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三第一学期五校联合教学调研
物理试卷 2016.12
本试卷的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重力加速度取 10m/s。 考试结束只交答题纸。
一、单项选择题(共 40 分,每小题 4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 1.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研究物体变速运动规律时,做了著名的“斜面实验”,他测量了铜球在较小倾角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发现铜球做的是匀变速直线运动,且铜球加速度随斜面倾角的增大而增大,于是他对大倾角情况进行了合理的外推,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 (A)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属性,即惯性 (B)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匀变速直线运动 (C)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D)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答案】B 【分值】4分
【考查方向】物理学史
【易错点】1、正确的结论不一定是斜面实验的结论
2、合理的外推需要正确理解
【解题思路】
1、从斜面实验的历史背景出发。
2、结合斜面上匀变速直线运动并合理外推。
【解析】伽利略为了验证自由落体运动是否为匀变速,面临自由落体时间过短,当时的计时工具无法测量的问题,于是从斜面出发,根据沿斜面匀加速下滑进而把倾角进一步增大,最后外推的倾角90度,即自由落体运动也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其他三项都对,但不是斜面实验合理外推的结论,也不符合斜面实验结果。选项B对。
2.如图为某中国运动员在短道速滑比赛中勇夺金牌的精彩瞬间。假定此时他正沿圆弧形弯道匀速率滑行,则他( )
2
(A)所受的合力变化,做变加速运动 (B)所受的合力恒定,做变加速运动 (C)所受的合力恒定,做匀加速运动 (D)所受的合力为零,做匀速运动 【答案】A 【分值】4分
【考查方向】匀速圆周运动 【易错点】1、力是矢量
2、加速度是矢量
【解题思路】
1、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和加速度方向。 2、注意矢量性。
【解析】匀速圆周运动,合外力是向心力,方向始终指向圆心,但是力是矢量,大小不变,但是方向在变化,所以合力不是恒力,选项BC错。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加速度方向与合外力方向相同,所以加速度方向也在变化,不是匀变速,而是变加速度,选项A对。
3.如图,在斜面上木块A与B的接触面是水平的,绳子呈水平状态,两木块均保持静止。则关于木块A和木块B 受力个数不可能的是( )
(A)2个和4个 (C)4个和4个 【答案】B 【分值】4分
【考查方向】共点力的平衡
【易错点】1、对绳子是否有拉力分析不到位
2、对B和斜面之间有无摩擦认识不清 【解题思路】 1、对A隔离分析。 2、对AB整体受力分析。
(B)3个和4个 (D)4个和5个
【解析】单独分析A,自身重力,B对A的支持力,由于拉力和B对A的摩擦力不确定,而且即使有也是水平方向,所以竖直方向一定受到两个力,而A静止,所以水平方向细绳拉力和B对A的摩擦力必定同时出现,所以A受力个数只可能是2个或者4个。选项B错。而整体分析,若A受力个数为2个,则整体受重力,斜面支持力,斜面摩擦力,即B受自身重力,斜面支持力,斜面摩擦力,A对B的压力四个力。若A受力为4个,则B除去刚才的4个力之外还有A对B的摩擦力。共计5个。
4.浙江百丈漈瀑布是全国单体落差最高的瀑布。第一漈207米,第二漈68米,第三漈12米,三漈相加是287米,折合古时鲁班尺是一百丈多17米,故名百丈漈。假设忽略上游水的初速度和空气的阻力,那么水仅仅下落第一漈后的速度大约是( )
(A)6.3m/s 【答案】C 【分值】4分
【考查方向】功能关系
【易错点】1、在功能关系的应用上因为无法确定重力而中断思路
2、不能正确认识忽略阻力的意义
【解题思路】
1、从动能定理出发,找出重力做功和动能变化的关系。 2、忽略阻力做功情况。
【解析】水仅仅下落第一漈只有重力做功,没有阻力即mgh(B)44m/s
(C)63m/s
(D)76m/s
12mv,可得v2gh63m/s。 25.我国在近期发射的“神州十一号”和“天宫二号”在对接前,“天宫二号”的运行轨道高度为393km,“神州十一号”的运行轨道高度约为343km。它们的运行轨道均视为圆周,则( ) (A)“天宫二号”比“神州十一号”速度大 大
(C)“天宫二号”比“神州十一号”加速度大 【答案】D 【分值】4分
(B)“天宫二号”比“神州十一号”角速度
(D)“天宫二号”比“神州十一号”周期长
【考查方向】万有引力与航天
【易错点】1、不能正确的认识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2、从圆周运动出发,忽略圆周运动的不同,片面判断一个物理量。 【解题思路】
1、从万有引力提供向力力出发找到描述圆周运动的物理量表达式。 2、根据轨道半径大小判断各个物理量的变化。
【解析】天宫二号,神舟十一号,都属于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即
GMGMmv2422amammRmR,。可得向心加速度,轨道半径越大,向心222RRRT加速度越小,选项C错。线速度vGM,轨道半径越小,线速度越大,选项A错。角速度RGM42R3,轨道半径越大,角速度越小,选项B错。周期T,轨道半径越大,周vR3GM期越大,选项D对。
11
6.下列选项中的各 圆环大小相同,所带电荷量已在图中标出,且电荷均匀分布,各 圆环间彼此
44绝缘。坐标原点O处电场强度最大的是( )
【答案】B 【分值】4分
【考查方向】电场的叠加
【易错点】1、对电场的叠加理解不透彻
2、对四分之一圆环的电场认识不清 【解题思路】
1、根据对称性分析四分之一圆环产生的电场叠加效果。 2、等量同种和等量异种电荷在连线中点的电场情况。。
【解析】对于D图,两个正电荷的四分之一圆环对称,在连线中点即圆心处合场强等于0,两个负电荷的四分之一圆环对称,在连线中点场强矢量和也等于0,所以坐标原点O处电场强度
