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三峡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学科门类:工学 专业名称:食品质量与安全 专业代码:082702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标准学制:4年 修业年限:3-6年 二、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满足食品企事业单位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人才的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化学、生物学、食品工程和管理学的基本知识,掌握食品检测和分析、食品质量管理和食品安全评价的基本理论和技能,熟悉国内外食品质量安全体系、标准体系和法律法规,能在食品生产和经营企业、食品检验机构、监督管理部门和科研院所等相关部门从事食品生产管理、技术开发、质量控制、产品销售、分析检测、检疫检验、安全评价、监督管理、以及标准和法规制定等方面工作,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
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学科的自然科学知识,系统掌握食品在生产、加工、流通、销售、消费等过程中的品质控制、安全管理、法规标准、风险评估、检测技术等知识和技能,以及进行相关科学研究的实验和统计方法。
1.知识结构
掌握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基础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具有扎实的化学、微生物学、营养学等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食品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具有扎实的食品分析与检验、食品毒理学、食品营养学、食品卫生与安全、食品质量管理等专业理论知识;掌握食品理化检验和生物学检验的理论与实验技术及食品加工的基础知识;了解食品工业发展的方针、政策,掌握质量安全体系、标准体系和法律法规方面的知识;具有本专业食品质量安全检测、评价和制定食品安全技术标准、建立食品安全体系等方面先进的科学知识。
2.能力结构 (1)基本能力
具备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去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备较强的语言及文字表达能力;具备运用外语进行简单会话,能够阅读本专业外文期刊,并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能力;具备利用计算机常用软件进行文字和信息处理的能力;具有掌握新知识、新技术的自学、继续学习及自主创业的能力;具有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和人际交往及企业管理能力。
(2)专业能力
具备依据实际需求组织生产、管理生产、服务生产的能力;具备食品分析和检测、食品质量管理和食品安全评价等专业能力。具有从事本专业相关职业活动所需要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具备获取新知识、不断开发自身潜能和适应知识经济、技术进步及岗位要求变更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具备将自身技能与群体技能融合以及积极探索、开拓进取、勇于创新、自主创业的能力。
3.素质结构
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具备创新、实践、创业的素质;具备竞争意识、合作和敬业精神、坚强毅力;具有良好气质和形象、健康的体魄、适应岗位工作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通过人文艺术、自然科学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具备良好的文化素质、人文素质和专业素质。 三、主干学科
化学、生物学、质量管理学、分析科学、食品科学、食品安全学 四、专业核心课程
生物化学、食品化学、食品工艺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工程原理、食品营养学、食品安全与卫生学、食品毒理学、食品检测与分析、仪器分析、食品法律法规与标准、食品品质管理、食品原料生产及安全控制。 五、创新课程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综合实验》2学分。课程要求任课教师结合本地特色食品产业,利用校内实验平台和校外实习平台,指导学生开展食品质量检测分析
和安全性评价。 六、毕业生能力
1、 具备文化、政治、数学、物理、计算机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实践。
①通过通识教育,掌握人类文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艺术修养、创新创业和基本实践方面的基本知识,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和创新精神。
②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好的听、说、读、写能力,能较顺利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籍和资料;
③掌握基本法律法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先进政治理论、形势与政策等基本知识和理论体系。
④掌握数学和物理等基础学科知识,具备较强的数学思维和计算能力,具备理解力、热、光、电、量子力学、相对论等物理现象和本质的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跟踪并获取信息的方法。
⑤掌握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相关知识和能力,能熟练运用基本办公软件,掌握计算机硬件的结构与体系,具备利用计算机处理数据与获取并处理信息的能力。 ⑥了解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前沿、地位、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食品产业发展状况,掌握文献索引、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
