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 A.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B.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C.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D.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2、11.下列文言句式不同与其他三项是(3分) A.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何以伐为?
C.无乃尔是过与? D.龟玉毁于椟中
3、13.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未之有也
A.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4、18.下列句子都属于被动句的一组是( )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 )(②君幸于赵王 ③虞常生得
④皆为陛下所成就
⑤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⑥独畏廉将军哉? ⑦为降虏于蛮夷 ⑧求人可使报秦者 ⑨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A.①②④⑤⑨ B.①③⑤⑦⑨
C.②③④⑥⑧ D.③④⑦⑧⑨ 5、13.下列句式的特点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B.见犯乃死,重负国 C.求人可使报秦者
D.永元中,举孝廉不行
6、3.下列特殊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无以成江海 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为天下笑者 C非我也,岁也 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申之以孝悌之义
)
7、10.下列句中,句式与众不同的一句是( ) A.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B.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C.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D.因入京师,观太学
8、16.找出与其他句式不同的一项( )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古之人不余欺也。
C.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沛公安在
9、7.与“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微斯人,吾谁与归 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D.何陋之有
10、4.下面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申之以孝悌之义 B.王道之始也
C.非我也,兵也 D.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11、11.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游于赤壁之下 B.师不必贤于弟子
C.句读之不知 D.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12、3.下列各句的特殊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②死生亦大矣 ③仰观宇宙之大 ④固一世之雄也 ⑤而今安在哉? ⑥月出于东山之上 ⑦客有吹洞箫者
⑧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⑨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⑩然力足以至焉
A.①⑥/②④⑧⑨/③⑤/⑦/⑩ B.①⑥/②④⑤⑨/③⑦/⑧/⑩
) C.①⑥/②④⑦⑨/③/⑤/⑧/⑩ D.①⑥/②④⑨/③⑦/⑤/⑧/⑩
13、6.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申之以孝悌之义 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C.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D.为天下笑者
14、4.下列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奚以知其然也
A.复驾言兮焉求 B.农人告余以春及 C.既自以心为形役 D.都督阎公之雅望 15、12.下列句子与例句的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而今安在哉
A.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灭六国者,六国也,
16、11.请选出与例句的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戍卒叫,函谷举
A.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B.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C.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 D.洎牧以谗诛
17、11.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B.不拘于时
C.陈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D.而为秦人及威之所劫
18、13.下列句子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则告诉不许
A.闻有声自西南来者 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C.而刘夙婴疾病 D.其制稍异于前
19、13.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类型“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A.句读之不知 B.蚓无爪牙之利 C.师不必贤于弟子 D.不拘于时 20、6.下列各句在句式特点上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技经肯綮之未尝
A.戍卒叫,函谷举 B.唯兄嫂是依
C.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 D.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21、15.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 例:未之有也
A.申之以孝悌之义 B.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C.无乃尔是过与 D.又闻子规啼夜月
22、10.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凌万顷之茫然。 C.而又何羡乎。 D.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23、8.下列句式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项的是( ) (3分)
A.俟我于城隅 B.恐年岁之不吾与 C.肇锡余以嘉名 D.亦自缢于庭树
24、16.找出下列与“秦人不暇自哀”句式不同的一项( )
A.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 B.忌不自信 C.古之人不余欺也 D.句读之不知
25、7.下列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客有吹洞箫者
A.大王见臣列观。 B.凌万顷之茫然。
C.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D.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26、5.选出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2分) A.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B.以告成功于天下 C.而刘夙婴疾病
D.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27、7.下列句子中,句式与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凌万顷之茫然
B.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28、9.从文言句式特点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 )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微斯人,吾谁与归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何陋之有?
29、5.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句是( ) (3分)
A.当其欣于所遇B.凌万顷之茫然 C.悟言一室之内D.相与枕藉乎舟中
30、10.与“夫晋,何厌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大王来何操 B.赵氏求救于齐
C.是寡人之过也 D.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31、6.下列句子属状语后置的一句是( ) A.此天子气也 B.毋从俱死也 C.若属皆且为所虏 D.将军战河北
32、12.下列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⑪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⑫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 ⑬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 ⑭有志矣,不随以止也 ⑮何为其然也?
