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述各种构的意义
构,一般来说可以分为上段构、中段构、下段构、八相构和肋构,上段构的造型类似汉字“火”,且又以进攻为主导思想,因此又被称为“火之构”。中段构是大多数人采用的方式,其特点是进守平衡,中段构的稽古可以非常流畅,可攻可守,因此又被称为“水之构”。下段构是指剑尖并不与对方竹刀在身体中上部争夺中线,而是低沉指向地面,使用中以后之先为特点,因此又被称为“土之构”。而八相构与肋构在实际稽古中,较少人使用,但它们在剑道形的长刀四式中有明确的表达。八相构应该是上段构的变形,适合在狭小低矮的空间中使用,竹刀握持时肘部呈八字形显露在身前,故又被称为“阳构”,而肋构则是利用身体的遮挡,将竹刀隐匿在身后,使对方无法判断竹刀的长度、角度和出击时间,因此得名“阴之构”,肋构的技击目标首选应是对方上段的手臂。除了上述五中较为常见的构外,还有“晴眼构”、“霞构”等较多体现剑术使用要义的构。这就是各种“构”的意义。
二、简述“冲击面”练习的注意要点
正确的“冲击面”,需要做到“气剑体”一致。首先由正确的中段构开始,保持中端交叉步从远距离进入到近端后改滑步到一刀一足的距离,此时挺腰进入,右脚略微抬起、向前伸,并带动上身竹剑向前微移,使之带有略微破开对方的中段的意味。瞬间左脚前脚掌发力,带动腰发力,挺腰向前。右脚向前迈出,在右脚跨出的同时,左手向前抬起竹剑,如同以斜线方向刺入对手头顶的天花板,注意双臂腋下夹紧不要松。当竹剑达到最高点时落下。右手作为支点,不发力,左手上拉,如同杠杆原理,使得竹剑以先革至中结之间的有效打击区,击中对手面的头顶布团上,此时右拳延长线位于对手咽喉部位,左拳延长线位于对手护具胴上串花的位置。同时,以丹田发出“men~~~~~”的气合。右脚跟着身体的趋势自由落地,左脚迅速跟上,保持击中对手的姿势,穿越后保持残心,此时结束气合。以上完成一个完整的冲击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