2、 掌握化学、生物学、食品科学、营养学、毒理学等相关基础理论知识,具备分析、防患、调控食品的质量安全问题的能力及防控措施的动手应用能力。 ①掌握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等基础知识、原理和分析技术,具备对食品及原料质量安全的影响成分的分析、防控能力。
②掌握微生物学、生物学、食品科学、食品原料学等基础知识和原理,具备对食品的生产、运输、贮藏、消费等质量安全过程的防患与调控能力。
③掌握营养学、毒理学等基础知识和原理,具备分析、制定食品质量安全标准的能力。
④具有对影响食品质量安全的生理、生化、毒理等因素的分析能力,以及食品的营养、健康、安全标准的制定能力、防控方案的设计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等。
3、 掌握食品检测与分析等基本原理和技术,具备食品质量安全因素的检测、分析、归因和防控等基本工程能力、实践能力和安全技术的开发能力。
①掌握食品理化检验、生物学检验等相关检测原理与技术,具备检验食品安全相关因素的实践技术能力。
②掌握仪器分析、食品安全快检技术的基本原理、检测设备的结构、主要技术,具备使用相关检测分析设备对食品进行测试、分析和安全把关设计的实践操作能力。
③掌握食品工程、食品机械与设备、工程制图、食品加工等基本原理知识,具备食品安全检测的工程设计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④具有检测分析设备的应用实践能力,检测方案的工程设计能力,了解食品质量安全检测和防控的主要技术,及其发展前沿。
4、 掌握食品卫生与质量管理、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等专业知识,掌握食品安全评价体系和相关的方针政策,具备食品安全评价和管理能力。
①掌握食品卫生与质量管理、食品安全评价等体系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具备利用先进技术和体系对食品安全的管理调控能力。
②掌握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相关工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具备遵守法律法规的良好行业职业道德,在法律和制度的框架下开展工作,并有为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服务贡献能力。
③具备制定和建立良好操作规范、危害分析的临界控制点体系等食品安全生产管理规范的能力。
④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安心生产第一线,严格认真,求实守纪的敬业精神,具有从事食品安全监管和保障方面的良好专业素质。 5、 具有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和良好的工程素质。
①至少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进行有效的技术沟通和交流。
②具有团队合作和协作能力,并在团队中发挥骨干作用;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自信、灵活地处理新的人际环境和职场环境。
③适应现代技术的发展,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适应食品行业发展的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④了解技术合同、项目合同、产品合同、加工制造合同等相关内容和约定,能与项目相关方(委托人、承包商、分包商、供应商等)签订契约、协议或合同。
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
培养目标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1 毕业要求2 毕业要求3 毕业要求4 毕业要求5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工程技术人才 宽厚的基础知识、扎实的专业知识 从事食品安全监测、食品生产管理、食品销售、食品开发、食品法规、食品检测分析、疾病与控制等相关领域的管理和研发人员。 ● ● ● ● 继续研究生课程的学习,攻读本专业相关的硕士学位 ● ● ● ● ● ● ● ● ● ● ● ● 七、毕业学分、学位条件
本专业毕业学分:180学分。学生修满180学分,符合学校规定的其它条件与要求,准予毕业。符合学校规定的有关学士学位授予条例,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八、课程结构与学分(学时)分配
课程结构与类别 通识课 程模块 校级公选文化素质课 专业课 程模块 专业基础课 专业主干课 专业方向课 集中实践环节 合计 课内 课外 校级公共基础课 学分 34.5 8 30 25 12 39.5 31 180 学时 612 128 496 400 192 616 2444 理论 508 128 480 400 192 1708 实践 76 16 616 708 上机 28 28 学分比例 19.17% 4.44% 16.67% 13.89% 6.67% 21.94% 17.22% 100%
九、课程体系配置流程图
第一学期 中国近代史纲要 第二学期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三学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第四学期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概论 第五学期 第六学期 第七学期 第八学期 形式与政策 大学英语 形式与政策 大学外语 形式与政策 大学外语 形式与政策 公共基础课 人文社科 自然科学 艺体 大学体育 通识教育核心类课程 大学计算机基础 大学体育 大学体育 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体育 个性发展选修类课程 个性发展选修类课程 毕 计算机上机实验 高等数学(上) 高等数学(下)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线性代数 大学物理(下) 业设计(论 学科基础课 大学物理(上) 生物化学 无极及分析化学 有机化学 食品化学 食品工厂设计 食品营养学 食品生物技术 食品检测与分析 食品安全快检技术 食品原料生产与安全控制 食品安全与卫生学 食品添加剂 食品毒理学 文) 专业课核心课(实线)及专业选修课(虚线) 食品工程原理 工程制图 食品微生物学 免疫学基础 食品法律、法规与标准 食品原料学 食品工艺学 食品安全学导论 仪器分析 食品品质管理 发酵工程与设备 实验和实入学教育及军训 无极及分析化学实验 大学物理实验(上) 大学物理实验(下) 食品微生物实验 基础生物化学实验 农产品工艺学实验 三峡库区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综合实验 食品快速检测技术 毕业实习 专业课程设计 践环节 6 仪器分析实验 动植物检疫实验 有机化学实验 食品化学实验 食品功能性成分分析动植物检疫实验
