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市普宁华侨管理区总体规划
(2006—2020)
文本
揭阳市普侨区管委会 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
二零零六年七月
------------------------------------------------
--------------------------------------------------
项目名称:
揭阳市普宁华侨管理区总体规划(2006—2020)
项目委托方: 揭阳市普宁华侨管理区管理委员会
项目承担方: 中山大学城市与区研究中心
------------------------------------------------
--------------------------------------------------
目录
第一章 总则 ··································································································· 1 第二章 城镇发展战略 ····················································································· 2 第三章 城市性质与城市规模 ·········································································· 4 第四章 城镇总体布局 ····················································································· 4 第五章 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 9 第六章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划····································································· 11 第七章 电力工程规划 ··················································································· 12 第八章 电信、邮政系统规划 ········································································ 13 第九章 给水工程规划 ··················································································· 14 第十章 排水工程规划 ··················································································· 14 第十一章 环境卫生规划 ··············································································· 16 第十二章 防灾规划 ······················································································ 16 第十三章 绿地系统与景观风貌规划 ····························································· 17 第十四章 环境保护规划 ··············································································· 19 第十五章 近期建设规划 ··············································································· 21 第十六章 规划实施措施 ··············································································· 22 第十七章 附则 ······························································································ 23 附表: ············································································································ 24
------------------------------------------------
--------------------------------------------------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编制背景
普侨区与原来的石牌镇相毗邻,部分用地相互交叉。1996年,湖南省湘潭市建筑设计院应邀对普侨区和石牌镇进行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当时确定普侨区的城市性质是“以茶果种植加工工业为重点的农工贸综合性城镇”,职能为“全区和全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揭阳安置归国华侨的主要场所之一”。
经过近10年的发展,情况变化很大,尤其是2003年石牌镇并入里湖镇之后,规划更缺乏可操作性。另外普侨区已初具小城镇雏形,但基础设施不齐全,用地混杂,中心区沿省道238线发展,“马路经济”特征明显,不利于今后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进行本次总体规划修编变得十分必要。
