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来逛动物园》教学反思
科学《来逛动物园》教学反思
科学活动《来逛动物园》主要让幼儿认识一些常见的动物,并了解常见动物的特征与习性;并能按不同习性将动物分类。活动原本的设计是加入了歌曲的元素,以游戏的形式导入活动。通过对唱的方式让孩子认识图卡中的动物。但班级本身考虑孩子们对这些动物还是比较熟悉的,一眼就知道这些动物的一些主要外形特征,因此我将这个环节省去了,而是直接出示了动物园的地图。提问:这是什么地方的地图呢?都有哪些动物?他们正在做什么?让幼儿在自我观察后发言,教师再补充说明。通过观察孩子们都很好的说出了动物的名称与特征及一些动态特征。如猴子在爬树喜欢吃香蕉;大河马的嘴巴是最大的;熊猫喜欢吃竹子,耳朵、眼睛、手脚上的毛是黑色的;长颈鹿有长长的脖子等等。在这中间也出现了一些小小的争议,到底是什么羊呢?有的小朋友认为是山羊,有的小朋友认为是绵羊。我不做裁判,我请孩子们分别说说山羊与绵羊的特点,在比较、对比过后,知道在羊圈里的到底是什么羊,最终孩子们通过观察、对话,知道这是山羊,绵羊的角不是这样的。在这之后进行第二个目标的学习:按不同食性将动物进行分类。请幼儿说说动物们都喜欢吃什么?哪些动物可以放在一类呢?孩子们首先想到了山羊、长颈鹿和大象。我问为什么,孩子们说他们都是吃草的;把他们归为一类我们可以叫他们什么呢?“吃草动物”孩子们说着,有道里哦,我给予了一定的肯定,之后我提出了“草食动物”这个名词,并解释了这个名词的含义:只吃植物的动物。在幼儿理解后请幼儿进行分类,剩下的小动物里哪些是食草动物。孩子们讨论着:长颈鹿和猴子。原因是他们是吃树叶的,这也是植物。之后碰到了猴子,有的孩子说它是草食性动物,有的孩子说不是。理由分别是猴子不吃肉的;猴子是吃桃子的、吃香蕉的,它是水果时动物。说出这个词的时候,孩子们的觉得好笑,包括说出这个词的小朋友自己也笑了。但我对他进行了表扬,他的想法很不一样,而且开动了小脑筋。之后遇到的河马也一样,孩子们有了争执。有的说河马是吃鱼的,因为它在水里的;有的说它是草食动物,它也在地上的,
应该也吃草的。我发现孩子们现在都很有想法,有理也有据,不在是胡乱猜测。这其中王樊轶小朋友坚定的说河马喜欢吃榴莲的。这个答案有点让我一头雾水,因为由于我的准备不充足,其实我也不知道河马到底是吃什么的。可他坚持说河马就是喜欢吃榴莲的。一时我也无法应对,只是说王老师现在也还不知道河马到底喜欢吃什么,暂时不能回答你。那我们就把这个答案留在之后,大家一起去查一查河马到底是吃什么的,河马和猴子到底是不是食草动物?谁查到了就来告诉我们答案好吗?孩子们欣然同意了。之后孩子的目光来到了打老虎的身上:“老师老师,打老虎是吃肉的,它是食肉动物。”答案很快被说出,孩子们举一反三的能力还是不错的呢。之后我延伸了内容,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是草食动物,哪些是肉食动物呢?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说的兴致高昂。到了休息时间孩子们还在讨论着这些内容;河马到底吃什么呢等等。
过了几天的一个中午的看书时间,李俊泽小朋友跑我的身边,举着书指着上面的内容告诉我:“老师老师我知道河马喜欢吃什么了,他喜欢吃苹果的。”“真棒,真一个难题被你解决咯。”他得意地笑着。之后我请他和孩子们分享了李俊泽在科学故事书上找到的这个关于河马的故事,通过故事孩子清楚的了解到了河马的一些特点、习性,终于知道河马原来也是食草动物。这次的活动提醒我,教师的准备需更细致、更充分,否则你就会被孩子们的奇思妙想给打败,无法回应他们的问题。另外孩子们对感兴趣的事情其实有很强烈的探究欲望,教师必须关注后续,而不可在遗留问题后随之任其消逝,这对孩子的发展很不利,孩子的探究欲望会被磨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