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秦始皇的重大活动:
(一)完成统一,建立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A:背景:
1、 客观上:统一是春秋战国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① 政治:局部的统一为大统一奠定基础
② 经济:封建经济的发展,联系的加强,呼唤统一的出现 ③ 民关:民族融合的发展 ④ 民心:人们渴望统一
2.主观上:从力量对比上看,秦国具有完成统一的实力: 秦:商鞅变法实现富国强兵,并建立向东方扩张的阵地 六国:赂秦,被离间
3.个人因素:秦王赢政的雄才大略:
① 即位——亲政——集权:荡平两大政治集团,显示政治才干 ② 重用人才:李斯、尉缭、王剪父子
④ 兼并策略: a:收买,离间与军事进攻相结合 b:远交近攻
B:过程:(1)时间:公元前230——221
(2)过程:灭韩——赵——燕——魏——楚——齐
C:意义:
①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 的分裂局面,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
②为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各族人民的安定生活和相互交往,提供了有利条件,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二)采取措施,巩固统一:
A、政治:确立起一套较完整的中央集权制度
1、背景:统一后,秦国的政治制度已经不适应时代的需要 2、内容:
(1)皇帝制:①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② 至高无上
(2)中央官制: 制
三公:职能: :最高行政长官,协助皇帝处理政务 太尉:最高军事长官,协助皇帝处理军务 御史大夫:掌管监察,协助 处理政务 特点:三者分权独立,相互制约 最终集权于皇帝 九卿:(略)
(3)地方行政制度:
郡:郡守、郡尉、监御史
县:县令、县丞、县尉——乡里两级基层行政机关、亭(负责地方治安)、 3、 作用:是加强皇权的重要举措,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政权的安定
体现在: (1)中央和地方主要官员的产生方式: 直接任免,其对 负责 (2)官员职责分工,互相牵制,最终集权于 (3)加强对官员的控制:① 通过监察官员( 和 )
②考核监察
4、 评价:
(1)奠定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基本政治制度的模式
(2)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集中力量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
(3)但在封建社会的晚期,高度的集权带来吏治的腐败,皇帝决策的失误;阻碍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束缚人们思想,不利于科技进步的影响。
B、经济:
1、统一货币、 ,促进经济交流 2、统一 ,促进交通
3、大力发展交通:(1)陆路:以咸阳为中心,修建
(2)水路:疏通 ,开凿 ,沟通湘水和漓水 C、文化: 1、统一文字:
(1)措施:全国各地一律改用
(2)作用:便于政令畅通;促进文化交流;促进中华民族的形成 2、焚书坑儒:(1)儒家思想走向低潮 (2)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D、军事
1、北击匈奴,夺回河套地区
2、修筑长城,抵挡北方少数民族的进攻 3、南征越族
(三)暴政——造成秦朝短暂而亡 1、暴政的表现:
(1)政治:严刑峻法,兵役徭役繁重,并开君主专制独裁的政治制度 (2)经济:泰半之赋,赋税沉重
(3)思想文化: ,钳制思想,摧残了文化 2、秦的灭亡
(1)公元前209年, 起义 (2)公元前 年,秦朝灭亡
二、对秦始皇应如何评价?
