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如何开展一次高质量的教研活动

如何开展一次高质量的教研活动

来源:爱go旅游网


如何开展一次高质量的教研活动

策划就是积极主动地想办法,策划也是预谋和筹划,包括定计划、出点子。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研员开展教研活动也是同样道理,不能草率从事,应该很好地策划,即从活动内容、形式、时间、地点、参与活动的人等方面进行很好的筹划,精心设计出针对性强、实效性强的活动方案。那么,作为教研员怎样筹划教研活动呢?

1、活动主题与目标的策划。方法的困惑往往是目标的迷失。任何一次活动的内容、方法、形式等都是为目的服务的。在策划教研活动是首先应明确活动的主题是什么,要达到什么目的。例如,要搞一次公开课活动,要解决什么问题?是介绍推广一种新的教学经验或方法,还是针对教师普遍存在的某一倾向性问题,还是针对教师普遍渴望解决的某一困惑的问题?是解决新课程下三维目标的设计问题,还是解决新课程下开发课程资源创造性使用教材的问题?总之,任何一次活动,必须先要搞清楚活动要解决的问题。教研工作负担着教学服务、教学指导和教学研究的任务,教研活动的组织和开展,无疑要急广大教师之所急,及时为基层教师提供教学服务和教学指导。所以,活动需要第一层次的目标应是为基层校搭建一个分享成果、研究问题的舞台,而问题的挖掘和选择更需要教研员深入到基层调查研究,了解关注一线

- 1 -

教师的热切需要。

2、话题切入点的策划。来自一线教师的教研问题可能很多,但是哪些是更重要的、更关键的问题呢?这就有一个筛选的问题。因为一次教研活动只能集中解决一两个问题,不可能面面俱到。比如,当前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就亟待解决下面一些问题:(1)教学目标问题。由于新课程强调三维目标的整合,教学目标就变得难以把握,究竟该保持学科的个性呢,还是去追求学科之间的共性?(2)教材使用问题。由于新教材与以往的教材相比,从材料的选择到呈现方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给教师增加了 吃透 教材的难度,教学时常常把握不住重点,瞄不准难点。(3)教师的职责问题。新课程强调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还需不需要扮演传授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如何避免 失职 、 侵权 的尴尬?(4)教学方式、方法问题。新课程强调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强调提供现实背景,是不是意味着所有的课都必须创设情景、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另外,还有多媒体的运用问题、课堂常规问题等等。显然,这么多问题不可能寄希望于一次活动能够解决,通过筛选就可挑出以下一些话题:教学情景如何创设更为有效?如何发挥教材主题图的作用?如何倡导并落实算法多样化?如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如何让学生得到充分的体验?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如何构建活动素材?如何恰当把握教学目标?

- 2 -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考?这样对问题进行一定的筛选,把问题相对集中一些、具体一些,也是出于提高开放式研讨效率考虑。在确定研究课题时,既要尊重基层老师的意见,也不能过分迁就基层老师的意见,教研员要在充分掌握情况的基础上敢于拿出自己的意见。

二、教研活动计划的制定

教研活动计划就是指在进行莫项教研活动前的具体设想,是进行课题研究工作的思路和框架。上课要备课,教研活动要有方案;上课要有教学目标,教研活动要有教研目标(主题或专题);上课要有预设和生成,教研活动有意料内和意料之外;上课要讲优化教学环节,教研活动要注意梯度设计。

1、重视活动计划的设计。人们容易看到的是物化的财富,而不容易注意到潜在的财富。 点子 就是一种潜在的财富。 点子 是人做事的一种思路、办法与策略,它体现了人的创造和智慧。教研活动的设计就是一种搞教研的 点子 ,也是一种教研工作思路。方案设计的越好,越有助于研究工作的成功。制定计划之所以必要和重要,有以下几个理由。

