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是2025年了。我也从当年的调皮小孩变成了赫赫有名的科学家,着手研究航空事业,为我国的航空技术贡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
此时此刻我十分激动,因为我正在“天宫十号”的发射现场。再过半小时,这“天宫十号”就要发射了。现场人声鼎沸,人们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到了这个中国航天史上历史性的时刻。在人们的欢呼中,我不禁激动地流下了眼泪。
回想起在2011年下半年,我正好16岁。我国发射了“天宫一号”。“神七”升空,举国振奋。在神七实现“太空行走”后,中国的空间站距离我们越来越近了。于是一个具有浓郁中国特色、寄托了华人无限憧憬的名字“天宫”登场了。“天宫一号”又叫做空间实验室,是设立在太空中的实验室。在人们的欢呼下,庞大的“天宫一号”发射了。发射过程是先发射无人空间实验室,而后再用运载火箭将载人空间实验室飞船送入太空,与停留在轨道上的实验室交会对接,航天员从飞船的附加段进入空间实验室,就能开展工作了,所以,“天宫一号”建筑、设计的十分周到。这样,航天员们才能够为我们取得大量实验数据和珍贵的科学资料。“天宫”的名字让人联想起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大闹天宫。“天宫”是中华民族对未知太空的通俗叫法。因此,从“天宫一号”开始为目标飞行器命名。
我又想到在当时看来难度很大的“天宫一号”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因为空间实验室体积都比较大,发射空间实验室的时候是不装人的,人是后来通过航天飞机或者飞船送上去的。人要进入到空间实验室,航天飞机或飞船就必须和空间实验室对接起来。这个难度很大,在太空中的空间实验室和航天飞机都是高速运行的,时速到达28000公里以上,在对接过程中,如果计算不准,就可能发生飞船相撞事故。可是在我们现在看来这只不过是九牛一毛罢了。在现在我们只要让电脑的航空专用程序计算一下就可以保证万无一失了。
在太空中建立起一个属于我们中国人的空间站,这是在14年以前无数中华子女、中国航天事业者的愿望,而“天宫一号”的上天,已为他们圆了这个梦想。这也标志着我国的航天事业迈入一个崭新的篇章。这是我国航天事业上的一次重大突破,代表我国已经拥有建设初步空间站,即短期无人照料的空间站的能力。
“天宫一号”重达8吨,采用了全新设计和许多新技术,使用寿命两年。但这对我们现在来说这不算什么,我们的“天宫十号”重达18吨,使用寿命长达十年。
“天宫一号”是空间实验室,也是作为我国小型空间站的实验。天宫一号分为实验舱和
1
资源舱。实验舱可保证舱压、温湿度、气体成分等航天员生存条件,可用于航天员驻留期间在轨工作和生活,密封的后锥段安装再生生保等设备。实验舱前端安装一个对接机构,以及交会对接测量和通信设备,用于支持与飞船实现交会对接。资源舱为轨道机动提供动力,为飞行提供能源。总的来说,实验舱就像个实验室,并保证宇航员生活与工作,资源舱就为天宫一号提供动力。这也为我们的“天宫十号”做了一个榜样。
“天宫一号”还成功试验了来自台湾的种子。当时那批种子培育出来后,轰动一时,因为西红柿培育出来后变成了蓝色,而且又大又可口;葡萄培育出来后变成了黄色,而且没有籽,还十分甜;冬瓜培育出来后比猪还大,还全是实心的味道也不错;黄瓜......人类载人航天活动的终极目的,是将实验室搬上太空,利用太空微重力高真空的独特环境,开展地面无法进行的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实验,从而为人类造福。从现在看来已经是达到了这个目的。 低碳的理念也从那时也被应用到航天科研中。原来的推进剂主要成分是有污染的四氧化二氮和偏二甲肼,从那时逐渐改用液氧、煤油等。
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每一个进步都意味着必须完成大量技术突破,比如,从“神五”首次实现载人太空飞行到“神七”宇航员太空漫步,飞船进行200多项改进。“天宫一号”发射也是如此。完成的测发指挥监测系统升级改造等就达66项。
太空生命科学试验不仅可以进行植物育种、发明新的药物,而且在半导体、特种材料、天文学、对地观测等方面的好处更是不一而足。因此,以神七为起点的空间站建设,将为科学研究带来更大的舞台。
正在我想入非非的时候,计算机开始倒计时: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发射!看着“天宫十号”徐徐升空的情景,我不禁再次流下了激动的眼泪。啊!我们曾经的日日夜夜,终于有结果了,顿时,控制室一片欢呼,很多人都流下了眼泪,“天宫十号”带着我们所有人的梦想飞向了太空......
我知道我们还需要更加地努力,太空的奥秘还有很多,探索太空的路还很长,生命因为有了努力而丰富,努力因为有了不断地付诸于行动而精彩。当一块石头付出了努力,谁也阻挡不了他通向城堡的脚步。当一个人付出了努力,他便有了走向成功的资格。为了祖国更加辉煌,更加灿烂,更加美好的明天,我们要竭尽全力地去探索,去努力。这样祖国的明天就一定会繁荣富强的。加油吧!!!
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