第二条 规划依据
此次规划的主要依据有: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5);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9);
4、《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5、《广东省中心镇规划指引》(2003); 6、《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
7、《揭阳市普宁华侨管理区、普宁市石牌镇总体规划》(1996-2015); 8、《普侨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6-2010);
9、揭阳市经济产业带发展规划(2006-2015)(征求意见稿); 10、揭阳市普宁华侨管理区政府提供的有关资料和发展构想。
第三条 规划原则
1、“适度超前”的原则。发挥普侨区政策资源与自然资源潜力,树立地方中心城镇的发展目标,适度超前做好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及城镇建设的空间安排。
2、“综合协调”的原则。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统筹区域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统
------------------------------------------------
--------------------------------------------------
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从区内及区际协调发展角度编制城镇发展策略。
3、“弹性规划”的原则。深刻认识市场经济运作的一般规律,充分估计发展中的不确定性,在社会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用地安排中留有一定的弹性空间。
4、“集约发展”的原则。正确引导,合理布局,促进生产要素的集聚。引导工业进园,商业入市和部分居民点并迁,严格限制“马路经济”的无序蔓延。
5、“分期建设”的原则。根据普侨区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财政实力,分期分批统筹城市各项建设活动。
第四条 规划范围
普侨区全区为规划控制区,总面积15.63平方公里。本次规划将统筹全区社会经济发展,包括区域产业发展规划与空间布局,全区道路系统规划,中心区城镇物质要素建设规划等。规划总面积约6.5平方公里。
第五条 规划期限
近期:2006-2010; 远期:2011-2020。
第二章 城镇发展战略
第六条 战略思路
1、工业立区、产业强区
突出产业对地方发展的带动效应,积极融入到揭阳中部产业带中去,加快工业化发展进程。
2、提高发展凝聚力,建设地方经济中心
引导各种商业活动和公共文化活动向城区集中,建设中部产业带和西部产业带的联结节点。
3、改善投资环境,借助外力发展
首先要改善城镇总体面貌,提高城镇品位,尤其要加强工业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良
------------------------------------------------
--------------------------------------------------
好的投资硬环境;其次要提高投资服务质量,规范政府行为,营造良好的投资软环境。
4、坚持城乡协调、积极保护环境
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全区城乡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规划,合理布置建设用地、农业用地和生态用地。
第七条 战略目标
1、经济
(1)、建设工业强区。建设工业园区,坚持企业入园,园区带动;
(2)、积极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便利居民的日常生活,促进第二产业的
发展;
(3)、发展特色农业,走差异化、产业化之路,发挥区域农业资源优势; (4)、充分发挥市场调节功能,提高政府对经济发展的服务能力,推动工业发展。 2、社会
(1)、努力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2)、提高城镇服务水平,发展现代社区; (3)、维持良好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安定; (4)、协调各方利益,建设和谐社会。 3、环境
(1)、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环境优良的总目标; (2)、利用山体,水库和河流等自然生态要素,建设优美、生态、可持续的城市空间;
(3)、加强城区卫生环境整治,实现垃圾集中化、工业垃圾无害化处理。 4、城建
(1)、重点推进管理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镇功能,建设设施完善,景观优美的新普侨;
(2)、做好工业区配套建设,形成侨区经济腾飞引擎;
(3)、合理利用有限的财力和宝贵的空间资源,积极筹划,有序安排,稳步推进,建设
结构紧凑、布局合理的新城镇;
(4)、将普侨区建设为投资者理想的工作场所,居民安居乐业的新兴现代城区。
第八条 产业发展
------------------------------------------------
--------------------------------------------------
1、产业定位
普宁华侨管理区是揭阳中部经济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部经济产业带和西部经济产业带的连通节点,以工业为主导的地方经济中心。
