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教材
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中的第三课时用除法解决问题。这个内容是在学习了表内除法(一)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已经掌握了用1~9的乘法口诀求商,大多数已经基本上掌握了已知总数、份数,求每份数或已知总数、每份数,求份数,本节课的内容是将已知总价、数量,求单价或已知总价、单价,求数量的应用题转化为以前学会了的已知总数、份数,求每份数或已知总数、每份数,求份数的应用题,需要学会根据除法的含义来解决问题,并学会验算。继续深化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并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
1.根据除法的意义,初步理解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会用除法解决与此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
2.将除法扩展到取自于量的数量之中去,深化学生对除法含义的理解。
3.继续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会从多余信息中选择有效信息,继续用画图的策略分析关系,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与二年级上册所学的类似知识相联系,感受数学知识
-1-
的内在联系,继续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会选择有效信息用除法解决诸如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稍复杂的数量关系,建立用除法解决问题的模型。
三、说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善于模仿。但注意力较弱,解决问题能力欠缺,对应用题不能很好地去分析。所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主要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玩中体验,玩中创造。在游戏中让学生理解教材中比较抽象的内容,同时将所学课本知识生活化。在平日的教学中,应注重营造愉悦、欢快的学习氛围,运用多种活动增强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使他们在亲身体验中进行有效的学习,保持他们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四、说教法与学法
(一)说教法:本节课教学方法主要是创设情境解决问题,帮助学生理解题意,交流讨论完成练习。学生通过交流讨论,熟悉解题方法。
(二)说学法: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并在小组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形成用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本思路。
五、说教学过程 (一)简单谈话,直切主题
-2-
1.直接说得数. 2.谈话导入:
教师:同学们,这两天我们一直在研究除法问题,今天我们就用前面学习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板书:解决问题
(二)借鉴以往学习经验,经历解决问题步骤 1.理解题意
(1)课件出示例3图。
教师:看一看,想一想,你都知道了什么? 教师板书:知道了什么?
(2) 学生独立审读题目后交流得到的信息。 教师:谁来说说你都知道了什么?
教师:“56 元可以买几个地球仪”这句话什么意思? 预设:学生能够根据图意说清玩具熊、地球仪、皮球的单价,并能发现要解决的问题是“56 元可以买几个地球仪”,也就是56元钱都要用来买地球仪,一共能买几个?
教师注意学生语言叙述得是否准确与完整。 (3)根据问题提取有用信息。
教师:看到这幅图,同学们知道了一只玩具熊6元,一个地球仪8元,一个皮球9元,还知道了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是“56元可以买几个地球仪”。要解决这个问题,你觉得需要哪些信息?你是怎么想的?
预设:学生能够从问题出发,知道要买的是地球仪,所
-3-
以需要“一个地球仪8元”这条信息。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观察情境图、读取信息的过程中,能够清晰、完整的表达信息,理解问题的意思,并能根据问题提取有用信息,逐步形成审题的能力,为分析解答奠定基础。)
2.分析解答 (1)独立思考。
教师:这个问题怎样解答呢?请你在练习本上把你的想法表示出来,可以写一写、画一画、算一算。
教师板书:怎样解答?
《学生活动,教师巡察,了解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与基本方法,并选取典型案例。
(2)小组交流。
教师:你是怎么想的,和同桌说一说你的想法。 学生活动,教师注意倾听学生的语言,了解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
(3)全班交流。
教师:怎样解答“56元可以买几个地球仪?”这个问题?你是怎么想的?
教师配合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预设:56÷8=7(个)
教师:很多同学都是这样解决问题的,谁来说说你的想法?
-4-
教师(追问):怎么想到用除法计算呢?
学生:求“56元可以买几个地球仪”,就是求56元里面有几个8元。
教师:56元是要花的总钱数(也就是平均分的总数),8元是买一个地球仪要花的钱数(也就是每份数),要求“56元可以买几个地球仪(也就是求份数)。依据份数=总数÷每份数。所以,解决这类型的问题,我们要用除法来计算。
3.回顾检验
教师(指板书):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先一起说了说“知道了什么”,然后大家交流了“怎样解答?”,接下来我们应该做什么呢?
教师板书:解答正确吗?
教师:在解答了问题之后再来回顾题目,检验我们的解答是否正确合理,这是非常重要的。同学们快看看,这个问题我们解答正确吗?你是怎么想的?
预设:可以从题目的含义、乘法口诀的应用、乘除法的算式互相核对等角度进行检验。
(设计意围:在解决“56 元可以买几个地球仪”这个问题的过程中,经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能够正确运用乘法口诀解决稍复杂数量关系的除法实际问题,渗透单价、数量、总价三者之间的关系,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 42页“想一想”
-5-
教师:你都知道了什么?圈一圈、画一画,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问题。
教师:要解决这个问题,你打算用什么算式表达自己的想法?你怎样想到用除法计算的?
2.完成第43页“练习九”第4题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教师巡察,了解学生解决问题的情况,选取典型案例。
教师:你是怎么解答“买6块手帕,一共需要多少钱”这个问题的?
教师:“用36元钱可以买几个茶杯?”你是怎么解答的? 教师(追问):都是买东西的事情,怎么解决第一个问题用乘法计算,解决第二个问题用除法了呢?
学生:“每块手帕5元,求6块手帕多少钱”就是求6个5元一共是多少元,用乘法计算;一个茶杯9元,一共有36元,求可以买几个茶杯,就是求36元里有几个9元,用除法计算。
教师:看来同学们不仅能够根据问题找到有用信息,列式解决问题,还能知道使用这个算式背后的道理,看来你们真的会用乘、除法解决问题了!
教师:谁再来说说你提出的其他用除法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你是怎样解答的?
教师:你解答得对吗?怎样检验的啊?
(设计意图;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后进行交流,互相学习借
-6-
鉴,巩固乘法和除法含义,感受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全课总结
教师:今天我们应用以前学习的乘、除法的知识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教师:要想正确解决问题,你们觉得最重要的是什么呢?
六、说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24÷6=4(元)
步骤: 56÷8=7(个) 7个小熊玩具需要
多少钱?
1、你知道了什么?(读题)总数÷每份数=份数 7×6=42(元) 2、怎样解答?(分析) 答:56元可以买7个
地球仪。
3、解答正确吗?(检验)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