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一种制氮机吸附塔[实用新型专利]

一种制氮机吸附塔[实用新型专利]

来源:爱go旅游网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CN 210751960 U(45)授权公告日 2020.06.16

(21)申请号 201921256486.X(22)申请日 2019.08.06

(73)专利权人 镇江市恒利低温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 212000 江苏省镇江市新区金港大道

180号绿色化工新材料产业园8号楼5层(508、509室)(72)发明人 陈钢 张志陶 许明 侯玉清 (74)专利代理机构 苏州创策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32322

代理人 杨阳(51)Int.Cl.

B01D 53/047(2006.01)C01B 21/04(2006.01)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4页 附图4页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制氮机吸附塔(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制氮机吸附塔,本实用新型吸附剂利用率高、吸附产量高;通过圆台结构的气体分布器使待分离吸附空气均匀分布,避免待分离吸附空气均集中在一处排出,从而降低吸附效率;利用进气管与分流块,保证进入的待分离吸附空气在分流块的周围均匀散开,为待分离吸附空气的均匀分布做好准备;通过多个第一分流区、第二分流区、内分布区、外分布区、主分布区的设置,保证气体均匀分散开,增加气体与吸附剂的接触面积,利用主气孔、副气孔使各分流区、分布区之间相互连通,避免产生局部区域气压过大,从而影响气体分布。CN 210751960 UCN 210751960 U

权 利 要 求 书

1/2页

1.一种制氮机吸附塔,其特征在于,包括塔体、裙座、进气管、出气管、气体分布器、支撑杆;

塔体底部设有裙座;塔体上端与出气管连通,塔体底部与进气管连通;进气管包括横管、竖管,横管与竖管连通使进气管为L形,横管的内径沿横管中心轴线方向向上逐渐减小,横管上端面内径为D1;

塔体内设有第一气流层,第一气流层包括第一格栅、不锈钢丝网A、不锈钢丝网B、第一瓷球,第一格栅、不锈钢丝网A、不锈钢丝网B均铺设在塔体内,不锈钢丝网B与第一格栅分别位于不锈钢丝网A的上方与下方,不锈钢丝网A与不锈钢丝网B之间设有多个第一瓷球,

塔体内设有第二气流层,第二气流层位于第一气流层上方,第二气流层包括第二格栅、不锈钢丝网C、不锈钢丝网D、第二瓷球,第二格栅、不锈钢丝网C、不锈钢丝网D均铺设在塔体内,不锈钢丝网D位于不锈钢丝网C上方,不锈钢丝网D与不锈钢丝网C之间设有多个第二瓷球;第二格栅位于不锈钢丝网D上方;

第一气流层与第二气流层之间充满碳分子筛;塔体内设有气体分布器,气体分布器位于第一气流层下方,气体分布器与进气管连通,气体分布器通过支撑杆固定在塔体内;

气体分布器包括外壳、分流块、隔板;外壳包括支撑板、盖板、封板,支撑板为圆形、盖板均为圆形,支撑板直径小于盖板直径,支撑板、盖板与塔体同轴设置,支撑板位于盖板下方,支撑板与盖板之间设有封板,封板两端分别与支撑板、盖板相连成一体,使外壳为上大下小的圆台结构;

盖板上设有多个第一分流区,第一分流区为环形结构,第一分流区沿盖板径向方向分布,每个第一分流区内设有多个第一分流槽,第一分流槽围绕盖板中心轴线环形阵列,第一分流槽为圆弧结构;

隔板固定在外壳内,隔板为圆形,隔板与盖板平行;隔板中心位置处设有分流块,分流块为圆锥结构,分流块底部直径为D2,D2>D1,保证进入的待分离吸附空气沿分流块圆锥面散开;

隔板上设有多个第二分流区,第二分流区为环形结构,第二分流区沿隔板径向方向分布,每个第二分流区内设有多个第二分流槽,第二分流槽围绕隔板中心轴线环形阵列,第二分流槽为圆弧结构;