2、发展重点
(1)、优先发展第二产业——重点发展纺织服装、食品、制药、化工塑料等。 (2)、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重点发展批发零售、信息金融和旅游业等。 (3)、发展特色农业——重点发展中草药种植、特色水果等。
第三章 城市性质与城市规模
第九条 城市性质
普宁华侨管理区是揭阳中部经济产业带重要的组成部分,中部经济产业带和西部经济产业带的连通节点,以工业为主导的地方经济中心;环境优美的现代生态城镇。
第十条 城市规模
1、人口规模
到2010年,普侨区总人口15000人,城镇人口10500人,城市化水平为70%; 到2020年,普侨区总人口30000人,城镇人口27000人,城市化水平为90%。 2、经济规模
到2010年普侨区地方生产总值约为3.2亿元,2004~2010年年递增18%; 到2020年普侨区地方生产总值约为8.5亿元,2011~2020年年递增10%。 3、用地规模
规划2010年管理区建设用地规模约为180公顷; 规划2020年管理区建设用地规模约为650公顷。
第四章 城镇总体布局
第十一条 规划理念
------------------------------------------------
--------------------------------------------------
充分利用有利条件,促进要素集聚,推进工业化进程,繁荣城镇经济,发挥服务功能,维持良好生态,提高城市品位,建构和谐社会。
第十二条 布局原则
1、效益原则
管理区总体规划服从“工业立区,产业强区”的发展战略,优先服务经济建设。 2、协调原则
协调工业区和中心区、建设用地与农业用地、生产生活与环境保护的相互关系。 3、因地制宜原则
充分考虑用地条件和各类项目的用地要求,确定城镇用地拓展方向,因地制宜规划工业
区、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布局,强调用地的效益性和集约化,同时也强调生态环境保护。
第十三条 用地发展方向
1、以沿老中心区向南发展为主; 2、以越石牌河向北发展为辅。
第十四条 生产力空间布局
1、三片
(1)、北部片区。指石牌河以北片区,主要将发展工业和农业。
(2)、南部片区。指茶山村所在的西南飞地,主要发展中草药种植,形成特色农业区。 (3)、中部片区。指石牌河以南及南部片区以北部分。主要发展工业和第三产业,适当发展农业。
2、四区
(1)、北部生态工业区。覆盖北部主要低丘地带,包括花古岩地区。发展一、二、三类工业,适当发展旅游业。规划建议工业主要发展中成药制造、纺织、食品等行业。
(2)、中心区
区管委会周边地区,北至石牌河,南至中学南侧。主要发展零售、餐饮、批发、金融服
------------------------------------------------
--------------------------------------------------
务、信息服务等等。
(3)、南部生态工业区
中心区以南、德泽园以西、南至中部片区边界。是普侨区优先发展的工业区。规划建议主要发展服装、制药、化工、电子信息、化工等行业。
(4)、中草药种植区
在空间上与南部片区完全重合。是管理区中草药主要种植区,侨区的主要水源地。
第十五条 空间分区协调
1、非农建设区
包括中心区、南北生态工业区、乡村居民点等全部非农建设用地范围。非农建设区内可进行经依法审批的开发建设活动。
2、控制发展区
主要分布在中心区以东,包括山、11山以东,17山、22山以北部分。规划期内原则上不用于非农建设的地域。是普侨区远景发展的建设备用地,应保持现状土地的使用性质,非经批准同意,原则上不得在控制发展区内进行非农建设活动。
3、不准建设区
除去非农建设区和控制发展区外均为不准建设区。规划期内不准建设区必须保持土地的原有用途,除国家和省的重点项目、管理设施外,严禁在不准建设区内进行非农建设开发活动。
第十六条 规划结构
1、二轴 (1)、南北纵轴
以侨区南北向中心大道为主干,向北延伸至钱坑的入口,向南延伸至侨4队。是侨区的功能主轴、景观主轴。
(2)、东西横轴
省道238线东西向经过普侨区的路段沿线。是市政公用服务设施和城镇商业服务功能的主要轴线。在远景上省道向北改线之后,这段省道将成为中心区内部道路,其轴线功能将更为明显。
2、六区
------------------------------------------------
--------------------------------------------------
(1)、北部生态工业区。是管理区重要的工业区之一,注重工业发展和花古岩地区的保护。
(2)、东部居住区。主要指变电站和气库以东的居住区,现有的部分工业将逐渐迁入工业区,不再允许入驻新的工业企业。主要为二、三类居住用地。
(3)、商业服务区。指汽车站以西、石牌以东、财政局以北、省路和中轴线两侧的地区。发挥现有商业基础,限制“马路经济”无序蔓延,规划建设农贸批发市场。
(4)、办公文娱区。商业服务区以南,以区管委会为核心的地区,规划形成侨区的行政管理中心。
(5)、南部居住区。以侨新社区为基础,紧接办公文娱区,是中心区主要的居住区。各项公共服务设施齐全,环境较好。主要为一、二类居住用地。
(6)、南部生态工业区
位于南部居住区以南,县道石南公路以东、德泽园以西、南抵南部边界线,是普侨区主要的、优先发展的工业区。严格保护乌泥坑水库及其附属绿地。
第十七条 用地布局
1、居住用地
(1)、一类居住用地。
位于南部居住区,主要包括管委会西侧和文化中心、山公园附近的居住用地。自然环境良好,市政和公共服务设施齐全,以中低层住宅为主,规划面积约14公顷。
(2)、二类居住用地
包括商业服务区内和东部居住区的居住用地。公共服务设施比较齐备,但受到交通设施、商业金融设施或市政设施的影响,以多中层住宅为主,规划面积约44公顷。
(3)、三类居住用地
其余居住用地为三类居住用地。主要是接近工业区的居住用地。规划面积约23公顷。 2、公共设施用地
(1)、行政办公用地。以现有用地为基础,并留适当的发展空间。规划面积约5.9公顷。 (2)、商业金融用地。主要位于商业服务区,其它功能区也有零星分布。规划面积约12.9公顷。
