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O月第l7卷第20期Clinical Journal ・临床研究・ 键,避免二次手术。关于抗感染的问题,本病大多以革兰氏阴 性杆菌以及厌氧菌为主的混合感染,要合理选择抗菌素。术后 清洗干净,换药时对伤口细心检查,动作要轻巧,每次换药时 必须冲洗皮桥下及空腔,创面应用生肌散外敷生肌收敛。促进 创面愈合,明显缩短创口愈合的时间。 换药也很重要,每次换药前用痔疾宁坐浴或1:5000PP液坐浴 有效预防乙型肝炎 王泽芹 (潍坊供电公司卫生所 261041) 中图分类号:R37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08)1o-0157-01 肝病毒携带者;婴儿期感染,有6 0% ̄7 0%可变成乙肝病毒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脏炎性损害,是我国 当前流行最广泛、危害最严重的一种传染病。其传播途径主要 为: 携带者;而学龄儿童则为1 0 2 0%变成乙肝病毒携带者; 青少年感染为5%可变成乙肝病毒携带者。而且,越早形成乙 肝病毒携带,越容易发展为肝炎。 注射乙肝疫苗的目的就是要刺激人体产生保护性抗体一 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一H B S)这种抗体的产生,标志着人 体对乙肝病毒具有免疫力和抗御能力。 ①经血传播:如输入全血、血浆、血清或其它血制品, 通过血源性注射传播。②胎源性传播:如孕妇带毒者通过 产道对新生儿垂直传播:妊娠期发生肝炎的孕妇对胎儿的 感染等。③医源性传播:如医疗器械被乙肝病毒污染后消 毒不彻底或处理不当,用一个注射器对几个免疫对象预防 接种都可引起医源性传播。血透患者常是乙肝传播的对象。 注射乙肝疫苗必须按照0、l、6方案实施,即注射第一 针后一个月时,打第二针:六个月时打第三针。第三针打完 ④性接触传播:乙型肝炎的性传播是传染性伙伴的重要途 径,包括家庭夫妻间的传播。⑤昆虫叮咬传播:在热带、 亚热带的蚊虫以及各种吸血昆虫,可能对乙肝传播起一定 2—3周后,抗体滴度达到高峰,之后,滴度逐渐下降,长期 维持在较低水平。 影响表面抗体滴度的因素有很多,如母亲已有表面抗体形 作用。⑥生活密切接触传播:与乙型肝炎患者或携带者长 期密切接触,唾液、尿液、血液、胆汁及乳汁,均可污染 器具而传播乙型肝炎。 成,婴儿接种疫苗后,抗体滴度高,持续时问长,母亲核心抗 体为阳性或为乙肝患者,婴儿抗体滴度就会低,如果母亲乙肝 大三阳,产生抗体最差。年龄越大,产生抗体的概率越小,女 性比男性易产抗体。患有艾滋病、营养不良、肿瘤、大量饮酒 目前治疗乙肝缺乏有效的药物,因此预防是保障自身健康 的主要措施,尤其对新生儿,技术规范的接种乙肝疫苗是控制 者,抗体产生较差。 ・ 乙肝最有效的措施。乙肝病毒感染者变成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比 例与感染年龄有关。新生儿期感染,有8 0 9 0%可变成乙 因此,要有效预防乙肝,首先规范接种乙肝疫苗,同时还 要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自身免疫力。 南疆少数民族地 区上消 化道出血胃镜检查结果分析 鄢德军’张晓巍 (1新疆叶城18医院内一科(2 69214部队卫生队中图分类号:R573.2 文献标识码:B 844900) 844900) 文章编号:1004-7484(2008)10-o157-0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上消化道出血是内科常见急症,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食 管、胃、十二指肠以及胰胆管等病变引起的出血,临床主要表 现为呕血和黑便,上腹痛,严重者危及生命,能准确地判定出 血原因和部位,并正确处理治疗,对患者预后有着重要意义。 现对我院667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胃镜检查结果,回顾性分 析如下。 2000年1月-2008年3月我院住院及门诊病员667例, 其中男452人,女215人;高原49人,平原618人;年龄1 75 岁,平均年龄42.8岁。临床表现为单纯黑便352例,单纯呕 血105例,呕血黑便主要以呕血、便血的患者进行急诊胃镜检 ・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