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医药杂志2010年4月第39卷第4期下半月 Shanxi Med J,April 2010,Vo1.39,No.4 the second ・ 341 ・ 胞、血小板活化而释放炎性递质和化学趋化因子。②经皮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处理后hs—CRP的升高可能与 PCI中球囊扩张阻断血流,内膜机械撕裂及斑块挤压破裂 有关,球囊反复充盈及支架的释放阻断血流,可通过缺血 予进一步重视,如加强预防性保护内皮,抑制血小板活性治 疗,并在PCI中轻柔操作,这将有助于预防ACS患者心血 管事件的发生及提高PCI的疗效。 参考文献 1马恩平,王祥,刘湘.不同类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内支架前后 血浆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6,22(1): 27—29. 再灌注损伤机制刺激炎症反应。已有研究证实在PTCA 后冠状动脉循环及体循环均存在白细胞与血小板的激活, 且在术后48 h达高峰。本研究发现随着支架术中置入支 架数目增多及处理相对复杂血管过程中hs CRP升高明 显,提示hs—CRP水平可能反应斑块破裂的活跃程度与术 2张梅,黄体钢,周丽娟,等.炎性因子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 早期预测价值.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6,22(3):148—1 50. (收稿日期:2009—09—16) 后复杂的操作有关联。因此hs—CRP能够反应冠状动脉的 严重程度,可作为临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危险评估指标。 鉴于此针对PCI高危人群及需PCI患者术前后hs—CRP水 平较高者,在PCI前后用药及术中治疗措施的选择上应给 人民医院,041000 作者简介:张健,男,1969年6月生,主治医师,临汾市第二 地西泮哌替啶山莨菪碱在临产后的应用 朔州市朔城区人民医院(036002) 张宝荣 产妇精神紧张及分娩疼痛较重时,可使产程延长,甚至 影响母儿血液酸碱平衡一 。临产后应用地西泮、哌替啶、山 -一例发生产后大出血、新生儿颅内出血、尿潴留及产褥感 染。 莨菪碱后,可使产妇一般情况得到改善。现将6O例产妇临 产后的用药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于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共有4 000例产妇 分娩,从中选取经阴道分娩者6O例作为试验组,年龄23~ 对照组宫口开全时间平均8 h 24 rain,有8例因疼痛 难忍行剖宫产术,仅4例行胎头吸引术,其余自然分娩;新 生儿窒息4例,产后大出血1例,均抢救成功;无一例发生 新生儿颅内出血、尿潴留及产褥感染。 3讨 论 3.1作用机制:产妇精神紧张,可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子宫收缩不协调、高张宫缩、原发宫缩乏力、第一产程延长, 产妇疲劳甚至造成电解质紊乱、酸中毒及胎儿宫内窘迫。 合理应用镇静剂,可消除疲劳、减轻疼痛,使孕妇顺利进入 产程。产妇分娩疼痛和不安,常使交感神经紧张,血中儿茶 酚胺上升,使母体血压升高、脉快,子宫血流减少,胎儿缺 氧,酸中毒的发生率高;儿茶酚胺有抑制宫缩的作用;又因 产妇叫喊过度通气,常出现混合型酸碱失调。地西泮有抗 焦虑、镇静作用,哌替啶有轻度的中枢抑制作用,减轻产妇 由于强烈宫缩对大脑皮质的不良刺激;二者均可改善产妇 的恐惧、紧张、疲惫的状态而减少儿茶酚胺的分泌,消除上 述不良影响,改善子宫胎盘血流量,使胎儿的内环境得以改 善。