隔板与盖板之间设有多个环形板,环形板与盖板同轴设置,环形板的直径沿盖板径向方向向外逐渐增大,环形板与圆锥面平行;环形板两端分别与隔板、盖板倾斜连接,环形板与隔板之间的夹角为60°-80°;环形板上设有多个主气孔,主气孔孔径为D3;

相邻两个环形板与隔板、盖板之间形成主分布区,每个主分布区的上方与下方分别对应一个第一分流区、第二分流区;

直径最大的环形板与封板、隔板、盖板之间形成外分布区,外分布区上方与下方分别对应一个第一分流区、第二分流区;

直径最小的环形板与封板、隔板、盖板之间形成内分布区;位于内分布区的盖板上设有多个副气孔,副气孔孔径为D4,D4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氮机吸附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瓷球直径为10mm。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氮机吸附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瓷球直径为25mm。

2

CN 210751960 U

权 利 要 求 书

2/2页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氮机吸附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两个第一分流区内的第一分流槽错位分布。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氮机吸附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两个第二分流区内的第二分流槽错位分布。

3

CN 210751960 U

说 明 书一种制氮机吸附塔

1/4页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气体制造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制氮机吸附塔。

背景技术[0002]制氮机是以空气为原料,利用物理方法将其中的氧和氮分离而获得氮气的设备,PSA变压吸附制氮是现在最常用的制氮方法。PSA变压制氮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碳碳分子筛作为吸附剂,氧分子直径比氮分子小,因而扩散速度比氮快数百倍,所以碳碳分子筛吸附氧的速度也很快,吸附约1分钟就达到90%以上;而此时氮的吸附量仅有5%左右,所以此时吸附的都是氮气,而剩下的都是氮气。

[0003]吸附塔是变压吸附的重要设备,完成吸附操作,但是现有吸附塔的气流分布器一般采用平板式,进气口较小,进气气流直冲分布器,气流不能均匀分布开,平板式气流分布器对应进气口部分中间气流量较大,而周边过气量相对较小,这样造成吸附剂利用率大大降低,为保证吸附产量,只能加大吸附空间,使吸附塔体积较大,造成投资浪费加大。实用新型内容

[000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制氮机吸附塔,具有吸附剂利用率高、吸附产量高的特点。

[0005]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制氮机吸附塔,包括塔体、裙座、进气管、出气管、气体分布器、支撑杆;[0006]塔体底部设有裙座;塔体上端与出气管连通,塔体底部与进气管连通;[0007]进气管包括横管、竖管,横管与竖管连通使进气管为L形,横管的内径沿横管中心轴线方向向上逐渐减小,横管上端面内径为D1;[0008]塔体内设有第一气流层,第一气流层包括第一格栅、不锈钢丝网A、不锈钢丝网B、第一瓷球,第一格栅、不锈钢丝网A、不锈钢丝网B均铺设在塔体内,不锈钢丝网B与第一格栅分别位于不锈钢丝网A的上方与下方,不锈钢丝网A与不锈钢丝网B之间设有多个第一瓷球,[0009]塔体内设有第二气流层,第二气流层位于第一气流层上方,第二气流层包括第二格栅、不锈钢丝网C、不锈钢丝网D、第二瓷球,第二格栅、不锈钢丝网C、不锈钢丝网D均铺设在塔体内,不锈钢丝网D位于不锈钢丝网C上方,不锈钢丝网D与不锈钢丝网C之间设有多个第二瓷球;第二格栅位于不锈钢丝网D上方;

[0010]第一气流层与第二气流层之间充满碳分子筛;[0011]塔体内设有气体分布器,气体分布器位于第一气流层下方,气体分布器与进气管连通,气体分布器通过支撑杆固定在塔体内;[0012]气体分布器包括外壳、分流块、隔板;[0013]外壳包括支撑板、盖板、封板,支撑板为圆形、盖板均为圆形,支撑板直径小于盖板直径,支撑板、盖板与塔体同轴设置,支撑板位于盖板下方,支撑板与盖板之间设有封板,封板两端分别与支撑板、盖板相连成一体,使外壳为上大下小的圆台结构;

