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贵州省易地扶贫搬迁规划浅析

贵州省易地扶贫搬迁规划浅析

来源:爱go旅游网
社会调查

贵州省易地扶贫搬迁规划浅析

李 英

摘 要:“十三五”时期,是中国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实施涉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约981万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其中贵州省是承担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超100万人口的省份之一,贵州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成功与否,关系到能否与全国同步全面进入小康社会,这对于贵州省各级政府来说,面临一定发展机遇和更多的挑战。关注贫困户的社会心理需求是做好易地扶贫搬迁规划的关键;相关部门之间配合协调完好是做好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工程的重点。

关键词:易地扶贫搬迁 “十三五”规划 贫困户 社会心理DOI:10.16722/j.issn.1674-537X.2017.10.009

从2001年开始,在中国大多数省份陆续开展了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截至2015年底,国家发展改革委已累计安排易地扶贫搬迁中央补助投资363亿元,搬迁贫困人口680多万人”。“十三五”时期,是中国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时期,为了让交通闭塞、自然条件严酷,居住环境恶劣,发展条件匮乏的贫困地区以及贫困人口能跟上全国经济发展的步伐,“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与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加快实施涉及范围达22个省(区、市)约1400个县(市、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约981万的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其中贵州省是承担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超100万人口的省份之一。

一、贵州省易地扶贫搬迁基本情况及现状

贵州省处于经济相对落后的西南地区且又属于西南地区经济相对落后的一个省份。从地貌上来看,贵州省以山地为主,山地面积约占全省面积87%,丘陵占10%,平地仅占3%,这大大限制了贵州省工业、农业、服务业等行业的发展。“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是对以山地面积为主的贵州省山区贫困人们生活最好的概括。在“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中,贵州省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130万,几乎涉及贵州省各个县、市、乡、镇,是中国易地扶贫搬迁规模超100万人口的省份之一。“贵州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成功与否,关系到能否与全国同步全面进入小康社会”,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特印发《贵州省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实施规划(2016—2020年)》、《贵州省2016年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实施方案》、《关于深入推进新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意见》、《贵州省易地扶贫搬迁对象识别登记办法》等配套文件,将精准扶贫工作作为全省各机关事业单位重中之重工作来抓。

什么是易地扶贫搬迁:易地扶贫搬迁指的是将生活在资源极度匮乏、缺乏良好生存条件地区的贫困人口搬迁安置到所属乡镇政府所在地、旅游区、工业园区、交通便利等其他地区,并通过改善安置区的生产生活条件、调整经济结构和拓展增收渠道,帮助搬迁人口逐步脱贫致富。易地扶贫搬迁类型主要针2017年第10期

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目的着力解决居住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区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

二、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带来的发展机遇

西部地区是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主要区域,易地扶贫搬迁规划是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重要措施,处于西部地区这个板块中的贵州省,面临一个多方面发展的机遇期。

(一)资金与政策的支持

为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中央出台系列文件,如:《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等,其中在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加强安置地生产生活条件建设,适当提高中央补助标准”。“十二五”时期,中央补助易地扶贫搬迁投资363亿元,“十三五”规划中,中央及地方财政继续加大对易地扶贫搬迁补助投资,专项资金与政策的大力支持,这为易地搬迁后可持续稳定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在“十二五”时期,贵州省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城乡结合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倡导发展工业强省战略思路,易地扶贫搬迁不仅仅是一项民生工程,也符合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以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为契机,拉动地方农、林、牧、渔业、批发和零售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教育、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等其他产业的发展。

(三)加快城镇化发展进程

贵州省以喀斯特地貌特征为主,很大一部分村民居住在深山高寒坡陡地带,居住分散、交通闭塞,饮水困难、就医难,上学难,通讯设施较差,自然条件差、生存环境恶劣,农作物种植品种有限,缺乏基本生活条件,公共基础设施更是匮乏,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的实施,让这部分生存和发展环境恶劣地区的农村贫困人口搬离原址,安置到所属或临近乡镇政府所在地、产业园区、旅游景区、中心村、公路沿线及其他有发展条件的地方,这从根本上改善移民生存和发展环境,更重要的是大大促进城镇化发展进程。

除此之外,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进一步推进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公共服务能力,加快贵州省工业化、信息化发展,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修复和保护,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进一步推动全面对外开放政策。

三、存在的现实问题

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给当地带来一些发展机遇的同时,给当地政府带来了更多的挑战。

26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社会调查

(一)如何让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

很多事例表明,在农村人,人们对土地怀有很深情感,“十二五”时期,贵州省易地扶贫搬迁人口为65.8242万人,“十三五”时期,预计搬迁人口162.5093万人,在中国,那种“金窝银窝离不开自己的狗窝”的传统思想依然在很多人心中占据重要位置,尤其在贫困山区,让那么庞大的人口离开祖祖辈辈都赖以生活的地方,离开熟悉的土地和熟悉的劳动方式,到一个不那么熟悉的且不可控未来的地方换种生存方式,任务艰巨性显而易见。

