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技术创新、营销能力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

技术创新、营销能力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

来源:爱go旅游网
2o s年第9期 s。i。 。。 d Te孟 } i鍪 。m。 R。。。 mh doi:10.3969/j.issn.1000—7695.2015.09.021 技术创新、营销能力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 汤 清,陈海燕 (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广东广州 510640) 摘要:以在中小企业板上市的l1O家广东省企业为样本,将技术创新分为技术创新投入和技术创新产出,对技 术创新、营销能力、技术创新和营销能力的匹配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企业除了通过对 技术创新投入和营销费用投入提升绩效外,同时应该考虑技术创新投入与销售人员比的交互作用对企业绩效的 促进。 关键词:技术创新;营销能力;企业绩效;交互作用 中图分类号:F27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7695(2015)09—0110—05 The Impact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Marketing Capabilities on Firm Performance TANG Qing,CHEN Haiyan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angzhou 510640,China) Abstract:In this paper,1 10 Guangdong enterprises listed in the SME board are used as samples and technical innovation is divided into the input and output dimensions to study the effect of technical innovation,marketing capabilities and their interactions on corporate performance.Resuhs indicate that investments in technical innovation and marketing expenses im— prove the corporate performance.Moreover,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technical innovation inputs and sales personnel propor- tion also improve it. Key words:technological innovation;marketing capabilities;fim perrformance;interaction efect 国外的资源观将企业看成是资源与能力的集合, 不同的企业具有不同的资源和能力,技术创新和营 销能力作为企业独特的两种能力,是提升企业竞争 优势的重要手段。宏暮集团创办人施振荣提出的 “微笑曲线”就将研发和营销认定为一个产业具有 高附加值的两个环节,并认为台湾的企业应该以此 作为未来努力的方向。国内的企业实践也能看到众 多企业一直不断地提升自身技术创新和营销能力, 如腾讯与阿里巴巴的打车软件大战,华为、中兴和 小米的低价智能机大战等,这些都体现了当前技术 创新和营销能力在企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 在当前的研究中,部分国内学者研究了技术创 新、营销能力对企业绩效的作用,但是在技术创新、 营销能力对企业绩效的作用之外,是否有技术创新 和营销能力两者间的相互匹配对企业绩效形成的第 三种作用存在,目前国内未有学者对此进行研究。 此外,目前国内的企业实践中仍有部分中小企业秉 持“产品观念”的经营哲学,将大部分注意力和资 源投入到产品的研发中,潜意识地认为好的产品就 会有市场,忽视了企业营销能力的建设。在这种背 景下,研究技术创新、营销能力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以及营销能力与技术创新是否能匹配对企业绩效产 生显著的正向作用,显得更有意义和价值。 收稿日期:2014—06—11,修回日期:2014—08—12 1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1.1技术创新与企业绩效 “创新”一词最早出现在Schumpeter 1934年的 英文版《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熊彼特 认为, 创新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把从来没有过的关 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人生产体系。So— lo 提出了“技术创新”的两个条件:新思想的来 源及其后续的发展,为此后的技术创新概念发展界 定了基础。Mueser R 梳理了350篇技术创新的参 考文献后,发现了这些定义存在一定程度的一致性, 可以描述为:新思想、不连续的技术活动在一段时 间后,被发展成为实践和成功使用。