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初中化学_酸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_酸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来源:爱go旅游网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 第二单元 常见的酸和碱

第一节 酸及其性质(第2课时)

课题:酸的化学性质

一、教学目标

1. 掌握酸的化学性质,理解酸化学性质的实质,能够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使学生逐步懂得从个别到一般的认识事物规律的过程。

2. 了解酸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酸的化学性质即酸与指示剂作用、酸与活泼金属反应、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2、难点:用微观粒子解释酸的化学性质的本质原因。 三、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 视频:学生在课下对“盐酸能与哪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进行自主探究。 提出问题:怎样对桌上的药品进行分类? 实验探究2-1 盐酸能与哪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1、 紫色石蕊、酚酞 2、 金属镁、锌、铁 动画:金属镁与盐酸反应 实验探究2-1 盐酸能与哪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3、 生锈的铁钉 4、 碳酸钠、氯化钡、硝酸银 动画:硝酸银与盐酸反应 对桌上的药品进行分类。 动手实验,观察现象,猜测反应的生成物。 通过分类的方法研究物质的性质 帮助学生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与酸反应的实质。 感知复分解反应,培养学生由个别到一般的演绎推理的思维方法。 学生活动 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 利用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1

引导学生交流探究结果。结合学生交流, 分析并指出各变化过程的产物,请学生适合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小结:盐酸的化学性质 出示:一组盐的化学式,找出其组成上的相同点。 视频:硫酸的化学性质 小结:硫酸的化学性质。 看视频,观察现象,总结性质,写出化学方程式 感知什么是盐 引导学生根据反应物的组成写出化学方程式,及实验现象,推断反应的产总结酸的化学性质。 物,然后再根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写出化学方程式。 进一步学习对物质分类。 让学生能用简洁的文字描述现象,能准确的书写化学方程式。让学生掌握对比的学习方法。 议一议: 1、为什么酸具有相似的的化学性质? 2、盐酸和硫酸的化学性质是否完全相同?为什么? 从微观的角度认识到为什么不同的酸既有共性也有个性。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表达能力;让学生能从微观的角度理解酸的化学性质。初步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决定物质的化学性质。 议一议: 酸有哪些化学性质(即酸的通性)? 了解酸的用途 总结酸的通性,思考酸具有通性的原因。 联系酸的化学性质,了解酸的用途。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表达能力;深化理解酸的化学性质 初步认识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酸的化学性质。学会研究一类物质的性质的方法——掌握共性、了解个想一想: 1、实验室中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分别是蒸馏水和稀盐酸,你能想办法将它们区分开吗? 学会根据物质的不同性质来区分不同的物质。 2

2、实验室中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分别是稀盐酸和稀硫酸,你能想办法将它们区分开吗?

性,为下一节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打基础。 《酸的化学性质》学

情分析

教学对象为我校初四年级的学生,学生总体情况较好,思维活跃,班级纪律好,很多学生对化学也有一定的兴趣, 在能力上学生具有了一定的动手、

3

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在学习方法上尝试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自主获得和构建知识,但是动手操作能力、合作能力有待提高。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具有以下一些知识:1、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2、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

4

液,生成碳酸使石蕊试液变红色;3、浓盐酸、浓硫酸的物理性质。这些都是与酸有关的内容,因此对酸有了一定的认识,只是对酸的化学性质本质还不是很清楚,可以说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形成疑问:1、酸有哪些化学性质?2、

5

为什么酸的性质具有相似性?而本节课要就是由现象→本质,归纳出酸的性质。引导学生根据反应物的组成及实验现象,推断反应的产物,然后再根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写出化学方程式;让学生能从微观的角度理解酸的化学性质;在解

6

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酸的化学性质,学会研究一类物质的性质的方法——掌握共性、了解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精神、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迁移能力;掌握对比的学习方法。

7

《酸的化学性质》效

果分析

新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化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因此课堂教学是教师施教、学生求知和探索的主阵地,更是创新发展的主渠道。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各方面的价

