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猫尤利乌斯凯撒读后感
懦夫死亡之前已死过多次;勇士只品尝一次死亡滋味。——《尤利乌斯·凯撒》第二幕,凯撒与卡尔普尼亚的对话
要是这句话不那么莎士比亚,或者说不那么诗化(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我们能理所当然地将它放进任何一部传记。显然,这话来自于一个悲情英雄,他正直视自己的死亡。他可以是垓下之围时快战的项羽;或者是第二次布匿战争中归国的汉尼拔;又或者是这部剧中的布鲁图和卡修斯,当他们在腓力比战役中自杀(布鲁图的遗言“我要逃,不过不是用脚,而是用手”)。然而这句话出自凯撒口中,在他得知刺杀的密谋以后。按照先前的逻辑,我们自然会认为,凯撒空有勇气而无韬略。他与史泰龙的孤胆英雄最大不同在于,他是凯撒,他应该有也确实有他能调动的强力——。正是这支让凯撒从雇佣军头领一跃与庞培对峙,并杀死庞培。有这样一支保卫,他孤身出席大会,让自己被自己的勇气杀死,是他不动用权力的结果。
凯撒是有权势的人,且声望日隆。不同于上文提到的悲情英雄,他的死亡难以被神化——甚至不如一千多年后的马拉之死来得震撼——而勇气也不足以描述这样一位大帝,哪怕他未曾加冕。凯撒的勇气从来不是战士的勇气,而是赌徒的勇气。与处于上风的庞培交锋时,凯撒正是赌准庞培为得到平民的支持而与元老院推诿,从而扭转战局。与其说这勇气是勇士的勇气,毋宁说是“勇气的变色”。如果相信莎士比亚一向的神速与精准,我们就无法忽略这句话的勇气用在凯撒身上的违和。
毕竟,莎士比亚对于凯撒的分析细致入微,堪称纤毫毕现。在第三幕中,凯撒被刺时用拉丁语称呼布鲁图(在拉丁语史书中凯撒用的是希腊文),这一细节表明,人在崩溃时往往回到最初所学的知识。有案例表明,歌唱演员在失误后会本能地使用张口的换气法,尽
管这一方法并不科学。我们在紧张时容易大脑空白,接着依照记忆最深处的模式行动。向我们自己也是他自己内心最深处发掘,莎士比亚得出了普遍而精确的描写。
我们要把这部戏剧放在它所处的谱系中,对权力欲的分析在修昔底德就有了。但在这里呈现的乃是这样一种心理学,他不仅要研究压力下人格的种种变形,还要把这种人格的普遍根基挖出来。以铺张扬厉的修辞为后盾,他不动声色,直到剧目最后一刻。当凯撒发表他关于勇气的自白时,无论莎士比亚对凯撒的概括正确与否,这一反应同样适用于你我。一旦我们下了赌注,就会高估对冲的能力。威胁越隐晦而重大,我们就越冒险。我们越有信心,就越能忍受钱包的空虚,因为是渴求让我们有信心。
莎士比亚笔下的凯撒对刺杀不以为然(凯撒如果考虑到死亡,也只认为那不过是又一次之前的战争),他的行为回答了为什么:他不选择做出反应,因为他是凯撒。他由对冲打赌取得胜利,这是他视野的盲点。凯撒并不愚蠢,但是视线中的一处斑点最终让他看不清任何东西。莎士比亚发现了人物的盲点:雅典的泰门因奢侈而兴,也因奢侈而亡。安东尼看不到,他成为三巨头之一,并不因为他在联盟上的强势。这些都是他们没能看到的大事,并且,只有他们这样的大人物才能看不见。
越是大的人物,看不到的大事就越大。巴巴罗萨行动前夕,英国情报部门已将德军密码破译,丘吉尔亲自将情报传给斯大林。苏联高层不断把材料摆在斯大林面前。然而得到的是一再按兵不动的命令,甚至在入侵的时刻,他还在重发命令。欧洲东线战场,最重要也最精明的人,却是最晚承认纳粹德国侵略意图的人。如果说《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给了他信心,他应该知道战线对面的元首有着同样的信心——希特勒也有着同样的疯狂。历史学家和军事学家一般认为,第三帝国在西线的冒险成功,让希特勒信心大增。他基于相似的理由突袭苏联,并取得一连串胜利,这让他更坚定指挥的才能,直到投兵斯大林格勒。如果说他先前的胜利是不可思议的,那么他的失败看起来也同样不可思议。最终是卫国战
争取得了胜利,但盲点并未消除,斯大林模式带来的裂痕最终导致了它的解体。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