氯化钠固体,搅拌使其溶解 𝐼𝐼𝐼.①氢气,𝑍𝑛+2𝐻𝐶𝑙=𝑍𝑛𝐶𝑙2+𝐻2↑;

②𝑁𝑎𝑂𝐻,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或质量守恒定律). 23.

【答案】 8,42,42

托盘天平,量筒 玻璃棒 【考点】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

运用配制50𝑔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溶质氯化钠的质量=50𝑔×16%=8𝑔,需溶剂水的质量=50𝑔−8𝑔=42𝑔(合42𝑚𝐿).固体溶质加水溶解,配制步骤计算-称量-溶解解答. 【解答】 解:(1)配制50𝑔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溶质氯化钠的质量=50𝑔×16%=8𝑔,需溶剂水的质

试卷第15页,总5页

50𝑔−4𝑔

量=50𝑔−8𝑔=42𝑔(合42𝑚𝐿).

(2)称量用天平称量所需的溶质氯化钠,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水,倒入烧杯中. (3)玻璃棒搅拌能加快物质溶解, 24.

【答案】 相等 𝐵

2.5,20%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析】

由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两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的趋势;交点的含义是在某温度时,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据此解答. 【解答】

在𝑡1∘𝐶时,𝐴、𝐵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一点,表示该温度下𝐴、𝐵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填:相等; 𝑡2∘𝐶时,分别将恰好饱和的𝐴、𝐵两种物质的溶液降温至𝑡1∘𝐶,𝐴的溶液会析出固体,𝐵的溶液组成不变,故𝐵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故填:𝐵; 𝑡2

𝐶时,𝐴物质的溶解度是25𝑔,把100克𝐴物质的饱和溶液蒸发恒温10克水,可析出𝐴物质的质量为100𝑔×10𝑔=

25𝑔

25𝑔

2.5𝑔,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其数值为:125𝑔×100%=20%,故填:2.5,20%. 25.【答案】 不饱和

9.2,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氯化铵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考点】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解析】

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根据溶解度确定溶液是否是饱和溶液;、析出晶体的质量,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据此解答. 【解答】 解:(1)60∘𝐶时氯化铵的溶解度是55.2𝑔,经过操作得到的100𝑔水中含有的氯化铵的质量为40𝑔+5𝑔=45𝑔,故形成的是不饱和溶液,

(2)得到的溶液𝐷中含有氯化铵固体的质量是55𝑔,40∘𝐶时氯化铵的溶解度是45.8𝑔,故析出晶体的质量是

55𝑔−45.8𝑔=9.2𝑔;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而氯化铵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固体会继续溶解,

试卷第16页,总5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