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圆世界说课稿

圆世界说课稿

来源:爱go旅游网
圆世界说课稿

《圆的世界》说课稿各位老师,评委: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民美术出版社教材第一册中的第3课《圆的世界》。下面,我着重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及评价五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p

本课是一年级第1册在“造型表现”方面继《看谁涂得更好看》之后第二个内容。学生在本课第一次接触用形状概括生活中的物体,此后将学习《各种各样的形》等与基本形有关的课程。

2.课时安排:1课时

3.根据教材内容和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运用基本形——圆形概括表现生活中的物象。 能力目标:培养观察、想象力和用圆形进行造型的表现能力。 情意目标:培养善于观察的习惯,并感受生活中圆形之美。

教学重点:通过回忆、联想,发现生活中能用圆形概括的物象,学习用圆形大胆的表现。

教学难点:如何借助圆形表现物象特征。 二、说教法

本课的教法我采用游戏导入法、直观演示法、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本课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直观教学为主.在本课,我出示了大量与圆有关的作品。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觉发现新知识,探索新知,参与知识形成,能力形成的全过程.三、说学法

一年级学生处于幼儿期向儿童期的发展中,他们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自控能力差,教师要营造富有乐趣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通过不断变化的教学形式来引导

第 1 页 共 3 页

学生观察,感知,探究,理解,创新。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完成本课学习任务。

四、说教学过程:

一节优秀的美术课是能使全体学生在视、听、说、做、思等行为环节中经历美术的过程,体验审美的快乐。促进学生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形成创新意识,培养个性。为了顺利达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

(一)导入:游戏互动,激发兴趣,初次感受圆的美感

针对低年级孩子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开课伊始,师生共同玩“吹泡泡”的游戏:通过吹一吹,看一看,抓一抓,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参与到课堂活动中。看到大大小小的泡泡漫天飞舞,同学们非常高兴。在这样良好的课堂气氛中,学生产生了积极的学习情绪。“小朋友喜欢吹泡泡,可你会画吗?伸出手来跟老师一起画一画!”这样,通过教师的示范,学生的书空练习,学生体会由生活中的形到绘画中的形的提炼概括的过程。初步解决了本课的重点之一:用圆形来概括物象。

(二)新授:欣赏感受,发散思维,深入探究圆的美感

由圆形的泡泡,将学生引入一个圆的世界,展开联想,生活中的物象还有哪些可以用圆形来概括?通过提问,学生发散思维,从身边,教室里,生活中去寻找圆形。这个过程,学生再由绘画中单纯的圆形联系到生活中的其他可用圆形概括的物象。最后老师归纳总结出大致有两类物象可以用圆形来概括:一种是自然界中的,比如星球,花朵等;另一类是人类生产出来的,比如,轮胎,汤圆啊。由此,引发提问:你知道为什么有这么多东西要做成圆形的呢?比如自行车的做成圆形是使用起来灵活,方便;中秋节吃的月饼象征着圆满。让学生在了解圆形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教材,引导学生感受圆形蕴含的美感,挖掘出圆形的深意寓意,以贴近学生生活的物象自行车和月饼作为切入口,让学生了解到圆形在生活中的运用。同时也渗透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习俗,使知识得到拓展,情感得到升华。

(三)创作:愉快探索,共同创作,想象描绘圆的奇妙。

学生感悟到圆的美感后,教师明确本课任务:要用最美的圆形来创作一幅有趣的图画。教师创设一个情景,让学生闭上眼睛,轻轻的展开联想:想用美丽的圆

第 2 页 共 3 页

形画什么?是好吃的水果?美味的食物?可爱的动物,还是美丽的植物?又或是生活中的日用品?发散学生的思维。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如何借助圆形表现物象特征。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来说教师直观,形象的示范是十分必要的。利用示范演示,让学生真实细致地感受到过程与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同时本课的教师示范更有助于学生对一些较有难度的内容加强了了解,比如圆的大小,多少,前后遮挡关系的处理。通过教师的演示和范画的出示,为学生的表现奠定了基础,让学生知道如何下笔,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播放轻音乐,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学生展开思路、大胆表现,体验造型活动所带来的乐趣,在绘画创作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适当引导解决问题。

(四)评价,作品赏析,共同提高,收获体会圆的感悟

展示全班学生的作品,引导学生依据评价标准进行评价,本课采用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等形式评价。每一个孩子都是艺术家。他们天生喜欢涂涂画画,在自己的画画世界中遨游,无拘无束的展现他们的艺术才华。结合学生作品的不同特点,肯定孩子们的努力,特别是给能力较弱、性格内向的学生展示机会,使他们摆脱自卑心理,相信“我能行”。这样,让全体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真正提高儿童创造作品的能力。

(五)拓展:拓展延伸,加深知识,提升学习兴趣的保持

科学精练的结束语能起到“课虽尽,但趣无穷”的效果,因此,我先整体表扬学生的创新精神,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然后,出示一个圆盘,通过变换角度,让孩子直观的看到“圆到椭圆“的变化。由此将知识拓展到生活中的透视现象,既加深了知识的深度,又将学生的美术课堂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保持学习的动力。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得更持久。

五、说板书设计

根据教学活动的安排,板书设计分四部分:课题、范画、作业提示和作品展示区。

以上是本课的教学设计,希望各位老师能够给予批评与指正!谢谢大家!

第 3 页 共 3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