等于0.同理C选项中合成后在原点O处场强等于一个四分之一圆环的电荷产生的电场,与A选项中的电场大小相等,而B中是两个电场叠加,夹角为90度,合场强等于单个电场的2倍,选项B对。
7.如图电路中,电源电动势、内电阻、R1、R2为定值。闭合S后,将R的滑片向左移动,下列关于各电表数值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R表示数减小 (C)V1表示数减小 【答案】A 【分值】4分
【考查方向】动态电路
【易错点】1、各个电表所测量的物理量认识不清
2、对闭合回路欧姆定律认识不到位 【解题思路】
1、从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找到并联电阻进而总电阻。 2、不变量是电源电动势,找到变量的变化趋势。
【解析】R的滑片向左移动,电阻变大,并联电阻阻值增大,总电阻增大,电动势不变,总电流减小,内电压减小,R2电压减小,即V2表示数减小,选项D错。并联电压增大即V1表示数增大,选C错。对并联支路R1,电压增大,电阻不变,电流变大,即A1表示数变大,选项B错。干路电流减小,支路R1电流增大,所以支路AR表示数减小,选项A对。
8.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传播,周期为T,t=0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此时平衡位置位于x=3m处的质点正在向上运动,若a、b两质点平衡位置的坐标分别为xa=2.5m,xb=5.5m,则( )
(B)A1表示数减小 (D)V2表示数增大
(A)当a质点处在波峰时,b质点恰在波谷 1
(B)t= T时,a质点正在向y轴负方向运动
43
(C)t= T时,b质点正在向y轴负方向运动
4(D)在某一时刻,a、b 两质点的位移和速度可能相同 【答案】C 【分值】4分
【考查方向】机械振动机械波
【易错点】1、波的传播方向和质点的振动方向关系不清
2、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的图像不清
【解题思路】
1、根据平衡位置位于x=3m处的质点的振动方向判断波的传播方向。 2、判断质点a、b的振动情况。
【解析】平衡位置位于x=3m处的质点向上振动,根据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在波形图同一侧,判断机械波传播方向沿X轴负方向。此时质点a沿Y轴正方向,质点b沿Y轴负方向。在
T3T,质点a正经过Y轴正半轴向正方向运动,再经过质点b正经过Y轴正半轴向负方向
4433T运动,选项C对。根据波形图判断波长4m,a、b两质点的距离为,振动步调相差,
44经过
选项AD错。
9.如图甲所示,A、B两物块在如图乙所示的随时间按正弦规律变化的外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一起沿光滑水平面运动,A、B两物块始终保持相对静止,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t1时刻物块的速度最大 (B)t2时刻物块运动的位移最大
(C)t3时刻物块A受到的摩擦力最大 (D)A、B两物块一起做往复运动 【答案】C 【分值】4分
【考查方向】牛顿运动定律 【易错点】1、整体受力分析不到位
2、对速度方向辨别不清
【解题思路】
1、有力的变化找到加速度变化进而推导出速度变化。 2、速度变化到位移。
【解析】根据力随时间变化图像可判断加速度随时间变化也是如此,0t1,合外力逐渐增大,加速度逐渐增大,而力的方向没有变化,t1时刻合力最大,加速度最大,0t2合力方向不变,加速度方向不变,一直加速,t2时刻速度最大,t2t4合外力反向,物体减速,根据对称性,t4时刻速度减小到0,此后重复之前的运动,继续向前。t1t3加速度最大,对A分析,摩擦力提供加速度,即t1t3时刻摩擦力最大,选项C对。t2时刻速度最大,由于运动方向没有变化,一直向前运动,所以AB错。一直向前运动,没有往复运动,选项D错。
10.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可视为质点)以某一速度从A点冲上倾角为30°的固定斜面,其3
运动的加速度为 g,此物体在斜面上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则在这个过程中物体( )
4
(A)动能损失了mgh
(B)重力做功mgh 1
(D)机械能损失了 mgh 2
1
(C)克服摩擦力做功 mgh
4【答案】D 【分值】4分
【考查方向】功能关系 【易错点】1、受力分析
2、牛顿运动定律 【解题思路】
1、根据加速度计算摩擦力。 2、根据做功情况判断能量变化。
【解析】沿斜面向上滑动,根据受力分析可得fmgsin30ma3mg,可得摩擦力4f1mg,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则位移为2h,此过程合外力做功即动能变化量4A错,重力做功mgsin302hmgh,选Ek(fmgsin30)2h1.mg5,选项h项B错。克服摩擦力做功f2h0.5mgh,选项C错。除重力外其他力做功等于机械能的变化量即f2h0.5mgh,选项D错。
二、填空题(共 24 分,每小题 6 分,答案写在答题纸中指定位置,不要求写出演算过程。) 11.将一电荷量为+Q的小球放在不带电的金属球附近,所形成的电场线分布如图所示,金属球表面的电势处处相等。a、b为电场中的两点,a点的场强大小________b点的场强大小,a点的电势________b点的电势。(填“大于”、“小于”、“等于”)
【答案】大于、大于 【分值】6分
【考查方向】静电场的电场线 【易错点】1、电场线的疏密
2、静电平衡 【解题思路】
1、从电场线的疏密程度出发判断场强大小。 2、处于静电平衡的导体为等势体。
【解析】电场线的疏密程度表示电场强度的大小,a点电场线密集,电场强度大,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逐渐降低,而静电平衡的导体为等势体,a点电势高于等势体,b点电势低于等势体,所以a点电势高于b点电势。
12.如图所示是两个相干波源发出的水波,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已知两列波的振幅都为10cm,C点为AB连线的中点。图中A、B、C、D、E五个点中,振动减弱的点是________,从图示时刻起经过半个周期后,A点的位移为________cm。(规定竖直向上为位移的正方向)
【答案】DE、-20 【分值】6分
【考查方向】波的叠加 【易错点】1、加强点和减弱点
2、加强点和减弱点的振幅