十、课程与毕业生能力对应关系表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毕业生能力要求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课程名程 1-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1-② 1-③ 1-④ 1-⑤ 1-⑥ 2-① 2-② 2-③ 2-④ 3-① 3-② 3-③ 3-④ 4-① 4-② 4-③ 4-④ 5-① 5-② 5-③ 5-④ ● ● ● ● ● ● ● ● ● ● ● ● ● ● ● ● ●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思想政治理论综合实践课 形势与政策Ⅰ 形势与政策Ⅱ 形势与政策Ⅲ 形势与政策Ⅳ 大学英语Ⅰ 大学英语Ⅱ 大学英语Ⅲ 大学计算机基础 大学体育Ⅰ 大学体育Ⅱ 大学体育Ⅲ 大学体育Ⅳ 人文社科(含应用文写作) 自然科学 艺体 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物理(上) 大学物理(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毕业生能力要求 序号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课程名程 1-① 高等数学(上) 高等数学(下) 线性代数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无机及分析化学 有机化学 生物化学 食品化学 食品营养学 工程制图 食品微生物学 食品工程原理 食品检测与分析 食品工艺学 食品原料生产及安全控制 食品安全与卫生学 食品质量管理学 发酵工程与设备 食品微生物检验 食品安全学导论 免疫学基础 食品生物技术 食品添加剂 食品原料学 绿色食品概论 1-② 1-③ 1-④ 1-⑤ 1-⑥ 2-① 2-② 2-③ 2-④ 3-① 3-② 3-③ 3-④ 4-① 4-② 4-③ 4-④ 5-① 5-② 5-③ 5-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毕业生能力要求 序号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课程名程 1-① 食品企业管理学 转基因食品安全分析 食品掺伪检测 食品机械与设备 文献检索与利用 功能性食品 食品工厂设计 生物统计学 食品贮运学 食品科学专业英语 仪器分析 人体机能学 食品安全快检技术 食品毒理学 食品法律、法规与标准 食品品质管理 大学物理实验(上) 大学物理实验(下)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 有机化学实验 基础生物化学实验 食品化学实验 食品微生物学实验 仪器分析实验 食品工艺学综合实验 1-② 1-③ 1-④ 1-⑤ 1-⑥ 2-① 2-② 2-③ 2-④ 3-① 3-② 3-③ 3-④ 4-① 4-② 4-③ 4-④ 5-① 5-② 5-③ 5-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毕业生能力要求 序号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课程名程 1-① 食品快速检测技术 动植物检疫实验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综合实验 白酒、果酒的分析检测 食品功能性成分分析 饮料的分析检测 食品的掺假检验 大学生就业指导 军训与入学教育 技能鉴定 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实习 专业课程设计 大学生创新项目 素质拓展 1-② 1-③ 1-④ 1-⑤ 1-⑥ 2-① 2-② 2-③ 2-④ 3-① 3-② 3-③ 3-④ 4-① 4-② 4-③ 4-④ 5-① 5-② 5-③ 5-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
十一、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
课内学时 模块课程 类类别 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讲授学时 32 40 实验学时 上机学时 开周课考核 学学类型 时 期 1 2 2 3 考试 考试 课程性质 1110000001 111000000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思想政治理论综合实践课 形势与政策Ⅰ 形势与政策Ⅱ 形势与政策Ⅲ 形势与政策Ⅳ 2 2.5 32 40 必修 必修 1110000003 思想政治理论课 2.5 40 40 3 3 考试 必修 1510000004 4 64 64 4 4 考试 必修 1510000005 1110000006 1110000007 1110000008 1110000009 3 0.5 0.5 0.5 0.5 48 8 8 8 8 0 8 8 8 8 48 5 1 2 3 4 1 1 1 1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查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合计 16 256 208 48 1103000001 大学英语Ⅰ 3.5 56 56 1 4 考试 必修 1103000002 大学英语Ⅱ 4.5 72 72 2 4 考试 必修 通1103000003 大学英语Ⅲ 3 48 48 3 3 考试 必修 识大学 合计 11 176 176 教英语 育注:大学英语I与大学英语Ⅱ为基础英语。大学英语Ⅲ实行分类教学,类别一是实用英语课程,模目标是提升学生日常交际的听、说、读、写能力;类别二是综合能力提升课程。学生根据自己的块 英语水平和个人未来发展规划可以从两种分类中自愿选择。 大学 1106000001 大学计算机基础 3.5 56 28 28 1 2 考试 必修 计算机基合计 3.5 56 28 28 础 1109000001 1109000002 大学 1109000003 体育 1109000004 合计 大学体育Ⅰ 大学体育Ⅱ 大学体育Ⅲ 大学体育Ⅳ 1 1 1 1 4 28 32 32 32 24 24 24 24 4 8 8 8 28 1 2 3 4 2 2 2 2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124 96 校级公选文化素质课 人文社科(含应用文写作) 2 32 32 自然科学 2 32 32 艺体 2 32 32 心理健康教育 2 32 32 合计 8 128 128 注:校级公选文化素质课8学分。理工类专业学生必须选修人文社会科学(含应用文写作)和艺体类课程,分别不少于2学分;人文社科类专业学生必须选修自然科学和艺体类课程,分别不少于2学分;师范类学生必选文明礼仪类课程,不少于2个学分;所有学生必须选修安全教育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少于2学分。 1101004001 1113004010 高等数学(上) 无机及分析化学 5 2.5 88 40 80 40 8 1 1 5 3 考试 考试 必修 必修 专业专业基础