地西泮还可以选择性使子宫平滑肌松弛,可能该药对 31岁,平均29岁,孕周38~42周,平均4O周;均为初产妇, 均有第1产程潜伏期延长倾向。另选取条件相同者6O例 作为对照组。 1.2方法 1.2.1用药指征:凡无头盆不称的初产妇,在分娩期第1 产程潜伏期延长倾向(指规律宫缩>8 h,宫口开大<3 cm 者)。宫口开大1.O~2.5 cm,估计1~4 h不会分娩者;潜 伏期产妇疲惫或因产痛不能自控欠合作者;宫颈水肿;无青 光眼病史。 1.2.2用药方法:①试验组:孕妇应排空膀胱,哌替啶100 mg加山莨菪碱0.3 mg肌肉注射,用药后孕妇逐渐安静入 睡,个别产妇出现头晕、呕吐,约30 min后症状好转。宫缩 转入有规则宫缩加强,一般一次性用药,隔4 h后,产程无 宫颈肌细胞内钙的收缩反应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可解除宫 颈痉挛,加速宫口扩张。山莨菪碱有调节自主神经、松弛平 滑肌、改善微循环的作用。三者联合使用有协同作用,使产 进展可加用地西泮10 mg肌肉注射。用药后监测产妇血 压、脉搏、呼吸情况,严密观察产程进展,待宫口开大3 cm 以上行人工破膜,遇宫缩乏力者,将缩宫素2.5 U加人5 葡萄糖注射液500 mI 静脉滴注,每隔15 rain调节滴数至 有效宫缩。对照组未用任何药物。 2结 果 妇充分休息、自我调节,促使产程进展。 3.2缩短产程:用药后产程明显缩短,特别是潜伏期,可促 进宫缩强度或频率增加,但子宫肌张力不降。 3.3对母婴的影响:用药后大部分产妇进入朦胧状态,3~ 6 h完全清醒。另外,在应用哌替啶后,可引起恶心、呕吐、 口干、出汗、眩晕、心动过速,或发生直立性低血压等不良反 应。对此只需平卧,症状即可消失。哌替啶是吗啡的合成 代用品,药理作用与吗啡相似,但作用时间较快,持续时间 5例产妇在睡眠中度过了第l产程(能唤醒);42例睡 意朦胧,疼痛明显减轻;13例精神较前安定,痛感减轻不明 显。自用药至宫口开全时间平均6 h 34 min。仅2例行胎 头吸引术,其余自然分娩;新生儿窒息2例,均抢救成功;无 ・342・ 山西医药杂志2010年4月第39卷第4期下半月 Shanxi Med J,April 2010,Vo1.39.No.4 the second 较短,一般2~4 h,对新生儿的影响同吗啡一样,可抑制呼 吸中枢,而且新生儿对哌替啶也很敏感。孕妇用后,可通过 胎盘引起新生儿窒息而死亡。虽然哌替啶、地西泮能通过 会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收稿日期:2009—09—18) 胎盘进入胎儿体内,抑制胎儿呼吸中枢,但由于哌替啶半衰 期仅为3 h,地西泮对胎儿呼吸中枢抑制在2 h之内,故不 影响新生儿评分。山莨菪碱可以松弛平滑肌,增加子宫胎 盘血流灌注,减轻了缺血缺氧状态,使胎儿正常发育,故不 城区人民医院,036002 作者简介:张宝荣,女,l971年3月生.主治医师,朔州市朔 外科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58例临床分析 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030003) 安秀存 泸 州 医 学 院 戴丽红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PISBO)是指腹部手术后1个 月内,由于创伤或腹腔内炎症等原因所导致的肠壁水肿、渗 出,从而形成的一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因素同时存在的急性 肠道梗阻,其发生率为0.69 ~14 ,是腹部外科手术后 汁,腹胀腹痛症状消失,肛门排气排便,肠鸣音恢复正常,腹 部柔韧变软,拔除胃管后无肠梗阻症状出现。 