【解题思路】
根据波峰波谷的叠加判断加强减弱。
【解析】波峰和波谷的叠加为振动减弱点,波峰和波峰,波谷和波谷的叠加为振动加强点,C点对与两列波都处在平衡位置且振动方向相同,所以C点也是加强点,只有DE为波峰波谷的叠加,为减弱点。此时A点在波峰,经过半个周期A点到达波谷,而加强点的振幅等于两个振幅之和即20cm。
13.客运电梯简化模型如图(a)所示,在t=0时电梯由静止开始上升,最初一段时间内电梯的加速度a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b)所示。已知电梯总质量为2.0×10kg,忽略空气阻力,则电梯在上升过程中受到的最大拉力为_______N,电梯在前11s内的速度改变量Δv为________m/s。(重力加速度g取10m/s)
2
3
【答案】2.2×10、10 【分值】6分
【考查方向】牛顿运动定律
4
【易错点】1、对at图像认识不清
2、对加速度方向的判断
【解题思路】
1、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判断拉力。
2、根据加速度和时间的成绩判断速度变化量。
【解析】电梯上升过程Fmgma,当加速度最大时,拉力最大,此时a1m/s,代入可
4得拉力F2.210N,速度变化量vat即at图像与时间轴所围成的面积即
2911110m/s。 214.由某种材料制成的电器元件,其伏安特性曲线如图所示。现将该元件接在电动势为8V,内阻为4Ω的电源两端,则通过该元件的电流为__________A。若将这个元件与一个4Ω的定值电阻串联后接在该电源上,则该元件消耗的功率为__________W。
【答案】1~1.2、1.6~1.8 【分值】6分
【考查方向】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易错点】1、电流电压关系不能和图像结合
2、图像解题过程作图不准。
【解题思路】
1、做出电源的路端电压和干路电流的关系图像,与该元件伏安特性曲线的交点即元件电压和电流。 2、串联后注意把串联的电阻等效为内阻。
【解析】在原来的伏安特性曲线上面做出电动势等于8v内阻r4的路端电压随电流变化图像,交点u4v,I1A。即流过该元件电流为I1A。与一个4Ω的定值电阻串联后,把定值电阻等效入内阻,则电源内阻变为r8,重复前面的步骤可得交点u2v,I0.75A,
消耗电功率PUI1.5w。
三、综合题(共36分)
15.(6分)在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
(1)实验时必须控制摆角,若摆长为1.2m,则要将摆球拉至离平衡位置约_______m处释放。 (2)某同学实验时改变摆长,测出几组摆长L和对应的周期T的数据,作出T-L图线,如图所示.利用图线上任两点A、B的坐标(x1,y1)、(x2,y2),便可求得重力加速度g=______。
(3)作T-L图线解决物理问题,可以提示我们:若摆球的质量分布不均匀,将_______测量结果(填“影响”、“不影响”)。
2
2
【答案】(1)(小于)0.11 (2)g4【分值】7分 【考查方向】单摆
【易错点】1、单摆做简谐运动的条件
2、单摆的周期公式
【解题思路】
1、根据简谐运动摆角要求判断判断偏离平衡位置的距离。 2、根据单摆周期公式求重力加速度。
【解析】(1)单摆做简谐运动时摆角应小于10°,若摆长为1.2m,则他们将摆球最多拉至离平衡位置
2Y2Y1(3)不影响
X2X1
约0.1m(0.1~0.105)处释放。(2)根据单摆的周期公式T2LL2可得重力加速度g42,
Tg而LT图像的斜率即
2Y2Y1L2Y2Y1,可得重力加速度。(3)若摆球质量分g42X2X1TX2X1布不均匀,导致图像不过原点,即摆长测量有偏差,但是斜率不变,所以不影响测量结果。 16.(12分)两套完全相同的小物块和轨道系统固定在水平桌面上。物块质量m=1kg,轨道长度l=2m,物块与轨道之间动摩擦因数μ=0.2。现用水平拉力F1=8N、F2=4N同时拉两个物块,分别作用一段距离后撤去,使两物块都能从静止出发,运动到轨道另一端时恰好停止。(g=10m/s)求:
2
(1) 在F1作用下的小物块加速度a1多大? 【答案】(1)a1=6m/s2 【分值】4分
【考查方向】牛顿运动定律 【易错点】合外力找不准 【解题思路】
拉力和摩擦力的合力提供加速度 【解析】(1)F-mg=ma1 1(2) F1作用了多少位移s1?
a1=6m/s2„„4分
【答案】s1=0.5m
【分值】4分
【考查方向】动能定理
【易错点】没有简化过程,运动学方法计算,找不到前后两端平均速度相等 【解题思路】
根据摩擦力和拉力做功大小相等来分析 【解析】整个过程根据动能定理
F1s-mgl=0„„2分
s1=0.5m„„2分
(3) 从两物块运动时开始计时直到都停止,除了物块在轨道两端速度都为零之外,另有某时刻t两物块速度相同,则t为多少?
【答案】s1=0.5m 【分值】4分
【考查方向】匀变速直线运动
【易错点】不能判断是在加速还是减速阶段速度相等
【解题思路】根据加速度大小判断上面的木块减速过程,下面的木块加速过程二者速度相等 【解析】
F2作用下的物块
F2-mg=ma2 a2=2m/s2„„2分
两物块速度相同时,一定在上方物块减速阶段 上方的物块减速阶段加速度a'g2m/s2 上方物块最大速度v2a1s6m/s=2.45m/s
„„ a2t=v-a('t-v/a1)得t=0.816s„„2分
17、(15分)如图所示,在光滑绝缘水平面上B点的正上方O处固定一个质点,在水平面上的A点放另一个质点,两个质点的质量均为m,带电量均为+Q。C为AB直线上的另一点(O、A、B、C位于同一竖直平面上),AO间的距离为L,AB和BC间的距离均为L/2,在空间加一个水平方向的匀强电场后A处的质点处于静止。试问:
(1) 该匀强电场的场强多大?其方向如何?
【答案】EFsinkQ2Q2L 【分值】5分
【考查方向】共点力平衡。 【易错点】点电荷电场力的方向考虑不周。 【解题思路】质点在水平方向受力平衡 Q2【解析】根据库仑定律有FK2 (1分) L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有FsinEQ (2分)
由以上两式得EFsinkQ2(1分) Q2L方向由A指向C(或水平向右)(1分)
(2) 给A处的质点一个指向C点的初速度,该质点到达B点时所受的电场力多大?
73kQ2 【答案】F 26L【分值】4分
【考查方向】电场的叠加
【易错点】 B点受到的电场力而不是合力
【解题思路】计算匀强电场和点电荷电场力的矢量和
kQ2【解析】小球在B点受到的库伦力Fc(2分) 2(Lsin60)kQ22由平行四边形定则得合电场力F(EQ)[](Lsin60)2273kQ2 F6L273kQ2(2分) 26L(3)若初速度大小为v0,质点到达C点时的加速度和速度分别多大?
