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第O8期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No.08,2010 第26卷 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 V0L26 (总236期) TotalNo.236 《社会学》课程在非社会学专业学生中的教学实效性思考 史红斌 (河南理工大学,河南焦作454000) 摘要:本文着重论述在非社会学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把《社会学》这门课程讲出成效,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社会学;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C_ ̄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l671—1580(201O)08—0o43—02 一、结合学生特点,查找教学问题 会学科班出身,知识量不足,教法单一,既不知道教 从目前对社会学和社会工作之外专业的教学过 学内容如何丰富,又不懂得教学方法如何改革,更不 程来看,大多数教师对《社会学》这门课程认识程度 了解学科前沿知识,很难满足学生对知识的追求,从 不够,敷衍了事,不仅不能激发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 而让学生失去对这门课程的爱好。 兴趣,而且使得开设这门课程成为“摆设”,使该课 3.教学的理论性太强,使这门课程“灰色”。正 程起不到其应有的作用。甚至于,课程学完后这门 如“社会学产生的历史条件是资本主义发展带来的 课程最基本的概念和术语都没有掌握,更不要说用 社会急剧变迁以及伴之而来的许多阶级矛盾和社会 社会学视角去分析研究问题,从而支持对本专业的 矛盾,迫切需要一门思考社会理论、寻找解决社会实 学习认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其主要原因有以 践矛盾的学科来弄清楚。”一样,《社会学》本来是一 下几个方面。 门实证性和理论性相结合的课程,重在引导学生认 1.教学的目的性欠缺,不能与学生产生共鸣。 识社会、了解社会、反思社会,解决社会问题,推动社 对于非社会学专业之外的学生而言,《社会学》本来 会良陛发展。可从目前的教学过程看来,讲授者过 是让学生了解认识社会怎样运行,如何和谐发展,帮 于重视理论,与社会实际脱节,使得这门课程晦涩难 助学习所学专业。但是,目前的教学目的是通篇论 懂,枯燥无味,出现了“形而上”的现象。特别对于 述,全面展开,针对性不强,这就使得学生不知重点, 非社会学或者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来讲,有些学生 偏离方向,致使学生不知道学习这门课程的意义何 甚至把这门课程“妖魔化”,认为该专业的学习过于 在。由于学生不明确这门课程的作用,导致学生对 “灰色”,更没有现实意义,陷于“无用论”的圈子,影 《社会学》与所学专业之间的紧密关系没有清楚的 响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认识。再加上,由于受学时的限制,学生所必须学习 二、深入教学反思,破解现实问题 的知识没有掌握,只需了解得知识却得到讲授者的 针对上面存在的问题,可以在非社会学和社会 高谈阔论、扩展延伸,而根本就不想如何把这门课程 工作专业教学过程中对《社会学》课程做一些新的 与所学专业相结合,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改革和探索。 2.教学的创新度不够,使学生学习平淡无味。 1.精心设计教学目标。高校培养人的任务主要 虽然《社会学》这门课程只是一门概论性质的课程, 是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的,高校教学工作的好坏,直 但是还是要求教师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科学系统的 接关系到教育目标的实现。在教学中科学、规范制 社会学教育经历。但是,由于目前大多数教师非社 定教学目标,有利于实现把学生培养成“什么人”的 收稿日期:2O1O—O2—O7 作者简介:史红斌(1981一),男,河南焦作人,河南理工大学,教师,硕士。研究方向:社会学和社会保障。 43 目标。讲授者要始终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课堂 设计必须以“学生”为出发点和着眼点,分析学生本 专业的特点,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明确这门课程对 本门课程的特点,增加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和现场教 学等方法。一是课堂讨论法。围绕社会某一热点问 题,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认识 问题、解决问题,既掌握社会学基本知识,也锻炼了 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在讨论的过程 学生的作用。比如,公共安全管理专业学生既有文 科生也有理科生,知识背景有较大的差别,这门课程 对于该专业是哲学中话语中的“特殊”,对于社会学 专业是哲学话语中的“一般”,要求是天壤之别的。 结合上诉情况,讲授者让学生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 应当了解社会学基本概念和基本观念,明确社会学 中,老师参与的同时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帮助学生 解决切实问题,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二是案例 分析法。其实社会学的基础理论是枯燥乏味的,如 功能理论、冲突理论、交换理论,等等。对于这样的 研究对象,掌握社会学研究方法,能够用社会学视角 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归根结底,学习这 门课程的根本目标就是培养学生把社会学研究方法 与本专业相结合,运用到本专业中解决本专业的研 究方法无法解决的问题,从而提高本专业的学习和 研究能力。 理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讲授者 可以用典型案例来诠释难以理解的理论,让理论简 单化,通俗化,增强课堂效果。三是现场教学法。为 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这门课程的知识,讲授者在教 学过程中要更多地采用现场教学方法,发挥自身特 有的优势,解决课堂教学的弊端。如在讲授社会冲 2.精选教学内容。在有限的时间,如何把《社 突时,可以访谈涉事人员,了解冲突的原因,化解冲 突的方法;在讲授社区时,可以带学生参观社区的运 行模式和管理方法,等等。总之,现场教学法使学生 对社会学概念的认识从抽象的变成一个直观的感性 认识,增强学习的效果。 三、结束语 会学》讲出特色,讲授者所讲授的内容起着决定性 作用。首先要选择通俗易懂又不失全面的教材。在 教材内容描述上,选择既有理论又有案例的教材,并 且理论能够简单化,增强实用性。在教材内容选择 上,要有学科最新研究成果和当前社会问题实际,比 如社会分层、社会建设、社会政策等最新研究成果, 在对非社会学专业的学生讲授《社会学》这门 课程时,其教学的核心任务是教会学生对社会学基 能够增强教材的时效性和实效性。其次要重点讲授 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内容。在知识点多、课时少的 前提下,把所有内容精心讲授不容易实现,那么需要 重点讲解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的内容和社会学特有 的研究对象。比如,就公共安全管理专业而言,需要 础知识的运用,并使之内化为学生自身思考、分析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笔者一直追求的教学目 标,让学生远离机械式的背诵枯燥晦涩的理论和概 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社会学式的思维 重点讲解的知识,包括社会群体、社会控制、社会风 险、社会问题和社区,这也是与公共安全管理专业密 切相关的基本知识,要通过讲授者的传业解惑,帮助 学生进一步深化对本专业的理解和升华,这也这门 课程的魅力所在。 方式,用社会学的视角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 题,切实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 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李芹.“社会学概论”课程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 2007(3):62—64. 3.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 为达到教学目的而共同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途径 和手段,也就是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的问题。在 [2]李路路,朱正强等著.社会学教程[M].北京.华文出舨社, 2005年. 教学过程中要贯彻以灵活性、自主性和针对性为主 导的教学模式。在传统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结合 Thinking on the Teaching Pragmaticality of the Course of Sociology in the Non——majors of Sociology Shi Hongbin (Hen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Jiazuo 454000,China) Abstract:The article deals with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Sociology in the Teaching of non—Sociology major.It aims to show the ef- fectiveness of this COtlrse,the implementation of teaching objective,a professional quality and comprehensive quality. Key words:sociology;teaching method;teaching ref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