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地形图航空摄影测
量内业规范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1:5000、1:1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
1.地形图的规格
投影、坐标系统和高程基准
1:5000、1:10000地形图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 ,按3°分带。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高程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
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按GB/T 13989执行。
在特殊情况下,如临近国境线或广阔水域地区,图幅内只有少部分陆地,并入邻幅作破图廓处理。破图幅的图幅编号写在主图幅编号之后,中间用逗号分开。
地形类别
地形类别按图幅范围内大部分的地面倾斜角和高差划分,规定见表1。 当高差与地面倾斜角矛盾时,以地面倾斜角为准。
表 1
地形类别 地面倾斜角 高 差(m) 1:5000 平 地 丘陵地 山 地 高山地 基本等高距
<2° 2~6° 6~25° >25° <20 20~150 150~300 >300 1:10000 <20 20~150 150~500 >500
基本等高距依据地形类别划分。规定见表2,一幅图内一般采用一种基本等高距。当基本等高线不能示地貌特征时,应加测间曲线。必要时可再加测助曲线。
表 2
基本等高距(m) 地形类别 平地 丘陵地 山地 高山地 高程注记密度
高程注记点应选在明显地物点和地形特征点上,其密度为图上每100平方厘米内。平地、丘陵地10~20个;山地、高山地及地形特征点稀少地区8~15个。等高线注记图上每100平方厘米内1~3个。 地形图的精度
表 3
地形类别 中误差 项 目 加密点 地物点 平地、丘陵地(mm) 山 地、高山地(mm) 1:5000 1:10000 成图比例尺 地形类别 高 程 内业加密点 平地 —— 1:5000(m) 丘陵地 山地 高山地 平地 —— 1:10000(m) 丘陵地 山地 高山地
中 误 差 高程注记点 等高线 地形变换点 地形变换点 地形变换点 地形变换点 表 4
立体测图 一般要求
本条只规定各类测图仪在测图作业中共同遵守的一般要求。 准备工作
A. 按任务要求令取测图所需的资料;
B. 熟悉规范、图式、测区专业设计书等有关的技术规定,了解内、外业成果及接
边情况,填写、转抄、安置有关数据,以及上仪器前的必要计算工作; C. 测绘面积以定向点连线为准,最大不大于像片上连线外1厘米。且离像片边缘
不小于1cm(18cm*18cm像幅)或(23cm*23cm像幅)
测绘地物
A 。影像清晰,现势性强的像片,可采用先内判后外调的方法测绘地物。对影像清晰、易识别的地物直接判绘在原图上。对无把握判准的、新增的地物和各种注记由外业进行补测补调;
B.仪器上测绘地物可以用统一简化符号及分项着色。 测绘地貌
A.
地貌表示以等高线为主。同时恰当配合各种地貌符号和高程注记。用符
号表示的各种地貌元素。在图上的位置、形状、大小、方向等应符合实地真实情况。瀑布、跌水、堤坝、陡崖、陡坎、冲沟等。比高大于2米且模型影像清楚的应测注比高。
B. 等高线应仪器上实测。当相邻两计曲线间距在图上小于5MM的等倾斜
地段,只测绘计曲线,首曲线可以插绘; C.
等高线应真实地反映各种地貌的形态及其特征。山头、鞍部、倾斜变换
处、山脚等首曲线不能显示出地貌特征和地貌形态时,应加测间曲线,以至助曲线。凹地及凹凸难辩的地形应加绘示坡线; D.
森林密集覆盖区,当只能沿树冠描绘等高线时,应加树高改正;
E. 立体观测难以照准的阴影云影部分,图上面积大于2平方厘米的用草绘曲线
表示;
F. 典型地貌如沙丘地貌、黄土地貌、喀斯特地貌等,应在专业设计书中提出具
体要求,必要时应制作典型地貌详片。
a, 像对间的地物接边差不大于地物点平面位置中误差的两倍。等高线接边不大于1个基本等高距;山地、高山地当相邻两个基本等高线间距在图上小于地物接边限差规定时,等高线接边限差按地物接边限差要求执行; b,每像对测完后,应经检查才能从仪器上取下。
c, 每幅图测完后,应认真进行自校和资料清理工作。图历表、手簿要齐全,并填写完整。
解析测图仪测图
内定向,测标严格对准框标。框标坐量测误差不得大于.
相对定向,标准点位残余上下视差以像片比例尺计不大于个别不得大于.
绝对定向。平面坐标误差(DXG。DYG)平地、丘陵地不大于(M--成图比例尺分母),个别不得大于 ;山地、高山地不大于个别不得大于。高程定向误差平地不大于,丘陵地、山地、高山地不大于表4中相应地形类别加密点高程中误差的倍 原图清绘
对原图上少量不清楚、不合理的地物、地貌可作适当修改。地物可在范围内进行修改;地貌可在平地1/6,丘陵地1/4,山地、高山地1/2等高距范围内进行修改,当基本等高线间间隔小于图上及密林地区,可在一根等高距范围内进行修改,但不得整组等高线移位和变形。
图上各种符号间间隔不小于。两计曲线间间隔小于图上的,可不插绘首曲线。 各要素必须按测绘位置,并对照调会片进行整饰,符号中心位置偏移一般不大于, 个别不大于,要正确显示地物地貌的特征。
等高线编辑应顾及与相应影像的套合,个别明显不套合的部分,可在测图定向平面限差以内作适当的修改,注记点点位必须在相应影像上。 原图接边
不同比例尺的图幅接边,一般只限接1:5000, 1:10000之间的地形图。
同比例尺同精度图幅接边,地物平面位置的接边较差和等高线高程接边较差,不大于表3、表4地物点平面位置中误差和等高线高程中误差的2倍,个别不大于倍。 同比例尺不同精度图幅接边,地物平面位置接边较差和等高线高程接边较差不大于表3,表4中相应中误差之和,个别不大于其和的倍,然后按中误差的比例进行配赋接边。
不同比例尺的图幅接边,需将小比例尺放大成等比例尺后进行接边,平面位置接边较差和等高线高程接边较差不大于表3,表4中相应中误差(地物点平面位置中误差化为同一比例尺)之和,个别不大于其和的倍,然后按中误差之比例化在同比例尺图上进行配赋接边。
不同单位同期成图的图幅接边,先成图单位负责抄边,后成图单位负责接边,接边发生问题时,应认真检查,确认本图无误后,通知先成图单位进行检查,并拼接完善。
影像地图间接边和影像地图与线划图接边,影像的接边要求按表7、表8规定,影像地图上以线划符号表示的地物、地貌按—
当基本等高线在图上间隔小于地物接边限差时,其接边限差按地物接边限差规定执行。
各类地物的拼接,不得改变其形状和相关位置,直线地物应从离图边最近的转折点进行拼接,地貌拼接不得产生变形。 自由边地物、地貌必需测出图廓外4mm。 3 检查验收 检测要求:
内业重上仪器检查和利用备检点检查测图的平面位置和高程精度时,其较差一般不
大于表3、表4规定的平面和高程中误差,最大不大于中误的两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