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齐桓晋文之事》练习题

《齐桓晋文之事》练习题

来源:爱go旅游网
《齐桓晋文之事》练习题 时间45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51分)

1.下列句子句式特征明显,其中不同类的一项是 ( ) A.臣未之闻也。

B.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C.王见之,曰:“牛何之?” D.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E.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F.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2.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四海”,泛指整个天下。“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遂破荆州,威震四海”“六王毕,四海一”“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中的“四海”皆是此意。 B.“庠序”,指古代的地方学校,后泛指学校或教育事业。夏时叫“校”,殷商时叫“庠”,周时叫“序”。 C.“衅钟”,古代的仪式之一,古代新钟铸成,宰杀牲口,取血涂钟行祭。 D.“千乘之国”,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能出车千乘的国家,在当时是一个中等的国家。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刑于寡妻,至于兄弟 .

B.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C.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 .D.盖亦反其本矣 ..

4.对下列句中“之”字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②臣未之闻也 ③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④王见之,曰:“牛何之?” ⑤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A.①②都是助词,③⑤都是代词,④是动词 B.①⑤都是助词,②③都是代词,④是动词 C.①②③都是代词,④⑤都是动词

D.①④都是助词,②③都是代词,⑤是动词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无以,则王乎? .C.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

B.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D.朝秦楚 .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1

A.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今恩足以及禽兽 ..B.挟太山以超北海/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C.无以,则王乎/不推恩无以保妻子 ....

D.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7.下列句子的句式结构特点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B.何由知吾可也?

C.王见之,曰:“牛何之?” D.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 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B.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 ..C.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 ..D.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 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识有诸 诸:之 .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爱:吝惜 .

B.诚有百姓者 诚:的确 .以小易大,彼恶知之 恶:怎么 .

C.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形:表现 .今也制民之产 制:规定 .

D.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申:申诫 .殆有甚焉 殆:恐怕 .

10.下列加点的字词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 ) A.则王许之乎 许:答应 B.百姓之不见保 保:爱护、保护 ..C.何以异 异:区别 D.天下可运于掌 运:运转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若无罪而就死地 就:走向 B.挟太山以超北海 超:超过 ..C.度,然后知长短 度:丈量 D.无恒产而有恒心 恒:长久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有复于王者曰 复:禀告 .B.以御于家邦 御:治理 .

2

C.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 诸:各个 .D.权,然后知轻重 权:秤锤,这里指用秤称重 .

13.下列加点字存在词类活用现象,其中不同类的一项是( ) A.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B.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C.比及三年,可使有勇。 .D.以小易大,彼恶知之? ..

14.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活用类型相同的一组是 ( ) A.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无以,则王乎 ..B.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C.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是以君子远庖厨 ..D.然后从而刑之 欲辟土地朝秦楚 ..

15.下列句子中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 A.若无罪而就死地 就:走向 以羊易之 易:换 ..B.犹缘木求鱼也 缘:攀,爬 故民之从之也轻 轻:容易 ..C.是故明君制民之产 制:制度 奚暇治礼义哉 治:管理 ..D.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夺:失,耽误 莅中国而抚四夷 莅:临,统治 ..16.下列对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说、说道) 保民而王(安、安抚) ..B.百姓皆以王为爱也(怜爱) 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隐藏) ..C.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视力) 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表现) ..D.天下之欲疾其君者(憎恨) 我虽不敏,请尝试之(聪慧、通达) ..17.下面对加点的虚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小易大,彼恶知之 恶:厌恶 .B.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固 :本来 .

C.然则废衅钟与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D.诚有百姓者 诚:的确,确实 .二、写出句式类型。(每题1分,共21分) 18.是乃仁术也 19.夫子之谓也 20.百姓之不见保 21.臣未之闻也 22.将以衅钟 23.是诚不能也

3

24.王坐于堂上 25.不吾知也 26.何由知吾可也 27.牛何之

28.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 29.是折枝之类也 30.浴乎沂,风乎舞雩 31.是罔民也 32.莫之能御也 33.构怨于诸侯 34.未之有也

35.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 36.何以异

37.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38.树之以桑

三、翻译句子。(共28分) 39.保民而王, 莫之能御也。(3分)

40.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2分)

41.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 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4分)

42.老吾老, 以及人之老;幼吾幼, 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4分)

43.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4分)

44.此惟救死而恐不赡, 奚暇治礼义哉?(4分)

45.谨庠序之教, 申之以孝悌之义,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7分)

