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09--2011《出师表》中考题

2009--2011《出师表》中考题

来源:爱go旅游网
2009--2011《出师表》中考题

锦州市(09辽宁省)

阅读甲、乙两选文,回答11--13题。(10分)

(甲)臣本布衣,„„„..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 “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 “君与俱来。”庶曰: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11.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词语。(4分) (1)躬耕于南阳 躬: (2)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 (3)由是先主遂诣亮 诣: (4)此人可就见 就: 1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将军宜枉驾顾之。

13.根据甲乙两选文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对诸葛亮其人作出评价。(2分)

南昌市(09江西省)

阅读文言文,完成10—14题

臣本布衣,„„..,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则攸之、依、允等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云。

10.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2分) 臣不胜受恩感激

1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含义。(3分) 躬.( ) 损.( ) 零.( ) 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2分) (1)遂许先帝以驱驰。

(2)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13.下列与“咨臣以当世之事”句子结构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B.此三子者,皆布衣之世也 C.遂率子孙荷担着三夫

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4.结合选文概括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原因。

青海省(09)

阅读《出师表》(节选),完成12~16题。(14分)

亲贤臣,„„„„„„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任选两小题)(2分) (1)遂许.先帝以驱驰( ) (2)邹忌修.八尺有余( ) (3)池.非不深也( ) (4)便要.

还家( ) 13.下列语句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B.愿陛下亲之/信之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D.皆若空游无所/依 1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2)先帝不以臣卑鄙

15.从选文中找出表明作者淡泊名利的句子。(2分)

答:

16.诸葛亮出师北伐的战略目标是什么(用原文回答)?你心目中的诸葛亮是怎样的一个人?(4分) 答: 邵阳市(09湖南省)

(甲)亲贤臣,远小人,„„..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伏念臣赋性拙直,遭时艰难,兴师北伐,未获全功,何期病在膏肓,命垂旦夕。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于先君,存仁心于寰宇,提拔隐逸以进贤良,屏黜奸谗以厚风俗。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臣身在外,别无调度,随时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2分) ①躬.耕于南阳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③约.己爱民 ④悉.仰于官 22.翻译下列句子。(2分)

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

23.选出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2分) A.先帝/不以臣卑鄙 B.咨臣/以当世之事 C.提拔隐逸/以进贤良 D.臣身/在外

24.甲、乙两文体现了诸葛亮的哪些可贵品质?(2分)

25.甲、乙两文中诸葛亮反复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一条什么建议?这条建议在当今有何现实意义?

湘潭市(09湖南省)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13.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1)危急存亡之秋.( ) (2)悉.以咨之( ) 14.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2分) 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15.上文中很多词语已成为现代汉语中常用的成语,请写出其中的一个。(1分) 答: 16.对上文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2分) A.诸葛亮分析蜀汉的危急形势,意在引起后主刘禅的高度重视。

B.诸葛亮指出,蜀汉的有利条件是一些忠臣志士因感念先帝之恩而愿报效后主。 C.诸葛亮提议后主刘禅应和“有司”一起处理赏罚之事,以显示公正严明。 D.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广开言路、严明赏罚和亲贤远佞的建议。 资阳市(09四川省)

【甲】臣本布衣,„„.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礻韦、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臣不胜受恩感激。

【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①

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

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②,不可屈致③

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④亮,凡⑤三往,乃见。因屏人⑥曰:“汉室倾颓⑦

,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

量力,欲信⑧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⑨

,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注解:①【器】重视。②【就见】到诸葛亮那里去拜访。③【屈致】委屈(他),招(他上门)来。④【诣】去拜访。⑤【凡】总共。⑥【因屏人】就此叫旁边的人避开。⑦【倾颓】崩溃。⑧【信】现在写作“伸”。⑨【猖蹶】失败。 23.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2分)

先帝不以臣卑鄙( ) 将军宜枉驾顾之( )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 由是先主遂诣亮( ) 24.甲文中带线句子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是 (2分)

