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也是一篇老课文。课文分别从海水、海底、海滩、海岛四个方面介绍西沙群岛的美景。从整篇课文来看,《富饶的西沙群岛》篇幅较长,许多语句描写优美。
有这么几大亮点:
一、以读为本
综观整节课,符老师让“读”贯穿始终,用优美的语言,丰富直观的画面,创设情境,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在读中感受,领悟,品味,心灵与文本发生碰撞。学生通过朗读把大龙虾,海参,海龟等形象表现得活灵活现。在理解语句的基础上,抓住本课语句优美这一特点引导学生背诵,丰富了语言积累。无论是读,品,写,背,都紧紧围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而展开,体现了语文课程的价值追求。
二、利用多媒体资源搭建起学生与文本的桥梁。
我们知道“儿童是用‘声音,形式,色彩,语言’思维的”符老师充分利用了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从多种感官给学生以刺激。西沙群岛地处南海,离学生实际生活较远,虽然课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展示出西沙群岛优美的景色,但是小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经验积累导致他们很难去真正感受其中的美。而运用多媒体演示既把语言文字变成直观的美丽活动的图象,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吸引了孩子们,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帮助学生理解了语言文字,突破了教学难点、又陶冶了情操。张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先引导学生接触文本,感知其形象;再运用多媒体教学图片,重点展现西沙群岛海里形态各异的雨儿,奇形怪状,色彩鲜艳的珊瑚,懒洋洋的海参,以及海滩上的鸟,由形象的画面理解再度升华到对课文内容的感悟。自始至终地调动着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使学生的情绪处于兴奋状态,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三、自主学习,提高学生感悟、欣赏能力。
阅读教学要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本堂课的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自主学习的环境,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学生的个体差异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海滩、海岛放手让学生主动的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点,给了学生自主选择内容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习、领略海底风光这一部分,让学生找自己喜欢的物产,去欣赏,去体会,也给了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整个课堂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个性,营造了宽松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掌握了良好的学习方法。在第4段的教学中,老师先让学生找出这段围绕哪句话写的,这实际上就渗透了用中心句概括段意的训练。又如: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也是理解词语的一种方法。符老师在教学“各种各样”这个词时,就渗透了这种方法的训练。她没有简单的说教,而是带领学生联系第2句话,把抽象的词形象化,把内在的外化。看似平淡之处,实际体现了老师的匠心独运。
教学永远是一门有缺憾的艺术。这节课,也存在着值得我们商榷的地方。如:在指导学生感悟描写鱼多,鱼好看的句子的同时,如果进行“有的 有的 有的”的句式训练,会让学生感受谴词造句的艺术。还有:符老师在教学珊瑚时,图片展示,创设了情境,似乎把学生带到了海底,这时如果让学生说说看到的珊瑚还像什么,学生可能会回答像扇子,像树,像圆球,等等,适时的进行语言训练,这样,既感知文本,又跳出了画面,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
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总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精彩的课永远是下一课。学无止境,教无止境,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实践,才能接近它的真谛。
《富饶的西沙群岛》评课稿
胡老师的课有很多值得我以后学习和借鉴的地方,下面就总的来说5点:
一 、导入能吸引学生眼球。西沙群岛对我们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极神秘、极模糊、极遥远的地方。
学生连它所在何处都不得而知。针对此点,胡老师出示祖国地图,让学生去寻找西沙群岛的所在位置。这样通过看一看,找一找,不仅填补了学生的这一知识盲点,还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可谓一举两得。
二、对珊瑚、海参、大龙虾,对海里鱼的品种、数量之多,学生都缺乏感性认识。对此,胡老师她都用多媒体给予直观展示,让学生有效地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
三、抓住重点词句,学习课文。胡老师抓住“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懒洋洋地蠕动着。”“大龙虾全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威武。”让学生感受到海参的确懒洋洋,大龙虾的确威武。
四、写字教学生动。“威武”的“武”,胡老师形容说:“止戈为武”“不用刀才是真的武士”。这样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五、给予学生充分说的机会。说说“西沙群岛的哪里,是个怎样的地方?”
“西沙群岛的哪里有怎样的什么?”“如果带你去西沙群岛的话,你最想看什么?”等,在说的过程中学生不仅熟悉了文本,也发展了语言能力。
1、教态自然大方,语言有亲和力
陈老师的课给我的感觉上是课上不拘谨,很自然。特别是导入时的语言优美,再配合以阳光的微笑,极具亲和力。”
2、巧用多媒体,让文本离学生不再遥远
西沙群岛对我们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极神秘、极模糊、极遥远的地方。学生连它所在何处都不得而知。针对此点,陈老师充分的利用多媒体出示中国地图:让学生知道南海,西沙群岛,它是我国的
南大门会和海防前哨。从学生的一声声惊声中我们不难看出多数学生都能感受出西沙群岛是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可谓一举两得。接着此举为后面的研读课文打下了良好的情感基础。再如对珊瑚、海参、大龙虾,对海里鱼的品种、数量之多,学生都缺乏感性认识。对此,陈老师她都用多媒体给予直观展示,让学生恍若置身海底,有效地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
3、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促进主动学习的形成,阅读训练 扎实有效
读是学生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读是学生理解、感悟、思考的前提。陈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直接与本文对话,通过“思考:西沙群岛是个怎样的地方?在海底你都看到了什么”
等问题,引导学生以读代讲,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想象,读中积累词语。比如在指导学生感悟描写鱼多,鱼美的优美……句子的同时,进行了“有的……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子训练,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了谴词造句的艺术。
4、注重抓重点词品读课文
承诺老师在教学第3自然段时,抓住了“各种各样”、“懒洋洋”、“到处都是”、“威武”这几个词,通过图片展示和动作表演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到珊瑚的确美丽,海参的确懒洋洋,大龙虾的确威武。然后说出排比句,使学生初步体会到了排比句的美。
总的来说,陈老师这节课,做到了有效的语文教学,无论从教学设计、教学流程、教师的角色转变,学生的主体能力培养,教学的理念,教师的基本功,白板辅助教学、语文的听说读写训练。。。都做到了扎扎实实,不走过场、真正的让语
文课堂的教学省力有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