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公告、通告与通报
第一节 公告
1、公告的概念
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时所使用的文种叫公告。公告的主要作用是将国家重要事项及重要法规,向国内外郑重宣布,是人们普遍知晓或遵守。这些重要事项及重要法规,有些是与人们利益密切相关的,如颁布宪法、实行保值储蓄,发射导弹、火箭、卫星等;有些则人们普遍关心的,如公布选举产生的国家主要领导人等。
公告的公布单位通常是省级以上的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一般机关、基层单位和企事业单位不能随意使用。
公告一般不用红头文件,而是通过新闻媒体发布。
2、公告的分类
(1)告知性公告,只向国内外发布重要事项,没有执行要求或规定。
例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告
第二号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2003年5日选举:
胡锦涛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曾庆红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
现予公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主席团
2003年3月15日于北京
(2)规定性公告,即在告知国内外重大事项的同时,往往还要提出一些要求、规定,作为被告知对象遵守的规范。此种公告只能由国家行政机关发布。
例文: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国家货币
出入境限额的公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108号令,现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货币出入境限额公告如下:
一、 中国公民出入境、外国人入出境,每人每次携带的人民币限额为6000元。
二、……
三、本规定自1993年3月1日起施行。
特此公告。
行长 李贵鲜
1993年2月5日
3、公告的写作格式
(1)标题,由单位、事项、文种构成。
(2)不用发文字号和编号。
(3)正文,由开头、主体和结尾构成。
(4)发文机关领导签署和签署日期。有的也可以用发文机关印章和成文日期。
4、练写
请根据下世材料写一则规定性公告。
新华社受权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将于1988年9月14日至10月3日向北纬28度13分 ,东经123度53分为中心,半径35海里圆形海域范围内发射实验运载火箭,为了
安全,严禁所有船舶和飞机进入上述海域和海域上空。
第二节 通告
1、通告的概念
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时所使用的文种叫通告。通告的发布范围比公告小,它所发布的有关事项只要求有关人员遵守、执行,对一定范围内的公众起着制约的作用。如《国务院关于保障民用航空安全的通告》等。
通告也不用红头文件,而是通过张贴和登报的方式发布。
2、通告的分类
(1)告知性通告,在一定范围内向有关单位或人员公布需要周知的事项,它不带有强制性,其重点实施有关单位和人员知晓。如《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税务局关于开展税收专项检查的通告》。
例文
中国邮票总公司出售“乙丑年”特种邮票通告
一、一九八五年一月五、六两日,上午七时至下午二时在北京工人体育馆零售。
二、和平门中国邮票总公司营业部于五、六两日专供预订户,营业时间为早六时半到下午六时半。七日起恢复正常营业时间。为在五、六两日购票的预订户一个月内邮票按规
定数量、首日封按预订数量保证供应。
中国邮票总公司(公章)
2010年5月28日
(2)规定性通告,即向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事项的公告,具有一定的法规效用,有关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此种通告应由具有相应职权的机关发布。如《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禁毒的通告》。
例文
xx省人民政府关于禁毒的通告
x政发[2010]21号
为了……
一、对……
二、对……
本通告自公布之日起实行。
xx省人民政府
22010年6月20日
3、通告的特征
(1)用于宣布一般性事项,有别于公告宣布重大事项。
(2)通告只在国内一定范围内公布,有别于公告向国内也向国外公布。
(3)通告可以由各级机关、人民团体、企业或事业单位发布,有别于公告只能由地位较高机关发布。
(4)通告不写抬头,无主送单位。
4、公告与通告的区别
(1)内容有差别。公告公布的局势较重要的事项,多为国内外关注的大事;通告宣布的事在一定范围内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多数属于一般的事项。