25. 甲文中与乙文所叙的事情相关的句子是 (3分)

26.将下边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分)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②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27.阅读成都武侯祠内的一副对联,回答后边的问题。(2分)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对联中“两表”指的是 ,“一对”指的是 。2010年中考安顺市

(一)阅读《出师表》,完成10 一14 题。(16 分)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 分)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 ②以光先帝遗德( ) ③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④悉以咨之(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 分) 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②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2、古之贤者善于以史为鉴,察治国家兴衰之理。作者深情地回顾先帝“叹息痛恨”的情形有什么意图?(2 分) 答:

13、陆游在《感状》中说“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足可见此文传唱千古的原因在于作者凛然正气中所蕴含的耿耿忠心。细读此文,指出作者“忠陛下”之“忠”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答出三点即可)(3分) 答:

14、作者“报先帝而忠陛下”的挚诚,缘于先帝的三顾之恩、托孤之重,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用毕生心血履行着自己神圣的职责。请结合原文中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在重视责任意识的今天,他的这种精神将会对你产生怎样的影响?(3分)

云南省普洱市、西双版纳州2010

【甲】臣本布衣„、祎、允之任也。《出师表》)

【乙】齐桓公见小臣稷①,一日三至弗得见。从者曰:“万乘②之主,见布衣之士, ·

一日三至而弗得见,亦可以止矣。”桓公曰:“不然,士骜禄爵者③,固轻其主,其主骜霸王者,亦轻其士。纵夫子骜禄爵,吾庸④敢骜霸王乎?”遂见之,不可止。(《吕氏春秋下贤》)[注释]①稷(jì):人名。 ②乘(shènɡ):量词。古时一车四马叫“乘”。③骜禄爵者:指看轻功名利禄的人。 ④庸:怎么。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任选两个作答,多选不加分)(2分)

(1)躬耕于南阳 躬: (2)猥自枉屈 猥: (3)攘除奸凶 攘: (4)一日三至而弗得见 弗: 11.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2.诸葛亮的“不求闻达于诸侯”和稷的“骜禄爵”的价值取向对你有什么启示?(2分)

13.结合文意,说说【甲】文中先帝和【乙】文中桓公的相同之处是什么?(3分)

14.请从内容或形式上对《出师表》作简要评析。(3分) )

2010年黄石市

【甲】臣本布衣、、、、、、、、棉、允之任也。

【乙】韩信始为布衣时,贫无行,尝从人寄食,人多厌之。尝就南昌亭长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①,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觉其意,竟绝去。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信既贵,酬以千金。 (选自《智囊》)

【注】①蓐食:坐在草席上吃饭。

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意思。(2分)

(1)先帝不以臣卑鄙 (2)深入不毛 (3)韩信始为布衣时 (3)吾哀王孙而进食 14.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躬耕于南阳 信钓于城下

B.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吾必有以重报母 C.韩信始为布衣时 不为具食 D.奉命于危难之间 人多厌之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2)信既贵,酬以千金。

16.同是写人叙事,【甲】【乙】两文却风格各异:【甲】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自叙经历,表明了兴复汉室的决心,【乙】文则用 ,叙述了 ,表明了 。(2分)

17.韩信和诸葛亮虽然所处的时代不同,个性相异,但他们都是古代著名的军事家,我们还可以从【甲】【乙】两文中看出他们的另一个共同点是 。(2分)

2010年贵州安顺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 分)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 ) ②以光先帝遗德 ( ) ③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 ④悉以咨之 (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 分) 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②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2、古之贤者善于以史为鉴,察治国家兴衰之理。作者深情地回顾先帝“叹息痛恨”的情形有什么意图?(2 分) 答:

13、陆游在《感状》中说“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足可见此文传唱千古的原因在于作者凛然正气中所蕴含的耿耿忠心。细读此文,指出作者“忠陛下”之“忠”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答出三点即可)(3 分) 答:

14、作者“报先帝而忠陛下”的挚诚,缘于先帝的三顾之恩、托孤之重,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用毕生心血履行着自己神圣的职责。请结合原文中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在重视责任意识的今天,他的这种精神将会对你产生怎样的影响?(3 分) 。

2011年广东省、广东省揭阳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题

一、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宫中府中,„„„„..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与臣论此事

B.亲贤臣,远小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C.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D.不宜偏私/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3、从选文中看出诸葛亮对后主有两方面的担忧:一是刑赏偏私,使“口口口口”;二是“口口口,口口口”。(用原文词句回答)

4、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执法方面,诸葛亮主张惩罚“作奸犯科者”,奖赏“为忠善者”。 B.作者列举宫中府中的事例,突出郭攸之等人的忠诚,希望后主广开言路。 C.选文提及先帝“痛恨于桓、灵”,意在劝勉后主亲贤远佞,使汉室兴隆。 D.作者在文末叙写个人经历,是为了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表明自己的忠心。 2011年贵州省铜仁地区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统一考试语文试题

二、阅读《出师表》节选,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臣本布衣,。。。。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③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臣不胜受恩感激。 ④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效:任务) B、临表涕零(涕:鼻涕)

C、尔来二十有一年矣(从那时以来)

D、猥自枉屈(猥: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

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B、先帝不以臣卑鄙 咨臣以当世之事 C、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顾野有麦场 D、何陋之有 策之不以其道

3、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 一项是( )

A、第①段先自叙本志,表明自己“布衣”身份,为下文写“先帝不以臣卑鄙”作铺垫。 B、第②段一个“当”字引出六个四字句,以磅礴的气势指出这次“出师”的战略目标,使后主深信伐魏之事势在必行。

C、③④两个自然段点明全篇主旨,阐述了修明内政与北伐胜利的关系。 D、选文以议论为主而辅之以叙事、描写、说明,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2011年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语文试卷

三、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问题。

【甲】臣本布衣,。。。。。。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节选自《出师表》

【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节选自《隆中对》

【注】每:常常。 信然:确实这样。 先主:刘备。 就见:到那里拜访。 屈致:委屈(他)召(他上门)来。致,招致,引来。 枉(wǎng):委屈。 驾:车马,借车马指刘备。由是:因此。凡:总共。

1、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 )

A.臣本布衣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愚公移山》)

B.先帝不以臣卑鄙 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鱼我所欲也》) C.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捕蛇者说》) D.还于旧都 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2、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的画线句。 (1)先主曰:“君与俱来。”

(2)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3、《出师表》能流传千古,原因之一是其言辞质朴,情真意切。请以“遂许先帝以驱驰”为例,结合选文内容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针对文中画线句有人提出了这样的看法:诸葛亮写《出师表》时刘备已经去世,那么,即使出师未果,也不会对“先帝之明”造成影响,所以诸葛亮的担心是多余的。对此,你有怎样的见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Ⅷ 2006贵港

48、选出诵读时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 ) (1分) A、苟全 /性命于乱世 B、先帝不 /以臣卑鄙 C、受任 /于败军之际 D、至于斟酌 /损益 50、“先帝之殊遇”体现在哪里?请把它归纳出来。(3分)

Ⅸ 2006泉州 文言文阅读 A、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先帝知臣谨慎,。。。。。。。。臣不胜受恩感激。

1.下列各组短语中,加点词词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深入不毛——吹毛求疵 B.庶竭驽钝——声嘶力竭 C.兴复之效——东施效颦 D.咨诹善道——道听途说 2.翻译句子。

①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译文:

②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译文:

3.请从文中摘录表现诸葛亮对后主殷切希望的句子。 答:

4.请用6个字概括上文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5.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很多事例足以体现这一特点,如“摆八卦阵”, ,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