Mansfield 对 创新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后总结了经济学家对创新的 定义:一项新的或者改进的产品或者工艺的首次商 业化应用。显然的Mansfield的定义更为合理、全 面,从技术创新的产品产出和工艺产出两个产出的 角度对创新进行了定义,同时也考虑了创新程度的 大小。 Rick Brown 认为技术创新是保障企业在成长 期和成熟期的市场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强有力手段。 技术创新与绩效的显著正相关关系也得到了众多国 内外学者的实证研究证明。。 。Subramaian A和 汤清等:技术创新、营销能力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 Nilakanta S 检验组织特征、组织创新和组织绩效三 者关系时,证实了组织创新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 两个维度对组织绩效均有促进作用;Huh等 对美 国1000家年销售收入超过1亿美元的企业进行研 究,同样证明了技术创新对企业绩效的正向关系; 许多学者在研究中都发现在不同规模的企业中,中 小企业组织结构更简单,在应对市场变化的时候具 有更短、更快速的决策链,这种更高的灵活性能让 中小企业更具有创新潜力¨。。。Hafeez等¨ 以巴基斯 坦为发展中国家代表对352家中小企业进行研究后 发现技术创新和关系学习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影响。 国内研究方面,于成永和施建军¨ 对苏、浙、 沪等地的制造企业调查发现技术创新在外部学习与 企业绩效间起中介作用,技术创新促进企业绩效增 长;马文聪和朱桂龙 以广东省399家企业为研究 对象,将技术创新分成工艺创新和产品创新研究, 研究结果证明了两种类型的技术创新对市场绩效均 有显著正向影响;胡保亮¨ 选取创业板58家企业 为样本,实证证明了技术创新对企业利润增长具有 显著的正向影响。 此外,本文借鉴多名学者的研究¨卜” ,将技 术创新从投人和产出两个维度进行研究,用研发投 入占营业收入比、研发技术人员占总人数比衡量技 术创新投入,专利数测量技术创新产出。基于上述 的研究,本文提出如下的假设: H1:技术创新的研发投入对绩效具有显著的正 向作用。 H2: 技术创新的人员投入对绩效具有显著的正 向作用。 H3: 技术创新的专利产出对绩效具有显著的正 向作用。 1.2营销能力与企业绩效 营销能力是企业利用有形和无形的资源去获取 复杂的消费者需求信息,差异化的产品,以及高的 品牌资产的整合过程 。这是企业内部与市场相关 的资源的一系列营销配置过程。 Huh和Ketchen 19]认为营销导向是基于资源观 的know—what,拥有强烈营销导向的企业对消费者 需求、竞争对手的能力和策略、供应链的需求和发 展等有更深入的了解,企业因此可以基于这些认识 选择更高效的资源整合来匹配市场环境。Morgan 等 指出营销能力是基于动态能力的know—how, 是营销导向下企业内部的市场资源的配置机制,是 营销导向的实现方式。Dutta等 在研究中认为, 企业的营销导向能够通过营销能力反映。 Day_2 提出营销能力包括以下3种能力:内一 外,外一内,以及整合能力。内一外意味着企业识 别顾客需求的能力,外一内是企业与顾客建立关系 的能力,整合是企业对前2种能力的整合能力,即 将识别顾客需求和与顾客建立关系进行整合的能力。 Vorhies H和Morgan 圳的研究认为,企业往往可 以通过能力在不同的环境下将资源转化成产出,营 销能力则通过营销组合策略(包括产品策略、价格 策略、渠道策略、促销策略)实现这一路径。上述 学者的研究也认可了市场资源配置的能力(营销能 力)与营销的功能相关,他们同时通过实证检验了 对企业绩效的显著性作用。 国内方面,韩顺平等 探讨了营销能力在动态 环境调节和顾客价值中介下对企业绩效作用的概念模 型;孟佳佳等 实证证明了网络营销能力对企业绩 效的促进作用。基于上述研究,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4:企业的营销能力对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 作用。 1.3技术创新、营销能力对企业绩效 Wemerfeh 的资源观(Resource—Base View) 理论将企业看成是资源和能力的集合,企业间的资 源和能力不同。Dutta等 将企业的能力分为营销 能力,R&D能力和运营能力,并指出技术创新能影 响消费者对企业产品利益的预期,从而促进绩效的 增长,因此,企业需要特定的营销活动将企业的技 术优势、现在拥有或者正在进行的创新技术告知消 费者。此外,营销能力对创新产品的适用范围有重 要的影响,因此营销能力应该在创新过程开始的时 候参与。他们同时还通过实证研究证明,营销能力 和R&D的交互作用是影响企业绩效的最重要因素。 Grififn和Hauser 认为研发和营销都是企业内部的 功能性活动,他们通过合作和复合各自的专业知识 参与许多重要任务,如设定新产品目标,为改进的 下一代产品识别市场机会,在工程设计和消费者需 求问进行平衡,理解消费者需求等,营销和研发的 交互作用能共同促进企业绩效增长。Kim SK等 将 R&D能力作为投入,R&D商业化能力(营销能力作 为其中一个维度)作为过程,产品竞争力为产出, 通过对韩国254家IT中小企业实证分析发现R&D 能力并不直接影响产品竞争力,但是他对产品竞争 力的影响主要受到R&D商业化能力的调节作用。 