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第1期 高教论坛 Jan.2011.No.1 Higher Education Forum 信息管理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法研究 高太光,陈培友,肖 昆 (黑龙江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7) 摘要:针对我国高校信息管理专业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和问题,在充分考虑了信息管理人才创新能力的基本要求的基 础上,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提出了包括进一步明确专业定位、强化师资、优化环境、转变模式、校企合作和规范导师制度 等在内的一系列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 关键词:信息管理;创新能力;创新精神;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7l9(2011)01—0084—03 作者简介:高太光(1979一),男,山东成武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学研究。 收稿日期:2O1O—o9—3O修稿日期:2010—11—08 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民族振兴,大学肩负着 本没有得到有效的培养和提高。 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的历史重任。《中华人民共和 (--)教学内容陈旧,缺乏相关研究前沿成果 国高等教育法》第五条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 由于专业培养目标和内容的制定,往往要落后 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 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再加上信息管理专业的相 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新人 关课程知识更新较快,导致了专业教学过程中很多 才培养是世界高等教育面临的共同课题,培养大学 教学内容陈旧,跟不上社会最新发展,缺乏相关研究 生创新能力是一项系统7-程,建立创新人才培养体 前沿成果,这严重影响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效 系,已经成为时下高校要解决的首要任务。高校信 果,经常出现“闭门造车”的尴尬教学现象。 息管理专业是集管理科学、信息科学、系统科学、行 (三)教学环节死板,束缚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提 为科学、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为一体的新兴边缘 高 学科,信息管理人才对技术有较高的要求,同时又需 受到传统教学思想和方式、方法的影响和束缚, 要对管理理论和行为科学有深刻的了解,体现了科 教学过程和各环节的安排过于死板,如课堂教学中 学与人文的融合,如果缺乏创新精神则会导致管理 教师一言堂,“师主生从”、“课堂记笔记,考试背笔 方法的死板套用或先进信息技术的低效利用,根本 记”现象十分常见,使高校变得“千生一面”,严重束 无法科学与人文的真正融合。 缚了学生的个性发挥;实践教学环节从属于理论教 学,内容安排存在很大局限性,制约学生创新能力发 一、当前我国高校信息管理专业学生创新能力 培养中的问题 挥;每门课程的成绩评定与考核仍然只采用“期末一 张卷”或“期末一张卷”加上少量平时出勤成绩和作 (一)专业定位不准,创新能力培养出现扭曲 业成绩的形式,无法真正考核出学生实践和创新能 目前,国内已有200多所高校开设了信息管理 力的提高情况,缺乏对创新能力提高的激励机制;各 本科专业,但在同一专业名称下,各高校的课程设置 专业课程间关系薄弱,影响学生综合创新能力的提 却: ̄22-相同。各高校对专业定位和理解不够深入全 高。 面造成在实际的教学当中出现了课程结构不合理、 (四)教师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足 专业特色不突出、师资力量安排不科学等问题,这些 信息管理专业教师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高 严重影响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教学过 低将直接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而很多高校在 程中,抓不住教学的重点,对学生能力培养缺少方向 教师队伍的建设中要么忽视对教师科研创新能力的 性,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其次,学生无法明确 培养和提高C ,要么使科研与教学活动相脱节,那些 自己所学专业的特色,不知给重点或侧重学习什么; 长期倾尽心力从事本科教学工作且成绩突出的教 再次,教师和学生都摸不清在专业实际应用中真正 师,比起科研成绩较突出的教师的待遇和地位相对 的创新是什么等等。这些都导致了学生创新能力培 来说要低得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教师从事人 养的扭曲,有的高校过分偏向管理,有的过分偏向计 才培养工作的积极性,这导致了教师不能够把教学 算机技术和科学,结果到毕业时,学生的创新能力根 和科研能力的提高同时作为努力的方向,使其在教 84 学过程中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明显不足,而那些科 环境 研创新能力好的教师又较少或不愿参与到教学当中 来,结果造成大学很难完成创新人才培养任务。 (五)创新人才培养“概念化”、“活动化” 近年来,大家无处不提培养创新人才,时刻重视 在教师管理和考评方面,鼓励教师提高自身科 研创新能力的同时,促进教师处理好科研和教学的 关系,在教师职务晋升、岗位业绩考评、各种评优评 奖制度加大教学和创新人才培养的考核比重,鼓励 科研创新能力较好的教师多参与教学活动,以其自 身的成绩和经验来教育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 创新人才培养,但实际上,无非是把创新的标签贴在 原有的培养措施上,或“创新”出一些形式上十分体 现“创新”的做法,可谓“就事论事”。