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巨大创新
王津宁
(浙江金华广播电视大学)
[摘 要] 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是随着具体实践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的。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了“三个代表”的学说,以发展党的先进性为核心,科学地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立国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回答了党的建设中这一根本问题。
马克思 党建 创新[关键词]
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总是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中逐步演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也是随着具体实践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的。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无产阶级的党建学说并在实践中建立了国际无产阶级的革命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针对无产阶级革命在实践中的胜利和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列宁的党建学说强调的是共产党的先进性、阶级性、革命性、权威性、群众性;针对中国工人阶级的特殊性和中国革命的特点,毛泽东的党建学说强调的是共产党的组织纯洁性、纪律性,党的群众性和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针对“左”倾路线的干扰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邓小平的党建学说强调的是共产党的民主集中制和党对人民根本利益的责任,强调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作用,从而在党的理论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等方面都发展和完善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我们所处的时代具有许多新的境域。国际方面,冷战后,多极世界的格局虽然在逐渐形成,但世界的力量对比严重失衡,经济、科技、军事上处在超强地位的美国竭力推行单极世界,因此,世界走向多极化的趋势不会一帆风顺。国内方面,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政治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社会文化生活充满生机和活力,但也面临着许多新任务: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搞好西部大开发,应对加入WTO后所面临的机遇和风险,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提高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和全体人民的精神素质等等,这些任务是艰巨和复杂的。党内方面,多年来,我们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不断提高,广大党员、干部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有所增强,但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断增强凝聚力和战斗
力,发挥先进模范作用的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解
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国际、国内、党内的新的形势和新的变化需要我们党用新的党建理念去应对新的要求。江泽民的“三个代表”思想正是顺应这种新时代特点的新的党建理念,它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巨大创新。
1.“三个代表”思想坚持从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统一去理解党。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是社会存在的重要方面,是社会基本结构的基本内容,它们的相互关系构成了社会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生成了社会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文化结构,促成了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运动,内涵着社会生活的整体本质,蕴示着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内在趋势。因此,从这三方面统一来理解社会存在的各方面和过程是从历史唯物主义得出的基本结论。江泽民的“三个代表”的思想正是坚持了从这三方面统一去理解中国共产党及其伟大事业的。它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这是明白无蔽的;它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本质内容的代表,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按劳分配和新型人际关系的构建都是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内容的,社会主义组织生产的目的也是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流方面的代表,文化属于社会意识形态,是上层建筑的重要内容,因此它实际代表着社会主义上层建筑进步内容。总之“三个代表”思想体现着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从这三者的统一去理解党既是科学的,又是创新的。因为它不再单纯从“生产关系”的角度去理解党的性质、宗旨和任务,而是以宽广的理论视野,在整体上理解新时期的中国共产党,从而达到对党的理解的理论创新。
—68—
王津宁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巨大创新 学术研究
2.“三个代表”思想坚持共产党的阶级性和人民
4.“三个代表”思想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性
性的统一。党是其阶级利益的代表,党的性质根本上取决于其阶级的性质。然而,无产阶级的政党与历史上的其他政党的不同之处在于:其所代表的无产阶级是进步的阶级,因此它是先进的政党;其所代表的无产阶级是社会的大多数人,它是多数人反对少数人的政党;无产阶级政党的任务不仅是领导广大无产阶级去解放自己,而且要解放全人类,并且,无产阶级只有通过解放全人类才能最终解放自己。因此,无产阶级的政党不仅是无产阶级利益的代表,而且也是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代表,它必然是阶级性和人民性的统一。“三个代表”思想强化“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且“,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与“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都以“人民”为主体,体现着社会主体的根本要求和社会历史的前进方向,因此,坚持共产党的阶级性和人民性的统一是“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内涵,这不仅是对马克思党建理论的继承,更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丰富和发展。只有坚持从这两方面的统一去理解中国共产党,我们党才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去带领人民共同完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任务。
3.“三个代表”思想是坚持共产党的真理性和价值性的统一。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是进步的党。之所以进步,是因为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和实践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性和必然趋势,是因为广大党员作为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员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总之,共产党的理论和活动都是建立在对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误性认识基础上的。然而,共产党的活动虽然必须以真理性为基础,但同时必须具有价值性,即其活动必须为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对社会历史的进步产生积极的作用。“三个代表”思想在坚持真理性的基础上,充分体现出价值性的一面。“三个代表”思想的实践目的就是要解决我们党在新时期经济、政治、文化方面的领导地位问题,解决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如何发挥时代作用、巩固其地位问题,解决党对人民利益、时代要求和社会进步如何负责的问题。这些都是我们党在新时期的价值内容。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讲“三,个代表”思想要解决的是“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党”这个重大的现实问题。和现实性的统一。在中国,资本主义没有得到充分
的发展,因此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较之于其他国家不仅数量少,而且相对不成熟。中国无产阶级的这种历史性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具有自己的特点她必须与广大农民结成联盟,叫工农联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中国共产党所代表的是大多数人,是为大多数人利益服务,也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共产党的意志符合中国国情,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进步方向。然而,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国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渐渐走上工业化道理,这使我国的工人阶级队伍日益壮大,工人阶级的存在状况也出现了许多新特点。国有企业的转制,私营企业的发展,并随着我国进入WTO,使工人阶级的构成和内涵出现许多新的变化,这种工人阶级存在和发展的现实情况需要我们党在历史性的基础上,拓宽自己的视野,容纳更多的社会积极力量,坚持历史性与现实性的统一。“三个代表”思想正是从现实中国、现实工人阶级、现实中国共产党的实际出发,对党的性质、党的宗旨、党的任务和新时期党员的标准进行了富有创造性的规定,从而使其成为我们党在新时期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和力量之源。
5.“三个代表”思想融汇了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观念。简而言之,马克思、恩格斯所强调的是建立一个能联合和领导无产阶级整体的政党;列宁、毛泽东所强调的是党的阶级纯洁性和战斗力;邓小平所强调的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力量,发挥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作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问题。“三个代表”思想既强调了党的先进性质和先锋作用,又强调了党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从而在党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和组织建设等方面提出了适应新形势的新任务、新要求。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对我们党将近80年的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对党的先进性新的深刻的概括,是对新时期党建总目标、总方向的正确认识,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巨大创新。总之,它是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加强党的建设,顺利完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行动纲领。
(责任编辑:王雪炎)
—6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