国内对于技术创新、营销能力、企业绩效关系 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技术创新与绩效关系、营销能力 与绩效关系的研究中(如前文所述),对技术创新 和营销能力关系的研究较少,且集中在研究营销能 力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对于三者关系的研究则 更加少见,如于建原等 将自主创新分为自主创新 欲望、自主创新预期、自主创新绩效,实证证明了 营销能力对自主创新3个方面都有显著的正向关系; 王霏等 指出市场不确定性是企业技术创新最大的 风险,克服市场风险需要加强企业的营销能力,作 者同时将营销能力细化成营销策略维度,用灰色关 联方法实证了营销能力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基于上 述研究,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5:技术创新的研发投入与营销能力对绩效具 有显著的正向作用。 H6:技术创新的人员投入与营销能力对绩效具 有显著的正向作用。 H7:技术创新的专利产出与营销能力对绩效具 有显著的正向作用。 112 汤清等:技术创新、营销能力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 2研究设计 2.1样本选取 本文以2012年中小企业板的广东省企业作为候 选的样本,出于研究需要对样本进行如下筛选: (1)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选取 2012年12月31 日前上市的企业;(2)考虑到sT公司和 ST公司 的财务异常状况,不将其纳入样本范围;(3)不考 虑批发零售、广告等由于行业特点而几乎没有专利 的行业;(4)剔除数据公布不齐全的企业,最后得 到110家符合条件的样本企业,包括101家制造业 企业,5家信息技术企业和4家建筑业企业。 本文研究的R&D支出、销售费用、销售人员、 研发人员数据主要是通过翻阅企业年报手工整理而 得,专利数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专利查询系统逐 条人工检索所得,数据搜集较为繁琐的同时也提升 了本文的实证研究价值。本文的数据主要来源于: (1)专业数据库:国泰安金融数据库;(2)上市公 司发布的年报;(3)证券相关网站:深圳证券交易 所网站、巨潮资讯网;(4)专利数据库:国家知识 产权网站。 2.2变量选取 变量选取具体说明: (1)解释变量如前文所述,将技术创新分为技 术创新投入和技术创新产出2个维度,用专利数测 量技术创新产出,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技术人 员占员工总人数比作为技术创新投入测量指标。 (2)本文基于王霏等的研究,用销售人员比、 销售费用占营业收入比衡量企业的营销能力,作为 本文的调节变量。销售人员比是企业销售人员数量 占总人数的比重,它和销售费用占营业收入比共同 反映了企业在营销能力方面的投入程度。 (3)在控制变量的选取上,参考马文聪、朱桂 龙的研究,选取企业规模、企业年龄作为控制变量, 其中企业规模选取企业资产对数,企业年龄自企业 注册年份起计,基于陈晓红等的研究,按照企业的 所有制结构将企业分为国企和非国企两种类型,用 哑变量表示,国企为1,非国企为0。 (4 )在企业绩效测量方面,采用主营业务毛利 率作为本文的被解释变量。主营业务毛利率为主营 业务销售毛利与主营业务销售收入之比,较好地反 映了企业主营业务的获利能力。 3实证结果及分析 3.1相关性分析 本文的变量选取说明如表1所示。 表1变量定义 变量类型 变量名称 专利数 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解释变量 技术人员占员工人数比销售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销售人员占员工人数比企业类型 (研发费用投入强度) (技术人员比) (销售费用投入强度) (销售人员比) 控制变量 企业规模(总资产对数) 企业年龄 被解释变量 主营业务毛利率 如表2所示,研发人员比、销售人员比、销售 费用投入强度与主营业务毛利率之间均在1%的水 平下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证明 了本文的假设H1和假设H4。除去控制变量,研究 的5个变量中销售人员比和销售费用投入强度存在 显著的相关关系。5个变量问最大的相关系数为 0.69,均小于0.8,说明这几个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 共线性,适宜做多元回归分析。 表2变量的均值、标准差和相关系数 注: 和’分别表示在1%和5%水平下显著,N/A表示不适合分析 3.2假设检验 本文采取多元回归的方法研究创新投入、产出 和营销能力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然后研究创新投入 和营销能力、创新产出和营销能力是否对企业绩效 有显著的影响。采用强迫进入(enter)方式,分层 回归分三步进行:第一步,控制变量进入模型;第 二步,控制变量和自变量同时进入模型;第三步, 控制变量、自变量、自变量的交互项进入方程。 分层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模型1为控制变量 进入模型,模型2为控制变量和技术创新、营销能 力相关变量进入模型,实证结果发现,以研发投入 强度和研发人员比为代表的技术创新投入对绩效有 显著的正向关系,这验证了本文提出的H1和H2假 设。而以专利数为衡量标准的技术创新产出对企业 绩效不存在显著的关系,拒绝了前文提出的H3假 设,这与陈修德、陈晓红的研究结果一致,一些国 外的学者认为这是由于专利的统计无法准确反映不 同专利的价值,而笔者认为,研发投入强度、研发 汤清等:技术创新、营销能力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 1l3 人员比对绩效具有正向作用,而专利对绩效的作用 不显著,这可能是基于中小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较 为薄弱或者基于竞争压力不便于公开技术信息的原 因,技术创新成果很多时候并未申请专利保护,这 与国内较为不成熟的知识产权市场息息相关,只有 当知识产权市场更为成熟的时候,专利统计对专利 价值体现的议题才显得更有价值。 