11
教育 模块 课 1113004011 1101004002 1101004003 1107004003 1107004004 1101004004 1113004301 1113004302 有机化学 高等数学(下) 线性代数 大学物理(上) 大学物理(下)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生物化学* 食品化学* 2.5 5 2 3 3 2 2 3 30 2.5 2.5 3 3 2.5 3.5 2 2 2.5 1.5 2 2.5 2 2 2 1.5 1.5 1.5 2 1.5 2 2 2 2 1.5 1.5 56.5 40 88 32 48 48 32 32 48 496 40 40 48 48 40 56 32 32 40 24 32 40 32 32 32 24 24 24 32 24 32 32 32 32 24 24 904 32 32 32 40 24 32 192 40 80 32 48 48 32 32 48 480 40 40 48 48 40 56 32 32 40 24 32 40 32 32 32 24 24 24 32 24 32 32 32 32 24 24 904 32 32 32 40 24 32 192 8 16 2 2 2 2 3 3 3 3 4 4 4 4 5 5 5 5 4 4 4 5 5 5 5 5 5 5 6 6 6 6 6 6 6 4 4 5 6 6 6 5 3 5 2 3 3 2 4 3 3 3 3 3 3 2 2 2 3 3 2 3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查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查 考查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选修 选修 选修 选修 选修 选修 选修 选修 选修 选修 选修 选修 选修 选修 选修 选修 选修 选修 专业主干课 合计30学分(其中必修30学分,选修0学分) 1313004006 食品营养学* 1313004007 工程制图 1313004008 食品微生物学* 1313004009 食品工程原理* 1313004010 食品检测与分析* 1313004011 食品工艺学* 食品原料生产及 1313004012 安全控制* 1313004013 食品安全与卫生学* 1313004015 发酵工程与设备 1313004017 食品微生物检验 1313005002 免疫学基础 1313005003 食品生物技术 1313005006 食品添加剂 1313005007 食品原料学 1313005008 绿色食品概论 1313005009 食品企业管理学 1313005010 转基因食品安全分析 1313005011 食品掺伪检测 1313005012 食品机械与设备 1313005013 文献检索与利用 1313005014 功能性食品 1313005015 食品工厂设计 1313005016 生物统计学 1313005017 食品贮运学 1313005018 食品科学专业英语 1513005001 食品安全学导论 合计25学分(其中必修21学分,选修4学分) 专业方向课 1313006001 仪器分析* 食1313006002 人体机能学 品1313006003 食品安全快检技术 检食品毒理学* 测1313006004 法规与标准与1313006005 食品法律、* 品食品品质管理* 控 1513006001 合计 2 2 2 2.5 1.5 2 12 限选 限选 限选 限选 限选 限选
12
十二、集中实践环节
课程类别 1107008007 1107008008 1113008001 1113008002 1113008010 1113008301 1113008302 1313007006 1513007001 课内 1313007009 1313007010 1513007002 大学物理实验(上) 大学物理实验(下)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 有机化学实验 生物化学实验 食品化学实验 食品微生物学实验 仪器分析实验 食品工艺学综合实验 食品快速检测技术 动植物检疫实验 白酒、果酒的分析检测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综合实验 食品功能性成分分析 饮料的分析检测 食品的掺假检验 大学生就业指导 军训与入学教育 合计 1113008312 1113008310 课外 1113008311 1113008309 1113008314 1513007008 技能鉴定 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实习 专业课程设计 大学生创新项目 大学生素质项目 合计 合计 注:
1.毕业实习、实训15学分,师范类以及应用性较强的专业校外实习时间至少1个学期。 2.大学生创新项目2学分,细则详见《重庆三峡学院学生创新学分实施方案》。 3.大学生素质项目4学分,细则详见《重庆三峡学院学生素质学分实施方案》。 4.带“△”号的为创新课程,带“*”号的为核心课程。
△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周实践各学期周学时分配 数 方式 1 2 3 4 5 6 7 8 8 8 11 6 11 11 16 11 8 12 8 10 15 8 10 10 8 24 2 集中 集中 √ √ √ √ √ √ √ √ √ √ √ √ √ √ √ √ √ √ √ 1 1 2 2 2 2 3 2 4 2 2 2.5 4 2.5 2.5 2.5 1.5 1 39.5 1 8 15 1 2 4 31 70.5 16 16 32 32 32 32 48 32 64 32 32 40 64 40 40 40 24 616 616 集中 √ 集中 集中 集中 集中 集中 集中 集中 集中 集中 集中 集中 集中 集中 集中 1513007003 1513007004 1513007005 1513007006 1313007015 1513007007 集中 √ 分散 分散 集中 分散 分散 分散
十三、说明
1.
13
2. 审核签字栏
学院领导: 教务处长: 主管校长:
1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