如把创新人才 培养“概念化”为发表科研论文的指标、毕业论文的 标准和创新课程的开设等,或者把创新人才培养“活 高;在学生管理和成绩评定方面,适当采用弹性学分 制、主辅修制、科研和创新实践成果可取得一定学分 等方法来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科技创新和科技实践 活动,为学生个性化培养和多样性发展开辟更加广 动化”为社团活动和竞赛活动等l2]。这导致学生的 创新能力培养流于形式,忙于过程,很难使学生真正 体会到创新活动的真正涵义,不能使学生真正具备 创新的基本意识、素质和能力。 二、信息管理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法研究 (一)进一步明确专业定位,以创新及实践能力 培养为目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高校信息管理专业的专业定位过程中,专业负 责人员要深入企事业单位,获得一手最新需求信息, 加快专业培养目标和内容调整合更新速度,及时反 映社会需求,专业定位要结合本校的实际,以满足和 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L3]。黑龙江科技学院作为地方 综合性高校,在人才培养中应突出高校自身特色,应 时刻坚持服务地方经济为己任。结合我校的具体情 况,信息管理专业的定位应立足于黑龙江面向东北 地区,可侧重加强能源开采业与重工业加工制造等 方面的要求,满足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过程中企事 业组织对信息管理人才的需求,坚持宽口径办学模 式,培养作风踏实、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具有综合 管理素质和创新思维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 (二)加强信息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创 新型教师 加大对教师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投入,鼓励教 师参与科研,尤其是教研活动,打破传统教学管理机 制对教师创新活动的约束,使教师本身在教学过程 中能用自己的科技创新实践经验和成果丰富教学内 容,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创 新能力的培养[{]。同时,鼓励教师参加信息管理相 关方向国际会议和研讨活动,加快知识和思想的更 新。另外,要加强教师技能培养l_5],创造条件鼓励教 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参与企业的实际工作,获取 知识和技能的最新需求,使教师的教学理论在企业 中进行验证的同时,通过实践来充实教师的理论知 识,让教师能够在人才培养当中时刻紧跟企业发展 的最新需求,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计划制定和实施的 质量,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加强创新人才培养的制度建设,优化创新 阔的空间。 (四)优化教学资源利用,强化实践环节 为了充分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要增加 专业强化实验、综合性实验、实践技能考核等特色模 块。突出实践教学在专业中的核心地位,尽可能的 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要打破传统实践教学环节为 理论教学环节的补充或附属地位,强化实践教学,丰 富实践教学内容和方式,如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 和模拟教学等 ]。强化专业综合实践,使其作为专 业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打破过程中的条条框框约 束,使学生的个性和创新思维得以充分发挥。要打 通专业教学过程中的整个实践教学环节,使其环环 相扣,前后呼应,构造如图1所示的实践教学体系结 构。 入门 提高 职业化 实调环节 专 萎 圆园 课藿 职业 业鸯 毕业 简单刮复 计 蘸 牵 鼻 单项到综合 耋 业 骞 在导师制下进入开放性实验窒进行设计性实验 个人 验证 团队 创新 图l实践教学体系结构 另外,教师要深入挖掘实验教学的内涵,为培养 学生创新能力提供机会、创造条件[7]。通过以上的 方法,督促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技能培养当中来,加 强学生实践动手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五)转变专业教学和管理模式,鼓励教学各环 节合理改革,注重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 课程教学要结合信息管理专业的具体问题和要 求,重组教学内容,如精简记忆性知识的讲授,突出 知识点、学科理论与实践的应用,将思维的训练纳入 教学的主题,教学内容不能局限于教材,紧跟社会发 85 展的前沿,及时更新应用技术和相关理论,如管理模 式和信息安全技术等;改革教学形式和方法,广泛运 用网络自主学习法、启发式、研讨式、案例式等教学 方法,如对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的教学,可以采用项 目式管理教学方法辅助整个教学过程,学生以项目 色,高校要突破我国大多数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任 务局限,建立真正意义的导师制,即除了对学生进行 毕业论文或设计的指导外,要加强政治思想方面的 指导,对低年级学生给予从中学阶段到大学阶段学 习方法转变的帮助,给学生选择专业提出一些建议 组的方式进行组合,每组3—5人,学生通过调研和 搜集资料,在教师指导下确定本组项目选题后,由项 目经理(小组长)分配任务,成员按任务分配完成各 自工作,整个过程完全模拟现实信息系统的分析与 设计所有环节,为了完成项目必须掌握相关的方法 和技能,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是为了用才学,学习也 有被动转变为主动;与此同时,要改革考核方式和方 法,转变“期末一张卷”的传统考核方式,针对课程需 外,让导师制使师生间维持一种朋友或家人般的学 习关系,让导师深入到学生的生活和思想深处,加深 了解,并用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和带动学生的学习和 创新主动性,而不是去要求和命令学生要做什么,怎 么去做等,要做到时刻去鼓励学生勇于思考,积极创 新。 