营销能力的指标中,销售费用投入强度与绩效 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而销售人员比与企业绩效的关 系不显著,意味着并非更高比例的销售人员会带来 更高的绩效,中小企业可以将更多的经费投向其他 产品销售渠道以及产品广告等促进销售的市场活动 中去。本文提出的假设H4得到部分验证。 本文在第三步中将技术创新的3个指标分别与 营销能力指标相乘进入模型,得到了模型3、模型4 和模型5。 模型3中控制变量、技术创新变量、营销能力 变量以及研发投人强度与营销能力交互项进入模型, 得到销售人员比与研发投入强度交互作用对企业绩 效的正向关系。而销售费用强度与研发投入强度的 交互项对企业绩效没有显著的关系,这可能是由于 营销人员常常凭借自身丰富的市场知识参与的新产 品开发或者产品改进中来,使得企业产品的一些属 性、功能更加符合目标市场的需求,企业因此获得 更好的绩效。销售费用由企业广告等促销费用、渠 道拓展费用、销售部门职工薪酬等构成,可以看到 模型3中销售费用投入强度独立对绩效依然具有显 著的正向影响,但是与企业研发投人强度交互却对 绩效没有显著的影响,这意味着销售费用强度与研 发投入强度对企业绩效的作用相对独立,但是相互 之间不能形成良好的配合促进企业绩效,即他们之 间的交互作用不存在。因此,本文提出的假设H5得 到部分验证。 模型4中控制变量、技术创新变量、营销能力 变量以及研发人员比与营销能力交互项进入模型, 得到了销售人员比与研发人员比交互对企业绩效的 正向关系,而销售费用投人强度与研发人员比的交 互项与绩效关系却不显著,这与模型3的结果类似, 同样也说明企业销售人员与研发人员能够相互作用 使企业的绩效更优,而销售费用投人强度与研发人 员比对绩效的作用较为独立,他们之间的交互不具 有这种显著的促进作用。本文的假设H6得到了部分 验证。控制变量乘积项 模型5中控制变量、技术创新变量、营销能力 变量以及专利数与营销能力交互项进入模型,发现 销售费用强度、销售人员比与专利的交互作用对企 业绩效均不显著,拒绝假设H7,认为企业专利与销 售费用投入强度的交互作用、企业专利与销售人员 比的交互作用对绩效不存在显著影响,企业专利与 营销能力的交互项对企业绩效关系不显著。 表3分层回归结果 变量 堕墼 模型1 模型2 模型3 模型4模型5 企业类型 0.081+0.028 0.O25・0.025 0.028 控制变量 资产规模对数 —0.006 0.026 0.025 0.022 0.027 企业年龄 一0.0o1 0.000 —0.00l一0.00l 0.000 专利 0.000 0.000 O.O00 O.O00 研发投入强度 0.1o3 0.143 0.068 0.089 自变量 誓喜 量 0.258 0.211 0.056 0.228 一0.022—0.167一n234 一0.061 销售费用投入 强度 1.488—1.578 1.725—1.466 研发投入强度 销售费用 强度 研发投入强度 ・销售人员比 研发人员比 乘积项 销售费用强度 研发人员比+ 销售人员比 专利 销售费 0.O0o 用强度 专利 销售人 0.0o2 员比 R2 0.031 0.629 0.663 0.662 0.649 调整后的g2 0.OO4 0.595 0.621 0.620 0.6O6 F值 1.129 l8.811 15.897 15.832 14.976 注: , , 分别表示在10%,5%,l%水平下显著 4研究结论与启示 本文通过选取中小企业板上市的110个广东省 企业作为样本,研究了技术创新、营销能力对企业 绩效的作用,通过实证得到的结论如下: (1)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和以销售费用投人强度 为代表的企业营销能力对企业绩效均具有显著的正 向作用,这意味着企业加大对研发资金、研发人员 和销售费用的投入能够促进企业绩效的增长。 (2)以专利数为代表的技术创新产出对企业绩 效的正向关系不显著,笔者认为这可能是由国内知 识产权市场不成熟造成的,因此专利数不仅不能在 “质”中体现不同企业技术创新水平,在更为基础 的“量”上也无法反映。 (3)营销能力变量中销售人员比与技术创新的 两个变量一研发投入强度和研发人员比均存在交互 作用,对企业绩效产生正向的促进作用,这意味着 企业在进行研发资金投入和研发人员投入的时候, 应该同时考虑销售人员与研发投入强度和研发人员 比的交互作用对企业绩效的促进而考虑同时加大企 业销售人员的投入。 (4)营销能力变量中销售费用投入强度与技术 创新的两个变量一研发投入强度、研发人员比均不 存在交互作用。这意味着销售费用投入、研发投入 和研发人员对企业绩效的促进作用相对独立,不能 114 汤清等:技术创新、营销能力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 形成良好的配合促进企业的绩效。 本文在技术创新、营销能力对绩效作用的理论 和实践上提供了一定的价值。在理论上,首先将技 术创新分成技术创新投入和技术创新产出,结合中 国国内中小企业的发展实际,实证证明了技术创新 投入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而以专利数 为代理变量的技术创新产出对企业绩效的作用不显 著,进一步丰富了技术创新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 其次,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将技术创新、营销能力 放在一起研究其对企业绩效的作用,通过实证证明 了技术创新投入和营销能力在自身对企业绩效有促 进作用的同时,技术创新投入与销售人员比形成的 交互作用对企业绩效产生另外一种促进作用。