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4年医院感染病例调查分析
作者:李巧玲 武献峰 郭绍美 贺今 来源:《中国卫生产业》2015年第20期
[摘要] 目的 通过调查5年来该院医院感染的基本情况,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有力依据。方法 采用出院病例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该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5年间收治的4815例患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年来,该院感染病例数155例,感染率分别为4.81%,4.45%,3.02%,2.02%,2.35%。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危险因素以职业病、慢性病为主。结论 要加强全院医务人员院感知识培训和考核,严格落实各项医院感染规章制度,提高院感的上报率和报告及时率,预防和控制院感的发生。 [关键词] 医院感染;调查分析;手卫生;职业病
[中图分类号] R18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2015)07(b)-0104-03 [Abstract] Objective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basic situation of hospital infection in our hospital in 5 years, we can provide a strong basi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hospital. Methods 4815 cases of patient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4 to December 2010 in our hospital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Results For 5 years, the number of infected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was 155, the infection rate was 4.81%,4.45%, 3.02%, 2.02%, 2.35%. Respiratory tract was the main infection site. Risk factors for occupational diseases, chronic diseases. Conclusion To strengthen the hospital medical staff hospital infection knowledge training and assessment,strictly implement the courtyard each rules and regulations, improve the hospital infection reporting reporting rate and timely rate,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hospital infection.
[Key words] Hospital infection;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Hand hygiene; Occupational Diseases
医院感染(Hospital acquired Infection)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1]。为掌握该院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及其与影响因素的关系,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控制措施,降低院感发生率,现将2010年1月—2014年12月对该院全部出院病例进行统计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全部出院病例。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2 调查方法
采用对该院出院病例回顾性调查的方法进行统计。按照2006年原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结合济南市卫生局2013年下发的医院感染法律法规文件汇编,对出院病历中首页、医嘱单(长期医嘱和临时医嘱)、体温单、化验(检查)单、病程记录、出院记录等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院感发生率
2010年1月—2014年12月共查阅病例4815例,发生院感例数155例,感染率为3.22%。见表1。
2.2感染部位构成比
该医院感染部位在前3位的为呼吸道、泌尿道、胃肠道感染。其中,呼吸道感染占第1位,构成比为44.83%~50.00%,见表2。 2.3危险因素
院感的危险因素有多种,我院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以职业病和慢性病为主,见表3。 2.4 报告率及漏报率
2010—2014年院感报告率由79%上升到98%,漏报率由21%下降到2%。见表4。 2.5 微生物总检与分离结果
微生物标本送检率为12.48%,该院标本送检前3位的是痰、尿、大便。其中,痰标本占总微生物送检率的76.60%,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与相关文献报道一致[7]。该院院感前5位的细菌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珠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科室根据微生物送检结果,选用敏感药物针对性用药。 3讨论 3.1 医院感染率
该院医院感染率从2010—2014年总体感染率偏低,逐年呈下降趋势。这与该院自2010年以来加强院感培训及考核后,全体医护人员感控意识逐渐加强有关。今后仍要坚持院感培训及考核,并制定严格的院感管理制度并落到实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2 医院感染部位及危险因素
医院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为主,与赵霞[2]、代育林[3]文献报道相一致。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①宿主方面,如性别、年龄、慢性病;②侵入性检查和治疗,如骨髓穿刺、胸腔穿刺、腹腔穿刺、气管插管、留置尿管、胃管等;③直接损害免疫系统的因素,如各种急慢性职业中毒(苯中毒、铅中毒、锰中毒)、放、化疗等;④其他,如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我院以职业病和老年病为主,其中,职业性慢性疾病占职业病病人数的