(3)、文化娱乐用地。主要在行政办公用地周围。规划面积约1.7公顷。 (4)、体育用地。位于中心大道西侧,侨3队附近。规划面积约4公顷。
------------------------------------------------
--------------------------------------------------
(5)、医疗卫生用地。维持在现状,即在石南公路西侧与石牌交界部分,并留一定用地进行适当的扩建。规划总用地面积为0.45公顷。
(6)、其它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敬老院维持原址不动。规划总用地面积0.39公顷。 3、工业用地
集中在南北生态工业区。北部生态工业区工业涵盖一、二、三类工业,南部生态工业区主要以一、二类工业为主,适当发展三类工业。工业用地总规划面积约294公顷。
4、仓储用地
普通仓储用地结合南部生态工业区布局,位于水厂西侧,总规划面积1.1公顷。危险品仓库用地是普侨区的气库所在地,位于省道238线与侨区大道交接口的东北侧,总规划用地面积0.86公顷。规划建议在远期将气库迁移到东边的边界线附近。
5、对外交通用地
包括省道238线和县道石南公路穿过中部片区的用地、规划新建汽车客运站用地,位于侨区大道与省道交接口的西侧。对外交通规划用地面积约13公顷。
6、道路广场用地
城市广场在区政府南面,山公园西面。另外包括二处停车场,一处停车场位于规划的汽车客运站东侧,另一处位于水厂以北、小学西南部的边角地带。规划全区将形成方格网状的道路网。道路广场用地总规划面积约96公顷。
7、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主要包括供应设施、环卫设施和消防设施用地。水厂、10KV变电开关站(远期改建为35KV变电站)仍采用在原址,液化汽供应站结合汽库布置。垃圾中转站在汽车站南部,新沟村北部。垃圾填埋场在北部的埔顶附近。东部的污水处理厂仍沿用现场址,规划预留用地作为发展扩张时用。南部生态工业区配建一处污水处理站,位于18山、20山和21山之间。在北部生态工业区和中心区设置二个污水提升泵站。消防站位于汽车站南部,接近侨区大道进入省道的出口。市政公用设施用地总规划面积4.92公顷。
8、绿地
公共绿地规划包括中轴线两侧的公园绿地、北部生态工业区的花古岩公园、南部生态工业区乌泥坑水库周围的公共绿地、石牌河南岸的滨水绿地,以及作为城区绿色开敞空间嵌入到居住区和其它功能区内部的公共小绿地。生产防护绿地为中学与工业区的隔离带和气库与东部居住区的阻隔带。绿地规划面积约109公顷。
9、发展备用地
------------------------------------------------
--------------------------------------------------
分布在文化中心、银行、山公园、11山及12山东侧的一部分地区。备用地作为城镇建设扩张的弹性用地。规划面积约22公顷。
第五章 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第十八条 交通发展目标
1、 建设网络化的区内交通系统,规划期内各主要居民点、工业区均有道路联通。 2、形成布局合理、结构完整、等级分明、功能明确的道路系统。 3、充分发挥道路网对合理的城镇空间结构的塑造功能。
4、减少对过境交通的依赖,通过道路网设计将大多数的过境交通从中心区引开,降低
过境交通和城镇内部交通的相互干扰。
5、建设富于人性化的中心区道路环境。
第十九条 规划路网结构
1、四纵
(1)、东部一纵:北起北部生态工业区东侧,经过后寮,越过石牌河,穿过乌中,连结乌顶、侨9队、侨6队和南部生态工业区,再从28山转入里湖镇。
(2)、中部一纵:北起北部生态工业区南端,穿过冯老,越过石牌河,经冯新、新沟,联接南部生态工业区,止于侨5队。
(3)、中部二纵:指中心大道。北起钱坑镇的入口,经香港龙、侨10队,越过石牌河,进入北新,经过区管委,沿山、11山边进入南部生态工业区,后经12山,擦过乌泥坑水库,止于侨4队。
(4)、西部一纵:主体部分为县道石南公路。北起北、过石牌河进入北新,后沿石南公路一直到达茶山村,再进入南阳乡。
2、四横
(1)、北部一横:指北—冯老—后寮的村前线,连接大池农场和里湖。远景上看,当
------------------------------------------------
--------------------------------------------------
省道改道后,新省道也将成为管理区主要横路之一。改道省道从水口大桥过石牌河,在埔顶处转向西,之后从后寮、冯老、北村后通过。
(2)、中部一横:指现有的省道。东出里湖,西入石牌,连结四条纵路。
(3)、中部二横:东部从里湖进入,与东部一纵相交于乌顶,经19山、侨8队进入中心区的山南侧、后从1山北越过石南公路进入石牌,与四条纵路相通。
(4)、南部一横:位于南部生态工业区的最南侧,东起东部一纵,向西与中部一纵交于侨5队,与中心大部交于侨4队,过33山、34山,与石南公路相交。
第二十条 规划道路等级
1、主干道
是管理区道路系统的主要骨架,是连结各功能区的交通纽带,承担城区的主要交通。主干道和省道成方格网结构。主干道分为二个等级,其中第一个等级是中心大道,设计红线宽度为32米,其余的主干道设计红线宽度都为28米。主干道均为双向四车道,包括管理区中心大道、东部一纵、南部一横、中学和运动场北侧新规划道路、气库以西和变电站以东的南北向新规划道路。
2、次干道
城区次干道是区域性干道。次干道规划红线宽度20米,双向四车道,一块板设计,人车分流,不设绿化隔离带。采用二种断面设计方式。一种车行道稍窄(12米),人行道稍宽(4米),适合于居住区等人流较多的路段。一种为车行道稍宽(14米),人行道稍窄(3米),适用于工业区等车流较多的路段。次干道主要有虎空顶—香港龙—老虎顶线、侨区大道—新沟—侨7队线、5山—7山—侨6队线、冯新—18山—14山线、侨2队—5山—4山线等。
3、支路
城区内部生活性道路,红线宽14米。除去主干道、次干道即为支路,以非机动车和行人为主。
第二十一条 中心区静态交通规划
规划汽车站在侨区大道与省道交接口西侧。规划建设二处停车场,一处邻近汽车站,另一处在1山以北,石南公路以东地区。加油站维持在原地。规划新建一处广场,位于中心大道以西、区管委会南面,广场以绿色为主题。