在实 践中,本文的实证结果也为企业的实际发展提供了 指导:技术创新的资金和人员投入对企业绩效具有 显著的正向作用,技术创新投入强度、研发人员投 入比与销售人员投入比间形成交互作用促进企业绩 效的增长。 本文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与局限:首先,由于数 据的可获取胜本文的营销能力指标过少,在条件充分 的情况下,可以对营销能力的指标进一步细化,如细 化成市场调研费用投入、广告费用投入、渠道建立和 巩固费用、销售人员培训费用等,进一步研究其对企 业绩效的关系,以及他们与技术创新指标的交互项与 绩效的关系;其次本文的研究样本局限于广东省范围 上市的中小企业,对于非广东省和未上市的中小企 业、非中小企业仍然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SCHUMPETER J D,BACKHAUS U.The theory of economic devel— opment[M].Bosston,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34 [2]SOLO C S.Innovation in the capitalistic process:A critique of the Sehumpeterian theory[J].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51,65(3):417—428 [3]MUESER R.Identifying technical innovations[J].Transactions on Engineering Management,1985,32(4):158—176 『4]MANSFIE D E.The prod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new industrial technology l M 1.New York:No.on,1977 [5]BROWN R.Managing the…S’curves of innovation[J].1’}le Jour- nal of Business and Industrila Marketing,1992,7(3):41—52 『6 1 YAMIN S,GUNASEKARAN A,MAVONDO F T.Innovation index nad its implications on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A study of Austrla— ian manufacturing companies[J].International Jounr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1999,17(5):495—503 [7]李忆,司有和.探索式创新、利用式创新与绩效:战略和环境的 影响[J].南开管理评论,2008,l1(5):4—12 『8]SUBRAMAIAN A,NILAKANTA S. Organization innovativeness: E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rganization determinants of inno— vation,types of innovations,and measures of organizational perform— ance omeg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Science, l996,24(6):631—647 『9]HUIT G T。HURLEY R F,KNIGHT G A.Innovativeness:Its ante- cedents and impact on business performance『J].Industrila Market— ing Management,2004,33:429—438 『1O]HAFEEZ M H,MOHD SHARIFF M N,MAD LAZIM H M.Rela- tionship between enterpreneurial ofien ̄tion,fimr resources,SME Branding and fimr’s performance:Is innovation the missing link? 『J].American Journal of Industiral and Business Management, 2012,2(4):153—159 [11]HAFEEZ M H,MOHD SHARIFF M N,MAD LAZIM H M.Does innovation and relational learning influence SME Performance?An empiircal evidence from Pakistan[J].Asian Social Science, 2013,9(15):204—213 [12] 于成永,施建军.外部学习、技术创新与企业绩效机制和路径 基于苏浙沪等地制造企业的实证研究[J].经济管理, 2009,31(1):117—125 [13] 马文聪,朱桂龙.环境动态性对技术创新和绩效关系的调节作 用[J].科学学研究,2011,29(3):454—460 [14] 胡保亮.商业模式创新、技术创新与企业绩效关系:基于创业 板上市企业的实证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9 (3):95—100 [15] CUDDINGTON J T,MOSS D L.Technological change,depletion, and the U.S.petroleum industyr[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1,91:11351—148 [16] 吴延兵.