kQ22【答案】v v0mL【分值】6分
【考查方向】电场的叠加 电场力做功 【易错点】从A点到C点电场力做功的累积 【解题思路】
1、 根据力和位移成绩的累积计算电场力从A到C的做功。根据功能关系解题 【解析】
kQ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a
mL2Q2K2.sinEQFKQ2L a (3分) 2mmmL根据动能定理有 EQL1212mvmvo (2分) 22kQ22由此得 v (1分) v0mL
湖南省益阳一中2017届物理试题
分)
1.许多科学家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下列叙述符合物理学史的是 A.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并通过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B.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总结出了电磁感应定律 C.库仑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扭秤实验研究得出了库仑定律 D.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并发现了行星沿椭圆轨道运行的规律 【答案】C 【分值】4分
【考查方向】本题主要考查了物理学史的知识点。
1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给处的四个选项中,1~7题只有一项选择是正确的,8~12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
【易错点】准确掌握科学家的主要事迹和贡献,容易易混淆易出错。
【解题思路】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卡文迪许通过实验测得G的取值,奥斯特是电生磁,法拉第是磁生电,库仑通过扭秤实验研究得出了库仑定律,哥白尼是地心说的代表。
【解析】本题是对物理学史的考查,人物与事迹相对应的是:库仑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扭秤实验研究得出了库仑定律,故C正确。
2.库仑通过实验研究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与距离、电荷量的关系时,先保持电荷量不变,寻找作用力与电荷间距离的关系;再保持距离不变,寻找作用力与电荷量的关系,这种研究方法被称为“控制变量法”。下列应用了控制变量法的是实验是 A.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B.探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C.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D.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答案】C 【分值】4分
【考查方向】本题主要考查高中物理思想方法---控制变量法。
【易错点】对控制变量法的定义不清,造成做题错误。
【解题思路】控制变法法的定义是:研究三个量的关系时,让一个量不变,看另外两个量的变化关系,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解析】根据控制变法是研究三个物理量的关系,故C正确;
3.一个物体沿直线运动,t=0时刻物体的速度为2m/s、加速度为1m/s,物体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2
A.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物体的加速度与时间成正比增大 C.t=5s时刻物体的速度为6.25m/s D.t=8s时刻物体的速度为13.2m/s 【答案】D 【分值】4分
【考查方向】本题主要考查a-t图像和匀加速直线运动中加速的特点。
【易错点】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大,但加速度不变,本题易将a-t图像看成v-t图像,造成错误。
【解题思路】1、由图可知加速度是变化的,故不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2、由图可知物体的加速度与时间成线性变化,但不过原点即不成正比。 3、加速度是均匀变化的,瞬时速度可以用平均加速度和时间的乘积求解。
【解析】由图可知物体的加速度与时间成线性变化,但不过原点,A和B均错;a=1+0.1t(m/s 2 ),t=5 s和t=8 s时刻物体的加速度分别为1.5 m/s 2 和1.8 m/s 2 ,在5 s和8 s内物体速度分别
增加
11.511.8×5 m/s=6.25 m/s和 ×8 m/s=11.2 m/s,则t=5 s和t=8 s时刻物体的速22度分别为(2+6.25) m/s和(2+11.2) m/s 。
4.如图所示,一根不可伸长的轻绳两端连接两轻环A、B,两环分别套在相互垂直的水平杆和竖直杆上,轻绳绕过光滑的轻小滑轮,重物悬挂于滑轮下,始终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将环A向下移动少许,绳上拉力变大,环B所受摩擦力变小 B.只将环A向下移动少许,绳上拉力不变,环B所受摩擦力不变 C.只将环B向右移动少许,绳上拉力变大,环A所受杆的弹力不变 C.只将环B向右移动少许,绳上拉力不变,环A所受杆的弹力变小 【答案】B
【分值】4分
【考查方向】本题考查受力分析、物体的平衡有关的问题。已在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 【易错点】掌握合力与分力的关系,在合力合成时,不清楚合力随分力的变化关系。
【解题思路】对滑轮受力分析,当A点向上移动时,两绳的夹角变小,但合力不变则两个分力均变大,即绳的拉力变大;
【解析】对滑轮受力分析,当A点向上移动时,两绳的夹角变大,但合力不变则两个分力均变大,即绳的拉力变大,再研究B物体受力分析可知f摩Tcos(绳与杆的夹角),可知T变大,cos变大,则摩擦力变大,故A错误B正确;当B向右移动,两绳的夹角变小,但合力不变则两个分力均变小,即绳的拉力变小,故C、D错误。
5.过去几千年来,人类对行星的认识与研究仅限于太阳系内,行星“31peg b”的发现拉开了研究太阳系外行星的序幕。“31peg b”绕其中心恒星做匀速圆周运动,周期大约为4天,轨道半径约为地球绕太阳运动半径的
1,该中心恒星与太阳的质量比约为 20A.
1 B.1 C.5 D.10 10【答案】B 【分值】4分
【考查方向】本题主要考查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易错点】准确掌握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的知识,星球半径与轨道半径易混淆出错。
GMm42m2r, 【解题思路】由引力提供向心力:r2T423Mr根据相应的周期和半径求解。 2GTGMm42423m2r,所以Mr 【解析】由引力提供向心力:r2TGT2 设中心恒星的质量为M1,“31peg b”轨道半径为r1,周期为T1,太阳的质量为M2,地球绕太
阳的轨道半径为r2,周期为T2
M1r13T22 代入数值1,故B正确。
M2T12r23
6.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倾角为的光滑斜面体,它的斜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物块沿斜面下滑。关于物块下滑过程中对斜面压力大小的解答,有如下四个表达式。要判断这四个表达式是否合理,你可以不必进行复杂的计算,而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和物理方法进行分析,从而判断解的合理性或正确性,根据你的判断,下述表达式中可能正确的是
A.C.
MmgsinMmgsin B.
Mmsin2Mmsin2MmgcosMmgcos D.
Mmsin2Mmsin2【答案】D 【分值】4分
【考查方向】本题主要考查受力分析与正交分解的应用以及用特殊值的法来做题。
【易错点】盲目计算,利用动量守恒计算复杂,易错。
【解题思路】本题可以定性的分析即可,所以可以采用特殊值的方法来快速的得到答案。
【解析】解:A、如果物体不是放在斜面上,而是在水平面上,即θ=0的时候,此时M、m之间的作用力应该是mg,此时的sinθ=0,AB选项的结果为0,所以AB错误; C、M=msin2θ是可能的,而在C选项中,此时的结果为无穷大,故C错误; D、当M>>m时,MmgcosθM+msin2 θ=mgcosθ1+mMsin2 θ≈mgcosθ,故D正确.
