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只要在教学中时时处处采取各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就一定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创造性思维寓于数学教学之中,数学教学能够且应该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一、抓住心理特征激发创造性思维。兴趣是创造性思维的源泉。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首先,要民-主。教师要真正摆正在教学活动中的位置,明确自己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起主导作用,学生是教学活动的执行者,处于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学生,把学生当做自己的朋友,只有在这种民-主、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完全自由,放松的情况下,学生才愿意动脑筋,才能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其次,要鼓励。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能别出心裁地提出新异的想法,这是创造性思维的表现,教师要满腔热情地鼓励学生别出心裁地思考问题,大胆地提出与众不同的意见和质疑,独辟蹊径地解决问题,即使是错误的想法,也不能挖苦、讽刺,先要充分肯定其敢想敢说的精神,再指出其不足。这样,大大地鼓舞了学生求新变异的勇气,培养了创新的兴趣。二、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挥。问题情境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需要。引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索事物的愿望,引导他们体验解决问题的愉快,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挥。如:教师提供“两个工程队要修一条路,甲队修要8天才能完成,乙队修要6天才能完成”的两个条件,学生根据这两个条件,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解答,学生可以提出如下问题:1.甲、乙两队合修需几天完成?2.甲队单独修三天后,由乙队单独修完这条路还需几天才能完成?3.甲队单独修3天后,与乙队合修剩下的路,两队还需几天才能完成?4.甲队每天比乙队少修多少?5.乙队每天比甲队多修多少?这样,学生一个接一个的提问题,然后又一个接一个地解决问题,在这种无任何条件约束的情况下,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因此对所有学生都可以进行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训练。从而,使每个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三、探索新知,培养创造性思维。布鲁纳认为:认知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
果,教一个人某门学科,不是要把一些结果记下来,而是要教他参与把知识建立起来的过程。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要重视结论的证明和应用,更要重视探索发现的过程,要让学生沿着教师精心设计的一条“再发现”的道路去探索和发现事物变化的起因和内在联系,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借助以往的知识经验,自己进行知识再 “创造”。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抓准知识的切入点,结合数学信息的实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参与知识建立的整个过程。如:教学圆柱侧面积时,可按下面步骤进行:1.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圆柱体学具,将它的侧面上的纸沿着一条高剪开,并把它展开到桌面上,让学生看到是一个长方形(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可以展开成一个长方形平面)教师运用制作好的多媒体课件展示圆柱侧面的展开过程。2.让学生观察、分析、比较:①长方形的长与圆柱底面的周长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②长方形的宽与圆柱的高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③长方形的面积与圆柱的侧面积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面积就是圆柱的侧面积)④长方形的面积等于什么?那么圆柱的侧面积等于什么?3.推导出公式: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比较、综合、在感知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同时进行一些简单的判断和推理,逻辑思维能力自然得到培养。四、在质疑问难中训练创造性思维。教师不仅要善于设问,还要激发学生质疑问难,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把学习过程中碰到的问题提出来并和同学讨论,让学生有充分表现的机会。例如:一个学生在学习“圆的认识”以后提出问题:汽车的里程表记载汽车行进中的千米数是怎样计算出来的?这位学生是受教师在引入新课时设疑“车的轮子为什么的圆的?” 启发提出的`,经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把里程表、车轮与圆的周长联系起来,找出圆周长,使问题得到解决。总之,创造性教学实质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创造性解决问题并求得发展的过程。是面向全体学生,发掘所有学生的一切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让学生自主探究,做学习的主人。《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