------------------------------------------------
--------------------------------------------------
第二十二条 省道改道建议
规划建议在远景将省道238线向北改道,即从水口大桥过石牌河,在埔顶处转向西,之后从后寮、冯老、北村后通过。
第六章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划
第二十三条 规划原则
1、功能原则。坚持服务功能的发挥,坚持面向全区的服务定位。 2、便利原则。以人为本,便利居民或社会团体的使用。
3、效益原则。尽量使有限的公共资源发挥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避免资源浪费,促进
集约发展。
第二十四条 规划目标
1、形成集约、高效的公共设施空间分布模式。主要的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布置于中心区。
2、提高设施配套水平。重点完善商业服务设施、文化娱乐设施、体育设施等公共服务
设施的配套。
第二十五条 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1、行政办公设施
以现有管委会、财政局、公安局、地税局的用地为基础,形成行政办公集中区。国税局位于东部居住区内,办公大楼建成不久,维持在原处。
2、商业金融设施
在中心大道与省道交接口东南侧建设农贸批发市场,在中心大道东侧、管委会对面规划建设一处银行,在中心大道两侧和东部居住区规划设置商业金融设施,中心大道沿线的商业定位于服务整个管理区。东部居住的商业用地服务于东部居民。
3、医疗卫生设施
现有的人民医院不考虑搬迁,主要采用用地置换的办法,扩大医院用地规模。 4、教育设施
------------------------------------------------
--------------------------------------------------
新规划幼儿园二处,其中一处与中心小学结合布置,另一处布置于省道以北、加油站西边新规划支路的西侧。侨区中学、中心小学、北新小学以及后寮小学、乌犁小学、茶山小学维持在原址,不再规划新的中、小学。其中后寮小学、乌犁小学、茶山小学远期根据实际情况再进行改造或撤并。
5、文化娱乐设施
新规划文化中心位于中心大道东侧,管委会东面,内设图书室,社区文化中心,老人活动中心、青少年馆等项目。新规划电影院位于中学东侧,运动场西侧,6山附近地区。电影院与中学结合配置,可作为中学的礼堂。
6、体育用地
规划新建运动场一处,位于中心大道西侧、侨3队附近,内设200米跑道,小型足球场等设施。
7、民政设施用地 敬老院维持在原址不变。
第七章 电力工程规划
第二十六条 负荷预测
预测管理区2020年建成区综合用电负荷为4.24万千瓦,综合用地用电指标接近68.2千瓦/公顷。
第二十七条 电源规划
以里湖110KV变电站作为全区供电电源,并取消梅塘变电站的10KV出线供电。
第二十八条 变电站建设
近期仍采用里湖变电站10KV出线供电方式。远期规划建设35KV变电站,向全区城乡供
电,规划变电站装机容量为7.6万KVA。选址仍为现有10KV开关站位置,规划用地面积0.92公顷。
------------------------------------------------
--------------------------------------------------
第二十九条 电网建设
远期从里湖110KV变电站引入35KV线路至侨区变电站,取消现有的10KV线路。变电站引出二路10KV输电线,向中心区和北部生态工业区、南部生态工业区及附近乡村供电。南部生态工业区、中心区部分地区以及北部生态工业区部分地区采用环式配电网络,其它地区采用放射状配电网络。35KV线路采用架空敷设方式。规划建议10KV线路在省路、中心大道采用地下电缆敷设,其它路段架空敷设。380/220V配电网供电半径一般不大于400米。配电网一般以树干或放射方式配电。按道路东南侧原则敷设线路走廊。
第八章 电信、邮政系统规划
第三十条 电信规划
1、市话容量预测
近期2010年电话普及率为45门/百人,用户数6800部,交换机容量0.7万门; 远期2020年电话普及率为55门/百人,用户数16500部,交换机容量1.7万门。 2、设施规划
规划在中心区设置模块局,交换机容量1.7万门,采用附设式建设。 3、管线布置
电信管孔应与道路同时建设,原则上沿道路的西、北侧人行道布置电信光纤(电缆)走廊。管道埋深不宜小于0.8米,同时也不宜深于1.2米,与电力线间距不少于0.5米。管道转角或直线段每隔150米设检修用人手孔。主干线按1000—1200线/每孔,用户配线按200—250线/每孔计算管道数。
第三十一条 邮政网点规划
邮政支局仍维持在现址。规划建议远期在侨新社区增设邮政代办点,分担中心区、南部生态工业区和南部乡村的邮政业务。
------------------------------------------------
--------------------------------------------------
第九章 给水工程规划
第三十二条 用水量预测
近期2010年用水量预测值为0.83万m/日,远期2020年用水量预测值为4.45万m/日。
3
3
第三十三条 给水规划
管理区用水由现有的侨区水厂提供,规划扩建侨区水厂:
近期水厂供水能力为0.83万m/日,用地面积约0.4公顷; 远期水厂供水能力为4.45万m/日,用地面积约1.73公顷。
33
第三十四条 水源规划
近期仍用茶山村附近的山塘作为取水源,远期以西坑水库作为水源,并以冷美山水库作
为备用水源。
第三十五条 管线规划
采用生活、生产与消防合用式管网,消火栓为地上式。中心区和南北生态工业区采用环
状布置方式,周围乡村地区供水采用树状布置方式。管网系统采用DN500为主干管,DN400为次干管,DN300和DN200为支管的三层级供水管网体系。规划建议各管网采用铸铁管材,管线应地下埋设,覆土厚度不宜少于0.7米。
第十章 排水工程规划
第三十六条 排水体制
