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治杂志2013年2月第22卷第1期 ・57・ 脐疗治疗,1,IL泄泻常用药物的功效分类研究 马玉侠,赵 岩,秦 燕,于岩瀑,高树中一 (山东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山东 济南250355) 摘要 目的:归纳与总结小儿泄泻的脐疗药物的功效分类规律,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检索脐疗治疗小儿泄泻的相 关文献,归纳、分析与总结后得出关于小儿泄泻在脐疗用药方面的功效分类规律。结果:温里药的应用频次是最高的。结 论:小儿泄泻脐疗以选取温里类药物为主,其次为收涩类药物,补虚类药物和化湿类药物。 关键词:小儿泄泻;脐疗;功效 中图分类号:R725.7文献标识码:D文章编号:1006—978X(2013)01—0057—02 小儿泄泻多见于2岁以下小儿,亦称婴幼儿腹泻。本病主 1.2.2排除标准 要临床表现多为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多夹杂不 消化食物。东汉时期,华佗记录了脐疗如何治疗小儿泄泻,经后 世历代医家逐步完善,理论日臻成熟。脐疗,即肚脐疗法,将人 体肚脐作为用药或刺激的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疏通经络,促进 气血运行,调节人体阴阳与脏腑功能,达到防治疾病为目的一 种方法…。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古今文献有关小儿泄泻脐疗选 药方面的内容进行筛选统计,分析与归纳脐疗治疗d,JL泄泻在 选药方面的药性规律,为临床上解决小儿泄泻如何选药提供参 考。 为了避免纳入的重复,综述类文章予以排除。 1.3药物的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1.3.1纳入标准 任何在脐疗过程中所使用的中药或中成药都予以纳入。 1.3.2排除标准 作为脐疗中其他药物的调制赋形剂的药物,将予以排除,如 麻油本身作为中药,但主要作用为调药末后,其将不在中药范畴 内,而视为调制赋形剂;藿香正气水作为药物进行滴脐时可被纳 入,而作用于调药末敷脐时属于调制赋形剂,将都会在备注中加 以记录和说明。 1.4文献的管理及概况 1 研究方法 以涉及脐疗内容的650本中医古籍为古代文献部分的检索 源,检索出脐疗治疗tJ,JL泄泻的相关条文;主要采取手工检索, 找出符合要求的古代文献条文;现代文献部分主要以中文科技 数据库维普资讯为检索源,检索1991年一2010年近20 a间脐 疗治疗A,JL泄泻的相关文章,将符合要求的资料录入到Mi. Cl'O¥oft Excel电子表格中。 1.1 古代文献条文纳入及排除标准 1.1.1纳入标准 将符合纳入要求的古代文献分为书名、作者、朝代、病名、原 文、使用药物及方法、配合疗法及其他备注等条目逐条录入Mi— crosoft Excel电子表格中,现代文献分为文献出处(包括其期刊 名称,年卷期及其页码)、病名、脐疗方式、使用药物、配合疗法 和备注等项目也逐条录入到Microsoft Excel电子表格中。 1.5关于泄泻的病名以及与痢疾的区别 根据陈玉泰 考证,泄泻有多个别名,主要有溏泄、飧泄、 注下、洞泄、冷泄、胃泄、濡泄、脾泄、大肠泄、线泄泻、腹泻、暑泻、 暴泻、气泄、缓泻、鹜溏、下利等。提及上述病名的条文都归属于 有关脐疗治疗 ̄J,JL泄泻而又明确提出用药的条文。 1.1.2排除标准 泄泻症状并非主要症状,而是作为次要症状或兼症的条文 予以排除。 1.2现代文献的纳入和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sl,JL泄泻范畴。现代文献中,大多采用西医病名,如小儿轮状病 毒性肠炎,/J,JL肠炎等的文章,只要符合中医tbJL泄泻诊断标准 的也予以纳入。 1.6药物名称的统一 使用中药药物采取脐疗方式治疗tl,JL泄泻的文章,使用中 西药合用进行脐疗治疗 ̄J,JL泄泻的文章,使用中成药物采取脐 疗方式治疗A,JL泄泻的文章。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编号 2007CB512703)。 以七版《中药学》 作为标准,将所有药物名称进行统一处 理,以方便统计。 2 结 果 表1药物功效根据七版《中药学》(高学敏主编)进行分类。 