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要素投入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

要素投入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

来源:爱go旅游网
解释,变量的共同度均为1。第二列表示按 指定条件提取特征根时的共同度,由表1可 要素投入对中国经济 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 ■ 许湖(西安财经学院图书馆 西安710061) ◆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相联的宏观层面进行分析。 内容摘要:劳动投入、资本投入、技术 进步、制度因素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 素和源泉,本文主要针对这几个要素 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实证研究。 关键词:经济增长 生产要素 以看出所有变量的共同度均较高,说明提 取的总体效果比较好。如表2所示:第一列 是主成分编码,以后三列为一组,每组中 数据项的含义依次是特征根、方差贡献率 和累计方差贡献率。第一组数据项描述了 初始因子解的情况。第一个因子的特征根 为3.208,解释了原有四个变量总方差的 80 198%,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0.198%。解 释效果比较好。表3是载荷矩阵,由表3可 知四个变量在第一主成分上的载荷都比较 高,说明它们与第一个主成分的相关程度 高,一个主成分已经很显著了。在图1中横 坐标为主成分数目,纵坐标为特征根。可 以看出,第一个主成分的特征根值很高,对 解释原有变量的贡献最大,第二个以后的 特征根值都很小。已经成为被忽略的“高 经济增长模型构建 (一)数据说明 因变量为GDP,收集1978~2007年的 GDP,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08》,劳 动投入采用1 978—2007年年末就业人数的 山脚下的碎石”,因此提取一个主成分是合 适的。 F=0 537FGYH+0 51 OSCH+O 449FCZSR +0 500DWKF 经济增长模型包含的要素投 入及其指标选取 劳动投入。劳动力是生产发展不可或 数据进行代替,数据来源为《中国统计年鉴 2008》,物质资本存量和平均受教育年限 的数据来自于孙敬水和董亚娟的《人力资 本、物质资本与经济增长》一基于中国数据 的经验研究一文。外商直接投资的数据是 采用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数额,数 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8》,制度因素 的数据是对非国有化率、市场化指数、市场 化比重和对外开放程度进行主成分分析, (三)模型估计 缺的因素,劳动力的供给量取决于~国劳 动力的社会拥有量和人们愿意提供的劳动 变量之间存在严重多重共线性。为消 E 力数量。本文采用年末社会就业人数(L) (万人)作为历年劳动投入量指标。资本投 入。资本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要素之 一,资本存量的多少和资本形成的快慢, 是促进和限制经济增长的基本要素。本文 采用平均受教育年限(H)(年)来衡量人 力资本存量,亿人口中各种文化程度的人 属于总人口的比例为权数乘以相应的受教 提取主成分后所得的数据,非国有化率、市 场化指数、市场化比重和对外开放程度的 数据均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8 o (二)制度因素的主成分分析 1 2 3 4 图1碎石图 育年限,加总得总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 限;采用外商直接投资(1)(万元人民币J 反映国外物质资本存量;对国内物质资本 存量(K)(亿元)进行测算是运用“永续 盘存法”。技术进步。经济增长依靠技术进 步所实现的部分越来越突出,因此技术进 对非国有化率(FGYH)、市场化指数 (SCH)、市场化收入比重(FCZSR)、对外 表1主成分分析初始解 InitiaI Extraction 开放度(DWKF)进行主成分分析,并根据 碎石图选用第一主成分,其方差占总方差 的比例为80.198%,说明第一主成分代 表了原来四个因素的80 198%的信息。结 果如表1所示。 非国有化率 市场化指数 市场化收入比重 对外开放程度 1.O0o 1 00o 1 000 1.000 .924 .834 647 803 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是经 表3主成分载荷矩阵 C。1 Da1en£ 1 济增长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内容 包括:提高装备和产品的技术水平;改革 表1是主成分分析的初始解,显示了 四个变量的共同度数据,第一列是主成分 非国有化率 市场化指数 961 .913 工艺;降低能耗、节约资源;提高劳动者 素质;知识进展和技术创新;优化资源配 分析初始解下的变量共同度,它表明对原 有四个变量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提取所有 特征根,那么原有变量的所有方差都能被 市场化收入比重 对外开放程度 .804 .896 置;提高管理水平等。制度因素。经济增 长过程都是在一定的制度环境和制度安排 中发生的,不同的制度安排可以影响和改 表2特征根和方差贡献率表 Component TotaI Initial Eigenvalues %DfVariance Cumulatire% ExtractionSumsofSquaredLoadings TDla1 %0fVariance Cumulalve% 变个要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本文借鉴尉 1 3208 578 80 198 14454 80.198 94652 3 2()8 80.198 80.198 雪波的《要素投入与山东经济增长关系的 实证分析》从非国有化、市场化(要素市 场化和收入市场化)、对外开放几个紧密 10商业时代(原名《商业经济研究》J 2011年10期 2 3 4 175 .o39 4383 .gB6 99o34 1Ooo00 除多重共线性但又不影响回归方程的实用 价值,遂采用岭回归法来提高估计量的稳 定性,做岭回归,可以看出,在k=0 12时, 其它要素的依此类推。各要素的产出弹 性为:a,=0.36、。c =0.30、OC。=0 12、 为:1 7 9039%。可以明显的看出各要素对 经济增长的贡献之和超过了100,使得技 a =0 19、o( =0 18;计算增长率的公式 采用几何平均数来计算。公式为: v: 术进步的贡献率变成了负值。其贡献率 岭参数比较稳定,又由于当k=0 12时, R2一-0 9897依IEl很大,所以可以选取岭参 数k=0 12。对变量进行回归的模型如下: lnY=一4.459+0 36lnL+0 30InK-I- 为一45.865%o,其原因是物价上涨严重,对 经济造成不利影响,使得各要素对经济增 长的贡献超过了1 00。 万。