4

CN 210751960 U[0014]

说 明 书

2/4页

盖板上设有多个第一分流区,第一分流区为环形结构,第一分流区沿盖板径向方

向分布,每个第一分流区内设有多个第一分流槽,第一分流槽围绕盖板中心轴线环形阵列,第一分流槽为圆弧结构;[0015]隔板固定在外壳内,隔板为圆形,隔板与盖板平行;[0016]隔板中心位置处设有分流块,分流块为圆锥结构,分流块底部直径为D2,D2>D1,保证进入的待分离吸附空气沿分流块圆锥面散开;[0017]隔板上设有多个第二分流区,第二分流区为环形结构,第二分流区沿隔板径向方向分布,每个第二分流区内设有多个第二分流槽,第二分流槽围绕隔板中心轴线环形阵列,第二分流槽为圆弧结构;

[0018]隔板与盖板之间设有多个环形板,环形板与盖板同轴设置,环形板的直径沿盖板径向方向向外逐渐增大,环形板与圆锥面平行;环形板两端分别与隔板、盖板倾斜连接,环形板与隔板之间的夹角为60°-80°;环形板上设有多个主气孔,主气孔孔径为D3;[0019]相邻两个环形板与隔板、盖板之间形成主分布区,每个主分布区的上方与下方分别对应一个第一分流区、第二分流区;[0020]直径最大的环形板与封板、隔板、盖板之间形成外分布区,外分布区上方与下方分别对应一个第一分流区、第二分流区;[0021]直径最小的环形板与封板、隔板、盖板之间形成内分布区;位于内分布区的盖板上设有多个副气孔,副气孔孔径为D4,D4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0028]图2为本实用新型进气管剖视图。

[0029]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气流层剖视图。[0030]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气流层剖视图。[0031]图5为本实用新型气体分布器剖视图。[0032]图6为本实用新型气体分布器内部图。[0033]图7为本实用新型隔板俯视图。[0034]图8为本实用新型盖板俯视图。

5

CN 210751960 U[0035]

说 明 书

3/4页

图中:1-塔体,2-裙座,3-进气管,4-出气管,5-气体分布器,6-支撑杆,301-横管,

302-竖管,101-第一气流层,102-第一格栅,103-不锈钢丝网A,104-不锈钢丝网B,105-第一瓷球,106-第二气流层,107-第二格栅,108-不锈钢丝网C,109-不锈钢丝网D,110-第二瓷球,501-外壳,503-隔板,504-盖板,505-封板,506-支撑板,507-第一分流区,508-第一分流槽,509-分流块,510-第二分流区,511-第二分流槽,512-环形板,513-主气孔,514-主分布区,515-外分布区,516-副气孔,517-内分布区。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0037]一种制氮机吸附塔,包括塔体1、裙座2、进气管3、出气管4、气体分布器5、支撑杆6;[0038]塔体1底部焊接有裙座2,塔体1通过裙座2固定在地面;塔体1上端与出气管4连通,塔体1底部与进气管3连通;[0039]进气管3包括横管301、竖管302,横管301与竖管302连通使进气管3为L形,横管301的内径沿横管301中心轴线方向向上逐渐减小,横管301上端面内径为D1;[0040]塔体1内设有第一气流层101,第一气流层101包括第一格栅102、不锈钢丝网A103、不锈钢丝网B104、第一瓷球105,第一格栅102、不锈钢丝网A103、不锈钢丝网B104铺设在塔体1内,不锈钢丝网B104与第一格栅102分别位于不锈钢丝网A103的上方与下方,不锈钢丝网A103与不锈钢丝网B104之间设有多个第一瓷球105,第一瓷球105直径为10mm;[0041]塔体1内设有第二气流层106,第二气流层106位于第一气流层101上方,第二气流层106包括第二格栅107、不锈钢丝网C108、不锈钢丝网D109、第二瓷球110,第二格栅107、不锈钢丝网C108、不锈钢丝网D109均铺设在塔体1内,不锈钢丝网D109位于不锈钢丝网C108上方,不锈钢丝网D109与不锈钢丝网C108之间设有多个第二瓷球110,第二瓷球110直径为25mm;第二格栅107位于不锈钢丝网D109上方;