(2)发布范围不同。公告面向国内外,与国外无关的事项就不用公告文种;通告面向国内的一定范围,大至全国某个方面,小至一个省、一个市甚至一个的单位。
(3)作者级别不同。公告应由国家权力机关、高级领导机关或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发布,一般单位特别是基层单位不使用公告。而通告则各机关、团体和企事业单位都可以使用。
5、通告的写作格式
通告由标题、正文、发文机关和日期等部分组成。
(1)标题 由发文机关、事由、文种构成。根据具体情况,也可使用发文机关加文种、事由加文种或只写“通告”二字。
(2)正文 由缘由和通告事项两部分组成。缘由为发布通告的原因和根据,事项为须知和遵守的内容。用“特通告如下”转承连接。通告事项是面对大众的,应简洁明了,叙述清楚,通俗易懂,便于掌握。
(3)结尾部分可提出要求、希望,并用“特此通告”作结。有时也可不写,形式比较灵活。
(4)署名和日期 正文后签署发布通告的机关名称和日期。
6、练写:
请根据下述材料写一则告知性通告。
北京市交电公司因进行实施改建,定于2010年5月8日从原址北京市宣武区粮食店街65号临时迁至丰台区右安门东滨河路1号新址办公,维修业务照常。
第三节 通报
1、通报的概念
通报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用以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
通报有关情况的公文。从行文方向来看,通报是典型的下行文。
2、通报的分类
(1)表彰性通报。即表彰先进集体或先进人物,教育、引导干部群众学习和赶超先进典型的通报。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表彰奖励中国女子足球队的通报》。
例文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表彰奖励
中国女子足球队的通报
国办发〔1999〕6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中国女子足球队是我国体育战线上的一支优秀队伍,长期以来,刻苦训练,锐意进取,在历次重大比赛中都获得了好的成绩,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中国女子足球队在第三届世界杯女子足球赛中,发扬为国争光、不畏强手、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精神,荣获亚军,为祖国赢得了荣誉,受到全国人民的称赞。为此,国务院决定对中国女子足球队给予表彰并予奖励。
各地区、各单位要认真学习中国女子足球队热爱祖国、无私奉献、坚韧不拔、团结拼搏的优秀品质和高尚情操,更紧密地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振奋精神、开拓进取、立足本职、扎实工作,为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而努力奋斗。
国务院办公厅
一九九九年七月十二日
(2)批评性通报。即披露和批评错误,教育和引导他人引以为鉴的通报。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江西省上栗县“3·11”特大爆炸事故情况的通报》。
(3)情况性通报。即传递信息,沟通情况,让人们了解事态发展,为工作提供指导或参考的通报。如《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金秀融水伞降隆林4个自治县县庆项目建设情况的通报》。
3、通报、通知、通告的区别
(1)三者告知的范围不同。通知和通报主要用作内部行文,告知的是有关单位,有些通知还是保密的,而通告则是周知性公文,应公开发布,使之众所周知。
(2)三者用途不同。通报可用来表彰先进,批评错误,而通知、通告都没有这种用途。通知的一些用途,如任免干部、批转、转发公文、发布规章制度等又是通告和通报所没有的。
(3)三者告知的内容不同。这三者都对受文者有告知的功能,但告知的内容却有所不同。通告和通知告知的是“事项”,如机构的建立或撤销、公章的改换或启用等,而且都
是事前或事初告知,二者的不同之处是告知的范围有大有小。而通报所告知的是“情况”,如工作情况、会议情况、事故情况等,所以均是事后才可告知。
4、通报的写作格式
(1)标题,由事由加文种构成。如《关于纠正市直机关分房中不正之风的通报》。
(2)主送单位。一般都有主送单位,少数没有。
(3)正文,一般由四部分构成:
引言部分,写通报的内容、性质、作用和要求。
事实部分,概括精炼地写表扬或批评的事实。
分析及处理部分,对先进或错误事实的本质进行恰当分析,有的还要写出原因;表扬的要写出精神或物质奖励的决定;批评的要写出处分的决定。
号召或要求部分,要求如何做,或为实现什么目标而奋斗。
(4)结尾,写发文单位和日期。
下发或张贴的通报要盖公章。
5、练写
请根据下述材料写一则表彰性通报。
潮州乘客李xx于2010年10月11日乘潮州到广州的大巴车,发现一小偷偷另一乘客的钱包,立即制止,小偷拔刀反抗 ,李xx被小偷连刺两刀,也不放手,在同车乘客的帮助下,最终抓住了小偷。潮州市政府为了表彰李xx勇抓小偷的精神,决定授予他勇斗歹徒先进分子称号,并于2010年11月1日通报全市,号召全市人民向李xx学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