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
摘要:群组化母婴保健作为以孕产妇为中心的保健模式,是产前保健模式的一种创新。该文对孕妇群组化保健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介绍其主要内容,在产科中的应用,效果评价,思考该模式对我国产科领域的启示,旨在为国内母婴保健采用群组化的新模式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群组化 母婴保健 产科 综述
群组化母婴保健是一个相对新颖的领域,从中心化妊娠(Centering Pregnancy,CP)模式发展而来。全球群组化保健(Group Care Global,GCG)基于中心化的母婴群组保健模型(Centering-Based Group Care,CBGC),是一种通过在传统孕期保健的基础上进一步实施群组化模式的访视和照顾,通过医疗人员介入,孕妇共同分享和学习彼此的经验并参与以自我为主导的母婴保健模式
[1]
。该模式主要以小组的形式开展围产期健康教育,以讨论作为保健形式,讨论
会的主要发言者是孕妇和家属,孕妇在小组中建立同伴支持关系,促使其在健康教育活动中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并尝试关注产后保健。目前,该模式已成为国外的研究焦点,该模式由过去的关注产前、产时保健,进一步发展为关注产后的保健以及对保健提供者的作用,并取得一定的保健效果。现将应用研究综述如下。
1 群组化母婴保健的起源与发展
20世纪70年代,美国孕产妇及孕期保健服务人员对传统围产保健服务模式普遍不满,而且孕产妇强烈要求建立一种具有个性化、针对性强、参与性高的保健服务模式。基于此,美国注册护士助产士 Sharon Rising于1993年首次提出了CP模式。在CP模式的发展过程中,以Sharon Rising为代表的团队再次创立了GCG机构,基于CBGC模型,将“群组化产前保健”与“亲子群组保健”结合
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新的概念和改革模式。该模式的保健周期延伸至妊娠期、生产期及产后1000天的护理,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教育模式及母婴照顾方法[2],其宗旨是提高母婴的健康与安全。现阶段,在美国、加拿大、荷兰、埃及等国家有超过600所经过授权的群组保健中心[3]。中国区域由翟巾帼博士作为GCG机构认证的中国区域首位GCG顾问和培训师,于2018年9月在深圳首次引入该项目[4]。
2 群组化母婴保健的开展
在传统围产保健服务模式中,孕妇按时到产科门诊进行孕期各项常规检查。群组化母婴保健中将8~12名孕周相近的孕妇组建小组,定期举行小组活动,小组聚会时长通常为1.5~2h。共举办8~10次主题活动。包括产前检查、健康教育、社会支持3个要素。促导者在实施之前必须经过全球群组化母婴保健的专项师资培训。在小组聚会时,一般按照围产期检查和特定主题的小组活动的标准流程来进行,但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2.1产前检查内容
孕期检查是母婴健康与安全的最有力保障之一。在群组化母婴保健模式中,除了高危孕妇需要增加门诊检查次数外,其他孕妇孕期检查全部在小组内进行。活动前进行3 min的健康评估,包括促导者自我评估、常规产检项目和孕产妇所担心的个人健康问题评估。在这一过程中,医护人员负责提供健康咨询和专业检查,帮助孕妇进行孕检后的健康信息分析,进行最终诊断,并提供建议。由促导人员和孕妇共同制定下一阶段的健康计划和目标,并讨论具体的措施。
2.2健康教育内容
在群组化母婴保健中,实现知识教育的方式为特定主题的小组讨论,即通过自主提出、积极讨论、实际操作、深入思考和形成记忆的主动方式代替传统的被动接受方式;最终改善孕妇对知识接受的效果,提高孕妇自我保健的能力。根据孕妇和家属的兴趣和需求随时进行调整和补充。整个讨论过程以孕妇为中心,孕妇或家属围成圈一起讨论问题,分享经验,促导者关注小组内的每一名参与者,并适时解答小组成员提出未能解决的问题[5]。
2.3社会支持
群组化母婴保健为孕产妇提供了充分的社会支持,包括医护人员对孕产妇的支持、家属对孕产妇的支持和孕产妇之间的相互社会支持。群组化母婴保健鼓励丈夫参与到整个的群组化母婴保健活动中,为孕产妇提供来自家庭的支持。父亲角色在孕产期对孕产妇的支持是 改善夫妻伴侣关系的潜在战略,这进而可能影响母亲、婴儿、伴侣和家庭生活。小组一旦构成,成员相对固定,熟悉彼此后,在互相讨论的过程里,小组成员不仅能够交流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还能够分享经验,相互沟通,相互支持,关心彼此[5]。
1. 群组化护理模式在产科中的应用影响
3.1在孕妇分娩结局中的应用
分娩是指胎儿脱离母体成为个体的时期和过程,主要有经阴道分娩(自然分娩)和剖宫产分娩两种方式。多数产妇因对分娩的未知和自然分娩疼痛的恐惧,常会出现焦虑、紧张等情绪,不利于分娩顺利进行,增大剖宫产概率;而科学的助产护理能够有效减轻产妇不良情绪,提升自然分娩率。郭思彤等对100例高龄二胎产妇随机分成试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孕期保健模式,试验组应用群组化孕期保健模式,比较两组产妇顺产率、剖宫产率、侧切率、产钳助产率,结果显示试验组顺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剖宫产率、侧切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此群组化孕期保健模式在降低产妇剖宫产率、会阴侧切率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效果,能够提高产妇的顺产率。王娇等对180位孕妇做随机对照研究,对照组(90位)采用常规孕期保健模式,干预组(90位)采用群组孕期保健干预模式,研究显示应用群组孕期保健干预模式可以提高孕产妇自然分娩率,降低会阴损伤发生率。
3.2 在孕妇分娩恐惧中的应用