7.如图所示,空间存在足够大且相互垂直的匀强电磁场,电场强度为E、方向竖直向上:磁感应强度为B,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由某点P静止释放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粒子(重力忽略不计),其运动轨迹如图所示。对于带电粒子下落的最大高度H,下落给出的四个表达式,你认为正确的是
4mE2mBmEmBA.H B.H C.H D.H
2qE2qB22qE2qB2【答案】B
【分值】4分
【考查方向】本题主要考查动能定理的应用和洛伦兹力的特点。
【易错点】在最低点的受力分析易错。
【解题思路】从初位置到最低点用动能定理,在最低点时电场力等于洛伦兹力。 【解析】解:因能量对应着功,故可有qEH理可得:H12mv,而电场力与洛伦兹力量纲相同qE=Bqv,整2mE,故B正确;A、C、D错误。 2B2q8.如图所示,A、B两条直线是在A.B两地分别用竖直向上的力F拉质量分别为mA和mB的物体实验得出的两个加速度a与F的关系图线,由图分析可知
A.mAmB B.两地重力加速度gAgB C.mAmB D.两地重力加速度gAgB 【答案】AD 【分值】4分 【考查方向】本题主要考查a-F图像中,斜率代表1,和牛顿第二定律。 m
【易错点】a-F图像中斜率代表的是质量的倒数,而不是质量的大小。
1,比较质量大小,再根据F等于零时a=g求解。 m1【解析】解:根据F=ma可知a-F图象中斜率表示,由图可知A的斜率大于B的斜率,所以mA
m【解题思路】根据a-F图象中斜率表示<mB;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由图象可知当两个物体外力F都为0时加速度都相同, 两物体都只受重力作用a=g所以gAgB故选AD.
9.如图所示,物体A、B用细绳与弹簧连接后跨过滑轮,A静止在倾角为45°的粗糙斜面上,B悬挂着。已知mA3mB,不计滑轮摩擦,现将斜面倾角由45°减小到30°,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弹簧的弹力不变
B.物体A对斜面的压力将减小 C.物体A受到的静摩擦力将减小
D.弹簧的弹力以及A受到的静摩擦力都不变 【答案】AC 【分值】4分
【考查方向】主要考查你对受力分析理解与应用。
【易错点】认为摩擦力的方向始终不变是不准确的。
【解题思路】弹簧的弹力始终等于物体B的重力,因此弹力大小不变,夹角变小故支持力变大,要确定摩擦力的变化情况,先确定摩擦力的方向。
【解析】解:弹簧的弹力始终等于物体B的重力,因此弹力大小不变,选项A正确。物体A对斜面的压力等于斜面对A的支持力,等于合力为零,由C正确、D错误。
10.摩擦传动时传动装置中的一个重要模型,如图所示,甲、乙两个水平放置的轮盘靠摩擦传动,其中O、O'分别为两轮盘的轴心,已知r甲:r乙3:1,且在正常工作时两轮盘不打滑。今在两轮盘上分别放置两个同种材料制成的滑块A.B,两滑块与轮盘间的动摩擦因数相等,两滑块到轴心
,因此压力将减小,选项B错误。物体A沿斜面的
随着角度的减小,摩擦力依旧沿斜面向上,大小逐渐减小,选项
O、O'的距离分别为RA、RB,且RA2RB。若轮盘乙由静止开始缓慢地转动,且转速逐渐增大,
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滑块相对轮盘开始滑动前,A.B的角速度大小之比为A:B1:3 B.滑块相对轮盘开始滑动前,A.B的向心加速度大小之比为aA:aB1:3 C.转速增大后最终滑块A先发生相对滑动 D.转速增大后最终滑块B先发生相对滑动 【答案】AD 【分值】4分
【考查方向】主要考查向心力、牛顿第二定律理解与应用。
【易错点】物块随圆盘做圆周运动时,静摩檫力提供向心力,故摩擦力是指向圆心的,摩擦力的方向不好理解。
【解题思路】轮盘靠摩擦力传动,不打滑时,两轮盘边缘的线速度大小相等,由v=ωr求角速度之比.由a=rω2求向心加速度的比值.分析向心力与最大摩擦力的关系,判断哪个滑块先滑动。 【解析】解:A、假设轮盘乙的半径为r,由题意可知两轮盘边缘的线速度v大小相等,由v=ωr,r甲:r乙=3:1,可得ω甲:ω乙=1:3,所以滑块相对轮盘滑动前,A,B的角速度之比为1:3,故A正确;
B、滑块相对盘开始滑动前,根据a=Rω2和RA:RB=2:1,ωA:ωB=1:3,得:A、B的向心加速度之比为aA:aB=2:9,故B错误;
CD、据题意可得物块的最大静摩擦力分别为 fA=μmAg,fB=μmBg,最大静摩擦力之比为fA:fB=mA:mB;转动中所受的静摩擦力之比为fA′:fB′=mAaA:mBaB=
mA:4.5mB;综上分析可得滑块B先达到最大静摩擦力,先开始滑动,故D正确、C错误. 故选:AD .
11.如图,一均匀金属圆盘绕通过其圆心且与盘面垂直的轴逆时针匀速转动,现施加一垂直穿过圆
盘的有界匀强磁场,圆盘开始减速,在圆盘减速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处于磁场中的圆盘部分,靠近圆心处电势高 B.所加磁场越强越易使圆盘停止转动 C.若所加磁场反向,圆盘将加速转动
D.若所加磁场穿过整个圆盘,圆盘将匀速转动 【答案】ABD 【分值】4分
【考查方向】主要考查导体切割磁感线时的感应电动势;判断电势的高低。
【易错点】右手定则:伸出右手四指与大拇指垂直,大拇指指向运动方向,四指指向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左手定则易混。
【解题思路】将金属圆盘看成由无数金属幅条组成,根据右手定则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从而判断电势的高低,形成感应电流,再根据左手定则,即可求解
【解析】解:A、将金属圆盘看成由无数金属幅条组成,根据右手定则判断可知:圆盘上的感应电流由边缘流向圆心,所以靠近圆心处电势高,所以A正确;
B、根据右手定则可知,产生的电动势为BLv,所以所加磁场越强,产生的电动势越大,电流越大,受到的安培力越大,越易使圆盘停止转动,所以B正确;
C、若所加磁场反向,只是产生的电流反向,根据楞次定律可知,安培力还是阻碍圆盘的转动,所以圆盘还是减速转动,所以C错误;
D、若所加磁场穿过整个圆盘时,圆盘在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动势,相当于电路断开,则不会产生“感应电流,没有安培力的作用,圆盘将匀速转动,所以D正确; 故选:ABD
12.如图,倾角为的光滑斜面与光滑的半圆形轨道光滑连接于B点,固定在水平面上,在半圆轨道的最高点C装有压力传感器,整个轨道处在竖直平面内,一小球自斜面上距底端高度为H的某点A由静止释放,到达半圆最高点C时,被压力传感器感应,通过与之相连的计算机处理,可得出小球对C点的压力F,改变H的大小,仍将小球由静止释放,到达C点时得到不同的F值,将对应的F与H的值描绘在F-H图像中,如图所示,则由此可知
A.图线的斜率与小球的质量无关 B.b点坐标的绝对值与物块的质量成正比 C.a的坐标与物块的质量无关
D.只改变斜面倾角,a、b两点的坐标均不变 【答案】BCD 【分值】4分
【考查方向】主要考查动能定理的应用;圆周运动的向心力问题。
【易错点】
