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示例(原油--柴油) 2010-12-07 14:06:13
1.设计任务书
1.1设计题目
列管式换热器(原油预热器)的设计
1.2操作条件
某炼油厂用柴油将原油预热。柴油和原油的有关参数如下表, 两侧的污垢热阻均可取1.72×10-4m2.K/W,要求两侧的阻力损失均不超过 Pa。
物料温 度 ℃质量流量kg/h比 热kJ/kg.℃密 度kg/m3导热系数W/m.℃粘度Pa.s
入口出口
柴油175T2365002.487150.1330.64×10-3
原油70110490002.208150.1283.0×10-3
1.3设计要求及内容
1、查阅文献资料,了解换热设备的相关知识,熟悉换热器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2、根据设计任务书给定的生产任务和操作条件,进行换热器工艺设计及计算;
3、根据换热器工艺设计及计算的结果,进行换热器结构设计;
4、以换热器工艺设计及计算为基础,结合换热器结构设计的结果,绘制换热器装配图;
5、编写设计说明书对整个设计工作的进行书面总结,设计说明书应当用简洁的文字和清晰的图表表达设计思想、计算过程和设计结果。
目 录
1.设计任务书..................................... 3
2.概述........................................... 5
3.设计标准....................................... 7
4.方案设计和拟订................................. 8
5.设计计算...................................... 12
6.参考文献...................................... 22
7.附录.......................................... 23
8.设计小结...................................... 29
9.CAD图........................................ 32
1.概述
在不同温度的流体间传递热能的装置称为热交换器,简称为换热器。在换热器中至少要有两种温度不同的流体,一种流体温度较高,放出热量;另一种流体则温度较低,吸收热量。
在化工、石油、动力、制冷、食品等行业中广泛使用各种换热器,它们也是这些行业的通用设备,并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随着换热器在工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换热器的类型也多种多样,不同类型的换热器也各有优缺点,性能各异。列管式换热器是最典型的管壳式换热器,它在工业上的应用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至今仍在所有换热器中占据主导地位。
列管式换热器有以下几种:
1)固定管板式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两端管板和壳体制成一体,当两流体的温度差较大时,在外壳的适当位置上焊上一个补偿圈,(或膨胀节)。当壳体和管束热膨胀不同时,补偿圈发生缓慢的弹性变形来补偿因温差应力引起的热膨胀。
特点:结构简单,造价低廉,壳程清洗和检修困难,壳程必须是洁净不易结垢的物料。
2)U形管式
U形管式换热器每根管子均弯成U形,流体进、出口分别安装在同一端的两侧,封头内用隔板分成两室,每根管子可自由伸缩,来解决热补偿问题。
特点:结构简单,质量轻,适用于高温和高压的场合。管程清洗困难,管程流体必须是洁净和不易结垢的物料。
3) 浮头式
换热器两端的管板,一端不与壳体相连,该端称浮头。管子受热时,管束连同浮头可以沿轴向自由伸缩,完全消除了温差应力。
特点:结构复杂、造价高,便于清洗和检修,完全消除温差应力,应用普遍。
2.设计标准
(1)JB1145-73《列管式固定管板热交换器》
(2)JB1146-73《立式热虹吸式重沸器》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51-89《钢制管壳式换热器》.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1989
(4)《钢制石油化工压力容器设计规定》
(5)JBT4715-1992《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型式与基本参数》
(6)HGT20701.8-2000《容器、换热器专业设备简图设计规定》
(7)HG20519-92《全套化工工艺设计施工图内容和深度统一规定》
(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JB4732-95 《钢制压力容器—分析设计标准》
(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JB4710-92 《钢制塔式容器》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16749-1997 《压力容器波形膨胀节》
3.方案设计和拟订
根据任务书给定的冷热流体的温度,来选择设计列管式换热器中的浮头式换热器………
主要构件的选用: (1)封头 封头有方形和圆形两种,方形用于直径小的壳体(一般小于400mm),圆形用于大直径 的壳体。(2)缓冲挡板 为防止壳程流体进入换热器时对管束的冲击,可在进料管口装设缓冲挡板。(3)导流筒 壳程流体的进、出口和管板间必存在有一段流体不能流动的空间(死角),为了提 高传热效果,常在管束外增设导流筒,使流体进、出壳程时必然经过这个空间。 (4)放气孔、排液孔 换热器的壳体上常安有放气孔和排液孔,以排除不凝性气体和冷凝液等。 (5)接管尺寸 换热器中流体进、出口的接管直径由计算得出。
最后材料选用:列管换热器的材料应根据操作压强、温度及流体的腐蚀性等来选用。在高温下一般材料的机械性能及耐腐蚀性能要下降。同时具有耐热性、高强度及耐腐蚀性的材料是很少的。目前 常用的金属材料有碳钢、不锈钢、低合金钢、铜和铝等;非金属材料有石墨、聚四氟乙烯和玻璃等。不锈钢和有色金属虽然抗腐蚀性能好,但价格高且较稀缺,应尽量少用。这里选用的材料为碳钢。
4.设计计算
4.1确定设计方案
4.1.1 选择换热器的类型
两流体温度变化情况:热流体(柴油)进口温度175℃,出口温度127.4℃;冷流体(原油)进口温度70℃,出口温度110℃。该换热器用柴油预热原油,为易结垢的流体。该换热器的管壁温和壳体壁温之差较大,因此初步确定选用浮头式换热器。
4.1.2 流动空间及流速的测定
为减少热损失和充分利用柴油的热量,采用柴油走管程,原油走壳程。选用φ25×2.5mm的碳钢管,根据表三—管内流速取u i=1.0m/s。 .