近期采用不完全分流制,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通过截污管排进污水处理厂,雨水通过明渠排进水体,最终流入石牌河;远期规划采用完全分流制,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排进污水处理厂,雨水和工业废水(较洁净)通过雨水管渠汇集就近排进石牌河。
------------------------------------------------
--------------------------------------------------
第三十七条 污水工程规划
1、污水处理量预测
近期2010年污水量处理量为0.35万吨/日,远期2020年为3.60万吨/日。 2、污水厂规划
远期在南部生态工业区建设一个污水处理站,服务该工业区,位于18山、20山和21山之间的低地;近期扩建现有污水处理厂,保证污水总处理能力达到3500吨/日。工业污水采用二级处理达标后排放。
3、污水管网规划
污水管采用截流式。分三个片区截流污水,其中南部生态工业区作为一个独立片区,由附设的污水处理站处理污水,北部生态工业区作为第二片区,其余作为第三片区,二、三片区由扩建的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在北部生态工业区和中心区设置二个污水提升泵。污水干管沿道路铺设,以排水线路短、埋深浅、管网密度均匀为原则。管道采用分期建设,分段实施,使污水管网尽早发挥其应有功能。部分污染特别严重的企业,应在厂内将污水进行初步处理后再排进污水管道。
第三十八条 雨水工程规划
1、雨水量计算 潮汕地区暴雨公式:
q = 1042×(1+0.56lgP)/ t0.488(T=1) 雨水流量公式:
Q=ψFq
q为设计暴雨强度,P为设计重现期,t为降雨历时(分钟),它由地面集水时间t1和雨水在上游管内的流行时间t2组成,t=t1+mt2,m为延缓系数。Q为管道的设计流量,F为设计汇水面积,ψ为综合平均径流系数。雨水管道暴雨设计重现期P为一年,径流系数取0.6。
2、管网布置
建成区共分四个雨水排放片区。第一片区为北部生态工业区;第二片区是中心区省道以北部分;第三片区是省道以南的东部居住区;其余为第四片区,包括中心区的大部分和南部生态工业区的全部。
一、二片区经各自的排水主干管截流后排入石牌河,第三、四片区经排水主干管截流后
------------------------------------------------
--------------------------------------------------
排入附近的明沟。
第十一章 环境卫生规划
第三十九条 垃圾处理规划
1、垃圾总量预测
近期管理区城镇人口生活垃圾人均指标为0.9kg/日,近期日生活垃圾产生量为9.5吨;远期生活垃圾人均指标为1.2kg/日,远期建成区日生活垃圾产生量为32.4吨。
2、垃圾处理规划
规划垃圾转运站一处,位于新沟北部新规划道路的南侧,用地面积约为360平方米,用于建成区垃圾转运前的集中堆放。
规划垃圾填埋场一处,位于管理区北部埔顶附近,用于管理区垃圾的填埋处理。含重金属污染、有毒和含放射性的工业垃圾不得进入垃圾填埋场,应由工厂本身进行特殊处理。
居住小区应设垃圾桶或垃圾池,每天定时清运。沿道路尤其是主要道路应设置垃圾桶,保持街道干净和整洁。工业垃圾由环保、环卫部门收集处理。
第四十条 公厕与粪便处理规划
近期规划建设公厕3座,远期再增设5座,可以采用附设式建设。住宅区要设化粪池,粪便经化粪处理后排入下水道。规划扩建现有污水处理厂,粪便和生活污水通过扩建的污水处理厂处理。
第十二章 防灾规划
第四十一条 消防规划
完善消防装备和消防通信设施,成立消防指挥部;规划在侨区大道入口、汽车站南侧建设小型普通消防站,占地面积约3240平方米;消防栓按120米间距沿城镇道路设置,每个交叉口均须布有消火栓;
------------------------------------------------
--------------------------------------------------
居住区和商业区应留有消防出口,当建筑物沿街部分长度超过150米或总长度超过220米时,应设穿过建筑的消防车道。建筑物内开设的消防车道,净高与净宽均应大于或等于4米。各类建筑须按照耐火等级严格控制防火间距,按要求设置安全疏散出口,防火分隔墙或开辟防火通道。采用生活用水与消防用水合用的给水系统,管理区同一时间发生火灾次数为1次,消防供水强度为15升/秒;
化学危险品仓库的建设需考虑消防要求,并需报请消防管理部门批准方能动工建设。 加强防火宣传教育,提高防火知识水平,增强社会防火意识。 建议远期搬迁现有气库。
第四十二条 抗震规划
规划建成区按地震烈度7度区设防,建筑结构必须符合国家标准;
重要的行政机关、变电站、通信中心、自来水厂等城镇生命线工程和重点工程项目应做建设场地抗震安全评价,并按抗震规范设计;
将山公园、运动场、城市广场、花古岩公园及其它街头绿地、防护绿地、主次干道、周边农田等开敞空间作为发生意外时的避难场地。
第四十三条 防洪规划
管理区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治涝标准为十年一遇,二十四小时暴雨三天排干。
按20年一遇标准加高培厚境内的石牌河河堤。对全区所有水库进行重点整治,全面除
险加固,搞高水库蓄水能力和农田灌溉水平。
保护山地植被、排水沟渠和河涌,减少水土流失,确保水路畅通。
第十三章 绿地系统与景观风貌规划
第四十四条 绿地系统规划
1、规划原则
(1)、网络关联。绿地系统采用点、线、面成系统布置,促进点线面的网络化,提高绿地系统的自然景观功能与生态功能。
------------------------------------------------
--------------------------------------------------
(2)、尊重自然。充分利用城镇周边的自然绿化作为背景,充分利用原有的河道进行水网绿化,通过合理配置对山对水对美景的视觉通道,起到借景作用,将城镇周边的青山绿水等自然美景导入城镇风貌中。
(3)、因地制宜。充分认识各地段绿地资源的特点,因地制宜的规划绿地系统。 (4)、合理分布。让居民都能方便、平等的亲近绿地。 2、规划目标