(二)各市直部门能否协调配合完好

“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社会重建工作”,需要土管局、规划局、财政局、扶贫局、住建局、教育局、卫生局、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交通局、水利局、电力公司以及广播电视、等多个各市直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实施,各市直部门按什么顺序在什么时间点进入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这不仅需要科学合理的规划,也需要各市直部门都能严格按照规划及时完成自己所承担的任务。

(三)如何激励搬迁户化被动为主动脱贫致富

2016-2020年,是贵州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对外开放时期,同时,也是当地政府能否带领当地人民搭上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这趟顺风车,与全国人民一起共享发展成果、同步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现代化程度也更高的一个关键时期。作为“全国农村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面最广、贫困程度最深、扶贫开发任务最重”的贵州省,在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中,如何让贫困户转变思想,如何让贫困户心里始终保持一种强烈的想要改变家庭经济现状,改善生活条件的欲望,具体来说,就是现阶段这种由国家、政府主导,贫困户被动接收易地搬迁脱贫的模式,改为由国家、政府主导,贫困户积极主动易地搬迁,并借用一切可以利用资源努力让自己脱贫致富。

四、几点建议

(一)安置点配套服务齐全、具体、可操作,且及时跟上 吃、穿、住、用、行是每个人生存的最基本需求,对于移民搬迁户来说,光有安置房还不够,一个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就是,搬迁户进入安置点的第一天起,就能有饭吃,且不为将来的温饱问题担心。这就需要涉及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的相关部门进入程序时间设置科学合理、各部门严格按期完成自己的职责任务,相互间协调配合完好,安置户人员的就业措施、教育、医疗、社保、等配套公共服务齐全、具体、可操作,且能及时跟上。

(二)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由于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涉及的部门较多,涉及面较广,如果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制度建立,比如科学合理的权力机制、监督机制、考核机制,这些部门就很难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资源,高效协调运作,具体讲,可以设置一个专门协调部门,并赋予该部门可以对其他相关部门考核的权利等。

(三)设立易地扶贫搬迁咨询窗口积极宣传相关政策顺畅的沟通是解决社会问题的一种有效办法,如何让老百姓搬得出“穷窝窝”,离不开大量政策宣传,政府除了利用电

视、广播、报纸、网络、宣传语等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宣传相关政策外,还应该注重对生活在通讯不是很好的山区贫困户的宣传,例如,在每个需要搬迁的村落大量张贴一些简单易懂的宣传语,设立专门易地扶贫搬迁咨询窗口,让每个需要搬迁的贫困户能随时了解相应的搬迁政策等。

(四)注重产业帮扶

如何让老百姓“搬得出”之后,还能“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这是一个关乎民生大问题,确实应该非常重视,但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也不是指像现在一些省市要求的那样基本是所有在职人员都参与,无论山高水远,每个月固定进入农户家几次,这意义不大,还浪费国家太多人力物力资源。如何让搬迁户过上好日子,应该深入群众,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真正为农户办实事,注重产业帮扶,注重配套政务服务,集中地方优质人力物力资源,全力致于易地扶贫搬迁工程。

(五)注重移民搬迁户的社会心理需求

从“十二五”时期到“十三五”时期结束,贵州省易地扶贫搬迁人口预计达到228.3335万人,几千年以来,大多数的中国人对原生家庭怀有深深家情节和对故乡始终持有强念依赖感,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与贫困户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如何让这么庞大人口乐意离开祖祖辈辈赖以生活的地方,地方政府在具体制定和实施相关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时,应尽可能站在贫困户的角度将贫困户的各种社会心理需求考虑进去,比如:熟悉的邻里关系、居住习惯、生活习惯、新环境适应,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等等。

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涉及贫困人口多,牵涉面广,科学合理设置相关部门进入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程序以及各部门之间配合协调完好是做好该项工程的重点。关注贫困户的社会心理需求,想民众所想,急民众所急,争取民众的大力支持是做好该项工程的关键。

󰀁󰀁󰀁

参考文献:

[1]李辉,白新杰,赵志良.中国农民心理和谐结构特征[J]. 心理研究,2011(05).

[2]陈正坤.关于推进下山搬迁工作,加快城镇化建设的思考[J].市场论坛,2014(5).

[3]杨江民,曾继平.城镇化新移民现状考量及伦理救助原则研究[J].湖湘论坛,2014(4).

[4]郝俊卿等.“迁移——集聚”模式下陕南移民搬迁地区城镇化的发展机制与路径研究[J].陕西省社科界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优秀成果选编,2014.

[5]王琳.三峡移民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D]. 重庆医科大学, 2006.

(作者单位:中共都匀市委党校)

272017年第10期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