8

值,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素养,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积极参与过程体验,倡导学生自主、协作、勇于探究的学习精神和情感体验。;酸的化学性质的教学则通过开放性实验让学生主动参与实验过程、体验实验带来的乐趣,

9

他们手脑并用、乐在其中,这种亲身经历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我把教学活动设计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活动,多数时候是以对话的形式进行交流,尊重学生的主体

10

发展,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学习的主人,作为“引路人”,我及时恰当地对他们的成功与问题进行评价,这样缩短了老师和学生之间感情的距离,在这样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在老师设计的活动中探究学习,从而使他们的参与、

11

协作、创新等能力得到全面主动的发展。 本节课的重点是实验探究,所以我只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认识反应的微观本质,看似简单的flash动画,却能让学生不再凭空想象,很容易看出反应的本质,从而使所学知识得到归纳和提升。

12

在课堂检测环节中,24位学生有8位的10分,10位在8分以上,只有2位学生在7分以下。说明学生对这节课的内容掌握情况还是很好的。

《酸的化学性质》教学

反思

13

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具有以下一些知识:1、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2、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生成碳酸使石蕊试液变红色。这些都是与酸有关的内容,因此对酸的化学性质有了一定的认识,只是对酸的化学性质

14

本质还不是很清楚,可以说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所以在课前我先在学生中做了一些布置,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酸,并录制了一段视频。视频中向学生介绍了分类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并通过“你还能想到用哪些物质来探究盐酸的化

15

学性质呢?” 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对稀盐酸化学性质的认识,首先是通过学生小组开展探究性实验来认识的。让学生先将要探究的物质进行分类,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去观察现象,感性地去体验稀盐酸的一些化学性

16

质,引导学生根据反应物的组成及实验现象,结合动画从微观的角度了解反应的实质,推断反应的产物,然后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使学生对稀盐酸的化学性质有一个初步了解。接下来观看硫酸的化学性质视频,通过对比发现稀硫酸和稀盐

17

酸的化学性质相似。此时提出问题“为什么稀盐酸和稀硫酸的化学性质会相似呢?”引导让学生能从微观的角度理解酸的化学性质,初步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决定物质的化学性质。最后通过区分蒸馏水和稀盐酸,稀硫酸和稀盐酸两组物质这

18

个练习,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酸的化学性质,并且学会研究一类物质的性质的方法——掌握共性、了解个性,为下一节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打基础。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深刻地认识了酸的化学性

19

质,同时在活动和探究中,既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又通过对化学反应现象的本质的思考,培养了学生思维的能力。

存在的问题:教学观念还要进一步提高,要更符合新课改的要求,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在今后的教学中要

20

注意分散难点,才能使学生容易接受,保持学习化学的持久兴趣。教学过程中留给学生自主探究、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还可以再多一些。本节课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时,有很多实验可以在井穴板中进行,这样可能节约更多的药品。

21

《酸的化学性质》教

材分析

一、版本:教育出版社《化学》九年级全一册

二、教材所处地位: 本节课内容处于第二单元《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节《酸及其性质》的第二课时,在

22

第一课时学习了浓盐酸、浓硫酸的物理性质和浓硫酸的腐蚀性等内容,本堂课主要是学习稀盐酸、稀硫酸的化学性质,从而总结出酸的化学性质:酸与指示剂作用、酸与活泼金属反应、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酸与部分盐反应,而酸与碱反应(中和反

23

应)放在本单元第四节学习。《酸的化学性质》是在学生对一类物质化学性质的概括,而且是学生第一次概括一类物质的化学性质,它对学生今后学习“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对于培养学生从诸事物的

24

个性中概括出共性并达到认识事物的能力,使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能力。综合以上分析,《酸的化学性质》在教材中所处地位是非常特殊和重要的。

三、教学目标

25

知识与能力:

1、了解酸的涵义,能认识到酸的性质实质

+

就是H的性质。

2、通过探究盐酸和硫酸的组成与结构、性质与变化,了解酸的化学性质,能用化学方程式表述盐酸和硫酸的化学性质与化学变化。 3、通过学习酸和某些

26

化合物的反应,能从形式上认识复分解反应的特点,使学生逐步懂得从个别到一般的认识事物规律的过程(即从现象到本质)。 4、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技能、合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比较、归纳能力 过程与方法:

27

1、 通过比较盐酸和硫酸的化学性质,学习概括、分类、演绎等科学思维方式。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情感与态度:

1、实事求是的科学的科学态度、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

28

科学精神。

2、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第一节 酸及其性质(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 掌握酸的化学性质,理解酸化学性质的实质,能够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使学生逐步懂得从个别到一般的认识事物规律的过程。

2. 了解酸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学习过程】

(一)盐酸能与那些物质反应

1.盐酸和指示剂的反应,完成下面表格:

加紫色石蕊溶液 加无色酚酞溶液 29

稀盐酸 结论:稀盐酸使紫色石蕊溶液 ,使无色酚酞溶液 ; 2、盐酸与金属、金属氧化物以及盐的反应,完成下列表格 类别 物质 镁条 锌粒 铁钉 铜 加入盐酸后的现象 化学方程式 生锈的 铁钉 氧化铜 氯化钡溶液 碳酸钠粉末 硝酸银 溶液 【结论】:盐酸可以与哪些物质反应?

(二)硫酸能与那些物质反应

.观察实验,(酸和指示剂的反应)完成下面表格:

加紫色石蕊溶液 30

加无色酚酞溶液 稀硫酸 结论:稀硫酸使紫色石蕊溶液 ,使无色酚酞溶液 ; 2、稀硫酸与金属、金属氧化物以及盐的反应,完成下列表格 类别 物质 镁条 锌粒 铁钉 铜 加入稀硫酸后的现象 化学方程式 生锈的 铁钉 氧化铜 氯化钡溶液 碳酸钠粉末 【结论】:硫酸可以与哪些物质反应?

总结: 酸的化学性质

(三)评测练习

1.下列物质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切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

31

A.Zn B.CaO C.Na2CO3 D.Fe2O3

2.某无色溶液,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为红色,则下这种溶液不可能是( ) A.NaCl B.H2SO4 C.HCl D.H2CO3

3.盐酸或稀硫酸常用作金属表面的清洁剂是利用了它们化学性质中的( ) A.能与酸碱指示剂反应 B.能与金属反应

C.能与紫色石蕊试液反应 D.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 4.各种酸具有相似性质的原因是( )

A.都含有酸根 B.在水溶液中都能电离出氢离子 C.分子中都含有氢原子 D.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5.将生锈的铁钉放在过量的稀盐酸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酸的化学性质》课

标分析

《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

32

1、知道常见酸的主要性质和用途,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了解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方法。

酸的通性与变化,是学习科学方法、发展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最重要的知识素

33

材。本节涉及到的科学方法主要有概括与分类、比较与对比、归纳与演绎。分类认识酸(碱)是初中化学分类认识物质最经典的案例。在认识酸的组成、结构和性质时,根据酸都有酸味、溶于水时都产生H,从而得出酸是一类组成与结构相似

34

+

的物质。在初中阶段,学生需要形成“组成和结构相似,性质就相似”的认识,这在酸(碱)类物质中体现的最充分、教育价值最突出,也是第一次运用到这一观念。例如:在酸的化学性质中首先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盐酸的化学性质与变化,紧接

35

着采用比较与对比的方法,依据酸的组成与结构特点,运用演绎的思维方式,根据酸的组成与结构特点,得出硫酸也具有与盐酸相似的性质与变化。

与旧课程相比较,新课程适当弱化元素化合物知识,表现在课标及教材中就是具体的

36

物质明显减少,特别是与酸碱盐有关的化合物明显减少。这样做,虽然有利于突出核心内容,但不利于教学中支撑观念的建构、固化重要技能,特别是不利于符号表征技能的学习。本节涉及到的有关酸碱盐的组成与结构、性质与变化是训练学

37

生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书写的宝贵素材。

3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