形成环境优美、生态优良的城区绿地生态系统,促进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到2020年,中心区(指参与用地平衡的中心区)人均绿地不少于15平方米,其中人均公共绿地不少于13平方米。
2、绿地系统结构:包括为点状、线状和面状绿地,构建“自然山体为幕—滨河绿带穿插—公园绿地星布—外围绿地渗透”四位一体的综合绿地系统。
3、绿地系统规划
(1)、生态绿地:指北部生态工业区的花古岩、南部生态工业区的乌泥坑水库及其附属绿地。
(2)、公园绿地:指山公园和城市广场周边绿地。 (3)、滨河绿地:依托石牌河南岸布置,成线状分布。 (4)、街头绿地:城镇重要地段和部分街区边角地设置的绿地。 (5)、体育绿地:指中心区的运动场,内有小型足球场。
(6)、隔离绿带:分布于南部居住区与南部工业区的过渡地带、气库与东部居住区的隔离地带、变电站与周边的隔离地带。
(7)、道路林荫绿带:沿道路两旁分布,中心区形成纵横交叉的林荫路系统。 (8)、单位内部绿地:分布于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住宅周边的绿地,属附属绿地。 (9)、控制性绿地:指城镇建设用地之外广阔的绿地空间,包括耕地、果园、林地等。 3、绿地系统规划实施建议
严格按规划进行绿地建设,控制和引导好石牌河沿岸、南部乌泥坑水库周边及北部花古岩公园的开发建设;新区建设应充分利用现有绿地基础,新建区的绿化用地不能低于建设用地的30%;旧城改造地区不低于25%;加强管理,巩固绿化成果。
第四十五条 景观风貌规划
1、规划原则
------------------------------------------------
--------------------------------------------------
(1)、特色鲜明。管理区要有属于地方的景观风貌特征。 (2)、人地和谐。人文与自然景观的和谐。
(2)、有序演进。在规划上统筹安排,实施中有序推进。
2、规划目标:创建山水气息浓厚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并重的、有序而成体系的、明显而易识别的侨区城镇景观系统。
3、景观结构:划分为景观区、景观轴线,中心区级景观核心和街道景观结点。 4、景观风貌规划布局
(1)、城镇现代景观区:分布于行政娱乐中心周围,即管委会、文化中心、广场、山公园、电影院、运动场等附近。
(2)、商贸景观区:位于商业服务区,以新规划的专业集贸市场及其周边的商业区为主。 (3)、工业景观区:即南北生态工业区,体现现代规模生产以及生产融合生态的工业景观。
(4)、城市景观主轴:指中心大道及其两侧,它是普侨区城镇景观的脊梁,连结主要的景观区,景观节点,对城镇景观起统帅作用。是未来普侨区最具景观识别性的区域。
(5)、城市蓝轴:指石牌河,是城镇的“水”要素景观区。
(6)、主要景观节点:城镇景观控制节点以山公园、城市广场、文化中心、电影院等
绿色开敞空间和景观型公共建筑为主体,是城镇景观的精华所在;乌泥坑水库体现 “水”气息的自然生态景观,是城市生态绿肺;花古岩公园体现“山”气息的自然生态景观,也是城市生态绿肺,同时还蕴含历史人文景观要素。
(7)、街头景观节点:主要依托街头绿地而成,是小型的城市绿心。
第十四章 环境保护规划
第四十六条 规划原则
1、可持续发展原则。根据普侨区自然条件和环境承载能力,寻求经济发展、社会进步、
生态优良的可持续发展。
2、分区控制原则。结合城市总体布局,划分城市环境功能区,并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
控制标准。
------------------------------------------------
--------------------------------------------------
第四十七条 大气环境保护规划
一级大气环境质量区:包括中心区的办公文娱区、商业服务区、东部居住区和南部居住区靠近区管委的部分。
二级大气环境质量区:包括南部生态工业区、花古岩公园和南部居住区靠近工业区的部
分。
三级大气环境质量区:北部生态工业区中的工业用地。
第四十八条 水环境保护规划
饮用水源保护区:茶山村取水点和冷美山水库远期饮用备用水源的水质执行二类水质标准,在水源及其附近设置一级保护区,即茶山取水点上游1000米和下游100米的水域、冷美山水库纵深100米范围内的陆域。
一般水源保护区:石牌河以三类水质标准进行河流流域综合治理,控制污水排放浓度。
第四十九条 声环境保护规划
一级噪声控制区: 包括中心区的办公文娱区、南部居住区和北部的花古岩公园。环境噪声昼间不超过55分贝,夜间不超过45分贝。
二级噪声控制区:包括东部居住区和商业服务区。环境噪声昼间不超过60分贝、夜间
不超过50分贝。
三级噪声控制区:指南部生态工业区、北部生态工业区。环境噪声昼间不超过65分贝,
夜间不超过55分贝。
第五十条 规划措施
大气环境:禁止在中心区附近建设对大气环境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
水环境: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禁止新建、扩建与供水和保护水源设施无关的建设项目,禁止堆置和存放工业废渣、城市垃圾和其它废弃物,禁止从事水面种植、放养禽畜和网箱养殖活动。建设污水处理厂,截流处理规划建成区的污水。
声环境:加强对建筑施工噪声的监督管理,限制在22:00—6:00时段内的施工活动。干道两侧设置绿化隔声林带。
------------------------------------------------
--------------------------------------------------
第十五章 近期建设规划
第五十一条 规划原则
1、立足现实。近期建设规划的制定不能超越普侨区社会经济承受能力,要选择基础条件较好的地方开始推动。