企业规模、市场力量与创新:一个文献综述[J].经 济研究,2007(5):125—138 [17] 李清政,白戈,于建原.营销能力与创新关系实证研究[J].中 国软科学,2011(1):135—141 [18] NATH P.NACHIAPPAN S.RAMANTHAN R.The impact of mar- keting capability,operations capability and diversiifcation strategy on performance:A resource—based view『J].Industiral Marketing Management,2010,39(2):317—329 [19] HULT GT,KETCHEN DJ Jr.Does market orientation matter?A test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sitional advantage and performance [J].StrategicManagement Journal,2001,22(9):899—906 [2O] MORGAN N A,VORHIES D W,MASON C H.Market orientation, marketing capabilities and fimr performance[J].Strategic Manage— ment Journal,2009,30(8):909—920 [21] DU IrrA S.NARASIMHA 0.RAJIV S.Success in high—technology markets:Is marketing capability critical?[J].Marketing Science, 1999。18(4):547—568 [22] DAY G S.The capabilities of market—driven organizations『J]. Journal ofMarketing,1994,58(4):37—52 [23] VORHIES D W,MORGAN N A.A conifguration theory assessment of marketing organization ift with business strategy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marketing performance[J].Journal of Marketing,2003,67 (1):100一ll5 [24] VORHIES D W,MORGAN N A.Benehmarking marketing eapabili- ties for sustainable competitive advantgae【J 1.Journal of Market. ing,2005,69(1):8O一94 [25] 韩顺平,王永贵.市场营销能力及其绩效影响研究[J].管理 世界,2006(6):153—154 [26] 孟佳佳,董大海,刘瑞明.网络营销能力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实 证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2(12):191—195 [27] WERNERFE B.A resource—based view ofthe ifmr[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84,5(2):171—180 [28] DU.rrA S.ZBARACKI M J.BEREN M.Pricing process as a eapa. bility:A resource—based perspective[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3,24(7):615—630 [29] GRIFFIN A,HAUSER J A.Integrating R&D and marketing:A re- view and analysis of the literature[J].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1996.13(3):191—215 [30] KIM S K,LEE BG,PARKB S,et a1.The effect ofR&D,technol- ogy commercialization capabilities and innovation performance[J]. Technologic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Economy,201 1,17 (4):563—578 [31] 于建原,陈锟,李清政.营销能力对企业自主创新影响研究 [J].中国工业经济,2007(7):80—87 [32] 王霏,纪延光,聂锐.基于灰色关联模型评价营销能力对中小 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J].中国管理科学,2007(15):656 —660 作者简介:汤清(1958一),女,江苏张家港人,副教授,博士,主 要研究方向为技术创新与区域经济。陈海燕(1989一),女,广东梅 州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技术创新与区域经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