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等医学院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课程结构改革与探索

高等医学院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课程结构改革与探索

来源:爱go旅游网
第39卷 第1期

2003年3月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ACTAACADEMIAEMEDICINAEQINGDAOUNIVERSITATIS

Vol.39,No.1March 2003

・教学研究・

高等医学院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课程结构改革与探索

袁 力1 刘林祥1 冯圣平1 王少华2

[摘要] ①目的 探讨培养面向21世纪的复合型、实用型医学影像人才的基本思路。②方法 调查泰山医

学院医学影像技术专业1990、1998、2002年课程设置结构和师资配备、学生培养状况。③结果 医学影像人才层次结构不够合理;师资队伍需不断加强;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需进一步改革;缺乏合理、系统的质量评价体系。④结论 课程结构改革意义重大。

[关键词] 放射学;教育,医学,本科;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 G4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4047(2003)01-0098-03

REFORMANDEXPLORATIONOFTHECOURSESTRUCTUREOFRADIOLOGYSPECIALTYFORMEDICALSTUDENTS

YUANLi,LIULinxiang,FENGShengping,etal DepartmentofRadiology,TaishanMedicalCollege,Taian271000

[ABSTRACT] Objective Tostudythebasicthinkingofdevelopingmedicalradiologiststomeettheneedsof21stcentury.

Methods Thesituationofthecoursestructureofthespecializedsubject,theteachers,andstudentstrainedin1990,1998and2002were

investigated. Results Thestructureofthelevelsofqualifiedradiologistswasnotrational.Theteachingpersonnelshouldbeenhancedcontinuously.Thepatternoftrainingandstructureofthesubjectneededtobeimproved.Lackofrationalandscientificsystemforqualityappraisalwasnoted. Conclusion Areformofcoursestructureisofgreatsignificance.

[KEYWORDS] radiology;education,medical,undergraduocte;educationalreform

  随着当今世界高科技的迅速发展,各种现代化、数字化的医学影像设备日新月异地进入各级医疗机构。高等医学院校医学影像专业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从1985年至今,已有近40所高等医学院校开设医学影像专业,为我国医学影像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入,高等院校医学教育将与世界先进的医学培养模式接轨,高等医学影像教育将面临挑战,迫切要求高等院校突破原来的专业知识结构框架,建立新的专业课程体系,以适应影像医学与现代医学的迅猛发展[1]。1 对象和方法

2 结  果

2.1 1990年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课程设置及师资状况

医学课程比重较大,人文社会科学课程量偏少,轻视临床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相关专业课程面太

宽。见表1.师资状况:教授4人,副教授12人,讲师24人,助教及其他20人。学历:博士2人,硕士7人,本科18人,专科及其他33人。师资力量薄弱而且教师梯队不合理。

表1 1990年医学影像技术本科专业课程设置

专业课程

理论与实验授课时间分配(学时)

72(52/20)

67(40/27)46(26/20)144(84/60)102(82/20)182(142/40)380(260/120)

实习时间(周)

6641061020

调查了泰山医学院1990、1998、2002年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本科课程设置情况(包括主干课程设置、理论与实验授课学时分配、实习教学时数等三个大方面)及放射学系影像技术专业师资配备情况(包括年龄结构、学历层次、职称比例、师资培养、人才流动等方面)。结合调查结果,在全院范围内邀请医学影像、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社会医学、教育学、医教管理、基础教育等学科及部门的教授、专家共50人进行研讨。

作者单位 1 泰山医学院放射系(山东省泰安市 271000) 2福建医学科技大学临床医学系莆田分校

作者简介 袁力,男,1970年6月生,讲师

医学成像技术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医学图像处理医学影像诊断学放射治疗学医学影像设备学医学类相关专业

2.2 1998年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课程设置及师资状况

公共基础课、医学课程与医学影像课程的比例不太适当,前两者所占比重仍然偏重,而且各类课程之间缺乏有机的结合,基本改变了重专业、轻临床的倾向。见表2.师资状况:教授3人,副教授11人,讲师11人,助教及其他43人。学历:博士5人,硕士16人,本科7人,专科及其他40人。

 

1期

袁 力,刘林祥,冯圣平,等1高等医学院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课程结构改革与探索99

表2 1998年医学影像技术本科专业课程设置

专业课程

理论与实验授课时间分配(学时)

实习时间(周)

医学成像技术

68(48/20)5医学影像检查技术72(50/22)6医学图像处理36(24/12)3医学影像诊断学166(126/40)6放射治疗学94(74/20)7医学影像设备学202(160/42)10医学类相关专业