【解题思路】小球从A到C运动的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其机械能守恒,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和牛顿定律求出小球对轨道C点的压力与H的关系式,然后结合F-H图线的信息分析。
【解析】解:A、小球经过C点时,由合力提供圆周运动向心力,即:F′+mg=mv2CR,从A到C的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mg(H-2R)=12mvC2,联立解得:F′=2mgHR-5mg,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F′=2mgHR-5mg,由题中给出的F-H图象知斜率 k=2mgR,可知k与m有关,故A错误;
BC、由F=2mgHR-5mg得:当H=0时,F=-5mg,即|b|=5mg,b的坐标与m成正比.当F=0时,由F=2mgHR-5mg得:H=2.5R,a的坐标与m无关,故BC正确;
D、由上分析知,a、b与斜面倾角θ无关,只改变斜面倾角θ,a、b两点的坐标均不变,故D正确. 二、简答题 【必做题】
13.在“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实验中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斜槽轨道必须光滑 B.斜槽轨道末端可以不水平
C.应使小球每次从斜槽上相同的位置释放
D.为更好地反映真实运动,记录的点应适当多一些
(2)如图所示为实验中用方格纸记录了小球的运动轨迹,A.B.c和d为轨迹上的四点,小方格的边长为L,重力加速度为g,则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大小为v0=___________,经b点时速度大小为vb__________。
【答案】(1)CD (2)2gL、【分值】6分
【考查方向】本题主要考查了平抛运动实验中求解出速度。 【易错点】1、要求:小球从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
2、易将a点视为抛出点
【解题思路】
1、水平匀速直线,故平抛图中相邻两点的时间相同的 2、竖直方向上匀加,利用相邻相等位移差为一定值解题。
【解析】解:(1)A、为了保证小球的初速度相等,每次从斜槽的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小球,斜槽不一定需要光滑,故A错误,C正确.
B、为了保证小球的初速度水平,斜槽的末端需水平,故B错误. D、为更好地反映真实运动,记录的点应适当多一些,故D正确. (2)在竖直方向上,根据△y=L=gT得,相等的时间间隔T=
25gL 2Lg,则小球平抛运动的初速度
v0
2L2gL. Tb点的竖直分
度,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知,b点的速度vb=5gL 214.某课外小组在参观工厂时,看到一丢弃不同的电池,同学们想用物理上学到的知识来测定这个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已知这个电池的电动势约为11~13V,内阻小于3Ω,由于直流电压表量程只有3V,需要将这只电压表通过连接一固定电阻(用电阻箱代替),改装为量程为15V的电压表,然后再用伏安法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以下是他们的实验操作过程:
(1)把电压表量程扩大,实验电路图如图甲所示,实验步骤如下,完成填空: 第一步:按电路图连接实物
第二步:把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到最右端,把电阻箱阻值调到零
第三步:闭合开关,把滑动变阻器滑片调到适当位置,使电压表读数为3V 第四步:把电阻箱阻值调到适当值,使电压表读数为________V
第五步:不再改变电阻箱阻值,保持电压表和电阻箱串联,撤去其他线路,即得量程为15V的电压表
(2)实验可供选择的器材有:
A.电压表(量程为3V,内阻约为2kΩ) B.电流表(量程为3A,内阻约为0.1A) C.电阻箱(阻值范围0~9999Ω) D.电阻箱(阻值范围0~999Ω)
E.滑动变阻器(阻值为0~20Ω,额定电流2A) F.滑动变阻器(阻值为0~20kΩ)
回答:电阻箱应选_______,滑动变阻器应选__________。
(3)用该扩大了量程的电压表(电压表的表盘没变),测电池电动势E和内阻r,实验电路如图乙所示,得到多组电压U和电流I的值,并作出U-I图线如图丙所示,可知电池的电动势为______V,内阻为______Ω。
【答案】(1)0.6V(2)C、E(3)11.5,2.5
【分值】10分
【考查方向】本题主要考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易错点】1、本题涉及电表的改装和测量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
2、改装原理是串联电路的特点.而伏安法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原理是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要注意路端电压应为改装后电压表的读数
【解题思路】
(1)明确改装原理,根据改装后的电阻关系可明确应调节到的阻值;
(2)根据串联电路的特点,可确定出电阻箱的电阻与电压表内阻的关系,选择电阻箱的规格.在分压电路中,为方便调节,滑动变阻器选用阻值较小的.
(3)由于电压表的表盘没变,改装后的电压表的读数应为电压表读数的5倍.U-I图线纵轴截距的5倍表示电动势,斜率的3倍大小等于电池的内阻
【解析】解:(1)把3V的直流电压表接一电阻箱,改装为量程为15V的电压表时,将直流电压表
与电阻箱串联,整个作为一只电压表,据题分析,电阻箱阻值调到零,电压表读数为3V,则知把电阻箱阻值调到适当值,使电压表读数为0.6V.
(2)由题,电压表的量程为3V,内阻约为2kΩ,要改装成15V的电压表,根据串联电路的特点可知,所串联的电阻箱电阻应为4×2kΩ=8kΩ.故电阻箱应选C;在分压电路中,为方便调节,滑动变阻器选用阻值较小的,即选E.
(3)由丙读出,外电路断路时,电压表的电压为U=2.3V,则电源的电动势为E=2.3×5=11.5V,内阻为r=△U/△I=(2.3−1.5)×5/1.6=2.5Ω.
【选做题】 15【物理选修3-4】
(1)目前雷达发出的电磁波频率多在200MHz~1000MHz的范围内,下列关系雷达和电磁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A.真空中,上述频率范围的电磁波的波长在0.3m~1.5m之间 B.电磁波是由均匀变化的电场或磁场产生的
C.波长越短的电磁波,越容易绕过障碍物,便于远距离传播 D.测出电磁波从发射到接受的时间,就可以确定到障碍物的位置 【答案】D 【分值】6分
【考查方向】本题主要考查了电磁波的发射、传播和接收
【易错点】1、有些同学错误认为磁场产生电场,电场产生磁场,注意麦克斯韦的电磁场
理论是电磁波产生的理论基础,要加强理解与应用.
