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第6期 石羊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思路 雷莉 (甘肃省水利厅石羊河流域管理局,甘肃武威733ooO) 摘要:石羊河流域作为生态环境问题最严重的流域之一,如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将成为以后工作中的重要任务。从生 态文明的定义及基本内容出发,介绍了生态文明的内涵,据此提出了石羊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路。 关键词:石羊河流域;生态文明;和谐;可持续发展 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 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 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 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 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首 次写入党代会报告,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石羊河 流域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东端,是我国内陆河流域中人 口最密集、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最高、用水矛盾最突出、 生态环境问题最严重的流域之一。现状流域水资源开发 利用已严重超过其承载能力,致使流域生态环境日趋恶 化,严重威胁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及人与社会的和 谐相处。因此,建设石羊河流域生态文明,加快推进综合 治理,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 l生态文明的内涵 1.1生态文明的定义三百年的工业文明以人类征服 自然为主要特征。世界工业化的发展使征服自然的文化 达到极致,一系列全球性生态危机说明地球再没能力支 持工业文明的继续发展,需要开创一个新的文明形态来 延续人类的生存,这就是生态文明。如果说农业文明是 “黄色文明”,工业文明是“黑色文明”,那生态文明就是 “绿色文明”。生态,指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 互关系与存在状态,亦即自然生态。自然生态有着自在 自为的发展规律。人类社会改变了这种规律,把自然生态 纳入到人类可以改造的范围之内,这就形成了文明。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 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 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 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1.2生态文明的基本内容建设生态文明,是建设和谐 社会理念在生态与经济发展方面的升华,是贯彻落实科 学发展观的新任务,是党的执政兴国理念的新发展,是 生态建设的新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①人类要尊重自身首先要尊重自然。生态文明所提 供的基本观念是全球生态环境系统整体观念和系统中 诸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观念。人类与自然是一个 相互依存的整体。以损害自然界的生物种群来满足人类 无节制的需求,只能导致整个生态环境资源的破坏和枯 竭,最终危害人类自身。因此,生态文明要求人类重新认 识自身与自然的关系。从自然的角度说,人与自然是平 等关系,而不是主从关系,更不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 在评价自然物种的非经济价值时,要承认物种有其自身 天然生存的权利。人类要尊重自身,首先要尊重自然,否 则必然会遭到自然的报复。 ②价值观的革命。生态文明的提出,是人类开始意 识到自己并不是自然的主宰,而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的 价值观并不能仅仅以人本身为最终目标,人类的功利和 幸福不能逾越自然所允许的范围。人类只有在与自然协 调和谐相处的前提下,才能获得真正持续、健康的功利与 幸福。但是,功利与幸福及其程度的界定又是由人的价值 观所决定的。生态文明是人类价值观必然的选择。 ③保护生态环境是伦理道德的首要准则。生态文明的 伦理道理是以维护地球生态环境系统正常运转,保护自然 生态的良好状态为伦理道德的首要准则,人类其他的一切 行为,首先必须以服从这—道德准则为前提。重新学习在地 球上生活的艺术,生态先于一切,告别传统的“物质主义”, 这是生态文明条件下,生态伦理道德的主题。 ④生态文明是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文明 发展结构理论把生态环境资源作为社会结构理论的重 要组成部分,在经济、政治、文化“三领域”框架中加上 “生态环境”,建立起“四领域”的总体框架,因为优美的 地球生态环境是人类文明繁荣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人类 文明必须把保持自然生态环境系统的正常运转作为其 重要标志之一。 