2结 果 58例患者中56例经保守治疗痊愈,2例行手术治疗, 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多发生于腹腔污染重、创伤大的手 术,既有肠梗阻的共性,又有其特殊性,若认识不足或处理不当会引起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现将我院收治的58例 EPISBO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其中治愈时间在第1周内l8例,第2周内29例,第3周内 8例,第4周内3例,平均住院时间12.5 d。2例在保守治 疗过程中出现绞窄性肠梗阻即行手术探查,术中1例见粘 连带压迫,行粘连带分解复位修补术,1例出现部分肠管坏 死,行小范围梗阻坏死肠管切除术。 1.1 一般资料:2001年1月至2008年6月在我院诊治的 58例EPISBO患者,其中男性38例,女性2O例,年龄2O~ 3讨 论 EPISB()是早期肠梗阻的--一个类型,是由腹腔炎症、手 79岁,平均42.5岁。 8例患者均有手术史,其中阑尾穿孔 并发弥漫性腹膜炎行阑尾切除术后25例,肠部分切除术后 12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后16例,粘连性肠梗阻 粘连松解术后2例,胃癌根治术3例。患者一般在术后3~ 5 d已出现排气,个别出现排便,但进食后出现腹胀、轻微腹 痛、呕吐、停止肛门排气排便等肠梗阻症状,发生时间为术后 5416 d,平均7.6 d。其中56例经保守治疗痊愈,2例在保 守治疗过程中出现绞窄性肠梗阻即行手术治疗。 术创伤所引起的机械性与动力性并存的炎症性肠梗阻,绝 少发生绞窄性肠梗阻,一般发生在腹部手术后1个月内 J。 目前认为EP1SBO的常见病因是由于腹部手术创伤或腹腔 污染、感染引起肠壁炎症反应,导致肠蠕动减弱、肠壁水肿 和粘连造成肠梗阻.此外.短期内多次手术、手术操作粗暴, 腹腔内积血积液、大块组织结扎的机化和异物残留等也是 造成腹腔炎症粘连的常见原因 ’。其病理基础是由腹腔内 小肠、结肠间浸润的白细胞介导的无菌性炎症反应引起的。 1.2 临床特点:①均有腹腔脏器损伤污染和(或)感染情 手术创伤以及腹腔内积血、积液或其他能够导致腹腔内无 况;②均发生在腹部术后早期,一般为2~4周;③典型特征 是术后常有少量排气排便,但进食后即出现肠梗阻症状,且 逐渐加重,多发生于术后4~8 d;④腹部呈对称性膨隆,未 见肠型及蠕动波,肠鸣音大多减弱或消失;⑤以腹胀为主, 菌性炎症物质的残留引起肠壁充血水肿,巨噬细胞和中性 粒细胞浸润聚集并释放各种炎性介质,导致纤维蛋白渗出 增加,造成肠动力障碍、肠管间炎症粘连【 ]。近年来有多项 研究证实本病是由浸润于小肠或结肠间的白细胞所介导的 腹痛相对较轻;⑥有典型肠梗阻表现,但无发热,较少发生 肠绞窄;⑦多数患者保守治疗有效。 1.3治疗方法:所有患者早期均积极采取保守治疗,主要 一种炎症反应~ ,腹部的手术操作会造成肠壁通透性的增 加,肠道细菌异位,继而诱导白细胞聚集,引发炎症反应,促 成术后炎症性肠梗阻 。EPISBO据临床特点,结合腹部 方法包括:①禁饮禁食,持续胃肠减压;②完全胃肠外营养 支持(TPN),预防低蛋白血症,维持水电酸碱平衡;③应用 肾上腺皮质激素减轻肠道炎症和水肿;④早期使用生长抑 平片及CT,在排除机械性因素,如肠麻痹以及内疝、肠扭 转、肠套叠、吻合口狭窄等造成的肠梗阻和腹腔内感染,电 解质紊乱等原因造成的麻痹性肠梗阻外,一般诊断并不困 索减少消化液分泌和肠内炎性渗出;⑤使用广谱抗生素联 合应用抗厌氧菌药物预防感染;⑥胃管内注药和灌肠促进胃肠蠕动;⑦中医中药治疗。若保守治疗期间一旦出现肠 难。目前对EPISBO的治疗倾向于保守治疗为主,国外 Pickleman和Lee 也提出手术后早期小肠梗阻多数由于 粘连和炎症引起,宜先行非手术治疗。保守治疗方法主要 绞窄和腹膜炎等病情变化迹象的手术指征,或保守治疗4O d无效者应及时果断中转手术,以免肠管绞窄坏死。 是禁饮禁食、胃肠减压、TPN及纠正水电酸碱平衡紊乱,同 时应用生长抑素辅助,必要时使用糖皮质激素和抗感染治 1.4疗效判断标准:胃管引流量明显减少、变清、不含胆 疗。在保守治疗过程中要重视营养支持和生长抑素的联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