2、同时注意测障碍物的距离时,其值等于由来回时间求出距离的一半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了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与雷达的原理,比较简单,根据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内容即可正确解答
【解析】解:A、根据λ=c/f,电磁波频率在200MHz至1000MHz 的范围内,则电磁波的波长范围在0.3m至1.5m之间,故A错误;
B、根据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可知,均匀变化的电场产生恒定的磁场,均匀变化的磁场产生恒定的电场,电磁波是变化磁场产生电场变化电场产生磁场不断交替变化产生的,故B错误; C、波长越长的电磁波,越容易绕过障碍物,便于远距离传播,故C错误;
D、雷达是利用电磁波的反射原理,根据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结合来回传播的时间,即可确定障碍物的距离,故D正确.
(2)如图所示,实线和虚线分别是沿x轴传播的一列简谐横波在t=0和t=0.06s时刻的波形图,已知在t=0时刻,x=1.5m处的质点向y轴正方向运动。
①判断该波的传播方向
②若3T0.06s4T,求该波的速度大小。 【答案】①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
②若3T<0.06s<4T,该波的波速大小为=75 m/s
【分值】9分
【考查方向】本题主要考查了横波的图象、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易错点】本题是多解问题,关键是会通过波形微平移确定各个质点的振动方向和波动方向;然后由图象得到周期的通项,最后求解传播速度. 【解题思路】
据在t=0时刻,x=1.5m处的质点向y轴正方向运动,根据波形平移法得到该波的传播方向;由两个时刻的波形可知时间与周期的关系,求出周期的通项,根据周期通项,求解频率的特殊值,读出波长,求出波速.
【解析】:①因在t=0时刻,x=1.5 m处的质点向y轴正方向运动,由波形图可以出, 该波的传播方向沿x轴正方向 ②由图得:△t=(n+3/4)T,
若3T<t<4T,n=3,则t=(3+3/4)T,T=0.016 s ,由公式v=λ/T,代入解得v=75 m/s 【物理选修3-5】
16.(1)用频率为但强度不同的甲乙两种光做光电效应实验,发现光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__________(选填甲或乙)光的强度大,已知普朗克常量为h,被照射金属的逸出功为W0,则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_________。
【答案】甲,hvW0 【分值】6分
【考查方向】本题考查了产生光电效应的原理和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公式,理解光电效应方程的应用。注意光电流影响因素
【易错点】注意光电流影响因素,在能发生光电效应的情况下与光的强弱有关。 【解题思路】根据光的强度越强,形成的光电流越大;并根据光电效应方程,即可求解。
【解析】:解:根据光的强度越强,则光电子数目越多,对应的光电流越大,
即可判定甲光的强度较大;
由光电效应方程
12mvhvW0,可知,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kmhvW0 2(2)1926年美国波士顿的内科医生鲁姆加特等首次应用放射性氡研究人体动、静脉血管床之间的
222222循环时间,被誉为“临床核医学之父”,氡的发射性同位素有27种,其中最常用的是86Rn。86Rn经206过m次α衰变和n次衰变后变成稳定的82Pb。
①求m、n的值
222218②一个静止的氡核(86 放出一个粒子后变成钋核(84,已知钋核的速率v1106m/s,Rn)Po)
求粒子的速率。
【答案】:①m是4,n是4;
②α粒子的速率是:v5.45107m/s
【分值】9分
【考查方向】本题主要考查了动量守恒定律;原子核衰变及半衰期、衰变速度
【易错点】注意:核反应过程质量数与核电荷数守恒,系统动量守恒,应用质量数与核电荷数守恒、动量守恒定律即可正确解题 【解题思路】
1、核反应中质量数与核电荷数守恒,根据质量数与核电荷数守恒求出m、n的值. 2、核反应过程系统动量守恒,应用动量守恒定律求出粒子速度
【解析】:解:①核反应过程质量数与核电荷数守恒,由题意可得:4m=222-206,
解得:m=4,
86=82+2m-n,解得:n=4;
②核反应过程系统动量守恒,以α粒子的速度方向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mpov0, 代入数据解得:v5.45107m/s
据在t=0时刻,x=1.5m处的质点向y轴正方向运动,根据波形平移法得到该波的传播方向;由两个时刻的波形可知时间与周期的关系,求出周期的通项,根据周期通项,求解频率的特殊值,读出波长,求出波速. 【解析】: 三.计算题
17.如图所示,一个质量m=10kg的物块放在水平地面上,对物体施加一个F=50N的拉力,使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拉力与水平方向的夹角=37°,物体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sin37°=0.60,cos37°=0.80,取重力加速度g10m/s
2
(1)求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2)求物体在2.0s末的瞬时速率;
(3)若在2.0s末时撤去拉力F,求此后物体沿水平地面可滑行的最大距离。 【答案】(1)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0.5m/s2;
(2)物体在 2.0s末的瞬时速率为1.0m/s; (3)此后物体沿水平地面可滑行的最大距离为0.5m
【分值】14分
【考查方向】本题主要考查了牛顿第二定律以及运动学基本公式的直接应用
【易错点】前两秒求摩擦力时注意支持力不等于重力,故摩擦力在两个阶段的是不相等的。 【解题思路】(1)对物体受力分析后求出合力,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
(2)物体匀加速前进,根据速度时间公式求出2s末的速度; (3)根据动能定理求出速度减为零的位移。
【解析】:解:(1)设物体受摩擦力为f,支持力为N,则f=uN,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cosθ-f=ma,N+Fsinθ=mg, 解得:a=7m/v2;
(2)物体在 2.0s末的速度v=at=75×2=14m/s, (3)拉力后滑行的最大距离为x,根据动能定理得:
-umgx=0-
12mv, 2代入数据解得:x=39.2m;
18.如图所示,一工件置于水平地面上,其AB段为一半径R=1.0m的光滑四分之一圆弧轨道,BC段为一长度L=0.5m的粗糙水平轨道,二者相切于B点,整个轨道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P点为圆弧轨道上的一个确定点。一可视为质点的物块,其质量m=0.2kg,与BC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工件质量M=0.8kg,与地面间的摩擦不计。(g10m/s)
2
(1)若工件固定,将物块由P点无初速度释放,滑至C点时恰好静止,求p、C两点间的高度差;
(2)若将一水平恒力F作用与工件,使物块仍在P点与工件保持相对静止,一起向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①求F的大小。②当速度v=5m/s时,使工件立刻停止运动(即不考虑减速的时间和位移),物块飞离圆弧轨道落至BC段,求物块的落点与B点间的距离。 【答案】(1)P、C两点间的高度差是0.2m;
(2)F的大小是8.5N;
(3)物块的落点与B点间的距离是0.4m.