4

答案

1.D(D.主谓倒装句,调整为“百姓之谓我爱宜乎”;其他均为宾语前置句。A.“臣未闻

之也”;B.“莫能御之也”;C.“牛之何?”;E.“未有之也”;F.“以何异”。) 2.B (应为“殷商时叫‘序’,周时叫‘庠’”。)

3.C(A项刑,通“型”,做榜样。B项说,通“悦”,高兴,喜悦。D项盖,通“盍”,何

不;反,同“返”,回到)

4.B(之:①的,结构助词。②指桓、文之事,代词。③指保民而王的人,代词。④往,

到,动词。⑤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无实义)

5.B(A项王,行王道统一天下,名词用作动词。C项远,远离,疏远,不接近。形容词

用作动词。D项朝,“使……朝见”,动词的使动用法)

6.A(A项,都是动词,推及。B项,连词,表修饰;介词,用。C项,不得已;没有用来……

的办法。D项,动词,看见;介词,表被动)

7.D(D项是判断句。A、B、C三项均为宾语前置句。其中A项是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

置;B、C两项是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8.A(A项,副词,相当于“本来”。B项,像;如果。C项,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相

当于“对”;②介词,引进动作的对象,可不译。D项,①连词,相当于“却”;②连词,连接并列关系的词组)

9.A(A项,“诸”为兼词,相当于“之乎”) 10.A(许:认可 ) 11.B(超:越过)

12.C(诸:兼词,“之于”) 13.A (A.“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B.“明”,形容词作名词,视力;C.“勇”,形

容词作名词,勇气;D.“小、大”,形容词作名词,小的东西、大的东西。) 14.C(A项,“闻”,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王”,名词作动词,行王道以统一天下。

B项,“异”,形容词意动用法,对……感到奇怪;“老”,形容词作名词,老人。C项,“幼”,形容词作动词,爱护;“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D.“刑”,名词作动词,做榜样;“朝”,动词使动用法,使……朝见。) 15.C (制:规定;治:讲求。)

16.B (爱:吝惜,舍不得。隐:痛惜,哀怜。)

5

17.A (恶:疑问代词,怎么。) 18.是乃仁术也:判断句 19.夫子之谓也:宾语前置 20.百姓之不见保:被动句 21.臣未之闻也:宾语前置 22.将以衅钟:省略句 23.是诚不能也:判断句 24.王坐于堂上:状语后置 25.不吾知也:宾语前置

26.何由知吾可也:宾语前置 27.牛何之:宾语前置

28.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状语后置 29.是折枝之类也:判断句 30.浴乎沂,风乎舞雩:状语后置 31.是罔民也:判断句 32.莫之能御也:宾语前置 33.构怨于诸侯:状语后置 34.未之有也:宾语前置

35.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状语后置 36.何以异:宾语前置

37.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主谓倒装 38.树之以桑:状语后置

39.保民而王, 莫 之能御也。(3分)

安养民众才能称王于天下,没有人可以抵御他。 40.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2分) 您不要对百姓认为您吝啬 感到奇怪。 41.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 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4分)

我不是因为吝惜钱财才用羊换掉牛的,(您这么一说)老百姓说我吝啬是理所应当的啊。” 42.老吾老, 以及人之老;幼吾幼, 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4分)

敬爱自家的老人,从而推广到(敬爱)别人家的老人;爱护自家的小孩,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的小孩:(照这样去做)天下可以在手掌上转动。 43.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4分)

6

还是说(大王)您发动战争,使军士臣下受到危害,与各诸侯国结怨,然后才心里痛快吗?

44.此惟救死而恐不赡, 奚暇治礼义哉?(4分)

这样,只是使自己摆脱死亡还不足以做到,哪里还顾得上讲求礼义呢? 45.谨庠序之教, 申之以孝悌之义,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7分)

慎重办理学校教育,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重兄长的道理告诫他们,头发花白的老人便不会在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

请把下面的内容整理到积累本上,每一条后面都再留下足够的空间,以便后期继续积累! 宾语前置的几种情况:

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要前置。

古汉语疑问代词:何、谁、孰、安、焉、胡、奚、曷、

如: 何由知吾可也 牛何之 大王来何操 沛公安在 微斯人,吾谁与归 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要前置。

否定词:不、弗、未、否、勿、毋、无、莫、非

如: 臣未之闻也 莫之能御也 毋吾以也 不吾知也 三、用“之”“是”作标志的宾语前置。

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面,以加重语气。

如:一羽之不举 舆薪之不见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技经肯綮之未尝 (唯命是从 唯利是图) 四、特殊情况——固定句式:(其)……之谓也(乎) (大概)说的就是…… 如:夫子之谓也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