为了清楚的反映不同阶段经 济增长影响因素的不同,特分为以下四个 阶段计算要素贡献率进行分析: 第一,1 978—2007年要素投入对中国 经济增长的贡献测算。改革开放以后,中 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内生产总值 从3645亿元增长至2007年的249529 9 第三,1991—2000年要素投入对中国 经济增长的贡献测算。1991—2000年是我 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时期,是市场经济的初 0.12『nl+0.191nil+0.181nS 各变量都能通过显著性检验,回归方 程的拟合优度R =0.9897 R =0.9886也 始阶段,开始时通胀如脱缰之马,物价开始 上涨,固定资产投资过于旺盛,接着是严厉 控制借贷与消费,在朱镕基总理的货币制 度下,通胀率由百分之二十降为零,接下 来的几年变为全国的通缩。经济增长率达 到了10 2364%,令全世界都感到震惊。各 要素在1 991—2000年对经济的贡献如表 能通过检验,因此,该方程是显著的。可 以作为中国经济增长模型。 (四)要素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测算 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 ,贡献率 为y。如下L的贡献计算公式为: 亿元,增长近70倍。各要素对经济增长的 贡献见表4。1978—2007年问,GDP的平 均增长率为9.491 5%,物质资本投入对经 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3 0943%,是中国经 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外资投入对中国经济 = ;贡献率的计算公式:y,: ,/:。。 表4 1 978—2007年要素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年均增长 弹性系数a 对经济增长的 对经济增长的贡 率(%】 贡献(%) 献率《%)y 增长也做出了相当 大的贡献。 第二,1978- 6。这一时期的物质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 的贡献仍旧是最大的,而且贡献率达到了 53.004%,显然,这一时期的固定资产投入 国内生产总值 9.4915 劳动投入 2_2702 物质资本投入 136345 外资投入 人力资本投入 制度因素 技术进步 25269B 1 8027 4.0123 1990年要素投入 036 030 012 O19 O18 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外资在这一时期也发挥 了相当大的作用,它是仅次于物质资本投入 的第二大主力。贡献率为:30.4638%。在这 一O8173 4.0903 3O324 O3425 07222 861o9 43.0943 31.9486 3.6085 76089 5.129 对中国经济增长的 贡献测算。这段时 间是改革开放的初 期,制度变化比较 大,因此制度对经 时期,国家加大了对科技的投入,技术的 第四,2001—2007年要素投入对中国 贡献率也明显上升,达到7 7176%。 表5 1 978—1 990年要素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年均增长 弹性系数a 对经济增长的 对经济增长的贡 率(%) 国内生产总值 74425 劳动投入 外资投入 人力资本投入 制度因素 技术进步 4O624 375924 25334 74026 036 030 O.12 019 O18 物质资本投入 10.2287 济增长的影响也会 随之变大,此间中 国经济出现了较快 的增长,各要素的 投入都大幅增长, 特别是外资投入增 经济增长的贡献测算。在此期间中国经济 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各要素的贡献如表7。 这一时期,物质资本仍Il发挥主力军的作 E用,对经济增长贡献了大部分,外资贡献 有所降低,劳动投入变化依旧不大,其对 经济增长的作用已经很有限,制度因素对 经济增长的贡献有所增大,这一时期中国 的各项制度开始发挥作用,由于在此期间, 国家重视高科技的研发,技术因素对经济 增长增加较快,成为仅次于物质资本投入 对经济贡献的第二大贡献因素,贡献率达 到了38 2474%。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 贡献(%) 1.4625 3o686 4.5111 04813 1 3325 献率(%)y 196507 41 2308 606127 64669 179039 -45.865 长最快,同时加大 了货币的供应量, 导致物价快速上 涨,从而对后续经 济的增长造成了不 利影响。各要素对 表6 1 991—2000年要素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年均增长 弹性系数“ 对经济增长的 对经济增长的贡 率(%) 贡献(%) 献率(%)Y 国内生产总值 102364 劳动投入 1.O791 O36 03885 37953 物质资本投入 18 0fj57 外资投入 人力资本投入 制度因素 技术进步 25.g366 1 4925 1-279 030 O.12 O19 018 54257 3.1184 02836 O2302 53OO4 304638 27705 2l2488 77176 中国经济增长的贡 献如表5。由表5可 贡献有所增大,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依然 不是很突出。 以看出,物质资本 投入和外资投入对 经济增长的贡献最 大,贡献率分别 为:41 2308%, 1.王小鲁.改革20年和今后2O年投资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J】.国家行政学院学 报.20o1.4 .表7 2001—2007年要素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年均增长 弹性系数d 对经济增长的 对经济增长的贡 率(%) 贡献(%) O36 03402 献率(%)y 2.8338 2.游宪生.经济增长研究【M].立信会 计出版社.200o 60 61 27%,对经 国内生产总值 劳动投入 12.o05 0.9449 济的贡献率达到了 101.8435%,很明 显,这一时期的制 度因素对经济增长 的贡献相对也是比 较大的,贡献率 3.许健.何晓群.中国经济增长源泉 的量化研究IJ】.经济经纬,2000.6 物质资本投入 16O673 外资投入 9.9251 人力资本投入 制度因素 技术进步 2_7403 3o084 O.30 O12 O19 018 4.8202 1 191 052O7 0.5415 40.1499 9.92O0 4.3374 45106 38.2474 4.卢现祥.新制度经济学【M】.武汉大 学出版社.2003 5.卢荣善.论物质资本与经济增长U】.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5.9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贸易经济类核心期刊 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