【分值】18分
【考查方向】本题主要考查了动能定理、牛顿第二定律、平抛运动的规律多个知识点。 【易错点】关键要对物体进行受力和过程分析.
【解题思路】(1)物块从P点下滑经B点至C点的整个过程,根据动能定理求解
(2)对物体、工件和物体整体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解 (3)根据平抛运动的规律和几何关系求解.
【解析】:(1)物块从P点下滑经B点至C点的整个过程,根据动能定理得:mgh1mgL0, 代入数据得:h0.2m
(2)①设物块的加速度大小为a,P点与圆心的连线与竖直方向间的夹角为θ,由几何关系可得
cosRh R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对物体有mgtanma 对工件和物体整体有F2MmgMma 联立代入数据得F8.5N
②设物体平抛运动的时间为t,水平位移为x1,物块落点与B间的距离为 x2,由运动学公式可得
h12gt,x1vt 2x2x1Rsin
联立代入数据得x20.4m
19.电视机显像管(抽成真空玻璃管)的成像原理主要是靠电子枪产生高速电子束,并在变化的磁场作用下发生偏转,打在荧光屏不同位置上发出荧光而成像。显像管的原理示意图(俯视图)如图甲所示,在电子枪右侧的偏转线圈可以产生使电子束沿纸面发生偏转的磁场(如图乙所示),其磁感应强度B=μNI,式中μ为磁常量,N为螺线管线圈的匝数,I为线圈中电流的大小。由于电子的速度极大,同一电子穿过磁场过程中可认为磁场没有变化,是稳定的匀强磁场。
已知电子质量为m,电荷量为e,电子枪加速电压为U,磁通量为μ,螺线管线圈的匝数为N,偏转磁场区域的半径为r,其圆心为O点。当没有磁场时,电子束通过O点,打在荧光屏正中的M点,O点到荧光屏中心的距离OM=L。若电子被加速前的初速度和所受的重力、电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以及地磁场对电子束的影响均可忽略不计,不考虑相对论效应以及磁场变化所激发的电场对电子束的作用。
(1)求电子束经偏转磁场后打到荧光屏上P点时的速率;
(2)若电子束经偏转磁场后速度的偏转角=60°,求此种情况下电子穿过磁场时,螺线管线圈中电流I0的大小;
(3)当线圈中通入如图丙所示的电流,其最大值为第(2)问中电流的0.5倍,求电子束打在荧光屏上发光形成“亮线”的长度。
【答案】(1)电子束经偏转磁场后打到荧光屏上P点时的速率v2eU; m(2)螺线管线圈中电流的大小:I06meU;
3reN83L 11(3)电子束打在荧光屏上发光形成“亮线”的长度为:Y2y【分值】18分
【考查方向】本题主要考查了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 【易错点】1.对于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情况分析,一般是确定圆心位置,根据几何关系求半径,结合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求解未知量;
2.根据周期公式结合轨迹对应的圆心角求时间
【解题思路】(1)电子在加速电场中,由动能定理求解获得的速度v的大小,洛伦兹力不做功,故此速度大小电子束经偏转磁场后打到荧光屏上P点时的速率; (2)根据几何关系求出临界状态下的半径的大小,结合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求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进而由磁感应强度B=μNI确定螺线管线圈中电流I0的大小.
(3)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出磁场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最大的偏转角,结合几何关系求出荧光屏上亮线的长度
【解析】:(1)设经过电子枪加速电场加速后,电子的速度大小为v,根据动能定理有:eU12mv,2解得:v2eU m(2)设电子在磁场中做圆运动的半径为R,运动轨迹如答图所示.
根据几何关系有:tan2r Rv26meU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evBm,由题知BNI0,解得:I0 R3reN(3)设线圈中电流为0.5I0时,偏转角为1,此时电子在屏幕上落点距M点最远. 此时磁感应强度B10.5NI0QUOTE轨迹圆半径R1B 2mvr13 2R23r,tan1eB12R123643L 11电子在屏幕上落点距M点最远距离yLtan1亮线长度Y2y
物理答案
83L 111C 2C 3D 4B 5B 6D 7B 8AD 9AC 10AD 11ABD 12BCD 13(1)CD(2)2gL、5gL 214(1)0.6V(2)C、E(3)11.5,2.5
15(1)AD
(2)①因在t0时刻,x1.5m处的质点向y轴正方向运动,由波形图可以求出 该波的传播方向沿x轴正方向
②由图得:t(n)T,若3Tt4T,n=3,则t(3)T,解得T=0.016s 由公式v
3434T
,代入解得v75m/s
16(1)甲、EKmhW0
(2)①核反应过程质量数与核电荷数守恒,由题意可得:4m222206,解得:m4,
86822mn,解得:n4;
②核反应过程系统动量守恒,以粒子的速度方向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mPov0, 代入数据解得:v5.45107m/s;
17(1)设物体受到摩擦力为f,支持力为N,则fN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在水平方向上Fcosfma 在竖直方向上NFsinmg,解得a0.50m/s (2)根据运动学公式可得vat1.0m/s
(3)设撤去拉力后滑行的最大距离为x,根据动能定理可得mgx0212mv,解得x0.1m 218(1)物块从P点下滑经B点至C点的整个过程,根据动能定理得:mgh1mgL0, 代入数据得:h0.2m
(2)①设物块的加速度大小为a,P点与圆心的连线与竖直方向间的夹角为θ,由几何关系可得
cosRh R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对物体有mgtanma 对工件和物体整体有F2MmgMma 联立代入数据得F8.5N
②设物体平抛运动的时间为t,水平位移为x1,物块落点与B间的距离为 x2,由运动学公式可得
h12gt,x1vt 2x2x1Rsin
联立代入数据得x20.4m
19(1)设经过电子枪加速电场加速后,电子的速度大小为v,根据动能定理有:eU12mv,解2得:v2eU m(2)设电子在磁场中做圆运动的半径为R,运动轨迹如答图所示.
根据几何关系有:tan2r Rv26meU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evBm,由题知BNI0,解得:I0
R3reN(3)设线圈中电流为0.5I0时,偏转角为1,此时电子在屏幕上落点距M点最远. 此时磁感应强度B10.5NI0QUOTE轨迹圆半径R1B 2mvr13 2R23r,tan1eB12R123643L 11电子在屏幕上落点距M点最远距离yLtan1亮线长度Y2y
83L 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