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第Ol期 第31卷 (总385期)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 No.01,2015 VO1.3l T0tal No.385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5.01.026 主题情境探究教学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奏璐 (江苏省徐州市第五中学,江苏徐州221000) 摘要:将主题情境探究教学应用于高中政治教学中,有利于建构紧凑的课堂教学结构,锻造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实施主题情境探究教学时应对“主题”的选取、情境的呈现等进行合理 设计。 关键词:主题情境;高中政治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t-1580(2015)01—0060-.02 一、“主题情境探究”内涵及实质 以及清晰地把握知识结构体系。这种零乱的课堂结 构同时也是很难深入与欠缺张力的。 2.有利于打造学,丰全面的思维方式 现代思维方式要求学生既具备发散思维,又具 “主题情境探究”是指在一个框题的教学中,教 师根据教学目标,以某一主题为脉络编写不同的情 境场景,链接起课程知识,并贯穿整个课堂教学的始 终,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自主探究,进而建构知识的教 学方式。其实质是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基本 理念——“构建以生活为基础、学科知识为支撑的 课程模块”及“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的 备聚合思维。所谓发散思维是指以问题为中心的扩 散性的思维模式,具有多向性的特点,如政治教!学中 常见的“一题多解”、多角度分析问题,培养的就是 发散思维能力。而聚合思维则与发散思维相对,是 把多向性的思路聚集成一个焦点的收敛性思维方 式,从不同源头、不同角度探求出一个正确答案。如 高中政治标准化考试中的单选题,就是对聚合思维 的应用。 具体操作实践。通过在课堂中模拟真实情境,提高 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及利用新学习的知识解决 现实问题的能力,以达到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和融入 神会的教育目标。 关于主题的选取,可以是一个人的生活经历,也 可以是一个案例、一个热点,又或是一段材料。如, 而主题情境教学在主题的选取上,先要经由发 散思维对周遭的时事热点问题进行关注,再经由聚 合思维进行筛选;在情境问题的解决上,往往先由发 散思维广泛猎取可能涉及到的学科知识,在此基础 上运用聚合思维归纳出正确的结论,充分展现了两 种思维方式的整合。 3.有利于培养学生剖析问题的能力 纵观近年的各类考试题型,无论是出题方向还 以“舌尖上的中国”爆红谈“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 化”,以第三届“核安全峰会”的召开谈“国际关系的 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每一框题的情境虽然以 一个主题为主线,但视情况也可以补充其他材料。 二、打造主题情境的必要性 1.有利于创建紧凑的课堂教学结构 在教学中,教师已普遍认同情境教学法,将情境 是具体解题要求已不再过多地关注知识的记忆,而 是关注关键信息的筛选和多角度、全方位的分析问 题的能力。而现实生活中也处处充斥着“高分低 能”甚至是“低分低能”的现象,在很多学生的意识 中,在学校所学的学科知识是“形而上”的,与“形而 大量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但在具体教学中往往是 每点一境——每一个知识点都设置相应的情境,以 致一课多境。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的注意力始终跟 随情境的变化而转移,无法聚合对课程知识的关注 收稿日期:2Ol4—08—17 作者简介:秦璐(J982一),女,江苏徐州人,江苏省徐州市第五中学,中教一级,教育硕士。研究方向:高中政治探究教学。 60 下”的、真实的生活之间不构成联系,高中思想政治 学科尤其面临这样一种尴尬:据笔者所作的《高中 置。