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如何抓好室外体育课学生管理

如何抓好室外体育课学生管理

来源:爱go旅游网
论文正文

如何抓好室外体育课学生管理

一、研究目的: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体育课堂教学发生了一系列的可喜的变化,学习方式上,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合作交流多了,参与活动多了;在教学方式上,强调教师角色由“主体”转向 “主导”,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这样在课堂上学生和老师的平等对话多了,自主探究的空间大了。随着课堂教学的这样一些新变化,只有采取行之有效的课堂管理策略,抓好室外体育课学生管理,才可以构建和维持有效的课堂学习状态,防止和干预不良教学行为的发生,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妥善处理违纪行为和进行课堂管理,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顺利完成体育教学任务。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有:

⑴ 资料文献法。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

⑵ 行动研究法。教师直接对所有从事的体育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研究。

⑶ 统计分析法。对所搜集的定量资料,根据研究需要进行统计处理,对定性资料进行逻辑分析。

三、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成因。

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综合起来主要有三种:教师因素、学生因素、环境因素。 方 面 教 师 因 素 原 因 教师的专业水平较低,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对学生的要求较高或较低 教学方法单一、陈旧、枯燥乏味,不能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管理能力差,组织形式不合理,课堂教学秩序混乱 教学中保护与帮助不足或不当,导致学生畏惧练习 - 1 -

课堂中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教师教学情绪低落,精神不振,懒懒散撒,态度不够热情 教学中不能平等的对待学生 思想上不重视体育,学习态度不端正,纪律观念淡薄 个人意识占主导,行为霸道,合作练习意识差 学 生 体育能力较差,身体素质较差,怕同学取笑,不参与活动 因 活动中取笑,导致问题行为产生 素 学生的生理障碍,如高年级学生的经期,个别学生的多动症 对体育活动项目兴趣低,毅力差,怕吃苦,怕累 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造成学生心理品质不健全 社 社会不良现象、信息的影响(如打架斗殴) 会 学校不重视体育教学,擅自占用体育课 因 学校教学设施不完善,场地、器材短缺 素 自然因素,如气温、日晒、风等 基于以上认识与分析,如何解决这三种因素是上好室外体育课的关键,只有解决了这三种因素的影响,才能把握住体育课的每一个环节,才能抓好室外体育课学生的管理,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这对体育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四、体育课堂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管理。 1、转变教学理念

体育课堂教学中,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更应注重学生探索能力、学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与养成。因此,要消除体育课堂学生问题行为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 2 -

个人性格内向,不善和同学合作学习、活动 学生情绪低落,借体育课发泄或不参与活动 首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通过学习、研讨和实践,认为素质教育以人为本,教育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必须确立“学生为主体观”和“主体发展观”,以学生的“终身体育”和“主动发展”为宗旨。 2、转变教学行为

⑴、改革课堂常规及队列形式:增加情景式教学方法,改变传统说教方式。在队列方面,改变原来的“田字型”的排列,可随意设置成“U字型”、“V字型”、 “散点”、“圆形”等小组站立形式,促进学生之间心理与空间距离的缩短,便于学生讨论和学习。

⑵、注重探究:因为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外界的刺激;学生是以前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的知识信息进行加工、理解,而由此建构起新的知识。教师无法代替学生自己思考,更代替不了几十个学生的不同思维。探究的目的,不仅在于获取知识,更在于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造能力。

⑶、学会合作交流:所谓合作交流,是学生在个体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学习小组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充分发挥小组学生的互动、互补功能,增强合作意识,提高交往能力。

3、事先预防,考虑学生的问题行为,有些不能预料,但有些是可以把握控制的。教师在课前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教材内容,想到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行为,事先采取预防管理手段,避免或减少问题行为的产生。

⑴、分析学生的年龄、性别特征,确定小学体育课堂的基本行为标准,让学生知道基本行为标准的必要。同时提高学生对体育与健康的认识,明白体育锻炼的意义,在课堂的实施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道德习惯,强调健康人生观。

⑵、根据学生的年龄、生理和心理特征,学校的场地器材情况,认真备好课。关注学生课堂的主体性,激发每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公平对待学生,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手段,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地动起来。课中要给予学生足够的练习时间,尽量满足每个层次学生的需求,提供学生表现的机

- 3 -

会,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安排练习场地,避免班级间、练习组间的干扰。对于上器械课,教师要认真作好准备,特别是保护与帮助的实施与运用,激励学生间的保护与帮助。 ⑶、教师要给予学生的评价应该能体现这点,尽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体育课中有成功的体验,体会到体育活动带来的乐趣。因为挫折感往往是有些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因此教师要确保学生在活动中适当的成功率,学生练习的进步同时得到教师的认可,会激发学生再练习的欲望,这样可以降低挫折感,从而避免或减轻问题行为的出现率。 4、事出必止,巧用方法

课堂问题行为得不到及时控制,将会扩展蔓延,甚至引发其他得问题行为,将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课堂中教师对学生已出现的问题行为,应该采取必要的手段给予有效的控制,及时处理,终止问题行为进行:

⑴、发现学生有消极的问题行为时,教师或突然提高讲解的声音,或突然暂停讲解,或两眼凝视有问题行为的学生,一般都可使其矫正。

⑵、教师可灵活利用学生分组练习巡回的指导机会,直接走向有问题行为的学生,可亲切地轻拍其肩膀,或抚摸其头,和蔼地问:遇到什么困难?我相信,你能行!咱们课后再交流好吗?这种关心勉励,常常起到促其顿悟并立刻矫正的效果。

⑶、当发现某学生有问题行为时,教师先注视该生,然后面向全班学生提问,接着以“随机”的方式请该生回答、或作示范,并尽一切可能启发、帮助其完成,在肯定其成绩的基础上,提出不足与希望。采用此法,常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密切师生的感情。 ⑷、课上转化不了或化不彻底的问题行为,课后应做进一步的探询与补救。只有通过课后与学生促膝交谈,才能深入细致地了解到产生这些问题行为的原因。 5、有效矫正,多方合作

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是多因素的,有些是出于无知、有些是故意的、有些是个人品质或课堂问题的延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问题行为进行慎重分析、采取有效的矫正手段,让学生认识自己的行为问题,在教师、同学、自己的努力下,逐渐消除问题行为,塑造和发展良好行为。课堂问题

- 4 -

行为的有效矫正,首先必须有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一个好的班级集体,这是前提。教师必须努力去营造一个活泼、合作、团结的课堂环境和班级集体。

⑴、教师应主动和学生多交流与沟通,了解学生的想法和感受,关心他们的成长,以增进师生的感情。鼓励学生参与体育活动,让他们明白参加体育活动的意义,并给予他们获得成功的机会,让学生感受到参加体育活动的乐趣,并保持这种体验,可以很好的矫正问题行为。通过教师良好的个人行为,教师应置身于体育课堂活动中,经常与学生共同活动,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到合作的愉快,可以预防或减少问题行为的出现,同时矫正学生的问题行为。

⑵、问题行为的教育与矫正,不但在课堂中进行,还应该延伸到课后。课后与学生的谈心是很重要的,和学生共同分析问题行为,让学生认识到问题行为的后果,对个人和集体的负面影响,这样学生会心服口服,会产生自主的矫正行为。

⑶、加强学生的耐挫能力,也是体育课堂中问题行为矫正的良好方法。学生练习失败时,心理自卑、同学取笑,会让学生产生逃避练习的行为或与学生发生冲突。加强耐挫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承受能力,加上良好的课堂环境,学生的问题行为会得到良好的矫正。 6、情感交融 师生互动

⑴、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和掌握知识的过程,而且是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教会思考、学会学习,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过程。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适时启发学生进行思考,注重从“为什么”、“怎么做”方面进行系统的分析,将所教的内容变成一个个的问题,通过设疑激思,促使学生适度紧张的智力活动,培养思维的性、深刻性、灵活性和创造性。

⑵、体育教学过程不仅是技能层次的互动过程,而且是人格相互影响的过程。师生在以教学内容为中介的相互联系中,离不开各自的情感、意志、态度、性格等人格方面的参与和相互间的影响,这集中体现在师生间的相互尊重、情感交融、交往和谐。

⑶、教学活动的进行要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在教师与学生一定的情绪、心理状态借助教材、教学手段等的作用而展开,诸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及状态形成一定的教学氛围。氛围层次的互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体育教师的情感、态度和人格。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情感性、民主性、反馈性

- 5 -

来实现氛围层次的互动。情感性要求教师要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出现在学生面前,要富有情感的进行讲授,要以一颗爱心唤起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爱之情。情感性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共同支柱,充分利用情感性可以提高学习效率。民主性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相信他们的发展潜力。发扬教学民主,创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教师允许和鼓励学生思考问题,大胆提出问题并说出自己不同的见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更好的了解学生。反馈性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及时评价,进行情感交流。当学生出现问题行为时,教师用微笑、点头、表扬、肯定等方式予以积极的评价;当学生出现学习困难、动作技能变形时,教师及时予以帮助、指导;当学生有了进步提高时,教师及时予以鼓励、期望。

综上所述,小学的体育教学基本上在室外进行,特别是四五十个人的大班上课,分组较多,占用场地较大,教师难以照顾周全,出现一些问题行为在所观免,如果教师中断课堂教学致力于矫正,势必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还会引起大多数学生的反感。如果教师视而不见,就会越演越烈,甚至导致伤害事故。因此,体育教师只有牢固掌握预防和矫正课堂问题行为的策略和技巧,才能将新课程理念真正落到实处。

五、参考资料:

[1] 胡克英、伍棠棣主编《小学教育改革研究丛书〈小学体育教学〉》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8年4月第1版

[2]王晓春主编《问题学生诊疗手册》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首都体育学院主办《体育教学》 2008年第3期

[4] 胡亚明主编《在体育教学中学生问题行为的预防和矫正》 2003—5 中国学校体育 1

- 6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