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电分营以来,为了不断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邮政始终站在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高度,把投递网建设作为全省邮政能力建设的一项基础、系统工程对待,有力促进了全省投递服务能力的提升,在较好履行普遍服务义务的基础上,支撑了邮政各项业务持续健康发展。
一、****邮政投递网整体运行情况 (一)终端能力
全省设置投递站点****个,组划投递道段****条,承担城乡**个筒箱的取集任务。其中:
1.城市投递站点**个,道段**条(**重点城市日均投递3个频次,其他局日均投递2个频次)。
2.农村投递站点**个,道段**条。周五班及以上班期投递道段***条,占农村投递道段的**%。
(二)网络组织
****邮政采取了“分网分层”的投递网组织模式。一是速递邮件实行分网运作。日均单车(机动车)作业时间**小时,投交特快邮件**件,再投**件,日投**件。二是报刊实行分层运作。*****等重点市局实行早报早投,使单位订户**前、散户**前看到报纸。三是对重点大客户或快递包裹等业务实行机动化投递。
(三)人员情况
全省现有投递员****人,城市投递员****人,农村投递员
1
****人。投递员中在岗职工***名,占投递员总数的****%,劳务工及委代办工****,占投递员总数的***%。大专以上学历占***%,高中专学历***%,初中及以下学历占***%,总体素质偏低。
因为全省各市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相对较大,投递人员工资差异相对较大。城市投递人员工资最低**元左右,最高可达**多元,农村投递人员工资在**—***元之间。但从总体上看,各市工资水平基本上与当地市场劳动力价位接轨。
二、近年****邮政投递网建设的主要做法 (一)提高认识,逐步推进
投递作为邮政服务的终端,不仅仅是邮政企业全程服务过程的最终点,更是激活邮政经营活动的链接点。辽宁邮政从邮电分营以来,按照国家局投递网建设要求,积极整合资源、优化流程,探索新的投递服务方式,先后出台了多份全省邮政投递网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并在资金、设备的投入上予以一定的倾斜。经过五年的建设,全省基本构建了管理层次清晰、业务功能齐全、运行质量稳定、高效的投递网络体系。
(二)因地制宜,科学组网
投递网络作为结构复杂的服务系统,不仅受到企业内部各生产环节的制约,亦受投递服务对象的性质(商业、住宅)、属地(平面层、高层)及邮件投交方式(面投、协议投递)、外部作业环境(山地或平地、晴天或雨天)等诸多因素影响。因此,制定全省投递网络规划时,本着“时效性”、“方便性”、“效益性”三原则,提
2
出全省城区要逐步建立起以专网为重点、混合网为核心,二者有机结合的分网分层运作的组织体系。其中,普遍服务范围内的业务,严格按照国家局《邮政普遍服务》标准执行,城市除报刊按照出版时间投递外,其它邮件每天投递1次。对进口特快邮件,充分发挥专网投交批量邮件、物品型邮件、时限标准高邮件优势,采取“机动车投递段+电话预约”为主,“其它投递段(自行车或步行投递段+电话预约)”为辅的方式,合理分网运作。对畅销报刊、账单商讯等竞争性业务,通过增配和调剂投递站点(道段),以“自行车(步行)投递段+信报箱(自提点)”的方式,稳步提升投递日进户能力。
各市分公司在省公司的指导下,统筹规划,并结合自身外部环境,逐步推进投递网络建设。****等市公司在包快邮件分网运作的基础上,实施了混合网投递道段的社区化改造。**公司城市投递网经过持续改造,目前已形成“两网三块”(“两网”即定时定频网和即时递送网;“三块”即商业投递(B2B)、住宅投递(B2C)和即时专递)的运行组织模式。
以**分公司为代表的其他市局,采用传统的增人增段方式,支撑各项业务的发展。
(三)加大终端投入,重组投递作业流程
推进终端能力建设。投递站点、道段的设置直接决定了投递网的组织运行效果。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考虑管理幅度、日投递业务量、劳动负荷等综合因素,省局将城市投递道段的设置标
3
准由原“大中城市万分之三,小城市万分之二”调整为“大中城市0.65万人配置1条道段道,小城市0.8万人配置1条道段”,并根据业务量情况实施动态调整。每个投递站点道段条数控制在8-10条,最多不超过16条。仅**年“提高服务质量 让用户满意”、“加强营业投递基础网建设 提升服务层次”及**年的“投递服务质量专项整治活动”,全省新增投递站点**处,机动车投递道段**条,普邮投递道段**条,包快揽投道段**条。