2石羊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思路 2.1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和可持 续的发展观,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中央新 农业甜技5弦复囝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8年第6期 时期水利工作方针。根据流域水资源特点、经济社会发 额管理,是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第一步,因此必须首先明 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总体要求,从战略高度着眼,以全 确对各用水户的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在规定的用水总量 面建设节水型社会为主线,以生态环境保护为根本,以 额度内,通过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强化节约用水,实现提 水资源的合理配置、节约和保护为核心,以经济社会可 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的目标。节水型社会建设是关 持续发展为目标,立足本流域水资源,辅以适量的外流 系整个社会的系统工程,包括工程、技术、法律、政策、管 域调水,实施全流域综合治理。强化水资源管理,建立健 理、文化、宣传等各个方面,必须从全社会角度全面建 全流域水权制度体系,规范水资源开发利用秩序;大力 设,达到促进水资源生产力、提高水资源支撑社会经济 调整产业结构,实施高强度节水和废污水治理措施;工 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目的。 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 2.2.3加强水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保持稳定的水 会效益相统一;下游抢救民勤绿洲、中游修复生态环境、 资源数量,保证合格的水资源质量,是保障以绿洲为基 上游保护水源;上中下游统筹规划,为全面实现小康社 础的石羊河流域社会经济存在与发展的基础。对流域上 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目标奠定基础。 游,要适当迁出流域南部山区水源涵养林核心地带的农 2.2生态文明建设思路石羊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的 耕群众,实施退耕还林还草,以有效恢复山区植被,涵养 总体思路是通过制度建设和高新技术的节水,以民勤 水源;对流域中游,必须加强水资源保护建设,限制高污 盆地为重点实施全流域综合治理,全面推进节水型社 染行业发展,提高污水处理回用率,治理水污染,保障良 会建设,促进全流域协调发展,使流域生态环境状况逐 好水质;对流域下游特别是北部尾闾地区,因生态环境 步好转。 恶化而导致生活极其困难,生存成本很高的部分居民实 2.2.1建立公平、合理的水资源利用秩序,优化配置水 施生态移民,退耕还荒还水,发展荒漠植被,封育保护, 资源。石羊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一 促进整体绿洲的稳定。 系列问题,皆是水资源总量不足、分配不合理、水生产力 2.2.4加强水资源统一调度与管理。流域水资源统一调 不高的客观反映 任何一种短缺的资源,都会引起社会 度、管理的缺位,造成已有的水资源分水协议事实上的 经济活动对此的竞争,水资源也是如此。石羊河流域很 失效,触发了水资源利用无序竞争的心理,加剧了流域 早以前就有关于用水规则的协议,在新中国成立后的50 生态环境的恶化。 余年里,也有新的协议产生。随着时间的进程,石羊河流 实行流域水资源的统一调度与管理,必须首先加强 域水循环特性已发生极大改变,以往用水协议依照的水 管理能力建设,要从基础设施、技术方法、管理机构、监 循环条件已不复存在。必须制定适应新的水循环条件下 控手段、奖罚规则等方面人手,综合配套、缺一不可。针 的用水协议,并在国家《水法》框架内,以法律形式固定 对石羊河流域当前的水资源条件和水循环特点,制定用 下来,才能有效维护水资源利用秩序,调节水资源分配 水总量控制指标以保证水量调度有依据,实施定额管理 比例,促进水生产力提高。这也是实施用水总量控制与 以保证促进节约用水,修建必要的输配水工程以保证水 定额管理、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前提和基础。 量调度方案的按计划实施,建立水资源监控及调度辅助 石羊河流域现状水资源配置十分不合理,必须加以 系统以保证水资源管得起,建立以流域管理局及流域内 调整。本着立足本流域水资源、辅以适量的外流域调水 各利益团体参加的流域水资源管理委员会以保障水资 的原则,调整上中下游水资源分配、调整社会经济与生 源统二管理的可持续运行。 态环境用水比例、调整社会经济内部各产业间的用水比 例,通过水资源合理配置,促进水资源在保障人民群众 生存和基本发展、保护绿洲安全的前提下,向水资源高 效方向的发展。 2.2.2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节水型社会建设是我 国今后相当长时期内的基本国策,是解决干旱缺水问题 最根本、最有效的战略措施,也是实现流域治理目标的 制度保证。 明晰水权,建立两套指标体系,实施总量控制和定 。农业斜技5往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