综上所述,高校信息管理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是一个比较系统和复杂的工程,也是一个社会发展 要灵活分配成绩考核组成和比重,如对系统分析与 设计课程的成绩考核就应增加项目完成环节的成绩 急需的工程,该专业如何不断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和 社会信息化迅速发展的需求,需要我们不断地研究 考核,提高其在总成绩中的比重,这样不但可以鼓励 学生认真完成项目,还可以使成绩评定中更多地体现 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提高情况,而对于像电子商务、 与探索,人才培养和教学模式的研究同样也需要我 们大胆地去实践和创新。 参考文献: (责任编辑:夏璐) 信息安全和决策支持系统等技术更新频繁、专业理论 较复杂的一类课程,成绩考核可采用提交综合应用报 [1]黄德宽.创新人才培养需要制度保障[J].中国高等教 育,2006(20):17—19. 告和相关文献综述等形式。另外,要鼓励学生参与教 学过程中,参与教师科研工作,在实际的工作当中培 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协作精神加强师生互动,利用现 [2]熊丙奇.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两大误区及调整策略[J3. 中国高等教育,2008(5):28—3O. [3]刘和中,高新,姜生元.强化实践环节培养一线创新人才 代信息技术平台,组合优质课程教学内容 (六)加强校企合作,鼓励学生参与企业实践 要打破传统学校培养大学生关门办学模式,积 极与就近的大中型企业建立广泛的联系,搭建校企 合作平台Is],建立长久的实习和就业合作关系,根据 用人单位业务的要求,调整教学内容,按市场需求培 [J].中国高等教育,2008(2):36--37. [4]袁励红.论信息类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 探索,2008(2):41—42. Is]高太光,陈培友.为东北振兴高校信管专业人才培养模 式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13(17):127—129. [6]潘旭阳.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养人才。请企业中学术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工程 技术人员来校参与教学工作。让学生早日到合作单 位进行试岗实习,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另外也可 [J].高教论坛,2005(2):96—98. [7]李哲.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培养实践创新能力[J].高教探 索.2007(S1):191—192. 以根据用人单位的要求进行专业定向招生和培养, 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需施教。 (七)应用并规范导师制制度 为了让学生及早进入创新能力学习和提高的角 [8]赵国刚.三大教育理念与工程人才培养体系[J].高等工 程教育研究,2009(4):48—51.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骨干教师创新项目(1154G19)。 Research on the Creative Ability Training Methods 0f th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pecialty GAO Tai—guang,CHEN Pei—you,XIA0 Kun (Economic and Management Department,Heilon鲥iang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Harbin 150027,China)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status and problems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pecialty training of creative abilit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is paper,on the basis of taking into full account social demand and learning from domestic and foreign related studies,Proposed a series methods of innovative ability training including further defining professional orientation,strengthening teacher quality,improving the environment,changing the teaching mode,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standardizing the tutorial system. Key words:information management;creatiVe ability;creative spirit;personnel training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