功:1、秦始皇具雄才大略,顺应历史潮流,统一中国,结束了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的混战局面,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对历史作出了巨大贡献,从此统一成为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2、秦始皇是封建时代杰出的政治家,他采取一系列措施,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政权机构,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政权巩固;他扩大了疆域,奠定了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疆域;他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发展交通,重农抑商,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历史进步。 过:为了稳固统治,他焚书坑儒,实行思想文化专制,迷信法家,轻罪重刑,制定了严酷的刑法, 长期征战,大兴土木,兵役、徭役、赋税繁重,激化了阶级矛盾。是一个惟我独尊、穷奢极欲、专制暴虐的暴君,他的暴政导致秦很快灭亡。
巩固练习
1.在一次探究活动课上ABCD四位同学分别分析了秦王嬴政灭六国实现统一的根本原因,你认为那一个同学的表述最准确( )
A商鞅变法比较彻底,使秦具备了完成统一的实力
B秦王嬴政广泛搜罗人才,统一的战略得当 C战国末期诸侯国数目的减少利于统一
D广大人民渴望统一,秦王嬴政顺应了这一历史潮流 2、秦始皇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
A规定皇位世袭 B建立三公九卿制度 C推行郡县制 D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
3.据史书记载,公元前213年咸阳一位商人坐马车来到象郡,用他携带的200枚秦半两钱买了三个象牙、10本《庄子》以及109斤水稻,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一记载
A属实 B不可能是事实 C不能判断 D有可能是事实 4.秦始皇采取的巩固统一的措施中,有利于政令传达的是
①统一度量衡 ②统一货币 ③统一文字 ④修筑驰道 A①②④ B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5. 秦始皇在中央同时设立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三公,其直接目的是( )
A 确立皇权至高无上 B 削弱地方权力 C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D 防止大臣专权
6.在今天的这些城市中,不在古代秦帝国的疆域版图之内的是:( )
A.广州 B.三亚 C.北京 D.深圳
7.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云:“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击浮云,诸侯尽西来”,这首诗写的是: ( )
A.秦孝公 B.李世民C.嬴 政 D.成吉思汗 8.你认为下面的情况,哪种不可能是真实的:( )
A.公元前202年某月某日,身在咸阳的小苏给家人写了一封信,用的是小篆。 B.公元前228年某月日,一官员称呼嬴政为大王,未受斥责。
C.公元前218年某月,张某被任命为某郡郡尉,负责该郡治安,并享有皇帝所赐的一块封地。
D.公元前219年,太仆王某奉命给秦始皇购买上等良马。 赢政小传
秦始皇的出生和他的父亲子楚做人质有着直接的关系。他出生的年代正是战国时期,
各国之间的争斗异常激烈。秦是当时的七雄之一,秦始皇的曾祖父秦昭王听取了范雎“远交近攻”的战略,把进攻的矛头先对准了邻国韩国和魏国,而和较远的赵国联合。遵照当时的惯例,两国互换人质以示真诚。秦国派到赵国的是嬴政的父亲子楚,因为他在秦国的地位并不很高。
子楚在赵国很不得意,但吕不韦却改变了他的命运。吕不韦当时已经是一个富有的商人,他很会投机,见到子楚便觉得他奇货可居,将来可以借他赚取功名利禄。吕不韦很熟悉秦国的内幕,知道安国君虽然最宠爱华阳夫人,但她却没有儿子,便打定注意要让华阳夫人过继子楚为子,那么以后在太子安国君即位后,子楚也就是太子了,自己肯定能利用特殊的政治资本赚来无数的钱财。
六年后,秦昭王死,安国君即位,这就是秦孝文王,华阳夫人立为王后,太子就是子楚。安国君在位时间很短,仅一年多便死了。子楚即位,就是秦庄襄王。刚即位,便让吕不韦做了相国,还封为文信侯。但子楚在位时间也不长,仅三年便死去了。公元前247年,刚13岁的嬴政便登上了秦王的宝座,因为年幼,政事便落入了吕不韦和赵太后之手。
嬴政做了秦王之后,吕不韦的权势更大了,而且还取得了“仲父”的称号。为了扩大自己的影响,他还召集许多门客,让他们搜集史料,最后辑成了《吕氏春秋》一书。 赵太后在先前被吕不韦送给子楚之前和吕不韦很要好,现在虽然地位尊贵,但子楚已经死去,守寡时间一长,便和吕不韦又重新走到了一起。此时,秦始皇已经长大,吕不韦也害怕他和太后私通的事被发觉,于是便给赵太后找了个替身,这就是嫪毐,让他冒充宦官进宫,成为太后的情人。
这样,在嬴政的身边有了两个对他政权构成威胁的人,一个是吕不韦,一个就是嫪毐。公元前239年,嬴政满二十一岁,再过一年就要举行加冠礼,然后就可以亲政了。而吕不韦和嫪毐却在此时向他示威。嬴政不动声色地按计划举行了加冠礼,而嫪毐却等不及了,他想乘机叛乱,杀掉嬴政,结果被早有防备的嬴政平息,自己被捉,最后处以车裂酷刑,诛灭三族。赵太后则被软禁起来,经过群臣的劝说,嬴政亲自把母亲接回咸阳。
除掉嫪毐的第二年,嬴政又免掉了吕不韦的相国,为了避免吕不韦和其他国家串通作乱,派人给吕不韦送去绝命书,吕不韦知道自己去也是最后难免一死,干脆服毒自杀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