95.00%,如尘肺病、职业性急、慢性苯中毒(白细胞减少症)、职业性急、慢性锰中毒、职业性(甲苯二异氰酸酯、苯酐)等所致哮喘。而且,患者年龄偏大,以中老年人为主,年龄在60~85岁者占.60%。其中,36.90%的病人合并其他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病、糖尿病、肿瘤、脑卒中、高脂血症等,患者的免疫力下降,使发生院感的危险性大大增加。 3.3 院感报告率
该组资料显示,五年来漏报率较高,分别为21.00%,18.00%,17.00%, 7.00%,2.00%。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①科主任及护士长重视不够,片面的认为医院感染病例上报或多报会影响科室荣誉[4]。②业务水平欠佳,院感概念不清,不能正确区分是否为院感病例。③每个科室只是具体负责院感的医护人员对诊断及报告认真执行,其他医护人员责任心不强,自己负责的病人发生院感后概念不清或不予理会,等待院感监控人员发现后再行处理及上报。④医护人员院感意识淡薄,对院感病例未及时发现或发现后不以为然。整改措施:①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由业务院长负责,医务科、护理部、医院感染管理科、总务科、临床医技科室主任组成,全面领导医院感染管理工作。②建立健全医院感染三级监控网,对各科室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提供指导,以医院住院患者和工作人员为监测对象,统计住院患者的感染率。③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定期深入各科,对重点科室做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的卫生学检测,获取医院感染信息:分析评价监测资料,及时向有关科室和人员反馈信息,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各种感染的危险因素,降低感染率,将医院感染率控制在8%以内。④定期进行医院感染漏报情况的调查,协助病房如实登记医院感染病例,做到不漏报、不错报、不迟报。⑤加强沟通与信息交流,医院感染管理科经常与检验科细菌室保持联系,了解微生物学的检验结果及抗菌药物耐药等情况,加强多重耐药菌的监测,为采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⑥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宣传,宣传医院感染监测工作的意义,对有关人员进行监控知识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监控水平。⑦每位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手卫生,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避免交叉感染。 3.4 微生物标本送检
这与呼吸系统感染率较高有关[5]。标本送检率低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①微生物标本送检的基本原则没有很好掌握。有的标本没有在使用抗菌药物使用之前采集;采集标本的过程中,标本被污染;标本采集后,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送检等,均可导致检出率降低或者没有临床指导意义,有的甚至误导临床医师[6]。②标本不易留取:呼吸道感染,痰不易咳出者,患者意识清醒,不易用吸痰器取痰标本送检。给予超声雾化吸入等方式稀释后,仍不易排痰。泌尿系感染者,患者留取尿液时污染标本,导致培养结果与患者临床症状不符或者按照培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养结果应用敏感抗生素一个疗程后,患者症状好转不明显。③患者不配合:认为留不留标本治疗都一样,都是输液,没有什么区别。④临床医师经验用药:由于标本送检后,需要2~5 d的培养时间,这段时间里,医师不能等标本培养结果后再行治疗,往往需要先根据以往的治疗经验,给予口服或者静脉药物治疗。 3.5 微生物标本分离结果
综上,该院通过5年的动态监测、统计、分析,该院形成了监测-反馈-整改-监测的PDCA动态循环模式[8]。加强对全院医护人员及物业从业人员院感知识培训,严格落实各项院感规章制度,狠抓手卫生,提高全体医护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努力避免交叉感染,院感率逐年呈下降趋势,院感报告率上升,漏报率明显下降,院感质量明显提高,为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9]。 [参考文献]
[1] 欧阳贵庭.医院感染法律法规文件汇编[M].济南市卫生局,2007(2):36-61.
[2] 赵霞,郭志华,张小琴.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J].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与分析,2014,24(24):6110-6116.
[3] 代育林,伍凤元.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构成-337例分析[J].职业卫生与病伤,2009,24(3):165-166.
[4] 王安萍,雷冬雪,李荣琴.某院感染病例漏报调查分析[J].重庆医学,2013,42(31):3816-3817.
[5] 杨峰,谭庆,孙煦勇,等.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21):5285-5287.
[6] 刘晖,刘传桂,欧阳德宏,等.基层医院患者微生物标本送检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4,31(11):1184-1186.
[7] 宗士香,吴秀琪,付杰.2009-2011年医院感染病例调查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2012,7(10):93-96.
[8] 王力红,赵霞,张京利,等.追踪方法学与PDCA循环管理在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6):1539-11.
[9] 李丹,徐丽丽,王国权,等.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21):5294-5295,5317.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收稿日期:2015-03-19)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