4.2确定物性数据
根据定性温度,分别查取壳程和管程流体的有关物性数据。
柴油的有关物性数据如下:
密度 定压比热容 导热系数 黏度
原油的物性数据: 密度 定压比热容 ) 导热系数 黏度
4.3计算总传热系数
4.3.1 热流量
4.3.2 平均传热温差
4.3.3 总传热系数 K
管程传热系数
壳程传热系数
假设壳程的传热系数
污垢热阻
管壁的导热系数
4.4计算传热面积 考虑15%的面积裕度,
4.5工艺结构尺寸
4.5.1 管径和管内流速 选用 传热管(碳钢),取管内流速
4.5.2 管程数和传热管数
依据传热管内径和流速确定单程传热管数
按单程管计算,所需的传热管长度为
按单程管设计,传热管过程,宜采用多管程结构。现取传热管长 ,
则该换热器管程程数为
传热管总根数
4.5.3平均传热温差校正及壳程数
平均传热温差校正系数
按单壳程, 4管程结构,温差校正系数应查附图六——对数平均温度校正系数 。
可得
平均传热温差
4.5.4 传热管排列和分程方法
采用组合排列法,即每程内均按正三角排列,隔板两恻采用正方形排列.取管心距
,则
横过管束中心线的管数
4.5.5 壳体内径
采用多管程结构,取管板利用率 ,则壳体内径为
圆整可取
4.5.6 折流板
采用弓形折流板,取弓形折流板圆缺高度为壳体内径的25%,则切去的圆缺高度为
取折流板间距 , 则
可取B为200mm 折流板数 折流板圆缺面水平装配。
4.5.7 接管
壳程流体进出口接管:取接管内流速为 ,则接管内径为
取标准管径为150mm。
管程流体进出口接管:取接管内循环水流速 ,则接管内径为
取标准管径为150mm。
4.6换热器核算
4.6.1 热量核算
4.6.1.1 壳程对流传热系数
对圆缺形折流板,可采用克恩公式, 当量直径,由正方形排列得,壳程流通截面积
壳程流体流速及其雷诺数分别为:普兰特准数 ,粘度校正
4.6.1.2 管程对流传热系数
管程流通截面积,管程流体流速及其雷诺数分别为
普兰特准数
4.6.1.3 传热系数 K
4.6.1.4 传热面积 S
该换热器的实际传热面积
该换热器的面积裕度为
传热面积裕度大,该换热器能够完成生产任务
4.6.2 换热器内流体的流动阻力
4.6.2.1 管程流动阻力
由传热管相对粗糙度 ,查图——摩擦系数与雷诺准数及相对粗糙度的关系得 流速, 所以
………管程流动阻力在允许范围之内。
4.6.2.2 壳程阻力
流体流经管束的阻力,,,,, 流体流过折流板缺口的阻力,,,,总阻力
壳程流动阻力也比较适宜。
4.6.2.3 换热器主要结构尺寸和计算结果
表1冷热流体物性数据表
物料名称操作压操作温度污垢系数导热系数比热流体密度粘度
柴油<0.03175/127.40.0001720.1332.487150.00064
原油<0.0370/1100.0001720.1282.208150.00300
表2 工艺设备尺寸表
换热器型式换热面积/ 管子规格管数管长 管间距排列方式折流板型式间距 切口高度壳体内径
浮头式式79.3276400032正方形上下200180720
表3管口表
符号尺寸用途连接
aDN150柴油入口凹凸面,bDN150柴油出口凹凸面,cDN150原油入口凹凸面,dDN150原油出口凹凸面
6.参考文献
[1]柴诚敬,张国亮等.化工流体流动与传热[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余国琮等.化工容器及设备[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0
[3]匡国柱,史启才.化工单元过程及设备课程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4]化工设备技术全书编委会.换热器设计[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5]徐中全译,尾花英郎著.热交换器设计手册[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82
[6]卓震主.化工容器及设备[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1998
[7]潘继红等.管壳式换热器的分析与计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
[8]朱聘冠.换热原理及计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7
[9]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原理(上册)[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3
[10]兰州石油机械研究所.换热器(上册[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1992
[11]时均等.化学工程手册(第二版,上卷)[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6
7.附录
表一——流体的污垢热阻 表二——流体的污垢热阻 表三——换热器常用流速范围
表四——合理压降的选取 图五——对数平均温差校正系数 图六—对数平均温差校正系数
表七——流体相变对流传热系数 图八——莫狄图 表九——液体无相变对流传热系数
符号说明
英文字母
r --------------------------------------汽化热或冷凝热, kJ/kg
R-----------------------------------------------热阻,m2·℃/W
S-----------------------------------------------传热面积, m2
t -----------------------------------------------流体温度,℃
T------------------------------------------------流体温度,℃
u ------------------------------------------------流速,m/s
希腊字母
α---------------------------------对流传热系数, W/(m2·℃)
λ----------------------------------------导热系数,W/(m2·℃)
ε--------------------------------------------------传热系数
μ-----------------------------------------------黏度,Pa·s
ρ------------------------------------------------密度,kg/m3
φ-----------------------------------------------校正系数
下标
2 ----------------------------------------------------管外
e-----------------------------------------------------当量
1-----------------------------------------------------管内
s-----------------------------------------------------污垢
t-----------------------------------------------------传热
m-----------------------------------------------------平均
8.设计小结,感想……………….
CAD 图
1柴油1
2离心泵2
3接管410
4管板2A4
5折流板19A0
6管子27610
7换热器1
8隔板5A3
9储液罐1
序号名称规格数量材料备注
湖南师范大学 树达学院 08级制药工程
设计曹柳原油换热器比例
制图曹柳传热面积:79.3m21:10
审核 日期2010年11月第一张共一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