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边界层相关题目答案

边界层相关题目答案

来源:爱go旅游网


1. 图横坐标为相关系数大小,纵坐标为归一化边界层高度,因此该图表示大气边界层中各

物理量相关系数随边界层高度的变化。边界层内各物理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可以理解为归一化的协方差,也就是归一化的通量。

位温与湿度的归一化协方差随着高度的增加逐渐变小,在边界层下部表现为正,主要是因为由于地表的影响,白天地面温度高,地表蒸发的水汽也多,而夜间地表温度低,可蒸发的水汽也少,因此表现为正相关。而在边界层顶表现为负相关,夹卷层内空气温度高,湿度低,在层顶夹卷的作用下向下混合,使混合层内的空气温度升高,湿度降低,因为边界层顶表现为温度与湿度的负相关。而在中部,由于大气运动的连续性,逐渐由正相关转变为负相关。

垂直速度与温度的归一化协方差,在边界层中下部表现为大的正相关,主要是因为随着温度的升高垂直上升运动增加,相反温度降低,大气下沉,因此表现为正相关。边界层顶转变为负相关,是因为夹卷作用导致夹卷层内温度高的大气向下运动,因此表现为负相关。

垂直速度与湿度在边界层中下层相关系数为正,且较小,主要是因为湿度大小和垂直运动并无明显显著相关。

2. 请根据下图给出从理想状态下S1-S6时刻平均位温的垂直廓线,并根据位温廓线分析

不同时刻陆上高压架的大气边界层结构日变化如何表现。

答:S1-S6时刻位温的廓线结构如下图所示:

S1给出午后对流边界层内位温廓线,从图中可以看出,由于地表辐射增热的影响,近地层位温廓线呈现超绝热状态,具有明显的垂直梯度,近地层以上为混合层,由于午后强的湍流作用将地表的热量向上输送,且混合均匀,因此混合层内位温廓线均一,没有垂直梯度。 S2给出了稳定边界层发展初期的位温廓线,由图可见,入夜后,地面净辐射转变为负值,下垫表面冷却,导致大气边界层从下往上降温,并逐渐发展成为逆温层结的稳定大气边界层(SBL)。稳定层结时湍涡在运动中要反抗重力作功,消耗动能,从而对湍流交换起抑制作用。这就使得夜间稳定边界层的发展比白天混合层的发展要弱得多,厚度也小得多。稳定边界层以上仍保留相当厚度的白天混合层中层的等虚位温分布,称为剩余层(RL)主要为白天混合层内残余物在重力沉降的作用下向下降。

S3给出了稳定边界层继续发展,凌晨时分的虚位温廓线。与S2时刻位温廓线比较可知,随着地表辐射冷却作用的逐渐加强,稳定边界层高度升高,残余层高度下降。

S4时刻,日出之后,在地表辐射增热作用下,湍流开始发展,混合层逐渐替代底层的稳定边界层出现。

S5时候表示随着地表辐射增热作用的增强,湍流进一步发展,混合层高度逐渐升高,稳定边界层消失。

S6则给出存在边界层顶云层时的虚位温分布,CL为云层,SCL为云层下的边界层。正午,强的湍流运动导致边界层内垂直运动显著,水汽随之上升,由于边界层层顶稳定层结的阻挡,水汽在边界层顶冷凝,形成边界层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