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两只老虎》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材分析:
《两只老虎》是一首流传广泛,老少皆知的儿童歌谣,自然大调,4/4拍,全曲共有八小结,其中第二、第四、第六、第八小结是第一、第三、第五、第五、第七小结的原样重复,十分巧妙有趣,歌曲旋律流畅明快,朗朗上口,深受少年儿童的喜爱。
教学目标:
1. 能够用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两只老虎》。
2. 并以音乐游戏的方式创编歌词和短小的节奏(或旋律片段)。
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适合形象思维教学,而歌词的创编又比较简单,符合他们的年龄特征,在演唱的过程当中,又能巩固旋律。
教学重难点
1.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各项音乐活动,体验音乐特长和情绪。
2. 引导学生即兴创编简单的歌词,旋律和节奏。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初听歌曲《两只老虎》,师生共同探讨歌曲的趣味性。
听,这是什么动物?几只?他们有什么特点吗?(一只没有脑袋一只没有尾巴) 同学们,你们能随着歌曲表演吗?
二. 教学歌曲:
1.复听歌曲,学生即兴随音乐做律动(自己编演、组织表演)。
2.教师指导律动,例如:在第一和第二小节,伸出两只手指随节拍左右摇动,同时跳动,显示出小动物的活泼;在第三和第四小节;模仿跑的动作;第五和第六小节,用手指指头部和背部;第七、八小节双手交叉遮脸,打开。
3.再听歌曲,边做律动,边唱。
4.师生完整地演唱歌曲。
5.我们为歌曲填上新的歌词。改一种小动物,说出它的特征。
教师示范: 两只小兔
1=F 4/4
1 2 3 1∣1 2 3 1∣3 4 5 5∣3 4 5 5∣
两只小兔 两只小兔 蹦蹦跳跳 蹦蹦跳跳,
56 54 3 1∣ 56 54 3 1 ∣2 5 1-∣2 5 1-‖
· ·
一只爱吃萝卜 一只爱吃青菜 真可爱!真可爱!
6.请学生自己为歌曲填词,并自信地给大家听。
7.以问路的方式演唱歌曲。
问:两只小猫 两只小猫
答:喵-喵-喵-喵-
合:一只没有脑袋 一直没有尾巴 真奇怪!真奇怪!
8.分组进行音乐游戏、演唱和创编歌曲。
结合图片
两只鸭子 、 两只鸭子 嘎嘎嘎嘎 、 一直被没有脑··
两只小鸡 、 两只小鸡、 叽叽叽叽、一直被没有脑··
两只杜鹃 、 两只杜鹃、布 谷 布 谷··
(唱答部分于以是动物的叫声,也可以是对动物动态的推进在演唱和创编过程中,答不上来的同学到中央学这种动物的神态和动作。)
三. 总结课堂:欢乐的气氛中结束课堂。
教学反思:
1. 学生活泼可爱,注意课堂活动的收放。对于熟悉的歌谣,学生会更加乐于表现自己,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活泼好动是天性,从而气氛非常的热闹。我注意用手势提醒孩子们,这样显得秩序非常的好。
2. 动作不用要求统一,教师也可以适时指点。学生不同,效果也不同。一一班学生能够相对来说比较安稳,我采用做游戏的方法教学,一二班学生特别活泼,我采用小组推选,个别表演的方法,都收到不错的效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