398(320/78)

20

2.3 2002年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课程设置及师资状况

总的趋向是公共基础课、医学基础课和医学影像专业课程保持与临床医学同步,部分医学影像专业课学时数有所压缩,删减了一些与医学影像专业关系不大的课程,同时增加了一些新兴学科、边缘学科和人文学科等。见表3.师资状况:教授5人,副教授11人,讲师20人,助教及其他14例。博士1人,硕士12人,本科28人,专科及其他9人。教师年龄组合和层次结构合理但人才流失相对严重。

表3 2002年医学影像技术本科专业课程设置

专业课程

理论与实验授课时间分配(学时)

实习时间(周)

医学成像技术

68(48/20)

6医学影像检查技术64(40/26)6医学图像处理46(30/16)4医学影像诊断学124(84/40)10放射治疗学86(64/24)6医学影像设备学120(80/40)10医学类相关专业280(200/40)16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

86    

2

3 讨  论

泰山医学院医学影像专业1990、1998、2002年

课程设置及师资变化情况显示,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①医学影像专业教师的学历层次、年龄结构还不够合理,主要缺少宽基础、宽专业,潜力大,有后劲,同时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高级医学影像人才。②医学影像师资队伍需不断加强,师资水平需不断提高;继续医学教育的途径应不断拓宽和改善,应建立全国性的医学影像继续教育基地,为师资知识和技术的不断更新创造条件。③要适应宽口径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医学影像专业在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方面还存在重专业、轻基础的倾向,要不断进行改革和调整,以适应未来高等医学教育的改革方向。④高等医学影像教育的效果还缺乏系统、客观和有效的质量评价体系,应加强研究和实践。

当前新技术革命的浪潮正在冲击着包括医学影像专业在内的所有学科,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医学影像学也正以新的姿态在发展变化中。针对培养跨世纪医学影像人才的要求,医学影像教育应加快改革的步伐,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影像理论体系,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医学影像人才[2]。为此,医学影像教育必须同科技发展和社会需求相适应,尽快培养出能跟上科技进步,符合21世纪需要的具备基础扎实、知识面宽、业务能力强和个人素质高的复合型、实用型医学影像人才。

3.1 加强普通基础课与专业基础课的有机联系

医学影像学虽是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但与临床医学知识有密切联系。应树立影像专业基础课与医学基础课为临床医学影像服务的整体观念,打破学科间的界限,加强学科间在逻辑和结构上的有机联系,做到相互呼应而不重复,并形成一定范围和层次的若干性质相近的学科群体,达到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这样在课程设置改革时,既可以保证学生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融合与医学影像学直接相关的科学知识。

3.2 体现现代医学影像学特色,注重人文社会科学

知识,增设选修课程

目前,医学院校存在许多弊端,表现为:一是课程设置不合理,基础面过窄,必修课时过多,选修课时过少,学生知识面和视野不宽;二是课程内容陈旧老化,课程体系中无反映当代科技和医学科学发展要求的人文社会科学和新兴学科的内容;三是课程体系既零碎又僵化,课程间彼此脱节又重复,尤其是基础与临床间缺乏相互联系与渗透,缺乏整体优化和灵活性,这很难适应21世纪医学影像人才的需要。因此,医学影像课程设置应适应现代医学影像学的发展要求,促进学科间的相互交叉与渗透,并突出医学影像专业特点,注重实用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灌输,逐步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提高医学影像专业知识对临床实践需要的适应性,适当删减一些与医学影像专业关系不紧密的普通基础课,结合医学影像学理论、概念、模式、规范和方法,适当增加人文社会学科的课时比例,尤其对英语和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要提高标准[3]。

3.3 构建和完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促进师资队伍

的快速、健康发展

医学影像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必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提高学生临床综合能力是

 

100

青 岛 大 学 医 学 院 学 报39卷

培养高质量医学影像专业人才的重要内容,是评价

医学影像学教学质量的客观依据,是检验教学效果的主要手段,能改变传统教育中重理论、轻实践,重专业、轻基础的倾向。对保证教学质量,加强教学与临床的有机结合具有积极作用,更有利于师资队伍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并关注高新尖医学影像设备的应用和开发,从而提高教学与科研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学历、更新知识、积累经验、熟练技能,积极开展科研与教学活动,不断掌握医学影像学发展的新动态,提高整体教学水平的目的。3.4 加强临床实践与理论知识的结合,培养学生的操作技巧和能力