2、功能分区。坚持工业进园、商业成市、居住集中,避免不必要的相互干扰。 3、产业优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产业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4、先后有序。城镇建设开发应在现实限制条件下寻求合理的先后次序,提高规划实施的效益。
5、弹性建设。考虑到不可预见因素的存在,在不违反总体规划远期目标的前提下,允许对地块开发先后、缓急进行调整。
第五十二条 规划年限和人口规模
1、规划年限:近期建设规划的年限为2006年至2010年;
2、人口规模:近期管理区总人口规模约为15000人,城镇人口10500人。
第五十三条 用地发展方向
采取内聚集中和外延扩展相结合的方式,建设用地主要向南发展。
第五十四条 近期建设主要内容
1、用地开发次序
优先开发南部生态工业区,重点建设中心大道办公文娱区段,有序开发商业服务区,合理建设居住区。
2、具体规划
(1)、南部生态工业区
开发建设南部生态工业区中心大道以西的工业用地,建设联接工业区的侨2队—5山—
4山的道路,同时完善工业区内部主次干道系统,。用地开发应及时配套供电、供水设施。
------------------------------------------------
--------------------------------------------------
(2)、中心大道及沿线部分
建设南部生态工业区至北新桥段的中心大道,并打通与钱坑的连接线;打通国税北侧的道路,使之与侨区大道相连;建设区管委会南面和中学北面新规划的道路;修通管委会西侧的道路,使它与中学南面新规划道路相连;建设中心大道东侧的农贸批发市场;建设城市广场、电影院,文化中心和银行,适时建设山公园。
(3)、南部居住区部分
改造和建设小学以东的居住用地,适当发展11山的居住用地。 (4)、主要配套设施
扩大水厂生产规模,确保近期供水能力不低于8300吨/日,水厂的用地规模为0.4公顷
左右。扩建现有的污水处理厂。建设消防站、垃圾中转站和北部垃圾填埋场。对新开发的用地,按规划进行给排水、供电、电信等基础设施建设。
第五十五条 近期建设实施建议
1、土地开发的控制与引导应加强
分析土地供应市场供求新动向,比较地区土地批租价格。既要发挥普侨区土地出让金较低的优势,吸引外来资金,也要适当提高土地出让价格,充实地方财力。
2、基础设施应适当先行
继续完善建成区内部的基础设施,适度提前的建设新开发土地的基础设施。 3、产业发展及产业用地开发应优先
高度重视产业发展的需要,形成城镇建设促产业发展,产业发展促城镇建设的良性循环。 4、城镇基本服务功能应体现
从建设现代城镇的发展目标出发,逐步提升城区的公共服务功能和市政设施的服务水平。
第十六章 规划实施措施
第五十六条 强化规划基础地位与严肃性
城市规划经批准后,即具有法律效力,任何单位和个人在管理区区域内进行任何开发
------------------------------------------------
--------------------------------------------------
建设必须执行规划。
在规划确定的近期建设规划范围内开展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确保总体规划的深
化和落实。严格执行违反城市规划的处罚规定,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第五十七条 多部门配合协调
有关部门的专项规划必须和本规划相协调。土地管理部门要按本规划确定的用地功能严格划定建设区与非建设区,确定边界,未经法定程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在非建设区进行城镇开发建设。土地管理部门要按本规划制定的城市供应和开发计划,合理控制土地供应量,防止土地的闲置和土地超前开发,促进城镇集约开发,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
第五十八条 加强宣传
多渠道宣传管理区总体规划及相关规划法规,增强人们对城镇建设规划的了解,促进人们城镇建设规划意识的提高。
第十七章 附则
第五十九条 本规划由规划文本、规划图纸和附件(规划说明书)三部分组成,规划文本
和图纸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六十条 本规划由揭阳市普宁华侨管理区管委会负责组织实施与解释。
------------------------------------------------
--------------------------------------------------
附表:
中心区建设用地平衡表
中心区规划用地平衡表(2020年) 序号 1 用地代码 R 用地名称 居住用地 公共设施用地 其中:行政办公 商业金融 2 C 文化娱乐 体育用地 医疗卫生 其它 3 4 5 6 7 8 9 M W T S U G D 城镇建设总用地 水域和其它用地 备注:2005年现状非农人口0.3466万人 2020年规划非农人口2.7万人
中心区具体指石牌河以南,石南公路以东、33山、34山以北、14山、18山、侨8队以西和新沟以
北;工业区内部的公共服务设施、绿地、广场以及小区道路含在工业区用地范围内。
工业用地 仓储用地 对外交通用地 道路广场用地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绿地 其中:公共绿地 特殊用地 用地面积(万m) 71.08 23.35 5.93 10.78 1.73 4.07 0.45 0.39 96.84 1.96 13.05 50.0 3.71 49.79 44.55 - 309.78 2.62 2比例(%) 22.95 7.54 1.91 3.48 0.56 1.31 0.15 0.12 31.26 0.63 4.21 16.13 1.20 16.07 14.38 - 100 人均(m) 26.33 8.65 2.20 4.00 0.64 1.51 0.17 0.14 35.87 0.73 4.84 18.51 1.37 18.44 16.50 - 114.73 2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