分娩恐惧是孕产妇对即将到来的分娩或分娩过程中出现的困难与未知超过自我主观应对能力时的一种压抑情绪体验。国外研究报道,15.6%~25.0%的孕妇存在严重的分娩恐惧,在初产妇中分娩恐惧发生率高达81%。国内调查发现,73.1%的孕妇存在分娩恐惧。据相关研究报道,分娩恐惧不仅危害孕妇个人身心健康,
导致孕妇出现妊娠期高血压、先兆子痫、紧急剖宫产与产后抑郁,同时也会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增加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因而成为一项突出的社会问题。肖苏琴等对存在分娩恐惧的60名初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名。对照组初产妇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初产妇实施群组化孕期保健模式,干预组分娩恐惧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显示群组化孕期保健模式应用到存在分娩恐惧的初产妇中,有助于缓解初产妇的分娩恐惧,改善初产妇的不良妊娠结局。苏艳红等对94例孕妇进行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显示群组化孕期保健对初产妇产前恐惧的预防效果优于常规孕期保健,能够降低产妇分娩恐惧量表(CAQ)评分,提高自然分娩率和满意度,以及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
3.3在产妇母乳喂养中的应用
母乳喂养是科学喂养的重要措施,对新生儿的发育、免疫、心理具有积极影响。2016年,中国营养学会膳食指南修订专家委员会提出我国6月龄内婴儿应坚持纯母乳喂养。但是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6月龄内婴儿纯母乳喂养率持续不升,特别是随着二孩的全面开放,有些地区的母乳喂养率甚至呈现下降趋势。母乳喂养率包括母乳喂养启动率(出生时母乳喂养成功率)和持续母乳喂养率(出院后3、4、6个月纯母乳喂养率)。因此重视母乳喂养知识普及,提高纯母乳喂养率一直是产科工作人员的持续目标。李媛等对100例产妇平均分成2组每组各50例做随机对照研究。干预组给与以家庭为中心的群组护理模式,结果显示基于家庭为中心的群组式产后支持模式能够有效提升产妇母乳喂养知识水平、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进而提高纯母乳喂养率。
3.3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中应用
妊娠期糖尿病(GDM)是妊娠期孕妇常见并发症之一。受饮食、胎盘内分泌作用、孕妇糖耐量减低、血脂浓度变化等多方面因素影响,部分孕妇妊娠期间会出现血糖异常升高情况,GDM孕妇发生早期流产、胎儿畸形、早产的概率均高于正常孕妇。有研究表明,现有的护理干预方案对GDM孕妇的健康教育效果并不理想,原因可能为院内健康教育活动缺少专业性和规范化的管理,孕妇在被动接受健康教育期间易产生脱节感,较难培养良好的自我管理习惯。陈玉霖等对174例GDM孕
妇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87例,干预组实施助产士主导的群组孕期母婴健康教育。结果显示群组孕期母婴健康教育模式应用于GDM患者的护理干预中,可通过提升孕妇对疾病的认知水平、自我效能和自我管理能力达到提升血糖管理效果的目的,有助于孕妇自然分娩并减少不良妊娠结局。
1. 小结和展望
群组化母婴保健模式在孕期保健中的影响已在我国多地开展并证实,研究范围和领域也越来越广泛。具有服务个性强、连续性好、孕妇参与性高、护理时间高效、差异化、支撑性强及易于教学研究等优点。然而国内群组化模式基本在孕期或产后早期开展主题活动。国外提出该模式的保健周期延伸至妊娠期、生产期及产后1000天的护理,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教育模式及母婴照顾方法[2],其宗旨是提高母婴的健康与安全。国内产妇有坐月子的传统观念,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生活规律,因此这时候产妇的群组化模式很难开展。出院后产妇知识的脱节,没有专业人士的指导导致产妇存在很多产后问题。要坚持以孕产妇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不断改进和优化。如何能够使组成的小组成员保持稳定、持续的联系,定期按时参加群组式护理聚会仍需深入思考和探索;此外在人力-成本的配置上,迫切需要在相关支持下由医院部署形成一个专业化的群组式护理团队,才能真正实现群组式护理模式的推广和应用。因此,为促进母婴健康,结合我国国情,将其优势服务到产后保健模式中来仍需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温雪恒,翟巾帼,熊安琪,等.全球群组化母婴保健的现状及启示[J]. 中国护理管理,2021,21(11):1720-1724.
[2]洪青青. 自由体位助产护理在低危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效果观察[J]. 基层医学论坛,2020,30:4359-4360.
[3]杨英燕. 分娩球联合自由体位助产对初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J]. 当代护士(中旬刊),2020,05:45-47.
[4]郭思彤,马艳梅,毛旭. 中心群组化孕期保健模式对高龄二胎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分析[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20,01:99-103.
[5]王娇,燕美琴,刘亦娜. 群组孕期保健干预模式对孕妇分娩结局的影响[J]. 护理研究,2019,10:1773-1776
作者姓名:潘文君(19.06),女,汉族,临安人,本科学历,主管护师,从事助产工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