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教材分析】
剃头大师
统编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以“多彩的童年”为主题,编排了《童年的水墨画》《剃头大师》《肥皂泡》和《我不能失信》4篇课文。本单元课文体裁多样,有现代诗歌、儿童趣事、名人故事;课文题材丰富,充满童真童趣。4篇课文通过精美的语言勾勒了一个个生活的场景,这些场景和儿童的生活接近。学生在阅读时容易与作者产生共鸣,联想到自己身边的景物。这种阅读亲切感将激发学生记录自己亲身经历的欲望。学习本单元要关注两个语文要素:一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二是写一个身边的人,尝试写出他的特点。
低年级已经安排了理解难懂词语的各种方法的学习,三年级上册还引导学生对各种方法进行综合运用。在此基础上,本册在第六单元安排了“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这一语文要素,引导学生迁移已经掌握的理解语言形式的常见方法,提高从文本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这里提出“运用”一词,而不是“学习”。这就提示我们“理解难懂的句子”不是新的学习要求,是建立在学生已知的基础上的,这是教学重点的关键。本单元《语文园地》“交流平台”对理解难懂的句子的方法进行了梳理、总结,特别提示“理解难懂的句子和理解难懂的词语,方法比较近似”。教学中,引导学生或用上“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或真正地动手查资料,或向别人请教等,这些学习经验会成为学生理解难懂的词语和句子的“已知”。
《剃头大师》是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二篇精读课文。《剃头大师》节选自《调皮的日子》,选作课文时有改动。课文讲述了表弟小沙害怕剃头,每次去理发店找老师傅剃头时都跟受刑一样。有一次,“我”在表弟小沙的央求下为表弟剃头,在剃头的过程中感觉自己如同剃头大师,结果表弟“整个头上坑坑洼洼”,被迫去理了个光头。本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生动有趣,语言轻松幽默,整个故事充满了童真童趣,学生读来很有画面感。本课继续学习“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的训练点,在本课的教学中,继续贯彻落实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这一训练点。本篇课文的编排意图是通过学习,感受童年生活的童真童趣,并学习利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句子的方法。【学习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认识“剃、执”等10个生字,会写“表、胆”等12个字,正确规范书写生字“鬼”,联系上下文理解“剃头大师”、“害人精”的意思。
2.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我”给小沙剃头时的随意和得意。3.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结构,运用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抓关键词等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4.理解“剃头大师”作为题目的妙处,感受童真、童趣。【教学重点】
运用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抓关键词等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中有一个胆小鬼(相机指导书写生字“胆”“鬼”),他怕喝中药,怕做噩梦,还怕剃头。走进小沙的生活,了解他剃头的趣事。我们一起学习第19课《剃头大师》,齐读课题。
2.什么叫剃头,能不能换个说法?剃头就是理发,但是他比理发更有年代感。它需要一把剃刀,一把推子。用文中的话说,就是一把磨得锃亮的剃刀和一把老掉牙的推剪。(出示图片)“锃亮”说明什么?(发光发亮,磨得锋利)什么叫做“老掉牙”?(过时、陈旧,跟不上潮流)这两种工具让小沙吃了不少苦头。
3.在文中给他剃头的有两个人,一个是剃头老师傅,小沙称他为“害人精”(板书),另一个是我,自以为是剃头大师(板书)。他们怎么剃头?为什么这样称呼他们?
二、自读质疑,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想想哪些自然段写剃头老师傅给小沙剃头?哪些自然段写“我”给小沙剃头?并用横线划出难懂的句子。(出示要求)
2.学生自读课文。
3.全班交流,整体把握课文内容。1-6自然段写剃头老师傅给小沙剃头的经过,7-18自然段写“我”给小沙剃头的经过。
4.梳理文中难懂的句子。三、聚焦句子,运用方法
(一)第一处难懂的句子——最让小沙耿耿于怀的是,每次剃完头,姑父还要付双倍的钱给“害人精”。
1.这处句子是小沙被押进理发店剃头老师傅给小沙剃头过程中的一句话。(板书:押)默读4-6自然段,画出表现老师傅“害人精”的句子。
2.交流为什么是“害人精”。(1)害小沙规规矩矩任由摆布。
(2)害小沙痛。哪个字能生动写出痛?越咬越紧,一动一阵痛。指导朗读。
(3)害小沙痒。碎发掉进你的脖子什么感觉,那些碎发就像?碎发总是掉进你的脖子里,你会怎么做?(相机板书:结合生活经验)
(4)害小沙爸爸付双倍钱。理解“耿耿于怀”,小沙心里忘不了痛苦,更是害他。(相机:抓关键词)
3.小结。通过三个自然段的内容,理解了为什么称剃头老师傅是“害人精”。(相机板书:联系上下文)
4.运用。害人精,害人不浅,给小沙带来很多痛苦和折磨。(板书痛苦)可是姑父还要付双倍的钱给“害人精”呢?出示第三自然段,看看能不能找到答案?
双倍的钱包含着姑父多少的无奈啊。
(二)第二处难懂的句子——我敢说,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他更优秀的顾客了。
1.小沙也不是省油的灯,剃头成了老大难,为了摆脱“害人精”
的折磨,小沙求我出山,剃头老师就要出场了。
2.情境创设。(小沙央求我时的对话)
3.出示第10和12自然段,自己读一读,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大师?(相机指导朗读)
4.引读再现画面,感受剃头大师的风采。
5.“我”闯了祸,但是小沙的表现让“我”还认为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顾客。这是为什么呢?(出示泡泡语)选择运用前面三法之一理解此处“优秀的顾客”。
6.对比发现两次剃头过程的不同。
对比第一次剃头过程(板书提示),说说第二次剪发过程(相机板书:求高兴)。
小结并板书:剪头发过程中,老师傅给小沙带来的是痛苦,而“我”剃头时,小沙是“高兴”的。但是从结果上看,老师傅给小沙剪了合格的头发,而我却害小沙剃了光头。
7.剃头大师给世界上最优秀的顾客创作了怎样的作品?指名读(出示16.17两个自然段)
四、回归课题,体会妙处
课文学到这,同学们想一想,“我”能不能被称为剃头大师呢?为什么课文用“剃头大师”作为题目呢?
五、落脚主题,表达童趣
童年是天真无邪的,甚至是荒诞可笑的,虽然天真却是真实,这是童真;虽然荒诞但是有趣,这是童趣。你的童年里有哪些有趣的事
呢,下课讲给同学听。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