《中药学》按功效将药物分为21类,本文所涉及的药物除了涌 吐类药物没有涵盖外,其他20类药物均涵盖在内。 通讯作者。 ・58・ Joumal of Extemal Therapy of TCM Feb 2013.22(1 表1 药物功效分类统计一览表 药物分类 药味数中药学该类药物总药味数应用频次 比例 散寒,止痛等作用,因此治疗小儿虚寒泄泻首选温里药。 收涩类药物、补虚类药物以及化湿类药物应用频次也较 高。从表l可以看出,五倍子在收涩类药物中,使用频次最高, 为86次 .五倍子应用其酸、涩之性味,而达到涩肠止泻的功效。 清代汪昂在其《本草备要》记载:“五倍子……疗消渴泻痢 j。” 在应片1补虚类药物时,多选刚了补气药物,如黄蓖、自术、党 参等。其中自术出现了65次,应用频次最高。唐代甄权在《药 性论》中记载:“白术……止下泻”。白术,归睥、胃经,在健脾益 气的基础上,还W发挥燥湿的功效,因此自术相对于其他的补 气药中,更适合应用于小儿泄泻。 苍术在化湿类药物中,使用频次最高,共计97次。清代赵 其光《本草求原》:“止水泻飨泄,伤食暑泻,脾湿下血。”苍术燥 湿健脾、祛风散寒,可有效地治疗小儿泄泻中的伤食泻及脾虚 泻。综上所述,经脐给药对于小儿泄泻疗效肯定,其所用药物以 选取温里类药物为主,其次为收涩类药物,补虚类药物和t匕湿 类药物。 参考文献: [I] 高树中.脐疗大全[M].济南:济南出版礼,2009,修订版: 3. [2]陈玉泰.泄泻的定义病名和分类[J].时珍国医药,2001, 12(s):459. [3] 高学敏.中药学[M].j 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9. [4]李志庸.张景岳医学全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3 讨 论 本研究从每类药物数占《中药学》该类药物总数的比例以 及从药物应用的总频次上来看,应用频次最高的是温里药。明 代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记载:“小儿吐泻证,虚寒者居其八 九………”。小儿脏腑娇嫩,比成人更易受到风寒之邪的侵袭 而致泄泻,因此小儿泄泻虚寒之证较为多见。温里药具有温中 2002,1:1396. [5] 清・汪昂.本草本要[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1:248. 收稿日期:2012—08—09 修回日期:2013一Ol一22 本文编辑:张慧芳 糖尿病性足溃疡创面处理的中医外治法 阙华发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中医外科,上海200032) 摘要在全面评估和系统的全身整体治疗基础上,建立内外合治糖尿病性足溃疡创面的综合治疗方案,细化局部创 面的辨证,分期将祛腐、祛瘀、补虚、活血生肌等外治诸法综合有序地序贯应用于糖尿病性足溃疡的局部治疗,注重祛瘀化 腐、活血生肌、补虚生肌、煨脓湿润、煨脓祛腐、煨脓生肌、箍围疗法、拖线技术的临床应用,取得明显的疗效,能加速创面愈 合,降低截肢率和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糖尿病性足溃疡;创面处理;中医外治法 中图分类号:R587.2文献标识码:D文章编号:1006—978X(2013)01—0058—03 糖尿病性足溃疡是糖尿病主要、常见而严重的慢性并发症 之一,发病率高,危害大,负担重,治疗难度大,是糖尿病患者残 废和死亡主要原因之一,及造成沉重医疗花费主要原因。如何 促进糖尿病性足溃疡愈合、降低截肢率、致残率和死亡率,并降 基金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编号:2008BAI53B013); 上海市卫生系统优秀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项目(编号:XBR201 1062);上 海市海派中医传承研究项目。 低随之而来的经济负担,是国际研究热点,也是当今医学领域研 究重要课题之一。 糖尿病性足溃疡的治疗是多方面综合性的,包括多学科结 合(内分泌科、肾科、神经科、骨科、眼科、外科),中西医结合,辨 病与辨证相结合,整体与局部相结合,内治与外治相结合。全身 治疗以控制血糖、抗感染以及中医分期辨证论治为主,而建立在 全身治疗基础上的局部治疗是其重要的一个方面,也是治疗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