如在“市场配置资源”一课中,考虑到执教的高 一2个班学生的文字解析能力较强,而本课内容又 思想政治课学生学习情况调查问卷》统计显示,起 初仅有5.56%的学生会经常使用所学的经济、政治 与生活联系密切较易理解,因而在情境引人的部分 采用图片和文本引入;在情境推进时采用视频展示 等知识去解决Et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就要求教 师在日常教学中运用主题情境连通学科知识和生活 实际,帮助学生形成自觉运用政治学科知识解决现 的形式,让学生解构视频中涉及的市场信息;而在课 后布置探究任务时采用图片展示的形式,让学生结 合这节课所学的相关知识为我市品牌连锁眼镜店的 实问题的意识。 三、主题情境探究教学的实践操作 1.联系社会生活选取主题 “主题情境探究”的核心就在于“主题”,因此, 如何选取一个能够引领整个课堂教学的主题尤为重 要。实践发现,在与自己联系密切的情境中体验现 实生活中的疑惑,尤其能引发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 问题的欲望,因而主题的选取应以贴近学生生活实 际为基点。且高中生的一大心理特点是求知欲旺 盛,对新鲜事物存在天然的兴趣趋向,因而确定主题 时材料的新颖性也是必不可少的。如:“经济生活” 第九课第一框题“市场配置资源”的课堂教学以探 讨品牌眼镜店如何在市场竞争中获利的问题作为主 题。这一主题集社会关注度高、与学生生活关联度 高等优点于一身,因而雀屏中选。 2.把握知识脉络取舍信息 确定主题后,由于可收集到的与主题相关的材 料较多,为避免造成信息的堆砌,必须对其进行取 舍。我们认为信息呈现的目的是为了达成知识目 标,因而在取舍信息之前须对教材的知识体系进行 梳理和把握,明确教学重难点,厘清知识的逻辑关 系,清晰教材的整体思路和所有表达的意图。如设 计“新时代的劳动者”这一课题时,考虑到该课题主 要考查的知识目标是劳动和就业的意义、当前我国 的就业形势及其形成原因、解决我国就业问题的策 略、正确的就业观、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等, 为使主线明晰,舍弃了东莞“民工荒”、马克思论劳 动等题材,改以财会专业大学毕业生齐齐的就业波 折,使选取的信息紧紧围绕该主人公经历变化所涉 及的知识点。 3.选取呈现情境的合理方式 筛选出一个好的主题只是第一步,要想获得良 好的教学效果还需要注意选择呈现情境的合理方 式。在情境引人部分,是文本引入还是多媒体引入, 是叙事引入还是播报引入;在情境推进时,是文字推 进还是音频、视频推进,是学生活动推进还是教师主 导推进;在归纳总结部分,是表格总结还是知识网络 总结,是学生归纳还是教师总述,这些都需要教师根 据教学内容、自身特质和学生情况来提前思考、设 健康发展写一份发展计划书,实现了“获取和解读 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新课标要求。 四、高中思想政治课主题情境探究教学实施中 应注意的问题 1.关于教学设计的空间 主题情境最大的好处是情境的整体化和系统 化,避免零碎之感。但过分强调主题性,围绕一个主 题统编情境,还要注意课程知识体系与情境主题之 间的逻辑衔接,往往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有掣 肘之感。因而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应避免机械生 硬,其他有益于课程的形式和素材也可适当选用。 2.关于学生活动的形式 主题情境教学在实施中易使教师在教学设计中 过分注重情境的编排,在其逻辑性和合理性上花费 大量的工作,重预设而不利于激发“生成”。特别是 在学生活动的设计上,往往流于“师问生答”的单一 问题教学模式。虽说好的问题往往能给予学生一定 的思维空间,但若一旦沦为“满堂灌”,则极易造成 学生的思维疲劳,使课堂气氛活跃不再。鉴于此。教 师应引入大量的学生活动方式,如演讲、播报、现场 调查、即兴辩论等,既可以活跃课堂,又可以训练学 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归纳、演绎、表达等能力,同时 也是对“能力立意”的新课程理念的践行。 实践证明,主题情境探究教学虽有自身的弱点, 但只要在具体应用中加以注意,仍不失为一种行之 有效的教学方法。相信在广大一线教师教学机智的 照拂之下,必会使其更大程度地促进高中思想政治 教学与新课程理念的融合。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S].2004. [2]陈月清.新课改下高中政治情境教学的思考[J].考试(教研 版),2012(O6). [3]王志辉.创设教学情境情趣溢满课堂[J].教育实践与研 究,2005(09). [4]朱成慧.高中政治情境教学的实效性研究[J].文教资料, 2010(10). [5]王颖.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政治探究性教学模式的构建[J]. 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05). 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