医学影像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医学影像学教学的关键。医学影像学的课程设置与安排,应紧密结合临床实际和工作需要,做到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并重。调整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使医学影像专业临床主要课程与临床实际需要同步。调整毕业实习计划,为教学和学生掌握临床知识创造条件,满足学生跟上医学科学技术发展步伐的需要、学生未来就业的需要。只有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理论知识转化为相应的技巧和能力,

才能形成稳固的知识结构,为将来的独立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1世纪医学影像学日益扩大的研究领域,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方面提出新的课题,医学影像学课程设置应以现代医学为基础,重视多学科交叉融合,对课程设置进行相应的修改,突出医学影像专业特色,建立自身的学科群体,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临床思维与影像知识相结合,探索医学影像专业的发展道路和方向,以适应医学影像学的飞速发展[4]。

参考文献

1234

陈传林.试析高等医学院校课程体系改革三大趋势[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杂志,1992,2:88

吴启迪.“全球化”时代的现代大学理念和制度创新[J].教育发展研究,2001,7:36

吴晓义.课程设计[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120,

121

柳治仁.建立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理论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2,13:49

(2002-10-27收稿 2002-12-15修回)

(本文编辑 黄建乡)

卵巢恶性淋巴瘤1例

徐金娥 赵文翠

  病人,女,43岁,因咳嗽、憋气伴腹胀1月余入院。1月前无诱因出现咳嗽、胸闷、憋气,外院考虑支气管感染,给予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治疗过程中出现腹胀,呈进行性加重,伴阴道流液,无阴道流血,本院门诊行B超检查示腹水,盆腹腔大量积液,卵巢占位性病变

(右),即收入住院拟行手术治疗。查体:T37.8℃,P88min-1,R28min-1,BP18/11kPa,双肺呼吸音略粗,双下肺呼吸音减低,腹膨隆,

淋巴细胞性恶性淋巴瘤,大细胞型,各组淋巴结未见转移,腹水中未见肿瘤细胞,大网膜见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术后第1天病人体温即降至正常,胸闷憋气症状明显好转,切口拆线后给予CTX+ADM+

VP16+DDP化疗,1月后复查X线胸片,胸水明显减少,2月后胸水

完全消退,现已化疗6疗程,病人一般情况好。

讨论 卵巢恶性淋巴瘤十分罕见,国内外文献多为个案报道,目前对其组织来源尚有争议,难以判定是原发还是继发,仅个别病例能获确诊,其发病年龄不等,病人多主诉盆腔包块或腹痛,体质量下降、虚弱及发热。诊断标准:临床上病变仅局限于卵巢,外周血及骨髓无任何异常细胞。卵巢恶性淋巴瘤一般应先施行手术,方可获得明确诊断及临床分期,因其浸润性较一般卵巢癌差,故手术切除率高,多选择子宫+双附件切除术,并尽可能辅加肿瘤细胞减灭术,使残余细胞减少至最低限度,有利于提高术后放化疗效果。该病预后较卵巢癌好,5年存活率为35%,肿瘤早期、体积小、单侧受累者优于肿瘤晚期、体积大、累及双侧卵巢者。

[关键词] 淋巴瘤,大细胞,弥漫型;卵巢;诊断;治疗学[中图分类号] R711.75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1-4047(2003)01-0100-01

(2002-03-25收稿 2002-12-10修回)

腹水征(+),于脐上一指扪及包块,肝脾触诊不清楚。妇科检查:外阴正常,阴道通畅,宫颈光滑,子宫大小正常,其右上方扪及包块,达脐上一指,活动,界限欠清,质硬,盆腔内空虚。入院诊断:盆腔包块并腹水,初步诊断为卵巢癌或卵巢纤维瘤。入院后查血清癌胚抗原

(CA125)272kU/L,X线胸片示右胸腔积液,抗感染治疗10d,体温

持续不降,波动于37.8~39.4℃,血培养(-),考虑癌性发热。即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抽出淡黄色腹水约5L,子宫如孕40d大小,可见数个2cm×2cm×2cm大小肌瘤,右侧卵巢12

cm×8cm×8cm大小,无包膜,与周围无粘连,质硬,肉红色,左侧附

件未见异常。大网膜及肝脾未扪及异常。将包块切除送冷冻病理检查示卵巢原发性恶性淋巴瘤,行子宫+双附件+大网膜+盆腔淋巴结切除术。病理检查示子宫多发性平滑肌瘤,右卵巢弥散性、

作者单位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青岛 266003)

作者简介 徐金娥,女,1971年1月生,硕士,主治医师

(本文编辑 厉建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