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东小学 杨利君
摘要:小学生由于其思维的局限性和习惯上的马虎大意,经常会出现一系列的错题。教师对这些错题进行整合和处理,是对课堂教学的有利巩固,也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最佳途径。
关键词:错题;整合;处理;巩固
一、小学生数学典型错题产生的原因
叶澜教授在《重建课堂教学过程》一文中提到:“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注意力、合作能力、发表的意见和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课堂教学其实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错误具有不可预见性,而这些的错误又恰恰是学生思维的真实反映,蕴含着宝贵的“亮点”,让学生充分展示思维过程,探求其产生错误的内在因素,才能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建构。 1、审题不当。 (1)读题不细心,不会抓住关键词。如: 50比()大1,比()小1。 错误原因分析:小朋友们容易被题中的“大”、“小”所“骗过”,看见“大”就填大些的数,看见“小”就填小些的数,错误地填成50比(51)大1,比(49)小1。
解题思路点拨:解这种题时,可以将“大”、“小”后面的部分遮去,如“50比()大1,”把“大”后面的“1”遮去,看成“50比()大”,搞清楚是谁和谁在比,比得结果怎样,填完后,要仔细将这句话连起来再读一读。还可以像这样先写下来:49,50,51。50比它前面的数大1,比它后面的数小1。
(2)忽略题目中的隐蔽信息。领队的小朋友说:我后面有8个小朋友。问: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忽略掉领队就是第一个小朋友就容易出错了。
2思维定势的干扰。学生受思维定势的影响有积极的和消极的两种。正确 的定势可以加快解题速度,解题者依靠正确的定势能用简捷的方法使问题得到迅 速解决。
3、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玩心重,易受外界的影响。 在学习过程中又缺乏足够的耐心,碰到难题没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做事容易急躁, 怕面对老师。比如:上课时部分学生眼睛看着黑板,让他回答问题时,能吓一跳, “走神”;明明会的题目,在下面说得好好的,站起来回答就是想不起来或不知道说什么;平时学习不错、作业正确率很高,一到考试就紧张,想考好却怎么也考不好。学生的心理素质差,也是造成错误的一大原因。
4、教法的缺失,造成学生知识点掌握不透。在数学教学中学生需要掌握的 概念、数量关系„„有很多,这些知识渗透在每个章节,分散在每一天的数学学习中。加上数学知识的抽象,一些内容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我们的数学老师果不能从学生的现有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动手、动脑,只是一味的空洞说教,即使学生在课堂上能注意努力认真听讲,对知识的掌握也只能是一知半解。比如:一年级下册人民币的认识中又许多概念,换算和计算。有些教师自己也未想到的,很容易让学生产生错误。
二、小学生数学典型错题处理的意义
小学课堂教学中对错题归类和错因分析的教学功用是显著的,呈现出螺旋上升的发展过程,通过影响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来促进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难以用数据来量化的,它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提高学生课上学习热情高、情趣浓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而“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错题是一种来源于学习活动本身,具有特殊教育作用的学习材料,它来自于学生、贴近学生,教学时又回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对激发学生的探究知识的兴趣,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有特殊的作用。当教师把学生的错误及时捕捉并经提炼成为全班学生新的学习材料时,学生的探究兴趣也会被被大大激发。
2、加强学生对自身错误的认识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即使是再伟大的人也不可能不犯错误,所以作为教师我们所能做的不是一再苛求学生,也不是对学生的错误视而不见,而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错误观。
3、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①主动引错——通过示错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②自主纠错——通过找错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 ③引导评错——通过议错加强验证能力 ④将错就错——通过用错激发创新能力
4、提高了学生解题的正确率,学习成绩显著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错题分析策略,充分利用学生的错题,并将学生的错题作为一种资源,因势利导,正确地、巧妙地加以利用,来达到使学生减少错误,提高了学生解题的正确率,学习成绩显著提高。 三、一年级小学生数学典型错题的处理方法
在每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和学生的作业中,学生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这些都是正常的。作为教师正视学生在课堂上出现问题并加以利用,是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将学生的典型错题当成一种很好的教学资源,经过教师的整合,渗透到每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和学生的作业讲解中,这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处理错题
(1)每位教师可以对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典型错误”的分析以及反思,研究各种错误作为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和利用的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针对平时作业中出现的错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对教材的难点的把握有一定的依据,避免了教师走弯路。
(3)教师针对性的对学生典型错题的进行教学,课后通过作业,小练习等整理课堂的教学效果,然后形成分析与反思,给下一任的教师又一次提供范例。
(4)通过教师们的共同努力与合作,形成一本有价值的《典型错题共享集》。
错题恰当处理的目的,核心都是为了学生的学习成长。因此,我们也要从学生的学习方式,态度,习惯上进行教育,让学生正确认识错题,合理运用错题,最终能够尽量减少错题的产生。
1、教会学生学会倾听。“端正坐姿,学会倾听”是学生学好知识的重要环节。上课时学生认真地倾听同学的发言或老师的讲授也是学习能力一种重要体现。老师可以从以下几点来抓:第一,设计符合学生生活的“情境”,创设良好的学习气氛。课前教师要准确地把握好教材,从学生的学情出发,将教学的内容合理地设计成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教师不要带着情绪进课堂,不能让学生受自己的不良情绪影响成为不良情绪发泄的对象。第三,让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课前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充分预习,主动地将预习中遇到的疑惑带进课堂,这样学生才会主动积极地期待新课的开始,学生的听讲才会聚精会神。第四,教师要适度“让”出讲台。课让学生主动、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充当小老师给大家“讲课”。当同伴的见解合理、精彩时要毫不吝啬地给予掌声,这既是对发言同学的一种尊重、鼓励,也会使发言的同学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形成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学习氛围。
2、让学生学会选择合理的方式进行思考。数学教学不仅要注重解题能力的训练,更要注重解题方法多样性的培养。如十几减几的算理探究中,不仅仅只有破十法,可以让学习扩散思维,再学生具体的方式能准确、清晰、完整地表述算理,久而久之,既提高了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考。
3、让学生自己学会分析错误。学生错题经常反复出现,错了一次又一次,那是学生没有找到自己错误的根源,老师往往归咎于“粗心”。 其实教师在让学生改错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试着说说错误原因,或者帮助学生找找错误原因。
错题不是我们的敌人,或许它是我们最特别的朋友,所以请“善待错题”。将“错题”作为一个载体,解剖它、研究它、转化它,让它成为学生学习前进中的拐杖,成为学生学习
生涯中的指明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