重组投递作业流程。一是以客户需求为目标,积极优化作业流程。调整外埠报纸分发作业时间,实现报刊的两次大提速,省外印刷报刊比原来提前1天。****等分公司35种报纸实现早投,**前订户可以收到报纸。二是以缩短内部处理时间,紧凑作业工序为目标,逐步推行投递分拣集中制。**市分公司实现城区进口邮件集中分拣到段,加快了邮件的市内传递速度,减少了投递员内部作业强度,增加外部有效作业时间。
(四)夯实基础工作,实现规范化管理
城区投递站点均设立了报刊专项退赔基金,落实了报刊短缺退赔规定,实现本埠报纸当日补报。重新修订了《**邮政服务规范 第2部分:投递》、制定了《**邮政投递管理规范》,全省统一了投递班组基础管理表簿,规范了客户邮件实行插箱、自取、存局候领等业务处理手续,恢复了城区投递班组等级评定工作。健全投递服务监督检查体系,新增投递视检员**名。全省投递检查员已达**名,并实行视察室归口管理。各级视检人员全年走访、
4
暗访不得少于30天,重点对缺报少刊信息反馈发验制度、排单制度、印模制度、试信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各市分公司至少每季度试信1次,对投递员兼取筒箱每月检查2次。
(五)做好机制保障,稳定投递队伍
一是投递队伍与业务发展相适应。区别城市、县城、农村及业务量、投递频次等不同情况,城区按照满足竞争需要的原则,郊县按照满足基本需求的原则,建好投递队伍。从事普遍服务的,根据劳动定额核定配备人员;从事商业化、个性化服务的,依据人工成本费用核定配备人员。二是推行人性化管理,采取提供早餐补贴、上调酬金、投保养老保险与意外伤害保险等方式,确保投递队伍稳定。三是做好业务技能培训。坚持岗前培训,所有上岗位人员必须经过至少一周的培训。每年对投递员定期培训一次、考核一次,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到投递员的日常考核。开展全省星级投递员评定活动,对评为星级的投递员给予一定津贴。
三、运行效果
1.经营服务。经过五年的建设,**邮政投递网络服务能力明显得到提升。截至目前,全省包快投递量**万件,同比增幅***%;《***报》在**等多个城市回归邮发。
从各市分公司网络组织过程看,自提点模式的对外服务优势相对明显,突出表现服务的“全天性”、“短程性”、“网点性”、“兼容性”及作业组织的“灵活性”,使区域的投递能力在短期内得到快递增长,有效缓解了自有人员投入痛点问题。
5
2.组织管理。因投递网络基本单元性质的差异,各市分公司的投递网络组织管理难易明显不同。因应包裹快递作业方式的转变,作业层次由投递站点集中管理转变为利用自提点管理,管理监控的难度增加,同时对传统的投递管理模式及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四、建议
(一)建立邮政投递网络评价标准体系
生产规模的扩大有内涵式扩大(节约型扩大)与外延式扩大(粗放型扩大)两种。邮政投递网络的组织,要依据外界社会环境、客户用邮(投递)等诸多因素的变化,不断的进行动态调整,不论采取传统自办组织方式,还是自办+自提模式,均需要增加一定的人员、车辆、固定资产等投入,这就迫切需要邮政行业建立一个定量性质的网络组织评价体系,如以“日进户人工成本费用(每日投递入户1户所需的人工成本)”确定网络人工成本投入与服务能力提升的定量关系,真正评价出“增人增段”、“自提点”或是他网络组织模式,哪种模式最优(同时实现“时效性”、“方便性”、“效益性”),哪种属内涵式能力的提升,哪种属外延式能力的提升。
(二)完善保障机制,建立投递网络和谐运行的内部环境 揽投网络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人、财、物等诸多方面。人事部门必须加快投递用工制度的改革,打破现有的用工界限,真正推行同岗同酬的薪酬模式。特别是,要制定相关政
6
策,规避委办工等用工风险,为业务发展提供人力保障。同时,要制定倾斜政策,加强投递网基层管理人员的培养与选拔,使其素质真正与投递网组织的复合性、标准的严格性相匹配。财务部门要加快推进投递核算体系的建设,真正实行投递专业化核算,逐步建立起“以投递养投递,以投递代营收”的投递财务运转体系,使投递部门在一定程度上利用自有资金用于投递服务能力的提升。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