⑯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⑰一日,使史更敝衣,草屦
⑱又有清流急湍,映带左右 ⑲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⑳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⑴是造物者之无尽臧也
⑵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⑶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
A.⑪⑳ |⑭⑰⑬⑱⑶ |⑫⑲|⑮|⑯|⑴|⑵ B.⑪⑬⑳ |⑭⑰⑱⑶|⑫⑮|⑯|⑲ ⑴|⑵ C.⑪⑳ |⑭⑰⑱⑶ |⑫⑲|⑮⑯|⑬ ⑴|⑵ D.⑪⑬⑳ |⑭⑰⑱ |⑫⑮|⑶ ⑯|⑲ ⑴|⑵ 33、7.将下列各句按句式特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固一世之雄也 ②月出于东山之上 ③而今安在哉 ④客有吹洞箫者
⑤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⑥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⑦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A.①⑥/②⑤/③/④/⑦ B.①/②③/⑤⑥/④⑦ C.①⑥/②③/⑤/④⑦ D.①⑥/②⑤/③④/⑦
) 34、2.下列文言特殊句式分类正确的一组是(3分) ①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②验之以事
③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④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⑤而君幸于赵王 ⑥求人可使报秦者 ⑦何以知之
⑧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 ⑨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⑩今君乃亡赵走燕
A.①②/③⑤⑨/④/⑥⑩/⑦⑧ B.①⑦/②⑧/③⑤⑨/④/⑥/⑩ C.①⑥⑦/②⑧/③④⑤/⑨⑩ D.①②⑨/⑧/③⑤⑥/④⑩/⑦
35、8.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一项的是((2分)
A.不吾知其亦已兮 B.汝是大家子 C.何以解忧 D.而今安在哉
)36、7.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一项的是( )(2分)
A.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B.狗吠深巷中 C.为仲卿母所遣 D.渐见愁煎迫
37、6.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一项的是( )(2分)
A.高余冠之岌岌兮 B.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C.客有吹洞箫者 D.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38、5.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映带左右
A.顺流而东也 B.鼓瑟吹笙
C.入之甚寒,问其深 D.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39、8.下列各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师不必贤于弟子 渺渺兮予怀 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C.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而今安在哉 D.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40、10.从下列语句中选出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A.而今安在哉 B.凌万顷之茫然
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揉以为轮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句式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平时对文言句式知识的积累与不断复习,结合着具体语境分析作答。例句与A均为判断句,B项,介宾结构后置,定语后置;C项,定语后置;D项,宾语前
置。所以选A。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2、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句式的能力。可根据常见的文言句式及用法,结合着具体语境分析作答。D项,状语后置句,其他均为宾语前置句。故选D。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13.答案:C.宾语前置 (A.是被动句。B介宾短语后置。 D.定语后置) 4、18.A。(⑥⑦⑧均不是被动句) 5、13.C。C项是定语后置,“可使报秦者”做“人”的定语;其他三项都是被动句。A、B两项都以“见”为标志的被动句,D项是无标志的被动句。 6、D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7、B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8、A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句式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对文言句式的类型及用法知识积累,结合着具体语境分析。A 项是定语后置,其余是宾语前置句。所以选A。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9、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式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对常见文言句式类型及用法的理解,例如,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等分析作答,例句为定语后置,A项,宾语前置;B项,状语后置;D项,宾语前置的倒装句。故选C。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0、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式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对常见文言句式类型及用法的理解,例如,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等分析作答,A项,状语后置;其它三项均为判断句。故选A。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1、C 【解析】 试题分析: C句是宾语前置句,其他三句是状语后置句。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2、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式的理解能力。可根据常见的文言句式类型及用法的理解分析作答,①⑥为状语后置句,②④⑨为判断句,③⑦为定语后置句,⑤为宾语前置句,⑩为省略句,⑧既是判断句,又是用“于”表被动的被动句。故选D。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3、D 【解析】
试题分析: D为被动句,其他为状语后置句。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4、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式的理解能力。可根据常见的文言句式及句意分析,例句为宾语前置句 ;B项,状语后置句;C项,被动句;D项,定语后置句。故选
A。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5、B 【解析】 试题分析:例句和B项都是宾语前置句,C项是被动句,D是判断句。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6、B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B项是省略句,其它三句和例句都是被动句。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7、A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古代文言句式的掌握,需要结合句子,具体分析、判断即可。A,一个“为”在是判断动词,表示该句是判断句;B项,“于”表被动,C项,“于”表被动;D“为”字表被动。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8、C
【解析】
试题分析:C和例句都是被动句 A为定语后置句 B为宾语前置句 D为状语后置句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9、C 【解析】