[0042]第一气流层101与第二气流层106之间充满碳分子筛;[0043]塔体1内设有气体分布器5,气体分布器5位于第一气流层101下方,气体分布器5与进气管3连通,气体分布器5通过支撑杆6固定在塔体1内,支撑杆6与气体分布器5、塔体1焊接相连;

[0044]气体分布器5包括外壳501、分流块509、隔板503;[0045]外壳501包括支撑板506、盖板504、封板505,支撑板506为圆形、盖板504均为圆形,支撑板506直径小于盖板504直径,支撑板506、盖板504与塔体1同轴设置,支撑板506位于盖板504下方,支撑板506与盖板504之间设有封板505,封板505两端分别与支撑板506、盖板504相连成一体,使外壳501为上大下小的圆台结构,外壳501直径沿塔体1中心轴线方向向上逐渐增大;

[0046]盖板504上设有多个第一分流区507,第一分流区507为环形结构,第一分流区507沿盖板504径向方向分布,每个第一分流区507内设有多个第一分流槽508,第一分流槽508围绕盖板504中心轴线环形阵列,第一分流槽508为圆弧结构;相邻两个第一分流区507内的第一分流槽508错位分布;避免气体扎推,减小气体大块排出的情况;[0047]隔板503固定在外壳501内,隔板503为圆形,隔板503与盖板504平行;[0048]隔板503中心位置处设有分流块509,分流块509为圆锥结构,分流块509底部直径

6

CN 210751960 U

说 明 书

4/4页

为D2,D2>D1,保证进入的待分离吸附空气沿分流块509圆锥面散开;[0049]隔板503上设有多个第二分流区510,第二分流区510为环形结构,第二分流区510沿隔板503径向方向分布,每个第二分流区510内设有多个第二分流槽511,第二分流槽511围绕隔板503中心轴线环形阵列,第二分流槽511为圆弧结构;相邻两个第二分流区510内的第二分流槽511错位分布,避免气体扎推,减小气体大块排出的情况;[0050]隔板503与盖板504之间设有多个环形板512,环形板512与盖板504同轴设置,环形板512的直径沿盖板504径向方向向外逐渐增大,环形板512与圆锥面平行;环形板512两端分别与隔板503、盖板504倾斜连接,环形板512与隔板503之间的夹角为75°;环形板512上设有多个主气孔513,主气孔513孔径为D3;[0051]相邻两个环形板512与隔板503、盖板504之间形成主分布区514,每个主分布区514的上方与下方分别对应一个第一分流区507、第二分流区510;待分离吸附的空气从环形分布的第一分流槽508均匀进入主分布区514内,再经过第二分流槽511均匀进入第一气流层101;

[0052]直径最大的环形板512与封板505、隔板503、盖板504之间形成外分布区515,外分布区515上方与下方分别对应一个第一分流区507、第二分流区510;待分离吸附的空气从环形分布的第一分流槽508均匀进入外分布区515内,再经过第二分流槽511均匀进入第一气流层101;

[0053]直径最小的环形板512与封板505、隔板503、盖板504之间形成内分布区517;位于内分布区517的盖板504上设有多个副气孔516,副气孔516孔径为D4,D4[0055]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可以做出许多其他改变和改型。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特定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

7

CN 210751960 U

说 明 书 附 图

1/4页

图1

8

CN 210751960 U

说 明 书 附 图

2/4页

图2

图3

图4

9

CN 210751960 U

说 明 书 附 图

3/4页

图5

图6

10

CN 210751960 U

说 明 书 附 图

4/4页

图7

图8

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