(一)整理思路。研究人员设计计划的过程,就是整理研究工作的思路和过程。因为有了计划,课题研究就有了明确、清晰、可行的思路。如果不制定研究计划,盲目地凭感觉去瞎碰,绝不可能获得研究成果,研究工作也不可能顺利

- 3 -

进行。有些教研搞一搞就无声无息,或半途而废,这与没有一个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有密切的关系。

(二)课题具体化。有了研究内容,该如何去实施和操作呢?只有设计方案,把课题具体化,才能去分步实施和操作。有人说,制定出具体、可行的研究方案,就等于完成了课题研究的一半,这是颇有道理的。

(三)有助于评估。有了教研方案,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可以对照方案检查自己的研究工作的进展是否按计划进行,是否按期取得阶段性成果,教研管理部门对课题研究进行检查督促也有了依据。

2、活动计划的设计。活动计划的制定要简练、实用、操作性强,少说大话、空话、套话。

三、教研活动的组织过程

教研活动课题选择得当,计划方案设计得也很好,但是组织不好,也会影响教研活动的效果。因此应做好这样几项工作。

1、认真体会方案,逐项落实计划。在计划实施过程中,相关人员都应认真体会计划目的、目标、内容、形式、方法、要求,作好分工,搞好培训,做到职责分明、团队合作高效。

2、重视过程,抓好试点。有些教研活动是先研后训、先点后面,这样前期的准备工作特别重要,或者说这是教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研的水平决定训的质量,只有研

- 4 -

出成果,训才有成效。

教研过程千头万绪,而且事事关键,所以在进行教研活动的准备时,无论是对研究课、示范课、执教者的准备、评课者的准备,或者专题讲座主讲人的报告材料,或试点校的经验材料,或教师的才艺表演,或教研活动程序、会标、主持人的主持词等,应逐一审查落实,做到心中有数。

3、抓住高潮,突出重点,严肃活泼。教研活动的最后呈现是教研工作的高潮,又要创造宽松的气氛。比如听课评课,教研活动评课应该是高潮,也应该是一个重点,主持人必须发挥聪明才智把参与活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调动起来,让大家既有一个严肃认真的态度,又能在一个民主、宽松、和谐、快乐的氛围下发表意见,使教研活动的作用得到最充分的发挥。

在主持教研活动时,把握分寸尺度也很重要。一方面要注意发挥一线教师的主体作用,让他们有参与意识。如听课评课,可以改变以往教师上完课由专家点评的方式,鼓励听课教师上台评课,提供听课教师、上课教师、专家对话的平台,从而激发听课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增强教研活动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另一方面,倡导教研活动的民主和开放,并不意味着只满足于就事论事,或茶馆式的泛泛而谈;倡导教师成为研究主体,也并不意味着就可以无视专业人员的引领,必须重视专家的支持和指导作用。一种好的教研活动应是既

- 5 -

能听到教师的凡人俗语,也要有专家们的真知灼见,在开放、互动的同时,不乏理性的升华。

4、重视教研后的辐射,扩大受益面。为了使每次的教研活动在教师群体中发挥更好的作用,扩大影响力和受益面,教研活动的组织应研究教研活动的辐射作用,使每次教研活动都能在教师中生根、开花、结果。如斯苗儿老师和其同事们的做法就很值得学习:作为活动的策划者,常常都有这样的体验:辛辛苦苦策划了一个活动,而且活动的质量和效果都不错,但到现实的课堂当中,发现学校的状况依然如旧,教师的行为也依然故我,连活动的影子都没见着。于是,怎样扩大活动的受益面,又成了我们感到非常棘手的问题。这一方面需要我们着力理顺教研网络,健全教研队伍,甚至发挥与会代表的作用,把活动的精神传达并落实到校本教研之中;另一方面需要争取宣传阵地,构建资源共享的平台,如借助报纸杂志刊载详尽的会议资料,或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把一些优秀的案例放在公共的资源库中,让教师随时浏览、调用。

- 6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