试题分析:二者都是状语后置句。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20、B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式的理解和分析,需要先判断例句是宾语前置,“技经肯綮之未尝”是“未尝技经肯綮”的倒装句;逐项分析选项中的句子,其中,A项,被动句,函谷举就是函谷关被攻克(攻陷);B项,宾语前置,唯兄嫂是依,即:惟依兄嫂;C项,定语后置,“八百余“应提前;D项,状语后置,“以组”后置。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7.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A.技盖至此乎 B.善刀而藏之 C.敛不凭其棺 D.与可厌之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通假字的判断,需要根据平时所积累的词语意思,加以分析,逐项作出判断。A“盖”通“盍”,相当于“何”义;B“善”通“缮”,修缮;C“敛”通“殓”,装殓;D项,没有通假字。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1、C 【解析】 试题分析:文言特殊句式指文言文中的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主谓倒置句等七种句式。例句是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未有之也”。A是状语后置,“以孝悌之义申之”。B是状语后置,“于上青天难”。C是宾语前置,“无乃过尔与”。D是省略句,“又闻子规啼(于)夜月”。故选C。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22、B 【解析】
试题分析:B是定语后置。A.C.D都是宾语前置。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23、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式,解答方法是:逐项分析句子的句式,然后加以判断。B项是宾语前置,正常句式为:恐年岁之不与吾;其余都为状语后置句子,正常句式分别为:A项,于城隅俟我;C项,以嘉名肇锡余;D项,亦于庭树自缢。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24、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语序。文言文的特殊句式包括:倒装句、省略句、被动句、判断句。例句“秦人不暇自哀”是倒装句中的宾语前置,“自哀”应为“哀自”。B.C.D三项同为宾语前置句。B项“忌不自信”,“自信”应为“信自”;C项“古之人不余欺也”,“不余欺”应为“不欺余”;D项“句读之不知”应为“不知句读”,“之”起到提宾作用。故选A项。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25、B 【解析】
试题分析:常考的文言句式主要有四种: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而每种句式都有其特点。例句是倒装句中的定语后置,正常语序是“有吹洞箫客”。A项是省略句,省略介词“于”,应为“大王见臣(于)
列观”。C项是判断句,特点是“„„者,„„也”。D项是倒装句中的状语后置,正常语序是“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B项也是定语后置,正常语序是“凌茫然之万顷”。故选B。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26、B 【解析】
试题分析:B为状语后置句,其他三项为被动句。掌握有别于现代汉语的常见文言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高中阶段主要掌握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变式)句、省略句。考生在平时学习和复习中要注意积累典型例子,总结并掌握各种特殊文言句式的特点。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27、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式的理解能力。分析时,应根据对文言文句式类型的积累与理解,结合着具体语境分析作答,ABD三项均为定语后置句;C项,宾语前置句。故选C。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28、A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句式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常见的文言句式类型及判断方法的知识积累分析作答,例如,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A项,定语后置句;BCD三项均为宾语前置句。所以选A。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29、B 【解析】
试题分析:B项定语后置,其他选项为状语后置。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0、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式,需要结合具体句子,逐项加以分析、判断。根据例句分析:夫晋,何厌之有?这是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该是“夫晋有何厌”。选项中,A项,是宾语前置,应是“大王来操何”;B项,状语后置;C项,判断句;D项,判断句。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1、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式,需要结合具体句子,逐项加以分析、判断。A.判断句;B.省略句;C.被动句。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2、B 【解析】 试题分析:⑪⑬⑳介词结构后置⑭⑰⑱⑶省略句⑫⑮宾语前置(6)被动句(9)(11)判断句(12)定语后置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3、A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结合着常见的文言句式理解判断,例如,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再结合具体语境分析,①⑥判断句,②⑤状语后置句,③宾语前置句,④定语后置句,⑦被动句。所以选A。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4、B 【解析】 试题分析:文言特殊句式一般分五类: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疑问句,其中较难理解的是倒装句。
现代汉语习惯的常规语序,一般为“主—谓—宾”“定(状)—中心词”,即主语在谓语前,谓语在宾语前,修饰语在中心语前;但有时因修辞、强调等的需要语序会发生变化。为了方便我们学习,就称它为“倒装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分析可知,B.①⑦宾前/②⑧状后/③⑤⑨被动/④判断/⑥定后/⑩省略。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5、B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式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常见的文言句式类型,结合着具体语境分析,常见的文言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等。B项,判断句;ACD三项均为宾语前置句。所以选B。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6、B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式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常见的文言句式类型,结合着具体语境分析,常见的文言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等。B项,省略句;ACD三项均为被动句。所以选B。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7、D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式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常见的文言句式类型,结合着具体语境分析,常见的文言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等。D介词结构后置;ABC都是定语后置句。所以选D。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8、C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词类活用的理解能力。可根据对课内词语活用的积累,根据常见的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词类活用类型,结合具体语境分析,C深: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其他项与例句都是名词作动词,例句,带:围绕;A东:东进,东下;B鼓:弹奏;D渔樵:打鱼,砍柴。故选C。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9、D 【解析】 试题分析:D都有定语后置句。A状语后置/主谓倒装句;
B判断句/状语后置;C.被动句/宾语前置句。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40、C 【解析】
试题分析:C和例句都是判断句。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