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艺术生命的张力在于创造
马克思曾经说过:“创造是一个很难从人识中排除的观念”。在目前的班主任工作中,往往存在着截然相反的两种工作方式:一种是创造性的工作;一种是重复性的工作。班主任工作是一种具有生命力的工作,学生的求异、求新意识不断增强,喜欢接纳新事物。重复性的工作、纯粹的“管头管脚”、“管家婆”模式的班主任已不能满足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它吞噬了班主任这项工作的生命的火力、思维的火花。
班主任只有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克服经验主义,用鲜活的知识、善解人意的能力,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才能让班主任工作焕发出工作艺术的应有光彩。
一、创造性思维———跳出常规思维的圈子
当班主任对常规思维下的工作方式自认为驾轻就熟并沾沾自喜时,就难以有效地发挥教育功能,就难免要发出“现在的学生难教的慨叹”;当班主任仍固守常规思维时,他就难以掌握创造性的工作方法。跳出常规思维的圈子,用全新的思维方式去洗涤自己的旧观念,从而用新思维去审视发生在你周围的事情和你所处的环境,从学生身上找准“切入口”,做到有的放矢,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一次某班有一个学生因为星期天贪玩作业没做,上学又怕老师批评,所以索性准备逃学,每天早上在家长送到校门口后,一个人偷偷地又溜回家,或者在街上游荡,到下午放学时,又准时回到学校门口,等家长来接。两天后,到处都联系不上家长的教师到学生家长的单位进行家访时,心急如焚的教师才发现学生安然无恙地在妈妈厂里吃中饭。老师只能按耐住自己的火气,将学生带回学校。妈妈无论怎样问原由,孩子就是不开口。老师轻轻地问学生:“当你有困难的时候,你愿意让老师帮助你吗?”孩子疑惑地看着老师,摇了摇头。“真的吗?你看妈妈已经急得在流泪了!”老师伸出了手,孩子眼中的泪喷涌而出,向老师敞开了心扉。
二、创造性视野———打开学生个性的“多棱镜”
我们班的一位学生陶子,脾气非常倔强,才三年级就已经与几位老师发生过冲突,班主任对此感到非常头疼。可是,他非常喜欢数学老师,有一次,他居然因为老师生气后无意中说过:“不愿意教这样的学生”而生了几天闷气,这事老师还是在家访过程中得知的。想想这个孩子,数学还真是不错,集体荣誉感也很强,在三年级数学竞赛中因为错了不应该错的题而号啕大哭,在冬锻比赛中为争得集体荣誉而刻苦努力。为了给数学老师一个意外的惊喜,他居然积攒了半个月的零花钱为老师买了一个音乐卡,悄悄地放在老师的抽屉里。因为他不能自己控制自己,所以常常跟人家打架。因此,许多老师因为他难以管理而不得不放弃他。班主任与数学老师商量对策,与他谈心,并鼓励他:如果他一周内能自己控制自己,不违反规范,奖励他为大家出一道数学擂台题,如果一个月能做到就奖励他当本月数学“月月擂台”擂主,奖励数学课外书一本。这一创造性的做法,打开了陶子
个性的多棱镜,我们看到,他不仅不再与别人打架,而且大量的时间花在了收集资料、帮助同伴上,真是其乐融融!
每个学生都有个性,班主任只有通过多种途径,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全面系统的观察与细致的了解,全面把握、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真正打开学生个性的“多棱镜”,并学会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时,学生的心扉才会向你敞开,你也才能有效地对他们施加教育影响。使创造性思维及其工作方式有的放矢,百发百中。
三、创造性艺术———给学生留一点空白
吴笛在一年级的时候在学校就常有名了,是因为他知识面的宽泛以及出色的表达能力,在学校佳佳超市的拍卖会上,还得到的表扬。老师个个喜欢他,同学们个个佩服他,什么活动都少不了他,什么荣誉都与他有缘。可是,进入三年级后,许多学生都开始凸现自己的个性,陶子数学超过了他,戴琦小提琴比过了他,顾一绘画又连连得奖……原来自信的他心理发生了偏差,在小提琴选修课上,他故意给老师起外号,还在黑板上丑化老师形象,并故意顶撞老师,以引起老师的注意。他居然有时作业不完成,老师查他的书包时,居然还做出了自杀的举动。这个孩子,在我们面前,表现得可是很好呀!每次公开教学课上他的独特、他的创新总是给听课老师留下深刻印象,也给了我们许多启发。我们打心眼里喜欢他。他怎么了?我们找到他,本来想批评他,可是一想他这些反常的举动无非就是想引起老师对他的关注。于是我们换了一个角度,对他说:“吴笛,听说你在小提琴班非常出名。”“那当然了。”还是那个自信的吴笛。我们不点破,继续说:“在下一次学校音乐会上一定会看到你出色的表现,努力啊!”果然,小提琴班的老师说,吴笛不知为啥变了一个样。在以后的数学竞赛、科技竞赛中,又看到了吴笛活跃的身影。平日里,有些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往往会不遗余力地、甚至苦口婆心地向学生步步逼进,不留余地,不给学生以喘息的机会,常常规劝、教育学生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真可谓是好话说尽,可学生就是听不进去,究其原因,恐怕还是老师不愿退守,不肯把“余地”或“空白”留给学生。上述例子,班主任没有苦苦相逼,没有抽象说教,而是多次使用了“留有余地”的方法,这种步步相连、外松内紧的教育方式为下一个问题的解决“埋下了伏笔”。
四、创造性方式———淡化教育的痕迹
今年五(2)班转进一位学生叫徐翱翔。今天,我们一到学校刚好他们的生活老师正在生他的气,准备要向班主任、校长汇报。原来他不仅不认真完成作业,不遵守作息时间,早上起床居然让老师叫了5次,每次叫了起来,老师一转身又睡下了,顽劣性完全得以暴露。今天正好是我们值班,晚自修时,我们搬了一个凳子,与他坐在一起聊开了天。“徐翱翔,还认识我们吗?”“认识,是你们带我走进新班级的。”“谢谢你还认识我们,你还记得我们把你领进五(2)班的时候,我们说了什么?”他想了一下,低声地说:“你们说我是一位优秀学生!”“那么,你的优秀性与先进性有没有在同学面前露一露?”他难为情地摇摇头。我们故意说:“别谦虚,将你的优点与你们班的同学比一比,好吗?老师希望你能在同学面前展示自己,展翅翱翔,老师等着你的好消息!”他看了看我们,坚定地点了点头。
教育面对的是人的教育,它不是一般的教育规律、教学原理的简单照搬,而是精深的教育素养在实际教育情境中的随机而发。它具有直觉性、简约性的特点,同时更具有创造性与个性化。
教育中的种种失误呼唤着教育者改变思维方式、思维习惯,追求点“模糊思维”,追求一种无痕的教育,采用灵活生动的教育方式,由常规方法上升到艺术手法,润物细无声地完成教育任务。
班主任艺术生命的张力在于创造!机智的班主任应该是一个开拓创新的班主任,是一个诗情画意的班主任,他能借助艺术化的表现形式,创造性地通过示范、引导、启发、熏陶等方法去动之以情,展之以美,去感染、教育、影响我们的学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